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的朋友們,你屋的穀子黃了,快回來打穀子、吃新米了!

2020-12-22 上遊新聞

陽光明媚的秋天,最適合幹什麼?當然是打穀子!

經歷了春的播種,夏的耕耘,在這到處都金燦燦的季節,迎來了秋的收穫,一粒粒碩大飽滿的穀粒將谷穗壓低了頭,風一吹,都紛紛微笑著點頭。

門前一大片的水稻正待收,趁著天氣晴朗,走跟我一起打穀子。

裝備要齊全,水鞋、鐮刀、草帽、長衣長褲,缺一不可;姿勢要利索,雙腿穩站在田裡,彎下腰,左手握住一把水稻,右手手握鐮刀快速由遠向近使勁,割下來的水稻順勢放在身後,繼續重複以上步驟。

割下來的水稻會直接在田裡進行脫粒處理。小時候最早接觸到的打穀機器便是這打穀桶(我們叫做「打篼」)。打穀桶四四方方,相比現在先進的機器,打穀桶略顯笨拙,且十分耗力。

收割好的水稻,需要人工手持一束一束的在谷桶裡拍打,谷穗在力量的撞擊下,一粒粒自然脫落在谷桶裡。

亦或是用機器打穀粒,只需將一束一束的稻穀放進機器裡面就可以了。

穀粒掉落後,可以在田裡用篩子將雜物篩除後再用背簍背回家晾曬,也可以直接背回家用風車去除雜物。

穀粒需要趁著大太陽曬上幾天,脫水後用風車再去除雜物後就可以存放著了。

如今,機器早已取代了大部分舊時的農耕工具,連一些農耕時節、習俗都漸漸淡忘了。生活在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趁著假期,回老家看看金燦燦的豐收田園風光。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一個六盤水小夥子回家鄉打穀子,結果發現了…
    這個時候的畢節農村,到處都在忙著打穀子、曬穀子,走在鄉間小路都能聞到穀物發出的陣陣清香。但對於農村長大的娃兒來說,除了忙秋收,還要忙著挖掘那些藏在田裡的美味!一般放養的魚比較靈活,而且平時也沒有餵飼料,就吃一點草和水裡的蟲子,所以稻田裡的魚無論是蒸煮炸醃烤,都好吃到爆!
  • 「英77」火力強、射速快,電影《集結號》中的穀子地為啥說「不好使...
    國產戰爭大片《集結號》講述了解放戰爭期間,九連連長穀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任務,片中多個情節讓觀眾感動不已,久久不能忘懷。李-恩菲爾德步槍,口徑7.7毫米,槍管長640毫米,初速738米/秒,射程1000米。
  • 不在河床上曬穀子
    有一年,惠蒂埃幫忙曬穀子,每天一早他要用車把穀子運到曬穀場,然後等傍晚的時候再運回來。由於曬穀場離家有點遠,惠蒂埃覺得這樣跑來跑去太麻煩,為什麼不在自家附近找一片能曬穀子的空地呢?尋查了半天之後,惠蒂埃發現在一段乾枯的河床中間有一大塊平坦的空地,用來曬穀子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河床上怎麼能曬穀子呢?」聽了惠蒂埃的主意,父親反對道。
  • 一個漢中小夥子回家鄉打穀子,結果發現了...
    這個時候的漢中農村,到處都在忙著打穀子、曬穀子,走在鄉間小路都能聞到穀物發出的陣陣清香。但對於農村長大的娃兒來說,除了忙秋收,還要忙著挖掘那些藏在田裡的美味!在漢中很多地方,每年栽秧的時候,村民們都會在蓄水比較強的秧田裡放養一群魚苗。等到打穀子的時候,就邊打穀子邊抓魚!
  • 蟹肥稻香引客 高粱穀子成景
    劉星告訴記者,高標準農田復耕也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提升,早上會有白鷺等水鳥前來捕食,野鴨也常住在這裡,時隔40多年的稻田回來了,稻花香裡說豐年的情景再現,不僅勾起了村民們美好的回憶,也成了城裡人打卡的網紅地。稻田蟹的成功,讓村民們看到了土地的力量,明年村裡還將拓展稻田種植面積,繼續拓展「雲上種田」的一分田項目,讓這片土地為村民創造更多價值,帶來更多福利。
