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著名導演諾蘭指導的燒腦科幻動作大片《信條》終於上映了,可喜可賀。
相比這個時候許多期待已久的小夥伴已經完成了一刷,也想必有很多小夥伴看完之後覺得一臉懵逼——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看什麼?這也是諾蘭電影的一大特色,燒腦。
諾蘭的電影經常在一刷後無法弄懂影片的全部故事,往往需要小夥伴去電影院裡二刷三刷,才能摸清整部電影的全部面貌。不得不說,諾蘭老司機賺錢真的有一手。
也有許多小夥伴還沒來得及去電影院欣賞這部燒腦大作,所以今天在這裡摸娛貓儘量以不劇透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一下《信條》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諾蘭的這部《信條》現在網上吹的很誇張,無數網友都在說這部電影看不懂,實際上這有些誇張了,只要看過幾部諾蘭電影,了解一些他的風格,腦子別糨糊,想看懂肯定是沒問題的。但就像預告片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感受它,別試著理解它」,想感受電影的內涵,欣賞電影的精彩片段很簡單,可想真正理解這部電影的全部信息就很難了。
故事的主線很簡單,講述一位莫得名字的探員(由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在世界各國美麗的風景下做著很多高危任務,他在電影中接到了一個事關全人類生死的大任務。這個任務的線索就像預告片一樣少,在正式觀影前我們只能得到一個很魔幻的概念——時間逆轉。
影片就是從約翰探索時間逆轉的秘密展開,而時間逆轉也是《信條》這部影片最重要的關鍵詞。
其實在科幻片的外皮下,《信條》的內核也算是一部諜戰片。諾蘭導演的各部科幻大作中都能多多少少看到諜戰片的影子,他手中的主角都時時刻刻處在一種任務的迫切感中,無時無刻不在解謎,這樣的角色設定基本都是諜戰片主角的標配。諾蘭此前在訪談時也有說到,《信條》的靈感和創作衝動來源於小時候看的入迷的各種諜戰片,所以從諜戰片的角度去看待這部科幻大作,或許會能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再講一下時間逆轉。影片中的時間逆轉設定並不是傳統意義的時間穿越,而是通過一系列設計之後,讓你切身感受一把「祖父悖論」。
什麼是「祖父悖論」呢?如果一個人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殺死自己的爺爺奶奶,結果是沒有了父親,也就沒有了自己,那究竟是誰殺死的爺爺奶奶呢?這個看似不合理的悖論其實是有它的物理學解釋的,這裡就不細講了。有趣的是,《信條》中這種類似「祖父悖論」的時間逆轉居然也能經得起物理理論的推敲,不得不說,諾蘭構建的世界真的很恐怖、很真實。
影片中的時間逆轉更像是將一段已經完成的影片進行倒放,當然這只是一個簡單化的比喻,實際是沒那麼簡單的。所以在觀看影片時許多影迷會感到困惑,因為人類經受的都是正常流動的正向時間感,正如一段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錄音,只要聽力正常的人都能理解錄音說的是什麼,可是如果把這段錄音倒放呢?肯定會難住99%的人。
最神奇的是,《信條》中正常時間線的角色和經過逆轉的逆向時間的角色會產生交集,甚至在同一個畫面中會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出現,這才是令觀眾們感到困惑的地方。當然,這種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和刺激感也是十分有趣的,喜歡諾蘭電影的朋友不就好的這口麼?
此外,在拍攝《信條》的過程中還發生了兩件很有趣的事,其一也是許多人都知道的是,《信條》在拍攝過程中曾炸掉過一架真正的波音747,這真是了不得的大手筆,哪怕如今的波音747貶值嚴重,也是一筆不菲的金錢。
《信條》的主演之一羅伯特·帕丁森在拍攝過程中要去參加新版《蝙蝠俠》的試鏡,但是試鏡是需要保密的,所以帕丁森只能對諾蘭撒謊說家裡有事。顯然這種撒謊方式被諾蘭一眼看穿了,畢竟以諾蘭在華納的影響力,說不定他是《蝙蝠俠》劇組以外第一批知道有試鏡的人。而且根據今天的最新消息,帕丁森還確診了新冠,這真是一件悲傷的事。
在摸娛貓個人看來,《信條》並不是諾蘭拍攝的最優秀的電影,我個人更喜歡《盜夢空間》那種燒腦有限、層次分明、充滿魔幻感的科幻電影。當然《信條》也是喜歡諾蘭、喜歡科幻片、乃至喜歡諜戰片的朋友必看的一部精彩電影。
記得買好二刷的票喲!
原創/摸娛貓
禁止轉載,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