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 觀影之後沒懂?來看看這篇解析

2020-09-10 合納傳媒

《信條》中的「謎題」解析

《信條》的宣發海報上赤裸裸的寫著刷三遍的文案,因為它明擺著告訴你,你第一遍別指望看懂,諾蘭也有這樣的自信認為大多數人看不懂。

所以,我對大部分的觀眾的觀影建議就是:抓大放小,把握好整體故事最要緊。至於細節,第一遍看是不可能真的全明白的,有興趣二刷三刷的人再慢慢琢磨不遲。以下是涉及少量劇透的劇情還原和基本敘事分析:


背景設定


「信條」到底是什麼?其實就跟《盜夢空間》的片名&34; 內涵-樣,暗指電影中主角一行

人的任務:一個想法可以從開始慢慢植入、並擴散。名既引出了故事情節,也傳達了影片的懸疑

效果。


《信條》也是如此,英文&34; , 有著「原則、信絛&A0A0A0; --tt-darkmode-color: 3E3E3E; --tt-darkmode-color: 3E3E3E; --tt-darkmode-color: 3E3E3E; --tt-darkmode-color: 3E3E3E; --tt-darkmode-color: 3E3E3E; --tt-darkmode-color: 3E3E3E; --tt-darkmode-color: 3E3E3E; --tt-darkmode-color: 3E3E3E; --tt-darkmode-color: 3E3E3E; --tt-darkmode-color: 3E3E3E; --tt-darkmode-color: 3E3E3E; --tt-darkmode-color: 3E3E3E; --tt-darkmode-color: 3E3E3E; --tt-darkmode-color: 4A4646; --tt-darkmode-color: 4A4646; --tt-darkmode-color: #A09B9B;">Neil的身份到底是誰?



Neil告訴男主,我們相識是在我的過去,你的未來。也就是說,是未來的男主(信條組織的真正領袖)招募的Neil,派Neil穿越回過去,指引年輕時候的男主完成拯救世界的任務。整部電影展現的都是一場巨大的時間鉗形運動。


男主和Neil在未來其實認識很多年了,是密切的戰友和朋友。影片開頭就有暗示,就是第一次見面Neil就很清楚男主愛喝健怡可樂。


而Neil最後犧牲了,他因為替主角擋槍和爆炸,永遠死在那個坑道裡了。


由於尼爾是逆向運動,所以在主角眼裡尼爾的行為是這樣的:

主角來到爆炸點,發現被一個鐵門攔路,門內躺著一具死屍,芾著呼吸機看不清是誰,但死者背包上的紅繩吊墜看著眼熟。

當光頭佬準備射殺主角時,地.上的死屍突然動了起來,「死而復生」 從地上起來,幫主角擋了一槍,然後還打開了鐵門,倒著跑遠了。


主角被正向的尼爾拽來出來之後,尼爾表示要回歸逆向部隊,因為他還有未完成的任務,這時主角發現尼爾的背包上的紅繩吊墜,頓時明白怎麼回事了,瞬間淚目。


尼爾表示一切都已註定,但這並不是永別,尼爾告訴主角, 是你在未來招募的我,並說出了全片最讓人動容的話: 我在起點等著你。



其實《信條》還有很多有趣的細節——


比如片頭華納和諾蘭公司syncopy的logo被染色成了一紅一藍,呼應著片中的正逆方向;


比如片中多次出現惠特曼的詩句「We live in a twilight world,and there are no friends at dusk」,既暗示了時間混沌和珍貴的情誼,也玩了個暮光男主(Twilight)的梗;


比如諾蘭與全新的配樂合作,參觀自由港、塔林槍藥庫、消防車劫車幾場戲的電子樂都十分驚豔。有人研究過本片的配樂,發現連配樂都有巧妙的迴環結構設計……


更多樂趣,在等待影迷逐一發掘。


解釋了這麼多,你是否對《信條》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呢?其實除非是結構/邏輯/細節控,不然就跟男主一樣,保持一個似懂非懂的狀態也蠻好的。


正合了那句話:「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feel it.」(不要試圖理解它,感受它就好。)