  • 穀子成熟在即,農村大嬸手拿銅鑼不停敲打,這是幹什麼?
    昨晚下了一場小雨,雨後天晴,我和朋友驅車去榆林辦事,路過府谷縣武家莊鄉,看見路邊一塊塊地裡穀子長勢喜人,谷穗彎彎漸漸黃,顆粒飽滿,豐收在望,看著沉甸甸的谷穗心情大好,隔著車窗似乎都能聞到一股穀子香味,隨著咣咣幾聲銅鑼聲,有位農村的大嬸邊敲著,不停的穀子地裡奔跑著,不遠處有個男孩拿著棍子揮舞著
  • 麥子和穀子怎麼區分呢?長什麼樣?
    問:麥子和穀子怎麼區分呢?長什麼樣?麥子和穀子的區分,從粒上分是麥粒比穀粒大,麥粒上有道溝,穀粒外面有殼。從播種上分是麥子在秋後播種,穀子是在春天播種,麥子應是水澆地,穀子是旱田。麥子扔在地面上稍潮溼就能出芽,穀子必須埋在土裡才能出芽,這叫"藏谷露麥″。看一片麥子或一片穀子的收成如何,看麥子是橫壟看,看穀子是順壟看,因為麥子成熟穗是直的,穀子成熟穗是彎的,麥子橫看就能看到穗,穀子必須順壟看才能看到穗,麥子橫看麥穗很密就是豐收,穀子順看很密才是豐收,這叫"橫看麥子豎看谷″。
  • 這裡的農民種植穀子畝產翻番,靠什麼?
    當年我們在佳縣3個鄉鎮4個村試驗示範1000畝穀子,選用晉谷29等優良穀子品種,採用滲水地膜覆蓋和2MB-1/4專用穀子穴播機新技術組織實施。秋收時節,經縣農技站技術人員測產,1000畝滲水地膜穀子產量翻番,貧困戶戶均增收8000元。
  • 電影《谷魂》謳歌雜交穀子之父趙治海將開機
    電影《谷魂》謳歌雜交穀子之父趙治海將開機劇本研討會在張家口舉行媒體聯盟訊(郝小學)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在全國夏糧喜獲豐收的美好時節,以謳歌雜交穀子之父農業科學家趙治海先進事跡的電影《谷魂》劇本研討會在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共張家口市委宣傳部、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旗委宣傳部、河北電影製片廠、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等聯袂舉辦。研討會上,主創團隊認真聽取了趙治海及科研團隊的深情講述,刻骨的事件回憶,現場感人至深,淚沾於睫。
  • 【穀子•準媽媽】從備孕到月子的知識大全,很全面值得一看!
    孕婦常吃可健身壯骨、利於骨盆發育,消除疲勞和水腫,緩和情緒,能促進胎兒發育,預防流產、早產,增強生殖功能,有助孕婦預防妊娠紋的出現。媽媽吃啥讓寶寶更聰明呢我從懷孕四個月的時候開始喝鐵元,一直喝到產後,期間沒有便秘,皮膚也很好,光滑細膩沒有長斑,身邊人都說我的臉蛋像紅蘋果,總是紅撲撲的。產後我也繼續喝鐵元,奶水很足,恢復得也快,沒幾天就能下床走動了。三美食,遠離難看妊娠紋
  • 高粱穀子玉米各種農作物報災了……
    高粱、穀子、玉米比著賽的長,一天一個變化,各種雜草也像喝了營養快線似的長地嗖嗖的。我起早貪黑間苗、拔草、耘地、趟地,雨也沒有閒著,三五天的下一場。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奮鬥,田間的雜草沒有了,地裡乾淨了,莊稼更加粗壯了。看著喜人的莊稼,再苦再累心裡也充滿了豐收的希望,內心美滋滋地。
  • 《集結號》中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穀子地死守到底?
