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誰還能架起「金剛川的人橋」?彷徨中的榜樣力量

2020-11-10 思維家藍鳳凰

什麼?這樣一部口碑和票房俱佳並且頗有製作水準的影片,從籌拍到上映只用了短短兩個月!

抗擊疫情的「中國速度」,這次中國電影人身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金剛川》這部堪稱年底壓軸大戲的主旋律影片,在極具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三人組以及張譯、吳京、鄧超等實力演員的助陣下,面對首次解封的題材,交出了「命題作業」的優秀答卷。

影片上映第一日便以15.84萬場次刷新了中國電影市場國產電影的首日場次紀錄。

坐在影院裡的我,從影片的開頭直至結尾都沒能像很多影評人寫得那樣,被觸動得眼淚奔湧。為什麼呢?我原本可的確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啊!

電影的英語片名「Sacrifice」本意是犧牲,戰場上「最可愛的人」的犧牲精神固然可歌可泣、可貴至極,但,這部電影真正觸動我的是,它所傳遞的精神內核對當下的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每一個組織,都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雖然時代背景不同了,但今天的我們似乎依然要面臨同樣嚴峻、艱險的挑戰。

面對環境和生活的暴擊,你我還有勇氣和底氣接招嗎?甚至敢於以弱對強,抓住歷史機遇去創造奇蹟嗎?

不畏強敵的勇氣 VS 浴火鳳凰的骨氣

昨天,敵強我弱的立國之戰。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後經歷的第一場大規模對外戰爭,中華幾千年歷史中,還從未遇到過如此強大的戰爭對手。這個對手就是美國,而且是剛剛贏得二戰勝利、綜合實力強勁的美國。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也都沒有想到,美國居然會戰敗。因此,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讓所有國家都對中國刮目相看,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也成為了中國的「立國之戰」,使中國的國際威望國際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今天,「燒不死的鳳凰」突圍高科技封鎖。

自2016年底川普當選後,中美在經貿領域就開始逐步進入了明面對抗的狀態,直接表現就是後來的貿易戰,尤其是對高科技的封鎖。

西方對我們的高科技封鎖是打從二戰之後就一以貫之的,現如今還加以長臂管轄、行政手段來幹預華為、中興、大疆、海康威視等企業的經營。雖說各路專家分析大多都認為,長期來看不會構成根本性的影響,但這一時的困難,確實是立在中國高科技企業面前的一大嚴峻挑戰。

特別是對於華為,美國可以說是舉全國之力來打擊:首先限制華為產品銷往美國市場,其次限制美國的技術出售給華為,最後急了就直接抓人。

孟晚舟身陷加拿大已經將近兩年,華為要和全世界最強大的一個國家打官司,這種對抗就像當年的抗美援朝一樣,雖勝算太小,但不得不戰!

而最近收到了好消息:10月底加拿大法院已經表示,孟晚舟團隊可以申請終止引渡。這意味著華為距離贏得案件又更近了一步。

美國恐怕怎麼也沒想到,他們能用這種手法制服其他國家的企業,卻唯獨打不垮華為,就像當年狂轟濫炸也不毀掉的金剛川橋一樣。

正如任正非所說的那樣,「燒不死的是鳳凰!」華為如今正在披荊斬棘,而他的女兒也有望儘快「飛」回家了!

但,美國打壓中國出海企業的序幕可能才剛剛開始。從不久前引發關注的 TikTok事件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已經擺明是在拉清單了,就是要明搶,這將是不可避免的鬥爭和損失,也是西方所謂「自由市場」面具徹底被撕碎的開始。

而早晚要失守的是老美。我們可以看穿國外公司的心態,他們害怕TikTok,因為中國手機應用開發的能力已是全世界最強。防住一個TikTok,中國企業還會像當年的志願軍一樣,前赴後繼產生無數個TikTok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

主觀上我們不會選擇對抗,但客觀上我們無法選擇退讓。

戰爭中的血肉長城 VS 新時代的榜樣力量

昨天,用血肉犧牲鑄就長城。

1953年7月的「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場戰役。《金剛川》講述的就是,大戰前夕,志願軍奉命穿過金剛川的一座重橋,與對岸的敵人決戰。而美軍得知這一情況後,晝夜不停地派飛機轟炸這座橋,37米長的橋,七炸七修,卻依舊沒能摧毀這座「生命之橋」。

轟炸這座橋的是什麼樣的對手?當年的美軍,不僅有甩我們幾條街的先進武器,還擁有當時全世界最強的製造、運輸能力作為後盾。同時美國的軍人也同樣英勇頑強,同樣值得尊敬。

電影中的「對手」這一章節就從一位美國王牌飛行員的視角,展現了美軍阻撓志願軍修橋的過程。從美國F-4U夜間改進型戰鬥機,到B-26轟炸機、B-29轟炸機、榴彈炮遠程射擊、延時炸彈先後轟炸,美軍飛行員從第一次炸橋後的得意,到目睹橋被不斷修復的憤怒,甚至違抗命令冒死也要在深夜與志願軍所剩無幾的炮兵班對決。


