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不會寫詩的作家不是好作家,挑戰經典詞牌《江城子》,厲害

2021-01-08 昊濤說史

說到莫言是誰,我們應該都不陌生吧!他可是高密的驕傲,濰坊的驕傲,山東的驕傲,中國的驕傲!

莫言,當代著名作家。

2011年,憑藉《蛙》獲得茅盾文學獎。

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莫言的文學地位通過這兩個獎項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並且著名作家餘華還對莫言有著高度的評價,他曾在一次活動上公開評價莫言:

從文學的標準來看,莫言起碼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學獎了。因為90%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由此可見莫言在文學創作的上的才能有多出眾!

不過有句話說的好,不會寫詩的作家不是好作家,莫言在文學創作之餘對於寫詩詞也有一定的興趣,但是莫言恰恰就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他喜歡寫詞,但是他寫的詞卻被網友嘲諷了。

在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寫了一首打油詩抒發心情:

只因高密少名人,故將莫言捧上天。但願今後三十年,故鄉能出真聖賢。

這麼一看,文壇巨人寫的詩詞還真的是普通人的水平,就連很多網友的創作水平都在莫言之上。

那麼莫言還是一個好作家嗎?當然是!

雖然莫言的詩詞遭到了網友的嘲諷,但是莫言也都虛心的接受了,畢竟寫小說他是專業的,在寫詩作詞這方面他還是差了一步一點半點的火候,後來對於寫詩這件事,莫言表示:我一直在學習。

而莫言的這句話也絕對不是說說而已,為了讓自己的詩詞能更上一層樓,他還專門拜師學了格律平仄,在整體上還是有了一定的進步。

而現在的莫言已經敢挑戰經典的詞牌《江城子》了,可見勇氣一般!

那麼我們就來考查一下莫言在經過學習後的成績如何吧!

《江城子》卅年再讀《紅高粱》。想當初,我真狂,天馬行空,猴子敢稱王。為創新格破「五老」,硬頭皮,撞鐘響。土匪抗日也堪賞。切菜刀,擀麵杖,兒女英雄,熱血灑疆場。我今白髮已蒼蒼,三杯酒,淚兩行。

這首詞是他30年後重讀自己的作品《紅高粱》時寫下的。

可能在有的人眼中,莫言的這首詩還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存在著各種的爭議,但是無論怎樣,莫言是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不斷地嘗試,而且出現各種爭議也都虛心的接受了,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也值得一句「霸氣」的稱讚了!

而莫言的霸氣不僅僅只體現在對詩詞的執著上,更體現在了他的作品中,

因為莫言的作品大多都是描寫人性的,而國內的讀者都對這一類的題材不太感興趣,所以能夠真正讀懂莫言作品的人是少之又少。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都對莫言的文學存在了一定的質疑。

但是莫言並沒有被這些所影響,他依舊還是沉醉在自己的創作中。

我想莫言的眾多作品中最受爭議的應該就是《豐乳肥臀》了吧!

在當時這本書更是一度被列為禁書的行列,還是在2012年眯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才得以解禁,可見莫言寫這本書是需要多大的勇氣!

莫言曾說:

「此書不僅是獻給我的母親的,也是獻給天下母親的」。這本書中莫言不避醜陋,母親把孩子們養大就是靠著富有魄力的體態——豐乳肥臀。

所以在這本書的卷前語上,莫言寫下了「獻給母親在天之靈」的話。

這部作品洋洋灑灑58萬字,可以說是莫言的心血之作。

雖然這部作品在當時遭到了人們的抵制,但是好的作品不會就此被埋沒。

書中的母親上官魯氏生在1900年,從小父母雙亡,由她的姑姑於魯氏和他的姑夫於大巴掌撫養長大。在嫁人後因為丈夫沒有生育能力,但是家裡又必須要有一個男孩傳宗接代,於是上官魯氏就找不同的男人生下了8個女兒1個兒子。

