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援藏工作隊「陽光陪伴成長」行動 日喀則孩子來到冰城

2020-12-25 東北網

東北網12月24日訊(記者 楊帆)19日,黑龍江援藏工作隊「陽光陪伴成長」系列公益活動啟動。連日來,日喀則福利院的孩子們來到了北京八達嶺長城、水立方、鳥巢、國家博物館等地。24日,一行人抵達哈爾濱,孩子們走上百年老街中央大街、走進哈爾濱大劇院。

日喀則孩子們在天安門前合影。

該活動是黑龍江省援藏工作隊重點打造的具有龍江特色的援藏品牌。活動開展四年來,第六、七援藏隊員全員參與,接力幫扶,相繼投入60多萬元建立了陽光學堂、陽光夜校、陽光超市、陽光球館,開展了愛心陪伴、教育輔導、體育鍛鍊等活動,倡議社會愛心人士捐贈學習生活用品達2萬餘件,價值100多萬元。

日喀則孩子來到黑龍江科技館。

援藏工作隊考慮到日喀則市第一福利院實際需求,進一步創新深化「陽光陪伴」「陽光激勵」公益活動。在福利院開辦愛心超市,面向全社會組織物資、資金募捐,接收社會各界物資、資金捐贈。為讓愛心隨行相伴,對區外就讀學生送溫暖、獻愛心,遠程物資援助。為了見證孩子成長、分享孩子成長,每年評定5—8名品學兼優學生,組織優秀學生寒暑假到北京、哈爾濱等地的國內重點高校、科技高地、愛國教育基地、博物(展覽)館進行實地參觀見學,讓孩子開拓眼界、拓展思維、領悟先進、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感知差距。與內地家庭組建藏漢家庭,與同齡孩子結成友好互助對子,加強民族互動交往交流交融,增進民族情誼。

