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歡問:易經佔卜準嗎?其實我們可以當成這是一部話術,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裡有很多內容是值得可信。要比現在算卦的人胡扯強的多。當然,也不能全信。命還是靠自己來掌握。
有很多人認為《易經》是迷信,甚或有楊振寧、何祚庥等知名學者認為易經、陰陽五行是偽科學,是阻礙中國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文化障礙。所謂專家學者,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並且取得了驕人的成果。但是,他們本人沒有做深入研究,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得領域,就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楊振寧、何祚庥等學者等儘管他們是大科學家,可是我認為他們發表的上述觀點,實際上是違背科學精神的,是不負責任的,是文化虛無主義,是不可能被社會公眾採信的。你是物理學你能給病人動手術嗎?你是知名的專科醫生你就能講解宇宙天體不同星系誕生、碰撞的運動規律等很專業的宇宙物理學嗎?《易經》是中國的文化瑰寶,是群經之首,是華夏民族都有的智慧,我們應該認真研究發掘,而不應該對自己祖國的文化懷疑,不自信;這是洋奴哲學。沒有誰生病了去找獸醫的道理;再傻的人,也不可能相信一個建築設計師給我們開的處方吧?一個不自信的民族、不承認自身文化價值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
學習《易經》的心得,可以約為三點:第一,不學一定不會;第二,學了不一定會;第三,學會終身受用。
第一,不學一定不會。《易經》與別的學問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符號與術語。如果不先通過這一關,就永遠只能在門外徘徊。那麼,這一關很難闖過去嗎?未必。只要先花一個星期去認識這些符號與術語,並且用心記住朱熹所寫的《卦名次序歌》,就是將六十四卦依序熟讀成誦。其文如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鹹恆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背會《卦名次序歌》之後,再根據《易經》的內容,一卦一卦仔細念下去,並且要記住如何畫出每一卦。在學習畫卦時,口訣根據各卦在自然界的象徵,由上往下念,但是畫卦時一定要記得由下往上畫。這種看似相反的順序,需要花一點時間,習慣之後就會反應很快了。譬如,有人問我「謙卦」,我心中默念「地山謙」(),而筆下畫的是由下往上的六爻。一聽卦名就可以畫出來,就算過了第一關。
第二,學了不一定會。這是因為學習《易經》的兩大重點是:明白義理,以及使用象數來佔卦。在明白義理方面,就是要釐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辭與爻辭在說些什麼。這等於是:先寫下標準答案,再請你去找充分的理由。至今為止,可能還沒有人可以完全說清楚這些卦爻辭。能夠懂得八成以上的就算高手了。在解說時,所根據的象徵與原則不能太多,否則全書將失去統合性與連貫性。
另外,即使學會了用五十根籌策佔卦的方法,事實上半小時就可以學會,但是真正的難題在於「如何解卦」。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套普遍認可的解卦方法。我們介紹朱熹在《易學啟蒙》所說的解法,是因為較多人使用,並且準確度較高。在解卦時,有些狀況需要你拋開卦爻辭,直接由卦象的組合來領悟。這是因為伏羲畫卦時,尚未發明文字,我們又怎能完全受限於卦爻辭呢?如此一來,不是「學了不一定會」嗎?既然如此麻煩而又缺乏保證,那為何還要學習《易經》呢?理由在於下一點。
第三,學會終身受用。學會了《易經》的義理,就懂得如何做人處世。譬如,要居安思危,謙虛自處,損己利人,持盈保泰,等等。可以得到莫大的幫助。《繫辭傳》指出,佔卦的啟示對人而言,是「無有師保,如臨父母」,意思是:當一個人年紀大些時(如四五十歲以上),已經沒有老師與保護者了,這時佔卦就會像父母一樣,為他提供既善意又重要的啟示。父母年紀大了之後,未必可以告訴我們遇事如何抉擇,但他們的善意與愛心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佔卦既有這樣的心意,同時還有無比的智慧,正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心靈父母。我們敞開心扉,讓這樣的父母為我們指點迷津吧!
