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第二季開播,雖然略略遜色於第一季,但第二季依然是好樣的。
第一季節奏非常緊張,故事的走向也很明確,人物的動機和行動都是環環相扣,兩位男主角與連環殺手的訪談細節迷人且引人入勝。而且第一季重點展現了Holden這個小機靈鬼的魅力,不受常規約束和善於利用直覺的特點讓搭檔和領導都非常頭疼。
但也正是因為Holden不按常理出牌的性格,才使得BAU順利與連環殺手們建立了聯繫,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就,逐步將「」犯罪側面描寫」的資料庫豐富了起來,還順便利用連環殺手們給的提示破獲了新的案件
第二季拓展了每個主角的故事線。
除了小機靈鬼Holden,他的搭檔Bill和Wendy的家庭感情線在這一季寫得很棒。尤其是Bill的養子,我真的,真的衷心希望小盆友就是完美連環殺手的雛形啊,小演員很會演。
而且第二季延續了上一季的敘述風格。它不講警察怎麼抓罪犯,也不經常展現血腥刺激的犯罪現場。因為它所關注的不是那些看似「華麗」或者「招搖「的東西,更不是破案成功的英雄,而是真實的社會狀態。
我們看到主角們會失敗、會痛苦、會放棄、會迷茫,破案的過程如此漫長,在案情毫無進展的同時還不斷地有人被殺害。有人可能覺得這部劇的臺詞都過於繁複冗長。但我認為恰恰是這個特點讓這部劇和其他犯罪類電視劇區別開。
我們通過大段細膩的、真實性相當高的、不做作不粉飾的臺詞感受到了「犯罪心理分析」的艱難,甚至可以真切體會到兩名男主角在與罪大惡極的罪犯聊天時內心的煎熬。
人性決定了每個人都會對黑暗的事物帶有好奇心,只不過強烈程度因人而異。
兩位男主角冒著極大的風險試圖理解連環殺手們的動機,同時還得不斷地調整心態,確保自己不會被他們極具煽動性的話語所影響。要知道,很多連環殺手不僅智商高,而且極具人格魅力,比如大家會在第二季中看見「曼森家族」的領頭者查理·曼森。
曼森的可怕在於,他並沒有參與「曼森家族」的殺人過程,卻能讓那麼多高學歷的優秀大學生崇拜自己,並通過精神控制的方式操縱他們殘忍的殺人,堪稱「洗腦大神」。
第二季Holden和Bill親自與曼森會面的那場戲看的人一怔一怔的。曼森一出場就自帶光環,眼神犀利,非常善於觀察對方的神色,通過三言兩語大概掌握對話者的特點,然後說一些似是而非的哲理直戳對方的弱點。比如Bill,沒說幾句就被曼森的話氣炸,可曼森本人完全是樂在其中的狀態。
第二季主要關注的另一個案件是1979年-1981年的亞特蘭大殺人案。有很多人說看著憋屈,我倒覺得非常寫實,雖然7、8兩集節奏確實令人睏倦
畢竟BAU還處於摸索階段,心理分析技能不可能迅速幫助他們準確分辨罪犯。
而且當時美國南方的種族矛盾還是較為嚴重的,受害者又都是黑人孩子,所以絕大部分當地人,尤其是受害人家屬都不相信警察的判斷,覺得他們依然帶著有色眼鏡。
所以FBI也不是神仙,觀眾覺得憋屈,他們破案的過程肯定更加痛苦。
誇了這麼久總有一句「但是」。
大衛·芬奇負責的前三集基本完美,第四和第五集也沒問題,第六-八集就有點拖了,全部把時間放在了「亞特蘭大殺人案」上。我本人更期待看到Holden、Bill、Wendy與犯罪者更多的採訪。不過最後一集又拉回了比分,尤其是結尾BTK的變態行為,嘖嘖。
還有一個問題是,Holden在上一季裡直覺太準,對變態殺手的犯罪行為還很嚮往,而且最後一集被連環殺手擁抱後犯了病。這些伏筆都讓人覺得第二季要好好講講Holden怎麼平衡內心的「變態」與「正常」。
雖然第二季確實就著這件事兒開篇了,講Holden從醫院醒來後得知以後必須隨身帶著緊急藥救命,以防隨時可能復發的心臟病。還講了退休的老上司對Holden一頓冷嘲熱諷後,他連滾帶爬地吃了兩粒藥。
結果後面再也沒有提到這一點,以至於我白白擔心了好久Holden什麼時候再犯病?
雖然沒有影響到整個劇情,卻仿若一根刺扎在了我心裡。所以這個伏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要再等2年看第三季的時候再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