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書店龍挺:實體零售要「以人為本」 緊跟趨勢謀發展

2021-01-14 贏商網

  編者按:當下,趨同的業態組合已經讓目的性消費不足以成為購物中心的核心人流引擎,消費者喜歡的不再僅僅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處的場景,以及場景中自己浸潤的情感。毋庸置疑,購物中心的場景時代已經到來,未來商業競爭在於場景的塑造,而場景塑造的最終結果是IP化。而伴隨著變革的往往是跨界,行業、業態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交互、融合的不斷探索也將帶來無限的可能。

  創新無邊界,變革亦有道!4月13-14日,由贏商網主辦的第12屆中國商業地產節以「變革有道:場景、內容、跨界」為主題,在 廣州南豐朗豪酒店隆重舉行,在此之前,贏商網推出商業地產「變革有道」系列採訪,分享創新、變革之道。

  《變革有道》系列採訪

  叮叮MALL董事長陽世勇:商業要有feel 關鍵在基因

  鑽石廣場·優客天地馬川青:讓初心與創新結合為項目添彩

  卓越·大融城賈飛:談項目7大創新點 品商業地產初心

  獨家專訪:在硬體上做差異化 龍湖商業堅持內容為王

  茶那兒:開在LV、PRADA樓上的中式茶館 只賣時間不賣茶

  弘道書店(需求面積:200-300平方米)龍挺:實體零售要「以人為本」 緊跟趨勢謀發展

  在前幾年的「倒閉潮」中,一批經營不善,不能適應市場變化、滿足讀者需求的實體書店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同時,資本、政策與文化相結合,在市場上又催生出了一大批新的實體書店。一些品牌書店、特色書店、專業書店在堅守中求新求變,通過注入新血液,創新發展模式,開展連鎖經營,擴大經營規模。一些新鮮另類的書店,如社區書店、體驗書店、書吧、文化Mall等新型書店層出不窮。

  成立於1992年的弘道書店,便是在這一路的跌宕起伏中,秉承「弘古今文明,道天下文章」的使命,堅守文化產業二十餘年;以書業經營為主,並不斷向教育培訓、出版策劃、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相關產業拓展,旗下擁有湖南弘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州弘道圖書有限公司、梯田國際教育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等。目前已成為湖南省著名商標企業,湖南最大民營連鎖書店品牌。

  二月尾的某一天,記者有幸約訪到長沙弘道書店董事長龍挺,透過一家家簇新的書店,我們想探究的不只是一個行業的冷暖,更是其背後的深層原因。

  

  弘道書店董事長龍挺

  消費迭代升級,「以人為本」方是長久之計

  弘道文化自1992年成立以來,從傳統的零售出版發行企業一步步往前探索,已經成為湖南乃至於全國都非常有影響力的一家圖書出版發行企業。談到企業為何會選擇這樣一種發展模式,龍挺告訴記者,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跟隨國家戰略和消費觀念的轉變而轉變。「其一,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其二,我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已發生明顯變化,從注重節儉到注重品質。傳統文化產業要與創意行業相結合,與時俱進重塑傳統文化傳播方式,才能時刻緊跟行業發展。「

  然而,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書店熱的背後,依然離不開資本這雙無形的手,網際網路帶來的巨大衝擊依然存在,伴隨著手機閱讀、自媒體的發展,閱讀的碎片化、快餐化、娛樂化、功利化等已成為當今的一種普遍現象。龍挺認為,「碎片化閱讀」終究不是王道,「深閱讀、思考閱讀」將會成為未來人們主要生活趨勢。實體零售之所以遇到困難,無論是業內還是業外,首先把矛頭對準電商的分流,其實電商與傳統零售並不完全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從企業自身來講,不高的運行效率、粗放的發展方式和經營模式,也是其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實體零售要走出困境,回歸商業本質,注重服務與產品本身是重要前提。 「要成為真正優秀的企業,一定要跨過「以人為本」這道門檻,關注客戶心聲、研發管理。弘道第三代書店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在於倡導一種品質生活體驗方式。」龍挺如是說,並向記者展現弘道書店在體驗上的細節。

  