最後,美軍在凌晨再次飛向大橋,確保被炸毀的大橋不被修復時,眼前的一幕震驚了飛行員,金剛川上的「橋」居然奇蹟般地又被修復了,定睛一看,志願軍架起了一座「人橋」,而大部隊正踏著這座「橋」火速奔赴對岸,按時抵達了前線戰場。

之後志願軍用15天的時間擊退敵人,逼迫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停戰協議上籤下了字。

朝鮮停戰協定

今天,永不言棄的榜樣力量。

像華為這樣在國際貿易爭端中穿越火線、忍辱負重的「民族英雄」,不僅在面對國際大國的封鎖時堅韌不屈,即使在面對普通的商業競爭時,也同樣彰顯出了契而不舍的韌性和令人跪服的智慧。

下面這是得到APP的創始人羅振宇日前公開分享的,關於他們和華為雲剛剛發生的故事:

得到App需要「雲」供應商,每年大概有幾千萬的支出,現在使用的是某排名第一的「雲」。所以,當華為雲來營銷的時候,他們坦白地告訴對方,沒有合作的機會了。

可是,華為雲一位叫陳盈霖的人依然契而不舍地向羅振宇發來了一封郵件。郵件裡他並不是一味死纏爛打地推銷華為雲,而是以極其智慧的方式讓對方心甘情願地接納。

首先,陳盈霖表示華為雲替得到物色到了一個有500萬採購知識服務預算的企業客戶,無論怎樣華為雲都願意促成他們雙方的合作;其二,透露華為雲的總裁和副總裁都是得到APP的用戶,承諾如果給他們機會,他們會傾注所有優質資源和優秀人員投入到該公司的服務中去;其三,發出讓人無法不起波瀾的表白:「你就是拒絕我們100次,第101次,我們也會打動你。」其四,喊出讓人無法不動容的誓言「我們沒有『美式裝備』,但是在您最需要的時候,我們一定是金剛川上的那座『人橋』。」

這封郵件讓羅振宇以及他們全公司的夥伴跪倒一片!羅振宇極為感概地說:「我們採購華為雲服務的所有障礙,甚至只是潛在的顧慮,被掃得乾乾淨淨。放眼四望,好像只有一條通往籤約的路......華為雲的這個勁頭,讓我覺得:要不算了吧,放棄抵抗吧!」

無論面對大大小小的挑戰,「華為人」的這種精神品格和應對挑戰的能力不但成為它一種極強的競爭力,也為無數企業和個人樹立了新時代榜樣的力量。

以一次戰爭結束所有戰爭 VS 論持久戰

1950年代的抗美援朝,雖然處在剛剛建國的特殊時期,但因為直接危及到了國家基本安全,所以這次戰爭是典型的毛主席式戰略思維——「以一次戰爭結束所有戰爭」。

而今天,我們要面對是恐怕是持久戰了。

一方面,反全球化和中美對抗是目前深刻的結構性問題,是不以疫情為轉移的問題,會長期存在下去。有國際關係專家預判,從今天起,預計還會延續40年,即使拜登成為新的美國總統。

另一方面,受國內外局勢、經濟周期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國經濟的真正復甦仍長期存在較大壓力。

所以,無論是國家還是組織,又或是每一個個人,都將繼續經受嚴峻的考驗。

不過,研究未來趨勢的專家理察·佛羅裡達,在《重啟》裡卻說到:每一次大的破壞,不管經濟、軍事、政治,後面都會帶來一個大繁榮。


因此,很可能在若干年之後,回顧2020年,我們會發現它是轉折之年,是蘊含著大機會的一年。

那麼,我們到底靠什麼才能克服眼前的艱難險阻,應對長期挑戰,並且真正抓住歷史機遇呢?


「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論持久戰》 毛澤東


1938年5月春天,毛澤東在延安窯洞的油燈下,連續七天七夜,寫就長達5萬多字的雄文《論持久戰》

致敬每一個向前看永不言棄的人們,包括你自己!

致敬在應對或激烈或持久的戰役中,一直勇敢的心!


