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成在鞋業中的地位,
比鴻海在電子業的地位甚至要顯赫。
(寶成鞋業)
「習馬會」雖然已經落幕,但帶給兩岸的深遠影響必將綿延不絕。
站在馬路上環視一周,你會發現自己身處臺企磁場裡。你手裡的iPhone,繞不開郭臺銘;你腳下的運動鞋,可能跟蔡其瑞有關。
郭臺銘你已很熟悉了,他是電子代工業的「成吉思汗」,也曾久居臺灣地區首富寶座。蔡其瑞你可能有點陌生,但寶成集團——這家擁有42萬名員工的全球最大運動鞋、休閒鞋代工商,你應該聽說過。
寶成在鞋業中的地位,比鴻海在電子業的地位甚至要顯赫。寶成某些經歷,鴻海還只是剛經歷到。
寶成比鴻海大5歲。當蔡其瑞的父親1969年在臺灣鹿港小鎮創立雨鞋、拖鞋作坊時,19歲的郭臺銘還在半工半讀,根本還沒完成學業。
至於蔡其瑞本人,他1940年出生於臺灣彰化,曾是教師,後棄教從商。寶成一舉成名,得益於一個創意。蔡其瑞將小動物的臉譜畫在鞋面上,一下吸引了許多鞋子經銷商,蔡其瑞最終拿下一筆50萬雙的訂單。這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可謂天文數字。
那年代,臺灣做鞋子的企業扎堆,寶成只是其中一家。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對臺灣地區實施了長達4年的反傾銷,出口配額導致許多小企業死亡。蔡其瑞堅持下來,家族企業成立10周年時,他在鹿港投資建成第一座現代化工廠,員工增至萬人。這一下吸引了大品牌,阿迪達斯不久給了它第一筆訂單,開啟了寶成與鞋子品牌巨頭代工合作的裡程碑。
不過,蔡其瑞全面爭奪品牌企業訂單,則是一次偶然的「嚇阻」之旅。1982年,他去當時鞋子最大代工國家韓國參觀,某家巨頭得意地帶他去釜山工廠參觀,炫耀壯觀場景。
沒想到,這激起了蔡其瑞的鬥志,他想,韓企能做到,臺灣地區企業也能做到。回到臺灣,他立刻砸錢蓋模具廠,自主研發模具,開始垂直整合之路。
接下來的一個判斷,讓蔡其瑞不僅趕上,還超過了韓國對手。那時新臺幣與韓元大幅升值,鞋子代工業面臨出口壓力,開始尋求到海外投資。當年中韓還沒建交,大量韓企遠赴印尼,而蔡其瑞則認為最大市場在大陸,於是西進珠海建廠。
蔡其瑞在珠海設廠的第二年,又選擇了製造業基礎更好的東莞。相對製鞋工業已漸成氣候的厚街鎮,蔡其瑞選擇了工業還在啟蒙階段的高埗鎮,因為那裡不僅交通便利,地皮也更為便宜。蔡其瑞在高埗投資創辦了大面積的鞋廠,以他父親的名字命名,這就是如今東莞第一大廠「裕元」。
借著大陸改革開放的春風,裕元一路壯大,很快就取代了韓商在國際製鞋業的地位,成為耐克、阿迪達斯、銳步、亞瑟士、新百倫、彪馬、匡威等各大品牌的代工廠。
在東莞投資的第二年,寶成集團即順利在臺灣上市。隨後蔡其瑞大顯身手,不僅逐步擴大高埗裕元的規模,1993年又進入東莞黃江鎮開辦鞋廠,後來更是在黃江開辦電子廠,揚言像生產鞋子一樣生產電腦。珠海、東莞高埗、東莞黃江、中山……珠三角遍布了蔡其瑞的十幾家工廠。
如今,行走在高埗裕元工業區內,不得不驚嘆其規模之龐大。生產車間、宿舍、商業區、發電廠、消防隊、水廠、公園、電視臺,一個工廠就是一個五臟俱全的小社會。甚至工廠內飲用的純淨水,都是裕元自己生產的。本地人說,高埗鎮就是裕元撐起來的,要是沒了裕元,高埗經濟將不可想像。