相關焦點

  • 福建省教育援藏工作隊用愛和奉獻譜寫教育援藏新篇章
    福建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始終把傳幫帶作為教育援藏的重要途徑,培養本地教師隊伍迅速成長為主力軍。精準對接學校及昌都市教師能力需求,分層分類開展精準培訓,到福建跟崗鍛鍊、送閩專題培訓、專家到昌都送教、援藏教師送教下鄉、遠程網絡培訓和成立援藏名師工作室等七種方式幫扶本地教師提升教學能力。2019年以來,學校參與輪崗培訓教師達290餘人次。
  • 為了日喀則人民的幸福生活,阿拉再累也值得!
    圖說:袁軍與援藏醫療隊部分隊員一同返回日喀則抗擊疫情 春節前,突發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為了找尋答案,尼瑪普尺在「2020日喀則新媒體特訓營」微信群裡向群友提問。「你覺得怎麼呈現青稞,大家更有興趣?」「一時一地的銷售量不重要,重要的是網際網路思考方式。明白這些,珠峰腳下才能成長起更多『丁真』。」微信群裡,上海援藏幹部提出不少建議。 事實上,如何把尼瑪普尺這樣的年輕人培養成更具自主意識的創業者,如何打響日喀則特產的品牌,是上海援藏幹部們思考的命題。
  • 傳遞脫貧攻堅中的師大力量 上海師大舉行第六期 "成長有約"
    跨越43745公裡,2019屆廣播電視學本科專業的廣西姑娘梁遠麗受邀從西藏日喀則謝通門縣來到了分享會現場。她講述了自己在日喀則謝通門縣助力脫貧攻堅的故事。 築夢:西藏孩子的上海阿爸 脫貧路上,心中有光,便不怕路長。2016年,上海首批組團式教育援藏隊伍抵達日喀則市開展為期三年的教育援藏工作。這40位上海教師中三分之二都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
  • 日喀則」今晚9點開播 上海援藏「綜藝+」助力...
    (主辦方供圖 下同)在上海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聯絡組大力推動以及上海合作交流辦全程指導下,東方衛視《極限挑戰寶藏行·三區三州公益季》西藏日喀則站於日前完成拍攝。9月20日晚9點將正式播出第一集。作為西藏地區青稞主要產區之一,在上海援藏積極推動下,江孜縣青稞製品產業發展迅速,青稞餅乾、青稞掛麵、青稞粽子、青稞酒逐漸進入千家萬戶。此外,江孜縣還大力發展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花卉、黃瓜、西紅柿等也在這片海拔4000米高原大地紮下了根基。
  • 雪山下的夢想家:上海援藏幹部的「造夢計劃」令人心潮澎湃
    飛機降落在日喀則和平機場,空曠而寧靜。高原反應還沒來得及體會,熱辣的陽光直刺進眼裡。上海援藏幹部、日喀則市政府國資委副主任張坤和專職宣傳幹事楊春建前來迎接我們上海媒體採訪團。在車上,張坤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多吸氧,在西藏吸氧不是丟人的事。確實,對沿海來的人來說,適應高原,心理上可以做到,生理上基本做不到,哪怕來了一年、兩年、三年。
  • 人民日報 | 珠峰腳下的「丁真」們:上海援藏改變了什麼?
    生在日喀則市江孜縣的日喀則浦援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尼瑪普尺,沒想過自己還有期待當「網紅」的時候。最近,她一直琢磨怎麼通過網絡直播銷售黑青稞,訂單增加有限,眼看藏族小夥丁真突然成了「流量明星」,她既看到商機,也感到危機。 上海援藏聯絡組組長、日喀則市委副書記孟文海的提問,逼得尼瑪普尺深入思考——「離真正的網紅有多遠?
  • 上海教育援藏工作隊2020年工作回顧及2021年工作展望
    上海教育援藏工作隊2020年工作回顧及2021年工作展望 2021-01-12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在脫貧第一線】我開青稞麵包店第一個大客戶,就是上海援藏江孜...
    日喀則浦援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 尼瑪普尺上觀新聞記者 於量 採訪整理9月末,我們日喀則江孜縣的青稞就到收穫時節。如果順利的話,上海人今年能在市場上買到我們江孜縣的青稞產品,有即食青稞片、青稞米等,原生態又健康,希望能有好銷路。
  • 「我還年輕,我選擇援藏」·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福建省政府集體二等功、福建省優秀教師、廈門市勞動模範、廈門市傑出教師、廈門市第九批拔尖人才、昌都市第八批優秀援藏幹部人才……帶著榮光,她第二次踏上援藏之路,繼續追夢。    與西藏……    2008年,劉斯作為一名驢友,到日喀則旅遊。西藏的藍天白雲,藏族群眾的善良淳樸,都給劉斯留下美好的印象。    當時,她在一戶藏族群眾家裡做客。
  • 援藏隊周末幹什麼
    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成立前線黨委,設立9個黨支部,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組織開展系列集中學習和自學,擬定學習計劃、制訂推薦書單、建設「相遇書吧」、開闢習近平總書記著作專架,號召每日讀書一小時,將政治理論學習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總書記關於治邊穩藏的重要論述的學習融入日常、融入生活。「學有所思、內化於心」。
  • 一個援藏醫生的高海拔修行
    2006年,安徽41歲的援藏醫生趙炬因病去世,死後身體器官全部捐獻,至少救助了5位患者。2019年7月30日,上海市兒童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趙堅在日喀則突發疾病離世,年僅38歲。八點健聞近日訪問了結束援藏剛回來不久的龍子雯。為更真實地展現被訪者經歷和感受,本文以第一人稱敘述。
