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好多家長已經為孩子準備好將來進行語言學習的各種工具,比如拼音學習的課程、能夠和孩子交流的小機器人等等。在父母們看來,擁有了這些超前準備,孩子一定能夠比其他孩子更優秀。
懷著這樣的期望,家長們開始教導孩子各種各樣的字音、說話的方式,他們希望能夠在孩子語言發展的初期就讓自家孩子擁有超過其他孩子的語言儲備。
其他人看見家長們準備的這些東西之後也頗為讚嘆,他們覺得這很有效。事實上家長們自己也是這樣覺得,他們認為自己的這些準備一定會讓孩子的語言產生一個大的進步,徹底甩開其他孩子的進度。
可事實真的會如他們預料的這樣嗎?很顯然不會,一開始孩子的發音吐字都還比較清楚,既能夠喊清楚「爸爸」、「媽媽」,也能夠用手指著說「吃」。但是進入兩歲、三歲之後,孩子的語言表達就出現其他的變化。
這其中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孩子的吐字發音開始變得不清晰了起來,一開始家長們還沒有特別注意,畢竟孩子從單個的字詞轉到短句、長句的時候確實很難把握一個準確的度,吐字發音不清晰也屬於正常的表現。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發現孩子的說話發音不僅沒有大的進步,反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步。原先還能說清楚的字音現在也變得不清晰了起來,更不要說他們心心念念的長句表達,那就更不清楚了。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這就是功能性構音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舌頭」。在矯正師的解釋之下我們了解到大舌頭具體是一種怎樣的語言問題。
大舌頭是構音障礙中的一種,醫學上稱為言語不清,又叫吐字不清。原因在於發音器官生理異常或發音氣流方向排出異常,於是就會出現各種形式的發音不準。
聽完矯正師的解釋之後,一個母親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我也沒有讓孩子接觸到什麼不對的東西啊,怎麼就出現了大舌頭呢?」這位母親的疑惑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鳴,他們並覺得自己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影響孩子說話。
父母們的行為真的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
並不是,在孩子語言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有著很多疏漏和錯誤的行為,也正是這些行為導致孩子吐字發音變得越來越不清晰。所以,當家長們了解到下面這些錯誤行為後,一定要及早改變,避免孩子出現大舌頭或者其他的語言問題。
1.電子產品隨手給孩子
對三歲之前的孩子來說,能不接觸電子產品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因為三歲之前孩子的各個方面都沒有發育完備,尤其是語言還處於比較簡陋的階段。如果這個時期接觸太多複雜的語言表達,很有可能會影響他們正常的說話交流,大舌頭的出現順理成章。
2.不要過早接觸雙語以上的語言學習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以後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東西,於是早早地讓孩子開始學習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雙語學習的確對孩子以後成長有幫助,但並不適合三歲之前開始,畢竟此時孩子連母語都還沒有完全熟悉,貿然加入其它語言只會影響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
其實方言環境、親子交流的缺乏等方面都是導致孩子大舌頭的原因,而這些也恰恰是很多年輕父母撫養孩子時經常會涉及到的問題,一個不注意可能就會讓語言問題出現,所以家長們還是得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