相關焦點

  • 《信條》電影的主人公是誰? 影片信條細思極恐的細節解析
    所以,《信條》最好的觀影方式,不是每一秒鐘都試著弄明白銀幕上發生了什麼,不是像聽力考試一樣聚精會神,而是接受導演拋出的設定,然後跟著自己最直觀的觀感看下去就完事了。千萬,千萬不要把《信條》當成一場智力測驗,把它當做一場盛大的魔術表演,沒有必要去揭秘,哪怕只是享受「謎面」也很精彩。拋開個人審美和理解能力,在硬指標上,《信條》無疑是部好看的電影。
  • 看過《信條》了嗎?來看看無劇透版的《信條》解析吧
    也有許多小夥伴還沒來得及去電影院欣賞這部燒腦大作,所以今天在這裡摸娛貓儘量以不劇透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一下《信條》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諾蘭的這部《信條》現在網上吹的很誇張,無數網友都在說這部電影看不懂,實際上這有些誇張了,只要看過幾部諾蘭電影,了解一些他的風格,腦子別糨糊,想看懂肯定是沒問題的。但就像預告片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感受它,別試著理解它」,想感受電影的內涵,欣賞電影的精彩片段很簡單,可想真正理解這部電影的全部信息就很難了。
  • 看不懂諾蘭的《信條》?請收下這份觀影指南
    看不懂《信條》,到底是觀眾「腦力值」不夠,還是導演故意「刁難」呢?  9月8日,影評人嚴蓬(電子騎士)受邀做客《今日影評》節目,深度暢評電影《信條》,並與與廣大觀眾朋友一併探討「看不懂」《信條》究竟是誰的「鍋」。  今日影評  看不懂諾蘭是我不配?
  • 《信條》影評:《信條》的觀影體驗如何?
    該片也是在這2項設定中進行劇情推進,觀影體驗很好。這部片子看起來有點燒腦,但相對好理解,觀影體驗也不錯,在電影院下映之後,還會通過其他途徑再多次觀看回味。就跟諾蘭本人開玩笑說的,「可以在電影院睡一覺,說不定醒來就懂了」。昨天看豆瓣評分時,《信條》還勉強在8.0分,今天已經跌到7.9分了,打分人數13.8萬。
  • 時間逆流而上,《信條》深度解析
    今天的影評將分成兩個部分:給沒有看《信條》的建議和看過《信條》的解析:PART 1 寫給沒有看這部電影的朋友>《信條》是一部複雜的電影,如果你只是想周末單純地去電影院放鬆一下,可以選擇隔壁的《假面飯店》,《信條》不適合你們,尤其不要帶著孩子看,我看《信條》時隔壁的一家人都沒等到飛機撞倉庫就中途離場了……《信條》的複雜體現在『時間』這個概念上。
  • 沒人能一遍看懂《信條》這篇解答你的所有小問號
    ,當時國內外幾乎所有評論都出奇一致——「沒,看,懂!」  看不懂《信條》,絕對不丟人。  除非你提前做足了劇透功課,否則諾蘭就沒打算讓觀眾看一遍就能懂。首先這部電影中的概念就很前沿,涉及到逆熵、時間倒轉、時間鉗形運動、祖父悖論等,其次由此展開的劇情呈現為多線、迴環敘事,有不同人物正逆視角的無縫轉換,也有一定劇情留白,需要自己腦補。
  • 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
    十年後,很多人在這一幕中,看到了《信條》散場後放空的自己。」等沒點量子力學基礎基本拎不清的概念打轉之時,對於《信條》我們最需要關注的,恐怕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封「神」軌跡。讓我來看看誰在……從這場「夢」中醒來高呼「我看不懂我的夢」的觀眾,顯然偏離了諾蘭「精確」設計的美夢軌跡。再嗜睡的觀眾,終有醒來一刻在《信條》以主人公為軸的巨大時空閉環裡,正向與反向的人物各自遵守所在「向度」的物理邏輯,進而達成時空交匯時「不可思議」的戲劇及視覺衝擊。
  • 在時間的逆流中奮勇向前,《信條》保姆級解析
    今天的影評將分成兩個部分:給沒有看《信條》的建議和看過《信條》的解析:PART 1 寫給沒有看這部電影的朋友《信條》是一部複雜的電影,如果你只是想周末單純地去電影院放鬆一下,可以選擇隔壁的《假面飯店》,《信條》不適合你們,尤其不要帶著孩子看,我看《信條》時隔壁的一家人都沒等到飛機撞倉庫就中途離場了……《信條》的複雜體現在『時間』這個概念上。
  • 看懂「TENET(《信條》)」不用懂科學,讀完這篇就全明白了
    《信條》的信息量很大,看到中間的時候可能有點反應不過來。《信條》使用了大量的時間旅行。但是,這個時間旅行和其他科幻題材裡常見旅行不太一樣。普通的旅行,是你瞬間或者超高速跳躍到時間線上另外一個點,一旦跳躍完成,之後的事情就和往常一樣。
  • 諾蘭燒腦電影《信條》沒看懂?這篇文章,可以解答你的所有問題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是屬於科幻影迷的節日,在《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復映過去不久之後,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最新的燒腦電影《信條》又登上了大熒幕,如果你同時還是諾蘭的影迷,那簡直不要太幸福!這也是導演諾蘭的「信條」,對於喜歡他的觀眾來說,也是一件幸事。