雖然名不正言不順,但總歸有了個兒子,上官魯氏便給這個兒子起名叫「上官金童」,把他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為了將這些孩子拉扯大,上官魯氏吃盡了苦頭,做到了一個稱職的母親。可是這些孩子長大後並沒有感謝她,回報她,反而十分怨恨她,給她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只有她最小的兒子一直陪在她的身邊。

就像汪曾祺說的:

這是一部嚴肅的、誠摯的、具有象徵意義的作品,對中國的百年歷史具有很大的概括性。這是莫言小說的突破,也是對中國當代文學的一次突破。書名不等於作品,但是書名也無傷『大雅』。『豐乳』、『肥臀』,不應該引起驚愕。

莫言說這本《豐乳肥臀》表現了他對歷史、鄉土和生命這些問題的看法,是他文學殿堂裡一個重要的基石。

這是一本描寫偉大母愛的作品,或許它的名字會讓很多人敬而遠之,因為它太過於直白,也可以說是有傷大雅,甚至很多人還認為很低俗,譁眾取寵。但是卻有很多的人十分認可它,因為它所表達的遠遠超出了它的名字本身,更因為它代表了全天下的母親。

現在恰逢新年大促。這一部經典作品只需要45元,絕對物超所值!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冬至日,全真道長尹志平挑戰經典詞牌《江城子》寫詞,真正的高手
    不過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不是這些鼎鼎大名的大詩人,而是一位長期被誤會的文壇高手尹志平。現代人知道尹志平,基本上是通過金庸的小說《神鵰俠侶》,因為對小龍女的那段暗戀以及犯下的錯,讓很多小說迷對他恨得牙痒痒。但大家要明白一點,那僅僅是小說人物形象而已,他與歷史上真實的尹志平完全不同。
  • 清理書房只剩下百多本經典 專訪著名作家莫言
    之後與日本作家阿刀田高對話時,莫言還特別提到此事,並表示作家的談話很難嚴謹,希望大家及時幫他補漏,以免產生不好的影響誤導大家,顯然此事對他頗有些困擾。  莫言的微博有500多萬粉絲,但內容多是生活小事,比如他寫的一首詩「我站在廚房裡磨豆漿……」。微博上的莫言,跟小說裡的他相比,少了沉重多了輕鬆。採訪中提到這種差異,莫言回答說:「微博本來就是個人化、風格化的,如果老是一種風格沒意思。
  • 諾貝爾獎得主莫言寫詩水平如何?正經寫詩被網友群嘲,打油詩被誇
    特別是餘華,甚至表示:「90%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質疑聲主要來自一些不太了解他的文學愛好者和文化名人,有人認為賈平凹、餘華等人論水平並不比莫言差,名氣也更高,憑什麼得獎的是莫言?而文化名人陳丹青甚至公開表示莫言的得獎和他的作品沒什麼關係。一個作家的文字功底,說起來確實是很難通過小說來判斷的,因為小說情節的安排等往往更為重要。
  • 莫言:大器晚成的作家,埋頭寫作40年獲諾貝爾獎,為何招人謾罵?
    正如小說一樣,有喜歡自然就有排斥的,很多人對莫言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的,對他的作品褒貶不一,或許莫言也不會想到獲獎到了現在,8年過去了在國內竟然會還會產生「謾罵」「討伐」的聲音!從1981年公開發表第一篇小說《春夜雨霏霏》開始到如今,莫言寫高密的家鄉,寫故鄉的人和歷史,只是很多人不會想到這麼一個連初中都沒上完的農村孩子日後竟然能夠獲得國際大獎,而且是國內首位作家獲獎。莫言:四十年埋窗寫作終獲諾獎為何會遭國人謾罵?
  • 中國為何再少有像阿城莫言這樣的作家?背後原因讓人唏噓
    隨之火起來的還有那個年代耳熟能詳的作家,例如莫言、殘雪、賈平凹、路遙、餘華、蘇童、王朔、劉震雲、阿城等大批作家,他們大都是在八十年代開始寫作,不少人最好的作品,也都是在八十年代寫成。作家們的作品進入電影改編的鼎盛時期。阿城、莫言、王朔、史鐵生、劉震雲等,幾乎所有成名作家的作品,都被各位導演搶著搬上銀幕。王朔僅在1988年,就有四部改編電影同時上映。張藝謀改編了莫言的《紅高粱》,又把蘇童的《妻妾成群》改編成《大紅燈籠高高掛》,還天價籤下餘華的《活著》。阿城的成名作三王系列,更是被各大導演瓜分。
  • 影響中國作家,莫言20年才讀完
