情愛的活動形態:存在與否定

2021-02-28 人間與佛教

【佛法基礎課(六三)】情愛的活動形態:存在與否定

原文:

第二節:情愛的活動形態

三、存在與否定

平常以為愛著只是佔有的戀著,實則愛的意義極深,不但是如此的。

經中常說有三愛:欲愛,有愛,無有愛。「欲」即五欲──色、聲、香、味、觸欲;對此五塵的貪愛和追求,是欲愛。貪著物質境界的美好,如飲食要求滋味,形式貪求美觀,乃至男女的性愛,也是欲愛之一,這是屬於境界愛的。

「有」即存在,佛法以有情為本,所以每稱有情的存在為有。

如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四有: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有愛,即於有情自體起愛,即自體愛。

無有愛,此「無有」極難解,近人所以或解說為繁榮欲。這仍應依古代的解說,即否定自我的愛。凡是緣起的存在,必有他相對的矛盾性,情愛也不能例外。對於貪愛的五欲,久之又生厭惡;對於自己身心的存在,有時覺得可愛而熱戀他,有時又覺得討厭。這如印度的一般外道,大都如此,覺得生活的苦惱,身心的難以調治,因此企圖擺脫而求出離。中國的老子,也有「吾有大患,為吾有身」的見解。這還是愛的變相,還是以愛為動力;這樣的出世觀,還是自縛而不能得徹底的解脫。這三愛,經中又曾說為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梵行求,即是修遠離行,以圖否定存在的愛求。

有人說:佛法是否定生命──反人生的。這是對的,也是不對。如西洋某哲學家說:「道德的目的,在於不道德」。這不道德,並不是殺人放火等惡行,是說:道德的究極目的,在使人到達超越一般的道德。

佛法說了生死,說無生,也是如此。一般的人生,愛染是他的特性,是不完善的。情本的有情,含有不可避免的痛苦,有不可調治的缺陷,故應透視他,超脫他。佛法的體察有情無我無我所,不但離有愛,也要離無有愛。

所以佛法說無生,不是自殺,不是消滅人生,是徹底的洗革染愛為本的人生,改造為正智為本的無缺陷的人生。這樣,無生不但無此生,更要無此不生。如龍樹的解說無生,即生、無生等五句皆絕。如佛與阿羅漢等,即是實現了情愛的超越,得到自由解脫的無生者。

筆記分享:

三、存在與否定

愛的活動與形態是多種多樣,無論活動於時間中,還是活動於空間中,其實都是一種存在。凡是有情的存在,無論怎樣形式存在,不能不說跟愛有著莫大的關係。所以說,平常以為愛著,只是佔有的戀著不舍,實則愛的意義極深,不但是僅僅愛著不舍而已。

(一)佛經說有三愛


《長阿含》(眾集經)卷 8中,常說有三愛:欲愛,有愛,無有愛。

1、欲愛的內容


欲愛,即指五欲:

色慾:以眼的境界起貪愛,如奼紫嫣紅的色彩,千姿百態的形態,輕歌曼舞的動作,嬌裝打扮與顏值等。

聲欲:指美妙的音樂,自然界的鳥叫蟲鳴,動聽的歌聲等。

香欲:不但是花草之香,人類粉飾的胭脂香,及世間一切諸香。

味欲:即飲食上的佳餚美味。

觸欲:有男女的情愛,有柔軟細滑的觸感等。

這些皆為欲愛,也屬於境界愛。

2、有愛的內容


「有」即存在,佛法以有情為本,所以每稱有情的存在為有。

如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這是指三界之有的存在。

欲有:即因五欲而感得的果報潛在。

色有:色界有情的存在,即修四禪感得的潛在。

無色有:即無色界有情的存在,是修四空定感得的潛在。

這三種有,不是指現實生命的存在,而是指能引發後世生命的業力,即產生未來生命的潛在力量,和十二緣起中的「有支」,是相同的意義,這即是有愛的內容。

不過,有與愛,是互相含攝的,「有支」一般都解釋為單方面的業有,而忽略了愛取的作用,這不免將愛與有分開了。其實,十二緣起中的愛、取、有三支,是次第發展的,形成了未來生老病死的果報自體。所以有愛,含有愛取的動力,一是自體愛的熾盛,一是自我永存的意欲,可說有的存在,即含有愛取的作用,從取著名色自體來說,即有情的自體愛。