  弘道書店長沙海信廣場店

  設計體驗:邀請業內最知名設計師進行獨家設計,「一店一風格,一店一體驗」。

  產品體驗:買手制,有大數據,有經驗,有模式。根據每間店的定位與周邊消費人群喜好,挑選匹配度最高書籍。

  服務體驗:有互動,有溫度的營銷方式。根據大量交流會、分享會等活動開展,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跨界聚合,創造有溫度的「第三空間」

  雷·奧登伯格(Ray Oldenburg)曾在《偉大的好地方》一書中提出「第三空間」理論。在他看來,第一空間是家庭,第二空間的是工作場所,而作為第三空間的社交場所,人們在此與朋友相見、享受休閒時光、並因此學習和成長。

  龍挺眼中的弘道書店,既是一個生活美學體驗空間,更是一個文化創意平臺。通過優選書籍和原創設計產品,讓人們體驗美與新知,感受湖湘文化浸潤的現代人文精神。書店倡導體驗式閱讀,開設情境書房、兒童閱讀館,優選文學社科、藝術設計、少兒以及港臺外版等多品類圖書;特設湖湘原創設計館,倡導創意創新,傳播湖湘藝術之美;涵蓋咖啡道、藝文中心、私人訂製等幾大版塊,傳達品質生活方式,讓讀者享受閱讀時光,為人們提供一處家與工作之外有溫度的「第三空間」。

  

  弘道書店在大浪潮中歷經三代發展:第一代——傳統書店;第二代——簡單的疊加,咖啡、文化;第三代——產品、服務、設計體驗空間,有自己(身、心、靈)的價值主張。如今的3.0版本,可以為讀者提供體驗空間,讓環境說話,切身感受圖書和藝術品的魅力。

   「作為從業者,大多數主要還是在看盈利模式。文化產業看起來很美,做起來卻很累,這一行還需有情結、有想法、有夢想的人來做。」對於龍挺來說,書店涉及的不只是書、閱讀與文化,也是一座城市商業形態的變化、社交空間的延展和文化視野的打開,以及,那些在寒冬中熱情而又小心翼翼的轉身。

  全渠道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成重要模式

  網上書店和實體書店從對立走向並存並融合發展已成圖書零售市場的「新常態」。2015年,全球最大圖書電商亞馬遜在西雅圖購物中心開設了第一家名為Amazon Books的實體書店,集合線下和線上書籍銷售的優勢,成為亞馬遜網絡書店的實體延伸。隨後,中國最大的網上書店當當網宣布推行開設實體書店計劃,計劃3年內開到1000家,實行線上線下同價,重在增強顧客「體驗」。線上線下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線上營銷、線下體驗、交易方式多樣化,已成為圖書零售市場的重要模式。

  

  對於弘道來說,其線上業務其實早在多年前便已布局,自有的電商平臺與物流產業放眼湖南本土甚至全國都頗具優勢。同時,弘道還擁有「網際網路+」空間,既是銷售平臺、展示平臺,也是推廣宣傳平臺,將來的出版,包括與讀者的互動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完成。

  不止如此,為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消費升級及市場競爭需要,弘道正轉型升級為立足文化及創意產業,成為一家以書為媒,基於網際網路的文化創意平臺型公司,為提高人們的能力與素養,提升生活的品質與品味,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文創產品與服務。

  打法精準,明確目標不懼市場競爭

  對於弘道書店的發展,龍挺定位明確,未來會傾向於與書店運營專家,社會力量聯合,從四大方面著手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品牌:倡導品質生活,有文化內涵,有追求有夢想;共贏管理:大數據的建立,性能升級;內容:活動策劃、資源整合,加強自有IP、內容的生產能力;管理體系:團隊的體系建立。

  龍挺告訴記者,未來弘道書店將以三種形式拓展:標準書店、地標旗艦店、社區書店,在這三種產品線中,龍挺本人最看好社區店的發展方向。他認為社區商業是未來實體商業的主要發展方向,購物中心、主題Mall固然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和名片,但真正令市民最經常產生消費的,還是家門口的社區型商業,足不出戶即可解決日常消費問題,是決定生活品質和營造人氣的很重要的方面。「未來的弘道書店會結合弘道旗下的梯田國際教育這一核心板塊共同發展,建立幼兒園、兒童託管、學前教育機構等,將社區店打造成為文化、教育和品質體驗的中心。「

