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句唐詩經典名句,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句句經典

2021-01-17 文史經緯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這兩句在當時已稱名句。兩句詩從與眾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早春江南的海上風光:殘夜未盡,一輪朝陽從海上噴薄而出;舊年未完,江中已經感到了春意。這說明黎明、春天都已在迫不及待地匆匆來到,它們勢將完全驅散殘夜和舊年,給大地帶來光明和生機。「生」、「入」兩個擬人化的動詞用得很確切,給詩中的景色增添了意想不到的情趣。

原詩: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李白《淥水曲》)

常言道第一個將花比女子是天才,第二個是蠢才,但也未必盡然。關鍵在於比也要比出特色。王昌齡《採蓮曲》說「亂入池塘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說的是人花難辨,李白這裡卻

是說人不如花,人所以勝花者,以其能語,如今花似解語,豈非人不如花麼!比喻新巧,別出心裁。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原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原詩: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相思》)

紅豆一名「相思子」,傳說是由一位思念丈夫的婦女死後化成的。詩人在這兩句詩中借它來作為相思之情的象徵。

原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客至》)

詩人閒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心情寂寞,突然佳客光臨,自然喜出望外。這兩句詩是詩人招呼來客時所說的話,清人黃生認為有「空谷足音之喜」。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閣詩》)

滕王閣是唐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所建,因王勃作《滕王閣序》(附詩)而著名於後代。這兩句是序文末尾詩中正面描寫滕王閣的句子。

原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劉方平《春怨》)

前人有言:一日之愁,黃昏為切,一歲之怨,春暮居多。此詩寫春暮黃昏之際的宮怨,可算是選擇了最佳的抒情時刻。此刻一位宮女,滿面淚痕,閉門深坐,其內心之痛苦可知。而門外梨花紛紛飄落,又製造了一個冷落悽清的氛圍,烘託了宮人的哀愁。其所以不開門者,是怕見梨花的零落,因為在這梨花身上熔鑄了她的命運。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說:「 結句不事雕飾,不訴幽懷,淡淡寫來,而春怨自見。」可見題旨蘊藏得多麼深!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崔郊《贈婢》)

這兩句詩寫的是一出因權勢造成的愛情悲劇。據範攄《雲溪友議》載:詩人崔郊曾與姑母之婢相愛,後此婢被賣給顯貴於,崔郊思念不已。有一次在寒食節邂逅相遇,卻礙於情勢,不能互通情愫。為此崔郊寫了這首《贈婢》。後於讀到此詩,受到感動,便把婢女還給崔郊。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的百家號「文史經緯」

