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朝的建立、強盛、衰微以至滅亡,直接牽動著中華服飾藝術風格的重大變化。服飾按照階級不同大致可分為:皇子嬪妃穿著的「朝服、龍褂」等、五官文將的官服「補服」、普通百姓穿著的「袍服、褂、襖、衫、褲」、女子的「霞帔、雲肩」等等。清代服飾圖案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表現形式上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甄嬛傳》,其原著歷史背景即是清代雍正年間。通過電視劇中人物角色的造型,可以窺探一部分清朝宮廷服飾風格和紋樣細節。比起看書逛博物館,看電視劇找清代傳統服飾紋樣靈感,是一種比較愉悅的方法。
要感激在清代就已經十分精緻細膩的肖像畫,最真實和直觀的反應了當時服裝配飾的細節。我們可以清晰的判斷紋樣的配色、所用元素、循環等,甚至能看到到服飾圖案造型精美、布局完滿、色彩豔麗、材質優良,設計製作工藝完全不輸於當今時裝。
從保存下來的文物來看,清代紋樣形意結合,蘊含招財進寶、功名富貴的人生理想;指物會意,追求生活美滿、福壽綿長的現實願望;圖騰符號,寄託驅邪攘災、迎福納祥的精神期盼等文化內涵。
清代傳統服飾紋樣可分為龍紋、雲紋、水紋、吉祥紋(包括圖騰紋、花卉紋樣等)四大類。
▲雲紋
▲水紋
▲龍紋
▲吉祥紋
清代文武官員穿著補服,在服飾的前胸和後背正中均綴飾一塊繡有飛禽或走獸的絲篩,稱「補子」。它又因絲繡的技巧,染工的技法,成了藝術珍品。補子分圓補和方補兩種,是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圓補用於貝子以上皇親者,上為五爪金龍紋,分別飾於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後背。方補均用於文官和武將等官員。
清代服飾圖案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可直接使用,更多的是結合現代服裝設計理念與設計手法整理變化後使用,包括圖案造型變化、圖案布局變化、圖案色彩變化、圖案材質變化和圖案工藝變化等,繼承和改良清代服飾圖案的特色,利用好這極具價值的文化素材和靈感。
「藝栢圖案印花設計」是您唾手可得的靈感、素材庫
點擊右上角 ... 分享「藝栢圖案印花設計」,分享更多設計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