如果說三有是空間中的存在,那麼四有就屬於時間中的存在。

四有: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關於四有,在五六節中已經說到,可點擊連接參考。

3、無有愛內容

無有愛(vibhava-tan!ha^),此「無有」極難解,近人有解說為繁榮欲的,這種例子在外國和日本都有。Vibhava這個字雖有繁榮之意,近似擁有地位與財富的權貴思想。但在這種情況下,應將它看作無有(虛無)才是正確的傳統說法。

無有,在古代的解說是『非存在』、『虛無』的意思。釋尊時代的印度,很多外道不是縱慾的樂行,就是苛刻自我的苦行;無論放縱自己還是克制自己,最後都有一種否定自我愛的思想。縱慾的有時候感覺欲愛是一種折磨,久之又生厭惡;對於自己身心的存在,有時覺得可愛而熱戀他,有時又覺得討厭。苦行的極力的想滅除人的情慾,以為住於無愛無想的虛無境界就是最安穩的解脫。對這種虛無境界的渴望,既是無有愛,這即是努力想擺脫愛欲帶來的困擾,而傾向愛的反面希求。《瑜伽師地論》說這是出於邪見、邪想。

《集異門足論》中解釋說:"此中有者,謂五取蘊,即色受想行識取蘊。無有者,謂此五取蘊,當來斷滅。如有一類作是念言:願我當來五蘊生起;復有一類作是念言:願我死後五蘊斷滅。於有、無有諸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染愛,是名因有、無有愛生"。依於這一解說,有思願未來五蘊繼續生起而存在的;有思願未來五蘊不繼續生起存在的,這希望未來五蘊不再生起的,含有斷滅見,這就是無有愛的思願。

其實,這種愛也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還是愛的變相,以愛為動力的;如中國的老子,也有「吾所以有大患,為吾有身,及無身,吾有何患!」的見解。這即是熱戀他而又討厭他的痛苦折磨,並想擺脫他而一了百了。這樣的出世觀,還是自縛而不能得徹底的解脫。而佛法中的無我,無生等思想,並非這種消極的虛無主義,而是要解除私慾的自我,轉化為無私的道德良善,進而淨化社會人心積極向上精神。

(二)、因三愛而有三求


這三愛,《長阿含》(眾集經)卷8中又曾說為三求:

欲求:對五欲法的樂求。

有求:指對色無色界法的欲求;

梵行求:即禁慾的生活,原指為往生梵天的外道修行。因梵天屬於色界,必然要離開欲界的男女淫慾才能得禪定往生。因此是修遠離行,以圖否定存在的愛求。佛法中也有梵行求,但是指通向解脫的八正道,和外道的梵行求完全不同。


(三)佛法是轉化染愛為正智的人生 

1、超越一般的道德觀 

過去有人疑難佛教說:佛法是否定生命──反人生的。如約束人的許多欲望,限制正常的人性,說人生是苦,讓人生厭離情緒等。這是對的,也是不對。如西洋某哲學家(似乎是康德)說:「道德的目的,在於不道德」。這不道德,並不是殺人放火等惡行,是說:道德的究極目的,在使人到達超越一般的道德。

從一般的道德而言,有受外來輿論的強迫性和人為的灌輸性,不免是為了道德而道德,為了善而行善的機械性;或者有為了他人的稱譽贊仰而為善;或為了某種利益而為善,這樣的行為帶有私慾的功利性,雖然要比不做的好,但畢竟不是徹底的。要超越這一般的道德意識,就非要超越這樣目的不可。這不道德,既不是為了道德而道德,不是為了善而為善,完全出發於自願和義務,沒有絲毫的自我目的。當然,這是最終的目的。佛法否定的是世間不完善的道德,否定充滿私我的、盲目的人生,最終走上超越一般世俗功利私我的悲智人生。