相關焦點

  • 唐詩閒讀:「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崔郊是面也見了,詩也寫了,雖然仍然不能釋懷,但終也無計可施,只能終日怏怏不樂。誰料到有一個嫉妒崔郊的人打聽到這件事之後,私下裡向於頔原封不動地告了密。於頔讀完這首詩之後,下令召見崔郊,左右都不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事了,崔郊這個時候憂悔不已,但已經無處可逃了,只能硬著頭皮去見於頔。等到於頔見到崔郊,上前握住手說:「『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人間自是有情詩,此愛不關風與月。」喜馬拉雅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你和我一起共同品讀千古最美情詩。我們上一次講了張籍,講了他的千古名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人生該是有多少「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或者是「君我相逢不同時、君我相逢已嫁時」地悲哀呀!
  •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崔郊的愛情故事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贈婢》或作《贈去婢》,是崔郊贈給和他相愛的一位婢女的詩。關於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範攄的《雲溪友議》記載了這麼一段軼事: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並且通曉音樂,崔郊便與她好上了。後來姑母家窮得沒法,就把這個婢女以四十萬錢賣給了顯貴於頔(又稱連帥)。
  •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背後的愛情傳奇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首詩寫的是唐朝詩人崔郊纏綿悱惻的愛情經歷。當時正值唐憲宗在位的元和年間,大唐詩壇的圈子中,才子眾多,還是秀才的崔郊,還沒有進入圈子的資格。崔郊聽聞這一消息時,猜想他也一定去找過自己的姑姑求情,可姑姑也有自己的不可奈何,她幫不了崔郊。崔郊除了傷心難過,別無他法。於頔可不是普通人,坊間流傳於頔脾氣可不太好,有人說,於頔之前看上了一位下屬的妻子,沒想到下屬死了以後,他就把那女子佔為己有;還有人說於頔有一屬下死了,他就強迫屬下的女兒嫁給自己兒子。坊間關于于頔傳說有很多,不管事情真相如何,崔郊都惹不起於頔。
  • 崔郊的詩:「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蕭郎是指的誰?
    毫無疑問,「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是千年詩詞史上最值錢的一句詩。金鎖到了於府,無異於羊入虎口,要想虎口奪食,門都沒有。想到這些,小崔不由得悲痛不已,萬念俱焚,心如刀絞。「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我要見你哪怕最後一面,向你訴說相思之苦。」小崔抱頭哀嚎。
  •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藏在詩句裡的故事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現代經常流行的句式「一入××深似海,從此××是路人」,其起源便是這首悽婉動人的古詩。這首詩背後的故事是這樣的: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效互相愛戀,後卻被賣給顯貴於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婢》。
  • 你只知道「侯門一入深似海」,卻不知更讓人心酸的下一句,都是淚
    但也有一種愛情,叫「侯門一入深似海」,很多人只聽過這一句,卻不知道更讓人心寒的下一句——從此蕭郎是路人,這句詩出自唐代秀才崔郊的《贈去婢》一詩。《贈去婢》崔郊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崔郊,是唐代的一個秀才,所作不多,僅有這首詩錄選了《全唐詩》。
  •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分手神句最開始竟是追女生的?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也是崔郊唯一一首收錄在《全唐詩》裡的作品。 崔郊,這個名字乍一聽,很容易和崔護、孟郊這兩位大詩人搞混,但是崔郊和這些名人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因為他只是襄州一名窮地叮噹響的秀才。在《太平廣記》裡寫他「蘊積文藝,而物產罄縣」,就是說崔郊這個人有才是有才,但也是真窮,比家徒四壁還乾淨的那種,要不然他也不會去自己姑母家蹭吃蹭喝了。