華為曾在其內網刊發《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相關焦點

  • 《金剛川》——支援軍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架起人橋,創造了奇蹟!
    而《金剛川》則選擇了其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以小見大的將戰爭呈現在觀眾眼前。在這場戰爭中,我方需要在黎明之前渡過「金剛川」到達前方戰場。但是想要渡過金剛川只有一條路,那就是一座工兵架起的木橋。他們以為,橋這下總不可能再修好了。可是,他們太小看了中國志願軍!沒有人來得及悲傷,他們抬起木頭,帶著工具,再次衝到橋上修橋!時間來不及,木材不夠,那就人頂上!
  • 《金剛川》:歷史在人與橋中再現
    架橋、護橋、修橋、過橋,戰士們的戰場都圍繞這座橋展開。影片中,工兵連耗時七天七夜架起一座大橋的經過被一筆帶過。時間維度被壓縮到任務下達到大部隊過橋的半天的時間內,在此,雙方展開了一場較量。一面是志願軍冒死修橋,一面是敵軍狂轟亂炸。修了,炸。
  • 電影《金剛川》劍指10億,顏敬傑「金剛川人橋」劇照曝光
    》上映21天累計票房衝破9.3億國民幣,劍指10億元大關,即日對於影戲中顏敬傑等演員在影片中以身材支持木橋的「金剛川人橋」備受熱議,影戲《金剛川》末端,顏敬傑 等氣力派演員扮演的兵士們用血肉之軀搭起人橋的畫面,打動了多數觀眾。
  • 《金剛川》抗美援朝英雄原型:8天內用血肉架起一座炸不垮的橋
    《金剛川》電影還要等到明天才能上映,不過目前官方已經曝出了電影主題曲《英雄讚歌》的MV,單是MV中一些志願軍戰士作戰的片段已經足以讓人淚目。下面就由雪夜帶您了解一下《金剛川》幕後真實的抗美援朝英雄。他們給木排披著偽裝,通過水路運到橋點。
  • 無論怎樣評價《金剛川》,「人橋」都是悲壯的一幕,值得細細品味
    、邱少雲在烈火焚燒中一絲不動的堅韌、楊根思抱著炸藥包和敵人同歸於盡的壯劇;還有被汽油彈燒得渾身是火、抱著敵人一起燒死的戰士等等,他們不正是用自己的犧牲架起了一座座「血肉人橋」嗎?「人橋」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人橋」精神在抗日戰爭中表現的最為強烈。抗日戰爭如抗美援朝戰爭一樣,也是一場敵我力量極為懸殊的較量。之所以能取得以弱勝強的結局,就因為有無數民族壯士用自己的身軀搭起的一座座通向勝利之橋。1933年,佔領東北的日軍侵犯長城喜峰口,企圖向我華北挺進,中國守軍宋哲元部英勇抗擊。
  • 走進《金剛川》—致敬最可愛的人
    大戰前夕,志願軍奉命穿過金剛川的一座重橋,與對岸的敵人決一死戰,但首要解決的是在金剛川巖裡渡口上架起一座橋,並且保證它的暢通。乍一聽,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是在志願軍的哪裡,哪有什麼任務不可能?無懼炮火轟鳴,冒著生命危險,工兵連僅用7天7夜就架起了一座聯通前線和後勤的載重橋。
  • 《金剛川》:那座打不垮的橋
    《金剛川》,與其說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橋的故事,不如說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地獄」的故事。橋在和平年代,是溝通交流、輸送美好與友誼的象徵;但在戰爭年代,就變成了「橋在,就是我們的地獄;橋不在,就是他們的地獄」。電影《金剛川》,與其說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橋的故事,不如說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地獄」的故事。
  • 金剛川中你不知道的事,金剛川裡的歷史人物原型揭秘
    最近的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上線了,看的人很多的,還是非常的好看的,小編也看了,很值票價的,值得一看,今天就給大家來說說這個《金剛川》裡面的歷史人物都分別是誰呢?他們的英雄事跡又什麼怎麼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
  • 金剛川的「人橋」裡 藏著戰爭勝利的密碼
    《金剛川》選擇的並不是公眾熟知的那些著名戰役,頂多算是大戰的前奏,一個敵我雙方並不直接拼殺的戰場:在一場決定性的大戰之前,志願軍要準時抵達前方戰場,必須通過在水流湍急的金剛川上架設的一座木橋。而敵軍想要獲勝,同樣也要盯住這座橋,利用空中優勢炸橋。電影的焦點就放在雙方修橋、炸橋的反覆較量上。
  • 《金剛川》:人與橋的故事
    以往看過的戰爭片,例如《八子》、《戰狼》系列,完完整整地敘述完一件事、一場戰爭,很少有像《金剛川》一樣的片子,從不同的視角反映戰爭中很小很小的一個片段,修橋-炸橋-過橋。影片中步兵班長劉浩和話務員辛芹,雖說是四川老鄉,但是互不認識,不知名字,卻真實地反映了那個年代,在戰場上只有戰友與敵人之分,在《金剛川》中堅守在江水兩邊的戰士們甚至連戰友的姓名都叫不上來,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最可愛的人。