2、佛法的無生意義


佛法說了生死,說無生,也是如此。一般的人生,愛染是他的特性,順從於常情的情識與情愛的生活,這是不完善的。情本的有情,含有不可避免的痛苦——不該愛取的而愛取;有不可調治的缺陷——不知緣起相依的存在,故應透視他——無常無我,超脫他——轉迷為悟,轉染成淨,轉染愛為正智的人生。佛法的體察有情無我無我所,不但離有愛,也要離無有愛

所以佛法說無生,不是自殺,不是消滅人生,是徹底的轉化自私染愛為本的人生,改造為正智為本的無缺陷的人生。這樣,無生不但無此生,更要無此不生。如菩薩證入無生法忍,自然就無所不往而度眾生了。所謂「菩薩清涼月,遊於畢竟空,為嘗多劫願,浩蕩赴前程!

如龍樹菩薩的解說無生,即生、無生等五句皆絕[1]。

如佛與阿羅漢等,即是實現了情愛的超越,得到自由解脫的無生者。這才是佛法所說無生的最終意義。所以佛法不但是理智的,也是最高德行的!

註解:

[1]:(1)《大智度論》卷5:「諸法不生不滅,非不生非不滅,亦不生滅非不生滅,亦非不生滅非非不生滅。已得解脫,空、非空,是等悉舍,滅諸戲論,言語道斷,深入佛法,心通無礙,不動不退,名無生忍,是助佛道初門。」(大正25,97頁27-c4行)

(2)《大智度論》卷27:「一切法,所謂有法、無法、亦有亦無法;空法、實法、非空非實法;所緣法、能緣法、非所緣非能緣法。複次,一切法,所謂有法、無法、亦有亦無法、非有非無法;空法、不空法、空不空法、非空非不空法;生法、滅法、生滅法、非生非滅法;不生不滅法、非不生非不滅法、不生不滅亦非不生非不滅法、非不生非不滅亦非不不生亦非不不滅法。複次,一切法,所謂有法、無法、有無法、非有非無法,舍是四句法。空,不空,生滅,不生,不滅五句皆亦如是。」(大正25,259c頁21行-260a頁2行)

往期閱讀

【佛法概論】筆記分享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業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相關焦點