    在用兵時,也要有起碼的指揮道德,更別說到了人類思想更加開化的近現代場,真正把士兵當成死物,當成籌碼隨意丟出去的那種指揮官,多半是那種沒道德底線的,很容易被人打黑槍的。但像「你給我守到死!」這種命令是不可能出現的,有主觀能動性的軍隊會有人自己選擇這種犧牲,不意味人人都願意做出這種犧牲,指揮官強迫執行,就不怕人直接投降,把你這個方向賣掉?《集結號》裡劉團長是穀子地的老戰友,給穀子地湊了四十幾個人的一個連,劉團長是事先就知道這個連是要犧牲掉的,讓穀子地等集結號,是給老戰友一個盼頭。
  • 「穀子地」獲金馬獎的特殊意義
    大陸演員張涵予憑大陸電影《集結號》的男主角連長穀子地,入圍臺灣電影「金馬獎」並獲封「最佳男主角獎」(俗稱「影帝」)。
  • 張涵予《火線三兄弟》演老兵 田大林PK穀子地
    和張涵予在《集結號》中塑造的經典角色穀子地一樣,劇中這位鐵血軍人田大林看點多多。  身世PK:田大林家庭背景豐富,穀子地身世悲涼  在《火線三兄弟》中,張涵予飾演的田大林是一個普通家庭中的長子,是兄弟三人中的老大。本可以安穩度日的他們,因為戰爭的動蕩,或主動或被迫地捲入抗戰的烽火硝煙之中。
  • 司號員小梁吹沒吹集結號,對連長穀子地真的很重要!
    話說穀子地的九連按照團長劉一水的指示完成掩護任務,剩餘的戰士就等撤退的集結號了,然而在炮聲連天的戰場上,能不能聽到集結號的聲音是個很大的問題,面對這個尷尬的問題,九連戰士有的說聽到集結號了,有的卻說沒有聽到,而連長穀子地也沒有聽到集結號的聲音,因為他的耳朵已經快被爆炸聲震聾了!
  • 電影《谷魂》給你講述一個真實的「雜交穀子之父」記者與部分主創人員面對面
    今年62歲的趙治海是中國知名穀子研究專家。1982年,大學畢業的趙治海來到張家口市農科院,在這裡他遇到了崔文生老師。崔文生被稱作是當時國內穀子育種界研究雜交穀子的「三駕馬車」之一,趙治海由此有機會學習到當時國內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當時全國有20多個省份、30多家單位在搞雜交穀子,因為難度大多數單位放棄了。
  • 老道給乞丐文身,並預言:飛雀吃到穀子,便是你飛黃騰達之時
    其中脖子右邊文的是「飛雀」,左邊文的是「穀子」。他對郭威說:「現在飛雀和穀子是分開的,當飛雀吃到穀子時,就是你飛黃騰達之時。」年幼的郭威哪管那麼多,只要能吃飽就行了。後來郭威被姨母韓氏找到,並撫養成人。
  • 院線電影《穀子地》開機!我臺聯合攝製的……
    前兩天,由我臺聯合北京盛世影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攝製的院線電影《穀子地》開機暨興縣農特產品產銷對接推介會在並舉行,來自省內外的各界朋友以及攝製組全體演職人員參加了儀式
  • 【臥龍區脫貧攻堅典型事跡】系列報導——蘇方志:「小穀子」圓了...
    「去年我種了8畝小穀子,每畝收850餘斤,在地頭就以每斤2元的價格賣了出去。
  • 「雜交穀子之父」趙治海故事將登熒幕 講述中國科學家「谷魂」
    (資料圖)製作方供圖現年62歲的趙治海是中國知名穀子研究專家,他培育出的「張雜谷」系列曾填補世界空白,他也因此被譽為「雜交穀子之父」,業界有「南有袁隆平,北有趙治海」之稱。由河北電影製片廠、五洲同聲河北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大型主旋律電影《谷魂》,是以「雜交穀子之父」趙治海為原型創作改編的傳記影片,講述了趙治海幾十年艱苦努力、鍥而不捨地研究雜交穀子,並最終找到了穀子光(溫)敏不育的規律,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穀子光(溫)敏兩系雜交種「張雜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