  • 從《八佰》到《金剛川》,管虎只是想拍好那座「橋」
    管虎表示:他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能夠跨越時空,在精神內核上與70年前抗美援朝的先輩們進行交流。當我們在《八佰》中看到戰士們從橋上撤離,我們不會歡呼這是一場勝利。這是管虎在《八佰》和《金剛川》中一直嘗試的事情,但《金剛川》裡面的人物刻畫與《八佰》,有著根本不同。
  • 真實的金剛川,「人橋」創造的神跡背後,讓人思考為何戰旗美如畫
    此片的核心就是「橋」,這是一部以「橋」為核心價值觀的電影,而這座簡陋的木橋,在不同的人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視角,反反覆覆的出現中,陳述了一段的塵封了70多的歷史,同時這座堅強不屈的「橋」,也賦予了一種精神
  • 管虎《金剛川》,講抗美援朝修工兵橋的戰爭奇蹟
    8月7日,在國家電影局的2020年3月備案立項公示中,管虎編劇的《金剛川》同意拍攝。其中披露了電影的梗概:以三個視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在《戰狼2》上映時,管虎被人發現去給吳京捧場,看完電影,他還發文大讚:「吳京真不容易、這是用生命在做電影!這樣濃烈的家國情懷在今天是稀缺的、也是國人最為渴望的……」家國情懷,用生命做電影,這樣的兩位聚首,《金剛川》值得高度期待!
  • 《金剛川》中最震撼的一幕,闡述的主題是橋,更是人
    黑夜中,一切蓄勢待發,一切也正在發生。有人潛伏在叢林、低伏在玉米地,有人趟在水裡、正在橋下趕工,有戰士們快速前進,正在通向大橋。所有人都在自己的最佳狀態,時刻警覺,時刻戰備。[金剛川]事件的中心,是一座在暗夜裡燈光點點的大橋。
  • 《金剛川》「人橋」讓我流淚了
    我持票進入觀影廳觀看開始上映的影片《金剛川》。兩個小時後在主題曲「我的祖國」聲中走出了觀影廳。由於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相當熟悉。之前公映的該題材影視作品也看過不少,因此對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這部影片是抱著新奇的的心態來觀看的。果然,這部作品的敘述方式別具一格。採用了直敘、倒敘、復敘、分敘等多種方式,令人意外。
  • 《金剛川》再現「生命之橋」守衛戰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的電影《金剛川》即將在電影院上映。日前,《金剛川》曝光首支預告片。預告以一段帶著方言味兒的獨白開場:「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觀眾就跟隨著戰爭親歷者的視角,一段實力懸殊的戰爭往事大幕徐徐拉開。
  • 抗美援朝大片《金剛川》,主演除吳京還有鄧超,講修工兵橋的故事
    8月7日,在國家電影局的2020年3月備案立項公示中,管虎編劇的《金剛川》同意拍攝。其中披露了電影的梗概:以三個視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已經公示的內容梗概中,顯示這是一部與修工兵橋有關的故事。
  • 《金剛川》:不斷的橋,不滅的信念
    02、國人意志堅,信念永不滅影片從「士兵」、「敵人」、「高炮連」、「橋」四個角度對渡金剛川的場面進行了詮釋,志願軍戰士們不斷的犧牲,橋一次次的炸毀,又一次次迅速建起,最後竟是血肉築就的人橋!正如影片中所說,「戰場上就是這樣,你也不知道他們是誰,只知道他們是戰友,是兄弟,是護著俺們過橋的,有些人這輩子再也見不著了。」
  • 《金剛川》凝聚電影人敬意 七炸七建再現一座橋鋼鐵意志
    工兵連冒著敵軍飛機的不斷轟炸,用7天7夜架起了這座載重橋。但很快被敵人發現,四架「黑寡婦」飛機飛來,兩個小時內投下700多枚炸彈,把這座橋炸得只剩下兩孔。危急時刻,張振智第一個跳下河,指揮全連官兵二次架橋,雖然頭部、肩部多處受傷,但他堅持不下火線,繼續指揮架橋。金剛川上這座橋成了炸不爛的「奇蹟之橋」。
  • 《金剛川》電影的局限性—— 論電影《金剛川》的得與失
    為了破壞橋梁,美軍飛機不僅晝夜不停地轟炸金剛川上建設好和建設中的橋梁,甚至為了增加志願軍獲得建設材料的難度,連金剛川沿岸的樹林都遭到了大規模轟炸。面對敵人日夜不停的炮火打擊,張振智等工程連官兵們將木排披上偽裝,通過水路運到橋點。經過7天7夜的奮戰,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重橋。然而次日下午4時左右,四架"黑寡婦"呼嘯而來,火力直指這座「生命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