  • 結果加重犯存在未遂形態
    下面從結果加重犯的兩個不同構成結構分別闡述:(1)基本犯為故意,加重結果是過失;(2)基本犯為故意,加重結果也是故意(對加重結果的罪過一般是過失,但不排除有故意情況的存在,如刑法第263條搶劫罪中關於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屬於結果加重犯,行為人對重傷、死亡既可以是過失,也可以是故意)。
  • 後藤公開泰迦奧特曼最終形態設計思路,否定致敬ZAT制服
    三重斯特裡姆形態作為泰迦奧特曼的最終形態,劇中表現得很出彩,設計師後藤也公開了其的設計思路,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按照後藤正行的說法,這次的泰迦奧特曼最終形態是集合了泰迦、泰塔斯、風馬的力量誕生的最強形態,當然還是以泰迦為主,又因為要突出泰迦奧特曼的成長
  • 《摩登情愛》,冬天看這樣的暖心劇,簡直太治癒了
    不同於講述一男一女甜甜戀愛的傳統愛情劇,《摩登情愛》用8段耐人尋味的小故事,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愛」的多元形態,柏拉圖式的愛、失而復得的愛、隱瞞自我的愛、不對等的愛、老年的愛……這世界很大,容納得下各式各樣的愛,每一種愛都有其存在意義。第一集的故事就十分獨特,這是一個關於門衛與房客的故事,是整部劇中討論度最高的故事之一。
  • 「法輪功」邪教是低級形態的有神論
    它的歪理邪說,它的所作所為,不僅嚴重危害了社會生活的安定,危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還嚴重危害著正常的宗教活動。「法輪功」邪教之所以具有如此嚴重的危害,從學理上看,因為它那些說教的核心乃是一種低級形態的有神論。這種低級有神論的基本特點,就是認為現實的動物或人具有超自然的能力,或者稱為特異能力,並把他們崇拜為神。把這樣的信仰付諸實踐,就是巫術。
  • 老戲骨胡軍談小鮮肉,代溝是存在的,否定他們就是否定自己
    在娛樂圈裡也是存在一些鄙視鏈的,比如拍電影的明星會看不起拍電視劇的明星,老前輩普遍看不上年輕後輩,他們端著自己前輩的架子總是喜歡對年輕後輩指點江山,而且格外看不起娛樂圈當紅的流量小鮮肉。這些在娛樂圈都是普遍存在的。
  • 王陽明的心外無物,是不是真的否定物質的客觀存在?
    因為「心外無物」四個字,自己膚淺的認為王陽明因為沒有看到了千裡空山之中的花木,就認為此花木不存在,否定了客觀物質的存在。但千百年來,多少聖賢奉陽明心學為修身經典。如果真的如此膚淺?陽明心學又豈能歷久彌新,在歷史天空閃爍耀眼的光芒。近年來,靜心學習《傳習錄》,才發現自己曲解了王陽明「心外無物」。王陽明的心外無物,並非否定自己未認知事物的客觀存在。
  • 無法超越的情愛經典電影!
    看過了無數的電影太片,最記憶猶新的卻是國產情愛經典巔峰之作我不知道世間有沒有鬼神存在有情愛的地方才是真正的樂土!所以才有了千古詩句!十裡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伴,只羨鴛鴦不羨仙。世上存在的生命都是有感情的
  • 《摩登情愛》演繹當代生活中愛的紛繁複雜
    劇集改編自《紐約時報》同名專欄「摩登情愛」,「探索當代人複雜的感情生活,以及愛的痛苦與歡愉。」八篇紐約小品,九段「現代愛情」,演繹當代生活中愛的紛繁複雜,將箇中滋味向我們娓娓道來。一段不尋常的友誼,一位失而復現的舊愛,一場躁鬱症患者的自我接納,一樁處在轉折點上的婚姻……這神仙級的卡司陣容簡直逆天 溫馨又治癒的臺詞 有時你意識到真愛的絕對形態,在生命中有不同的存在目的。我們過去的、未完成的、未經考驗的、遺失的愛,對於選擇安穩下來的我們來說,看起來太簡單、太孩子氣,但其實它最純粹、最濃烈。
  • 蒼井空:人不能否定自己,儘管被所有人否定
    人不能否定自己,儘管被所有人否定。——蒼井空012018年1月1日,也就是元旦節當天,蒼井空手戴鑽戒,甜笑自拍,發博致粉絲們:我。蒼井空是結婚了。千萬網友,悲喜交集。喜的是那個叫蒼老師的女孩終於結婚了,悲的是自己的青春就這樣結束了。
  • 情愛妄想症是不是病呢?
    對於很多來說,自身條件的不足導致了他們可能一直處於缺愛的狀態,久而久之,就很容易演變成情愛妄想症,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便。  情愛妄想是張柔軟華麗的網,很多人是自願披在身上,不斷編織著不存在的戀愛來取悅自己,他們的內心其實十分孤獨。因為在現實中無法找到那麼完美的愛,所以他們就自己捏造一段愛情來給自己享受。
  • 神仙美劇之《摩登情愛》,遇見屬於自己的光