    這是《百年孤獨》的開場白,經典到後世有無數個作家去模仿。餘華、蘇童、格非、陳忠實、韓少功乃至莫言。幾乎在那個時代崛起的所有作家,或多或少都受到過馬爾克斯的影響。30多年來,沒有哪部外國名著可以像《百年孤獨》一樣影響中國一整代的作家。王蒙曾說「對新時代中國文學的影響,沒有比加西亞.馬爾克斯更甚者了。」
  • 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專訪‖王軍:寫詩能讓自己保持一顆潔淨的心
    報導優秀作家,出版優秀作品 青年作家網:用文學點亮夢想 全新的文學IP孵化平臺 王軍:寫詩能讓自己保持一顆潔淨的心
  • 作家相輕
    當然,他倆的作品並不是無可挑剔,共同的缺陷是:既沒有寶貴的知識,又沒有深刻的見解。尤其是在這種以改革開放為主題的徵文中,「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應把文章的功德作用提高到相當的高度。一直以來,文壇上流行一句玩笑話:「文章自己的好,老婆別人的好。」對他人作品的鄙薄程度,扁舟不比水草弱,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莫言獲「年度作家」馮驥才《單筒望遠鏡》獲長篇小說獎
    今晚報(2019年4月11日 10版)本報訊(記者高麗)2019花地文學榜近日揭曉,馮驥才、班宇、朵漁、潘向黎、陳曉明、徐則臣獲六大文學門類年度作家(作品)。莫言獲「年度作家」。花地文學榜創辦於2014年,由羊城晚報社、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聯合主辦,包括賈平凹、遲子建、嚴歌苓、蘇童等在內的多位知名作家都曾獲得過年度作家(作品)。本屆榜單是基於60位作家、學者組成的強大評委團,經由初評、複評,嚴格統計得票程序得出的結果。榜單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詩歌、文學評論、新銳文學六大類。最終,每類各產生一位年度作家(作品)。
  • 陳雪李銀河對談:童年的不幸造就好的作家
    而在李銀河看來,這種「不幸」在某種程度上卻是「幸運」,童年的不幸造就好的作家,莫言如此、王小波如此,陳雪亦是如此。  童年的不幸造就好的作家  陳雪早期的作品辛辣、大膽,赤裸裸地展現自我,「真誠到讓人害怕」。
  • 張藝謀「捧紅」的作家
    題目打引號是因為這些作家並非明星,他們的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作家的思想和對社會的觀察力。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和張藝謀互相成就。但這些純文學作家無疑是通過電影被大眾熟知的,尤其是在純文學被人忽視的年代。曾有人誇張的說全中國只有一個人還在讀小說,他就是張藝謀。所以,能被張藝謀導演選中作品也是一種榮譽。
  • 「最被低估的作家」阿城:4天完成小說引爆文壇,莫言都視他為偶像
    人生的最高境界莫過於「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並不是說我們對什麼都是不以為意的態度,而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人生中的事,是好是壞,都是我們人生的經歷,面對人生要無所畏懼,才能活得瀟灑自在。「最被低估的作家」阿城,只用了四天就完成小說《棋王》。這部小說一經出版就引爆全國。阿城在文壇上初露鋒芒,許多作家對他有極高的讚譽,莫言也一度引他為偶像。
  • 易中天挑戰經典詞牌《滿江紅》,開篇別具一格,短短幾句耐人尋味
    看了5季詩詞大會後,聽了太多嘉賓們點評、選手們背詩,但卻很少看到有嘉賓和選手願意自己寫詩,這是令人遺憾的事。筆者一直認為,其實很多文化名人早就有寫詩詞的水平了,只是顧慮太多不敢隨便寫。但顯然這些「膽小」的文化名人,不包括易中天。易中天是很愛在微博曬自己寫的詩作的,不但曬,他還要解析,告訴網友自己為何要這麼寫。
  • 莫言:走出諾獎魔咒 丨 仲偉志搜神記