  

  談到弘道書店拓展至全國的選址,龍挺顯得很「樸實「。他表示,行業經過了很多波浪,弘道經過實踐與沉澱,珍惜現在的「小成就「,將來拓展的每一步都要穩紮穩打,做深做透,再慢慢走出湖南。對於拓店條件,龍挺說道:」單店面積在300-500平方,小的100平方也可以。我們也在積極謀求與有實力運營的開發商合作,創造更大效益。「

  「弘道今後的社區店將不再是三十家、五十家,三百家、五百家也是有可能的。「針對弘道書店未來的規模,龍挺表現的很有自信,由此看來,這位樸實的文化人正在內心下一盤」大棋「。

  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弘道文化將充分挖掘自身品牌優勢和資源優勢,從以下四個維度重點打造生態鏈管理能力:強化品牌影響力、優化供應鏈管理能力、加強內容生產力和傳播力、提升書店運營管理輸出能力,成為能夠幫扶中小型書店成長的「書店運營專家」;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文化諮詢和服務的「企業文化顧問」;為圖書館和院校提供信息採集和諮詢服務的「圖書館及教材運營專家」。

  同時,通過新媒體、新電商、新零售打造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型商業業態組合,為消費者提供圖書、文創產品、知識分享及平臺、知識管理等產品及服務,建立以下優勢:

  從管理、職業、成長、興趣、親子等方面深度挖掘精準的客戶價值,為組織及個人客戶提供更高效能、更有價值的圖書採購整體服務解決方案,成為知識管理的服務提供商。為個人及組織的管理者提供更專業的專家、學者、達人分享,成為知識分享的內容提供商。以三代書店為媒介,結合線上線下活動,推動文創產品及相應生活方式的推廣,成為創意品質生活方式的產品及服務提供商。

  未來五年,弘道文化將立足湖南,做深做透產業生態鏈,輻射全國,力爭成為國內外著名文化教育產業集團。

  2017年4月13日-14日,由贏商網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商業地產節在廣州舉行,以「變革有道:場景·內容·跨界」為大主題,與商業地產界的新老朋友們相約,共論改革之道。