  • 從此蕭郎是路人,蕭郎是誰?
    從此蕭史就教弄玉吹簫學鳳的鳴聲。學了十幾年,弄玉吹出的簫聲就和真的鳳凰的叫聲一樣,甚至把天上的鳳凰也引下來了,停在他們的屋子上。秦穆公專門為他們建造了一座鳳凰臺。蕭史、弄玉就住在那裡,不飲不食,不下數年。一天晚上,奏完笙簫之後,蕭史對公主說:「我很懷念華山幽靜的生活。」公主也說:「這宮廷生涯,我壓根兒就厭煩,我願意與你去同享山野的清靜。」從此,二人便隱居在華山的中峰之上。
  • 一入侯門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崔郊:這首詩讓我重獲愛情
    「一入侯門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還以為又是一出老掉牙的悲劇愛情。難得的是,兜兜轉轉之後,兩個人還能夠回到最初。驀然回首:愛情依然,愛人亦然。唐代元和年間,一位名叫崔郊的秀才來到湖北襄陽的姑母家裡。這一去,崔郊和婢女都落入了命運設下的圈套。崔郊遲遲不能回來兌現承諾,婢女的人生更是由不得自己做主。姑母家裡因難以維持生計,便做主將婢女賣給了襄州司空於頔。崔郊再次來到姑母家,婢女早已不再原地等候。
  • 崔郊: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每對分手的情侶,每對離婚的夫妻總是因為某個原因才導致二人此後一別兩寬,各生歡喜。也許是因生活習慣不同,世界觀價值觀不同;也許是因相隔千裡,家人反對;也許因性格不合;也許是因為不愛了。總之他們是再無緣分,牽手白頭了。
  • 一入侯門深似海?醒醒,你可能背了個假詩!
    從此蕭郎是路人的上一句是什麼?也許很多人都會回答:一入侯門深似海。實際上,這個答案是錯誤的。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從此蕭郎是路人」的上一句到底是什麼。該詩第二句的意思是旅途如像天一樣變換莫測,官場又像海一般深不可觸。後來也出現在宋代高僧釋普濟的《五燈會元·卷六·泐潭匡悟禪師》中:「問:『幽關未度,信息不通時如何?』師曰:『客路如天遠,侯門似海深。』」元代白樸《牆頭馬上》二折:「你道方徑直如線,我道侯門深似海。」明代高則誠《琵琶記.拐兒紿誤》:「侯門深似海,不許外人敲。」也都是化用了該詩。
  • 不在三百之《從此蕭郎是路人》
    侯門一入深如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我首先奇怪的是:這首詩不是唐朝秀才崔郊寫的嗎?那「蕭郎」又是誰?後來多讀了幾本書之後,才大致明白,原來很早之前,「蕭郎」就是「如意郎君」的代名詞了。關於這個蕭郎,有兩個出處。其一是漢代劉向《列仙傳》講的的故事:秦穆公的時候,有個叫蕭史的人,擅長吹簫。
  • 從此蕭郎是路人:蕭郎不姓蕭,而且不是人
    《全唐詩》就收錄了崔郊一首詩歌,可正是這一首詩,讓他千古流名。只從名揚千古這點來說,詩人的核心競爭力絕對不是數量。低水平的重複一萬次,也不如高水平突破一次。記得我讀研的時候,導師便經常教導我,說文學創作也要講究「傷其十指不如短其一指」,不要寫那麼多,而要寫精品。如今的網絡小說動輒幾百萬字,可有多少註定了只會是文字垃圾,毫無看點。
  • 「從此蕭郎是路人」,此詩背後竟有那麼大氣磅礴的男人!
    大哭一場之後,二人立誓,海可枯石可爛,相愛的人此生不變!臨別之時,崔郊含淚寫下一首詩贈送給情人:「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於公問話:「『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便是公製作也?」到了這個地步,不能抵賴,索性為了愛情當一回強項令!崔郊就沒再猶豫,直接承認了。於公哈哈大笑:「你知道我買她花了多少錢嗎?」
  • 侯門一入深似海
    候門一入深似海     你的朋友圈是什麼?
  • 我就想問,一入銀魂深似海,深在哪兒?
    不關注萬事屋的百家號,你都不知道每天會錯過什麼 都在喊一入銀魂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我就想問深在哪兒?!那些喊這個口號的小夥伴好像看到什麼都說深似海,什麼一入海賊深似海,一入股票深似海,學個微積分,一入數學深似海,這是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呢還是在嗆水啊魂淡!有話好好說!
  • 侯門一入深似海,可卿從此負淫名
    蓉兒在鳳姐的指教下,將焦大捆了,這一捆,越發不得了,焦大便衝口而出了那句千古一罵,這一罵,如一聲驚雷,炸響了寧國府的夜空!也炸碎了可卿的富貴榮華夢,堪稱夜半驚雷!誰在爬灰?又是誰在養小叔子?是如帝、妃的真愛麼?我覺得還應該是有一些的。如果不是,何不低調行事,草草了事?反而不避嫌疑,大操大辦?一如楊妃去後,玄宗皇帝的徹骨思念,而今讀來,深情如面: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可卿去後,賈珍的這般表現也就可以理解了,哪怕散盡我的所有,亦不能報以萬一。婆婆尤氏稱病不出,丈夫賈蓉不知去向!正是尤氏有事、賈蓉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