    你在國內影響大,在國際上沒有人知道,你得不了諾獎,這不是基於你個人愛好,咱說了也不算。」我問:那麼誰能成為第二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這一次,他沒有具體說是哪一個作家,而是說,「我認為中國作家不只莫言一個人應該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這一代作家都應該得,因為他們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實在是太大。」好了,我們把話題回到當年對莫言的那次採訪。
  • 王蒙、莫言、吉狄馬加出席頒獎,第一屆《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
    王蒙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11月14日,以川籍文壇巨匠陽翰笙命名的劇本獎——第一屆《中國作家「人民藝術家」、文化部原部長王蒙,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吉狄馬加,中國作協副主席、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等大家齊聚一堂,為獲獎者頒獎。本屆陽翰笙劇本獎共評選出年度劇本大獎5部和年度優秀劇本獎5部。
  • 莫言、蔣子龍等作家的37部作品獲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
    新華網天津11月17日電(記者 王志豔)11月16日,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揭曉,莫言、蔣子龍、徐貴祥、蘇童、遲子建、張煒、劉慶邦、于堅等作家作品分別獲得短篇、中篇、長篇小說獎,散文獎,科幻文學獎,影視劇改編價值獎。
  • 莫言:一個作家就應該有種「白馬非馬」的精神
    其實山就是山,命名多半只有符號的意義,硬要按名循實,並且要敷衍出幾個大同小異的故事,幾同對大自然的褻瀆。漸走漸深,樹木從兩側的山壁上罩下來,鬱鬱蔥蔥中,我只認識松樹,餘皆不識名目,實在是孤陋寡聞。我恍然感到,在諸多的樹木中挺立著的松樹可憐地望著我,而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樹木,則仿佛在閉目養神,對我表示著極大的蔑視。我被這蔑視壓得弓腰駝背,氣喘籲籲。
  • 《文學的故鄉》背井離鄉是作家的宿命
    賈平凹、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劉震雲和莫言,一人一集,莫言獨佔上下兩集,每集50分鐘左右,攝影機記錄著他們返鄉的見聞與訪談,企圖挖掘出故鄉、文學、作家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繫。從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莫言盛名之下,俗務纏身。在紀錄片裡,他不是參加研討會,就是出席自己作品的改編活動,他謹慎地記著父親的叮囑:「獲獎前與別人平起平坐,獲獎後要比別人矮半頭」,公眾面前寵辱不驚,稍微有喘口氣的功夫,摸著頭感嘆:「唉,真煩!」
  • 賈平凹與莫言的情誼:天地有大美而莫言,古今無醜石可平凹
    消息不脛而走,賈平凹成了學生中的風雲人物,同時,他想當作家的夢又死灰復燃了。與他同時代重燃作家夢的還有一人——莫言。與上大學的賈平凹不同,此時的莫言還在老家放牛。原因很簡單——不能讀書。相比考上大學的賈平凹,小3歲的莫言雖然啟蒙較早,但機遇差了不少。莫言6歲入學,小學已經通讀《三國演義》《水滸傳》《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 中國作家們的書房長什麼樣?
    沒錯,書房如它的主人一樣,擁有相同的個性,書房與主人之間沒有秘密,作家們在此或以文明志、或以文寄情、或以文自勉,也在此書寫文學的奇蹟。作家們的書房是什麼樣的?本文收集了北島、馮驥才、馬原、麥家、莫言等作家的書房,文學誕生的最初空間都是什麼樣子的?(前方多圖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