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瀾(中)和學生們在一起
□楚天都市報記者 狄鑫 通訊員 朱長萍 陳瑩
「我的工作不僅是督促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更希望他們認可自己的專業,找到自信!」畢業於武漢大學文學專業的張安瀾,當上武漢音樂學院中樂系輔導員後,花了大量時間和學生交流中國傳統樂器的演奏,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走進學生的內心。近日,張安瀾在2020年湖北省高校輔導員育人故事分享會上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並獲得二等獎。
用音樂轉變獨行俠
「我第一次見小耿就覺得,這孩子不是一般的倔。」2017年,剛成為輔導員的張安瀾遇到了新生小耿。那是軍訓的第二天,因為教官一句:「現在很多年輕人缺乏血性。」小耿把一頭遮眼長發剃成了板寸,還在大雨中悶聲做起伏地挺身。「我一下就記住了這個心氣很高的男孩。後來發現他還是一個『獨行俠』,經常一個人去上課,一個人去練琴。」張安瀾說。
小耿說,在備戰中國器樂大賽時他常常把自己關在琴房練習,可怎麼也達不到理想狀態,急得一個人偷偷在走廊抹眼淚,「張老師發現了,走過來抱了抱我,聽我講心事,給我講道理。」
張安瀾想到,說不定一場演奏能打開他的心門。於是,班會課上,張安瀾播放了《國家寶藏》「曾侯乙編鐘」的片段。「看到身邊的師兄師姐作為國寶守護人,用編鐘奏響《茉莉花》時感覺特別震撼。鼓槌每一次落下,都敲到了我心裡。」受張老師影響,小耿報名參加了學校的青年編鐘樂團。此後,他開始主動跟大家交流,幫著搬樂器、擺椅子,跟大家一起討論、磨合。小耿和隊友們就像那套編鐘,找到了在集體裡和諧發聲的位置。
該校中樂系主任譚軍曾在《國家寶藏》裡說:「樂有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人有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了讓學生感悟「八德」,張安瀾常常帶他們走出校門,去其他高校、社區和農村,和街坊鄰居、村民一起體驗中樂之美,增強專業認同感和文化自信。
今年武漢「解封」後,小耿拿起久違的編鐘鼓槌,代表樂團在央視「五四」特別節目中演奏《我和我的祖國》。小耿說:「是張老師帶我們找到更好的自己。」
90後的「張媽」
「這些年不論去哪演出,張媽都陪著我們,她是我們團隊的『定心丸』,再大的舞臺有她在我們就能安心。」小耿說,去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閉幕式上,中樂系的師生負責創編並演奏《鐘鳴九天》,張安瀾幾乎全程陪伴,經常在排練廳席地而臥。
張安瀾說:「我不是音樂專業出身,只能做好後勤保障,在表演前一遍一遍幫他們整理衣冠、收拾道具,給他們鼓勵加油。」最終,在師生的齊心協力下,他們用最自信的演奏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張安瀾是「90後」,和學生只差了八九歲,但同學們都愛管她叫「張媽」。「張媽特別暖,是我的榜樣。」2017屆畢業生小唐(化名)說,「大四那年我家裡遇到困難,連學費都交不出來,是張媽跑前跑後幫我辦助學貸款。如今我成為了一名二胡老師,要像張媽一樣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
為了幫藝術生補習文化成績,張安瀾建了一個「英語不掛科」的學習群,堅持每天在群裡發三段英語語音。她還把英語和中國傳統音樂藝術相結合進行拓展,引導同學們互相分享。建群兩年多來,沒有一個群友「掛科」。
「我當你們的老師,你們一樣也可以當我的老師。」張安瀾經常對學生說,希望大家多照顧自己這個音樂界的「門外漢」,讓她和大家一起學習成長。「每次分享大家都有聊不完的話題,可能這就是師生間最好的樣子。」張安瀾說。
【糾錯】編輯:admin
相關新聞
一個月湖北湧現三位見義勇為的退役軍人 脫下那身橄欖綠 他們仍是勇敢的兵11月份「雙評議」月報發布 5個不滿意典型案例被通報華中首個國家級農創中心啟動 800億元農業產業項目集中簽約武漢東湖冬印記高速公路上男子用無人機查路況 奇葩行為導致朋友違停 受到記6分罰200元處罰 編輯推薦
三峽庫首系上「金腰帶」
2020-12-17 07:14:42
武漢千家萬戶提前動手灌香腸
2020-12-17 07:19:41
武漢東湖冬印記
2020-12-17 07:50:17
一劑良方防未病
2020-12-17 07:23:13
女教師給全校40名學生送棉衣
2020-12-17 07:32:04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