    如今又爆火了另一部充滿溫情的神仙美劇《摩登情愛》,自上線後好評無數,目前豆瓣評分8.7。該劇是由亞馬遜根據《紐約時報》一個叫「Modern Love」專欄裡的一段段關於愛的真人真事而改編的。「Modern Love」專欄自2004年開通以來,共收到了12萬篇投稿,其中700多篇文章被發布,這些文章向讀者展現了一幅細節豐富的現代人情感版的清明上河圖。
  • 不輸給肖申克的電影《否定》
    《否定》是2017年英美合拍的傳記電影,根據一個真實事件改編。說的是某人多年來出書否定納粹大屠殺猶太人這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存在,一個美國美女教授稱其一派胡言,這個人就在英國法庭告美女涉嫌誹謗罪。電影展現了美女被告聘請的律師團隊如何應訴的整個過程。不出意外,最終美女勝訴。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原著:情愛背後是生生不息的希臘哲學
    文學故事裡充斥著蓬勃洶湧的情愛故事,是一件再常見不過的事情。情愛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帶來的熱情、衝動、喜悅和悲苦,打碎生活的通常規則,重建新的情緒和秩序。然而小說《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卻獨到地把情愛放置於豐富的希臘哲學文化當中。情慾的偏好、衝動與吸引,其背後充滿了思辨暗示,勾畫了人類性別和親密關係的過去和未來。
  • 情愛300秒 比加藤鷹指活兒還管用的電影情愛寶典
    直到12年前的一天在報刊亭偶然翻開一本雜誌新世界的大門從此打開 看上去如此正經的雜誌,居然有個叫「情愛參考」的欄目,每期介紹一部經典情愛電影。真是太不要臉了!情愛參考告訴我們:性,本身並非《羞恥》,沒有必要《禁慾40天》。
  • 如何理解所謂「三形態」
    「社會權力」包括「支配別人的活動或支配社會財富的權力」,它是以「物的形式」(即「交換價值或貨幣的所有者」的名義)佔有的。這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統治與服從、剝削與被剝削關係是在物的形式的掩蓋下實現的。所以,「物的依賴性」與其說是對「人的依賴性」的排除,毋寧說是「為人的依賴關係造成普遍的基礎」。這裡指的是資產階級社會。
  • 駁斥「全能神教會」對三位一體之真理的否定
    駁斥「全能神教會」對三位一體之真理的否定作者  朱明信       在《話在肉身顯現》這本被「全能神教會」視為「神話」的最重要著作裡,有一篇叫《三位一體的神存在嗎?》,稱這是人的傳統觀念,是人想像、製造出來的:  「因為三而一的神根本不存在,也就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神根本不存在,這都是人的傳統觀念,是人的錯謬的認識法。
  • 價值形態世界構建論綱
    一、人類生活於其中的價值形態世界  (一)在「為我而存在」的關係構建中形成的價值形態世界  人的實踐活動使得「凡是有某種關係存在的地方,這種關係都是為我而存在的」②。  人類在實踐活動中構建「為我而存在」的關係,必須把按照人的意志改變了形態或結構的物理實在作為載體,從這個意義說,物理形態世界以特殊的形式內在於價值形態世界;作為載體的物理形態世界有其規律,這就決定了價值形態世界除了遵循自身的規律外,還必須遵循物理形態世界的規律,從這個意義說,價值形態世界就成為物理形態世界的特有樣式。
  • 【情愛裡無智者】開篇:如何獲得情愛自知力?
    情愛裡無智者——出自老李《給自己的歌》裡面的末句臺詞,春節唱K的時候正好聽到有人唱起,突然覺得拿來做一個新的瑪雅歷解讀專輯的標題蠻不錯
  • 【精品獨角詩劇 重磅來襲】情愛長安 夢回大唐
    一隻話筒,一杯水,一個配樂,一副鍵盤, 一個會說話的男人, 用兩個小時,四個故事,七首曲子,一萬五千字的長詩, 引得觀眾幾度夢回長安,沉醉於那歷史古都下的深情愛戀。 楊晨,這個被譽為擁有最性感聲音的男人,一個人在臺上完成了90分鐘的演出,將一首15000字的愛情長詩,揮灑自如、一氣呵成,用最唯美的方式展現給了觀眾。 而現在,楊晨與他的《情愛長安》將光臨貿大,與同學見面,把這份醉人的千年愛戀以及他對於愛的理解傳遞給大家。
  • 總是自我否定該怎麼辦?
    自我否定否定自己是心理詞彙。含義是:否定自己只是否定了自己一些過於偏激過於片面的觀點或想法,但並不意味著你要否定自己的一切甚至連自己生命的意義一併否定掉。那麼,你之前的否定全部都失去了意義。無時不刻都在否定自己,剛剛寫完的文章連自己都沒勇氣點開去看,還哪裡敢去推送。因為一看,不由自主的冒出一個想法,寫的什麼**玩意,這也能寫出來?否定值一直在增加,好不容易通過各種方法建立起來的自信心瞬間被大維度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