於是,在義理方面,我們明白人生最重要的自我修煉是:德行、能力、智慧。這三項修煉與時俱進,則將體認「天道無吉兇」,每一卦每一爻都是善意的提醒,就看我們如何反求諸己了。「日日是好日」,其實十分自然。
在象數方面,用之於重大抉擇上,佔卦將「如響斯應」,或甚至「有求必應」,這個「應」不是讓人心想事成,而是讓人化解盲點與執著,過一種簡約而有效率的生活,以積極主動的精神,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這時,不僅自助,還可助人。隨著年紀增長,我們成為前輩或老一輩,這時我們對家人與親友的價值也會水漲船高的。如此不是終身受用嗎?
二、《易經》佔卦方法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閨,故再扐而後掛。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
說明:筮者準備五十根蓍草(今之籌策),取出一根,橫放在正前方,代表「太極」,在整個運算過程中保持不動。真正進行運算的,是為四十有九。(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第一次運算:
1.任意分四十九根為兩組,甲與乙。(分而為二以象兩)
2.從甲組中取出一根,放置於左手二指之間。(掛一以象三)
3.甲組以四除之。(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4.甲組所餘之數,為一或二或三或四,(若無餘數,則取出四根)將此餘數也放置於左手二指之間。(歸奇於扐以象閨)
5.乙組以四除之。(再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6.乙組所餘之數,為一或二或三或四,將此餘數也放置於左手二指之間。
7.將左手二指之間所得之根數置於左斜上角。所餘者為四十四根或四十根。
第二次運算:
1.將所餘之四十四根或四十根,任意分為甲乙兩組。
2.重複第一次運算中的2-7,將左手二指之間所得之根數置於左斜上角,但勿與前次的重疊。此時餘數應為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第三次運算:
1.將第二次運算所餘之數,任意分為甲乙兩組。
2.重複第一次運算中的2-7,將左手二指之間所得之根數置於左斜上角,但勿與前兩次的重疊。此時餘數應為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
3.最後留在桌上的餘數以四除之,得到九或八或七或六。九與七為陽爻,八與六為陰爻。
經過以上三次運算得到初爻,知其為陰爻或陽爻,並且記下數字(九或八或七或六),如此,再「重複」五次,得到由下往上的五爻。六爻共需十八次運算,是為「十有八變而成卦」。所形成的卦是為「本卦」。九為老陽,七為少陽;六為老陰,八為少陰。(老陽為夏季,老陰為冬季;少陽為春季,少陰為秋季)九、六為可變之爻;七、八為不變之爻。經過九由陽變陰與六由陰變陽,再形成「之卦」。本卦與之卦配合,提供所佔之事的線索。
《易經》的核心在它的原理,以變應變,萬變不離其宗,這才靈魂,學習《易經》只有掌握了《易經》的核心和精髓,才能演變成出對商業,醫學,音樂,軍事,佔卜,風水,策劃,姓名,等等一切領域的造詣,
至於說預測的準不準,那就看你用哪種方法了,預測的方法有很多,哪種方法你學好了,研究透了,預測多了,都會準!
要科學理性的看待算卦這個問題,易學佔卜是準確的,但其不是萬能的,更不是一個唯一的軌跡學,它會把你的心態和事情的大概範圍映射到卦中,我們從卦中再返回對應現實,比如代碼顯示是個衝性,假設你正在和別人做鬥爭,說明卦意貼切,再加上其他方面的佐證,證明此卦為真卦,那麼其預兆的軌跡就是有參考價值的(註:參考價值)然後我們用此象,貼入事情本身,找出利弊,對於弊端做出人事類的調整(非鬼神類)你一定會問,算卦這麼複雜,還有假卦嗎?是的,古人卦佔非常嚴謹,現在人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佔……總之,算卦是個對應學,是個軌跡預測學,是個指導改變學,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待易經佔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