說回蔡其瑞的老對手,結果是韓企不適應印尼文化與市場管理,鎩羽而歸;而寶成一舉超越它們,成為上世紀90年代全球運動鞋業代工市場冠軍。
不過,市場判斷與投資舉動並非寶成持續超越的根本原因。它的垂直布局、內部管理才是根本。
垂直整合是寶成的法寶。從1982年到20世紀90年代末,蔡其瑞幾乎每過兩年就會在鞋業上下遊尤其鞋材供應方面開拓空間,形成了一個分布於中國大陸、印尼、越南等地,由近100家鞋材企業構成的供應鏈,保障了自身原料、模具、設備及鞋類配件的快速供應,減少了市場不確定性。截至目前,不出中國大陸,寶成便可借旗下許多關聯公司完成生產響應。
這一高度整合能力,打破了此前多年大品牌很少集於一家的局面,如今耐克等30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商一直與它合作緊密。寶成內部的各品牌管理業務幾乎等於一個個子公司。
這正是寶成由OEM(純代工製造)變身ODM(代工設計製造)企業的背景。它曾讓郭臺銘佩服不已,後者常去那裡參觀,自稱學到不少經驗。
但這還不夠。因為代工即便全部走到ODM的階段,也會陷入一種依靠規模化擴張獲得增長的老路。2002年之後,蔡其瑞一直在依託兩大代工業務,尋求新的成長方式。
這正是寶成2008年將旗下分銷業務寶勝國際剝離出來的背景。寶勝是阿迪達斯、耐克在中國的最大零售商之一,另外還代理匡威、彪馬、斯凱奇、銳步、李維斯等眾多國際品牌業務,線下直營門店超過4000家,加盟店2000家。2013年6月起,寶勝國際還布局電商,如今其O2O的核心系統已覆蓋數千家門店。根據財報,寶勝2015年上半財年營業收入為11.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8%,純利2633萬美元。
此外,基於渠道力量的品牌運動,也正慢慢成軍,大陸女鞋品牌「愛意(Aee)」只是一角(現達芙妮持股60%)。蔡其瑞說,大陸一定會誕生全球影響力的大品牌。
寶成的道路,既不同於純粹品牌化的宏碁,也不同於電子業領域垂直整合的鴻海,而是在高度垂直整合後,朝著水平方向跳出了多元之路,涉及金融證券、醫療科技、運動用品、電子等諸多領域。
蔡其瑞充滿了民族意識。儘管在電子業的代工規模遠不如鴻海等對手,但他一直著眼於上遊關鍵領域的布局。要知道,寶成是中國龍芯創立時的核心投資方,參與了常熟產業化基地的投資。而且,中國目前產能最大的5代面板線崑山龍騰光電背後,也有它的背影。而如今的渠道及品牌業務,則是寶成最具想像力的空間。
身為製鞋大王,蔡其瑞總是一件襯衫、西裝褲,腳上一雙球鞋。看起來不搭配,卻意外地順眼,因為這種裝扮,他已經一穿好幾十年。
他的名片上,只有三個頭銜,分別是「寶成國際集團創辦人、北京清華大學永久榮譽校董、臺中教育大學榮譽博士」。他先後捐建清華第六教學樓(裕元樓)和「清華-裕元醫學科學研究中心」大樓,並設立「清華-裕元醫學科學研究基金」。
2008年開始,他逐漸將集團事務交由女兒蔡佩君。一談起寶貝女兒的接班,他一方面以總裁身分督促、鞭策;另一方面,對於讓女兒扛起這麼大的責任,他則充滿著憐惜與不舍。他說:「這幾年,佩君做得很好,比我還好,因為她管得更精、更細。 我們那個年代,跑馬圈地,現在這一套不合用了,要用新的方法,所以我們『其』字輩的老頭子都要退了。」
來源: 楚天金報-一財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