  • 《信條》燒腦?看看這篇解謎降溫|克里斯多福·諾蘭|信條|薩特|無名...
    簡單來說,我們拍攝《信條》的策略是,一邊要對《盜夢空間》這類『偷盜類型』做顛覆,一邊是將《信條》再引入間諜類型的方式。其實是將《信條》歸類為特工電影。━━━━━【道具揭秘】影片中出現了四個重要的神秘道具,這裡解析它們被各自賦予的寓意。
  • 《信條》沒看懂?來看全方位劇情解析!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片《信條》剛上映,不少觀眾都大呼沒看懂 這裡主角直接用「主角」來稱呼,因為全片都沒有提到過主角的名字,他只在最後說明自己是「主角」,這同時也對應了諾蘭在電影裡強調的點,「無知」才是最重要的。故事開始於烏克蘭基輔歌劇院的一次間諜行動。解析:故事開始出現的薩塔爾方磚(Sator Square),有義大利龐培古城出土的回文密符,這個方磚,橫著讀,豎著讀都有意義。
  • 別看《信條》解析了,看看身高一米九的女主、向死而生的虐心男二
    諾蘭的新電影《信條》,你的觀感是什麼?看不懂?那就對了。看完第一反應是什麼?找解析?最難懂的電影就是那種,哪怕你看了解析也依然雲裡霧裡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懂。所以,看完《信條》之後,我的第一反應,是去搜了一下女主角的身高。
  • 諾蘭電影太燒腦,看不懂《信條》一點也不丟人,睡一覺就「懂」了
    該片也是在這2項設定中進行劇情推進,觀影體驗很好。這部片子看起來有點燒腦,但相對好理解,觀影體驗也不錯,在電影院下映之後,還會通過其他途徑再多次觀看回味。就跟諾蘭本人開玩笑說的,「可以在電影院睡一覺,說不定醒來就懂了」。 昨天看豆瓣評分時,《信條》還勉強在8.0分,今天已經跌到7.9分了,打分人數13.8萬。
  • 史上最燒腦的電影來啦,一遍根本看不懂,你想去影院挑戰嗎?
    不少諾蘭粉為了早點看到《信條》,紛紛去電影院蹲守午夜場,而《信條》更是還沒上映就被認為可以入選年度十大電影之列。那麼這一次《信條》口碑如何呢?我們來看看看過的朋友是如何評價的?而《星際穿越》很多人表示,不提前補物理知識,根本就看不懂電影。而這一次《信條》果不其然和如諾蘭以往的電影的評價一樣,依舊被打上了燒腦的標籤,很多影迷表示第一遍看不懂,可能需要二刷。
  • 《信條》燒腦?看看這篇解謎降溫丨揭秘
    【道具揭秘】影片中出現了四個重要的神秘道具,這裡解析它們被各自賦予的寓意。●在《信條》開拍前,諾蘭已經至少在腦海裡用20年的時間思考了電影中的一些畫面和情節;他為電影的細節和劇本籌劃了大約6年。【幕後解析】研發攝影機「逆轉時空」諾蘭介紹,拍攝《信條》最大的技術挑戰之一,是我們希望IMAX攝影機能夠倒帶運行,以捕捉到膠片正向拍攝時無法拍攝的效果。
  • 沒人能一遍看懂《信條》 這篇解答你的所有小問號
    《信條》媒體場最早的評論解禁時間,當時國內外幾乎所有評論都出奇一致——「沒,看,懂!」觀影中但凡你走神幾秒,可能前後情節就連不起來了。  如果有人自稱一遍就看懂了,可以試試二刷三刷——會發現越看問題越多。這是一部整體故事脈絡清晰,但燒腦細節可無限回味的電影。筆者已經三刷,也不敢說百分百吃透了這部作品。  有人問,《信條》算是《盜夢空間》的精神續作嗎?  算,也不算。
  • 《信條》觀影后吐槽——有必要這麼複雜嗎?
    諾蘭的新作《信條》已經上映,其燒腦程度前所未見,沒有任何觀眾能在第一遍的時候就完全看懂。我在連刷3遍之後,才基本弄清楚所有細節,但仍然忍不住要吐個槽!沒有劇透,沒看過電影的人也可以往下看!但《信條》之所以複雜難懂,主要不是因為存在知識門檻,而是——信息密度太高了!在尋常的觀影習慣裡,觀眾只要弄清楚人物關係、情節發展就可以了,但在看《信條》的時候,光是情節就讓人跟不上!同時!還要理解熵增、逆時間、因果循環等一大堆概念!同時!還要應付快速的剪接!同時!還要被巨大的配樂轟炸!試問普通人的大腦能夠在同一時間承載這麼多信息嗎?
  • 《信條》劇情設定燒腦 網友整理觀影攻略
    觀影前需要了解哪些定義、觀影后復盤全片劇情,已有不少網友貼心整理出觀看《信條》的各種攻略,甚至還有人畫各種思維導圖、劇情時間線來幫助觀眾理解劇情。《信條》仿佛是諾蘭出給觀眾的一道物理大題,大家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有的觀眾坦言自己相當專注地看完全片,但還是不太明白,需要二刷;有的觀眾表示,大概的原理懂了,但有些細節理解不到位;還有的觀眾說,「我的腦子覺得我看懂了,但是我沒法形容。」
  • 看不懂《信條》的「逆轉時空」,看劉慈欣的這篇小說就懂了
    當你看完電影之後,就會發現這些多出來的人和這些情節像莫比烏斯環一樣連在一起,循環反覆,生生不息。這很正常,但是不耽誤你對整部電影的理解。你如果二刷三刷就能慢慢捋清了。你只要看了劉慈欣的這篇小說,你就完全明白《信條》裡的時間倒流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