  • 我院上海援藏專家赴定日縣扎西宗鄉衛生院 開展醫療幫扶工作
    近期,日喀則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領隊、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萬興旺同志,帶隊赴定日縣扎西宗鄉衛生院開展醫療幫扶工作,上海市「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員、醫院各科室援藏專家隨同前往。
  • 吳英傑:心連心守護神聖國土 手牽手建設幸福家園 用實際行動踐行對...
    本報日喀則12月7日電(記者 蔣翠蓮)7日,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傑深入山南市浪卡子縣,日喀則市康馬縣、亞東縣,圍繞旅遊發展、農牧民合作社、基層黨建、邊境小康村建設和邊民群眾增收致富情況進行調研。他強調,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重託,厚植家國情懷,紮實推進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各項工作,心連心守護神聖國土,手牽手建設幸福家園,用實際行動踐行對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絕對忠誠。
  • 丨援藏心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現任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人民醫院內科主治醫師。2019年,我非常榮幸作為一名援藏醫生來到了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人民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能夠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偉大日子裡實現小時候的夢想,我覺得這是對我年幼夢想的一種踐行。△ 在定日縣人民醫院門口從此,我的人生履歷裡面多了一張名片——援藏醫生。
  • 關於全區先進駐村(居)工作隊、隊員、優秀組織單位擬表彰對象的公示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駐江孜縣熱龍鄉馬玉村工作隊 日喀則市科學技術局駐江孜縣熱索鄉貢斯村工作隊 日喀則市菸草專賣局(公司)駐江孜縣卡堆鄉長堆村工作隊 白朗縣巴扎鄉駐衝堆村、金嘎村、巴扎村工作隊 日喀則市生態環境局亞東分局駐亞東縣上亞東鄉如丙崗村工作隊
  • 仁濟醫院完成西藏日喀則首例鈥雷射前列腺剜除術
    6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科主任薛蔚教授率隊在西藏日喀則人民醫院完成西藏自治區日喀則首例鈥雷射前列腺剜除術(HoLEP),在當地實現醫療援藏精準幫扶。今年1月份曾前往成都求醫,受疫情影響後轉至日喀則人民醫院泌尿科就診,仁濟泌尿科援藏專家吳小榮醫生仔細詢問病情,體檢提示前列腺增大,中央溝消失,超聲檢查顯示前列腺體積50毫升,中葉突入膀胱。評估患者全身情況,手術指徵明確,吳醫生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準備為患者行HoLEP手術。
  • 珠峰環線百人首發體驗團蓄力造勢攜程助力上海援藏打造珠峰旅遊品牌
    此次活動作為攜程集團助力上海援藏推廣珠峰環線旅遊「四個一」計劃中的一環,讓更多人了解了珠峰環線的特色旅遊資源和多元化的民俗文化,為後續加快打造珠峰環線品牌和推動日喀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上海援藏聯絡組的積極推動下,今年7月13日,攜程集團與日喀則市人民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就聯合打造高質量旅遊產品示範工程、全力推動智慧旅遊建設等達成戰略合作意向。為全方位幫助日喀則旅遊產業實現升級轉型,切實推動日喀則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 上海援藏入股央德扎念合作社,六弦琴如何帶動日喀則牧民脫貧?
    央德扎念民族傳統手工農民專業合作社位於318國道旁、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熱薩鄉琮北村,專門手工製作扎念六弦琴,並銷往全國各地。頓加說,「我們合作社佔地面積約400平方米,一年租金6000元。」。在當地政府與上海援藏幹部的支持下,合作社由9戶牧民入社、籌備資金共49萬,該合作社現有技術人員7名(其中木工5名)、畫工2名、貧困戶學徒工7名。
  • 日喀則市梅朵村貧困戶達頓:依靠自己雙手致富
    日喀則市桑桑鎮地處昂仁縣西部,219國道貫穿其中,交通便利,過往人員頻繁。走進桑桑鎮梅朵村達頓的家裡,庭院、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屋子裡的家具擺放整齊,擦拭得一塵不染。很快,達頓從工地上務工回家。達頓說:「共產黨就跟父母關心愛護孩子一樣關愛我們,我們都是他的孩子,看到孩子的生活苦了,就給我們免費蓋房子、分房子。」2016年,因兒子次仁加布還沒上學,妻子米瑪需在家裡照顧孩子無法外出打工,家中主要收入來源是達頓的短期務工收入,2016年底達頓家的人均純收入只有32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