  諮詢熱線/媒體合作:020-37128283 品牌合作:020-29104508

相關焦點

  • 遇見最美書店 | 弘道書店:25年磨一劍,情懷鑄傳奇
    以人為本的經營思想,聚集了大批忠誠度極高的讀者,只要出了好書,這些讀者便會第一時間來到弘道看一看。  98年平和堂入駐長沙後,負責人到定王臺尋找合作書店入駐,第一眼便挑中了當時經營最火爆的弘道,於是弘道成了第一家入駐商場的書店;之後首次跨界與西餐廳合作,在田漢大劇院旁邊成立「雅客銘」,又成湖南省書店行業首例;再之後遭受網際網路衝擊,實體書店生意一落千丈,許多實體書店難以為繼紛紛關張改投其他行業的時候,弘道依然堅守。  在沒有捷徑可走的時候,唯有堅持。
  • 2020民營書店發展動向,23位老總說啥了?
    但有可能會逐步摸索出實體書店真正可行的商業模式。2020年,重慶購書中心將繼續打造「新山書屋」品牌,實現在西南地區更加規模化的發展。同時,重慶購書中心除了在規模上發展,還進一步迭代升級。 「書店+」提升書店內涵
  • 第三代複合體驗式弘道書店進駐武商廣場 8月30日開業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書店開始頻繁出現在一些大型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內,其在為城市打造文化生活新空間的同時,還成為了城市的文化景觀。弘道書店(需求面積:200-300平方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而今,從長沙起跑的弘道書店來到了武漢,8月30日於武漢武商廣場5樓正式開業。
  • 當網絡改變消費習慣:實體書店發展如何打破空間界限?
    不久前公布的《2020上半年整體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國內圖書市場正在逐漸回暖。2020上半年網店渠道整體繼續保持小幅正增長,同比上升6.74%。有業內人士稱,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這是實體書店需要面對的挑戰。藉助線上突破空間界限之外,謀求多元化發展可能是更好的破局之道。
  • 實體書店八成去開網店了
    深圳商報記者 韓墨 攝 【深圳商報訊】(首席記者 魏沛娜)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實體書店紛紛閉店停業,在這期間,不少書店興起「直播售書」「外賣售書」「短視頻售書」等,以此形式積極自救,拓展新的銷售渠道,一時成為書業風景。然而到了後疫情時期,當人們的日常生活逐步恢復正常,這些新的嘗試似乎也慢慢「退熱」,它們對於書店來講還能夠持續嗎?
  • 杭州實體書店出路在哪裡? 進軍網絡學臺灣誠品發展綜合體
    他是學者,寫文章要用到很多書。  不管怎樣,買書的人還是少了,實體書店市場銷售額呈下降趨勢。  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今年1月發布了《2013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圖書零售市場銷售額達330億元,比去年減少5億元,同比增長率為-1.39%。這已經是以實體書店為渠道發行的紙質圖書市場第二年出現負增長。
  • 大眾書局創始人詳解實體書店盈利模式
    行業內長期有一個說法,那就是房租成本是實體書店最大的成本,確實如此。但憑良心講,相對於其他很多業態來說,實體書店的房租成本實際上是很低的。作為Shopping Mall購物中心和商業街區等重要的配套或主題業態,房東往往在引進實體書店的時候,對書店的房租預期都比較低,房租成本對同樣是零售服務行業的實體書店來說,已不是劣勢,而是一種可以利用的優勢。
  • 轉型「學習場」,實體書店未來可期
    據《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7萬家,2019年國內關閉了500多家書店,但新開書店數量超4000家;而《2019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則顯示,網店圖書零售碼洋規模增長較快,同比增長24.9%,規模達715.1億元;而實體書店繼續呈現負增長,同比下降4.24%,規模為307.6億元。
  • 實體書店六問
    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書店都不再是一個單一賣書的場所。未來如何發展?不妨先思考一下這六個要素。我回答六個問題的主題是:實體書店應該是有明確文化定位的書店,在此基礎上實現新技術、文化多元業態融合的提升。書店要有文化的魂,它不是有錢人各種層次和形態的、或可有可無、或網紅打卡的擺設。一、2020 年對於書店行業最深刻的體會、最值得關注的事情以及最大的變化有哪一些?
  • 從蔦屋書店,看日本新零售
    雖然線上零售一段時期以來替代了傳統零售的功能,但從兩大電商平臺,天貓和京東的獲客成本可以看出,電商的線上流量紅利見頂;與此同時線下邊際獲客成本幾乎不變,且實體零售進入整改關鍵期,因此導致的線下渠道價值正面臨重估。非實體店鋪的購物體驗短板傳統的線上電商從誕生之日起就存在著難以補平的明顯短板,線上購物的體驗始終不及線下購物是不爭的事實。
  • 疫情中後期實體書店的「危」與「機」
    某在大劇院工作的朋友告訴我,最近演出的場次大概是一周一場,就當是維護設備了,設備不用也是要壞的。不得不說,雖然歸屬文化業態,但這個時候實體書店好歹沾上了商業零售的光,誰讓你是個店呢。最近和深圳前簷的王芳老師交換了一下對近期幾個熱點現象的看法。
  • 實體書店「復興」
    從2007年開始,受到網上書城的影響,實體書店的盈利狀況每況愈下,每年都有書店倒閉,其中不乏一些知名書店。在一片肅殺的氣氛裡,虧損了15年的臺灣誠品書店在2004年開始盈利,到2007年,其圖書業務也開始盈利。這讓其他書店看到了轉型的希望,在參考「誠品模式」的道路上,書店行業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 湖南長沙實體書店探訪記!
    2019年的時候,長沙就以1483家的數量,躋身「書店最多的城市」第9位。讓我們行走在長沙街頭,來一次實體書店探訪,感受一下長沙別樣的的魅力!培榮書屋地址:解放西路BOBO國際24樓既然話題從娛樂開始,那就從培榮書屋說起吧。藏在鬧市之中,開在長沙著名的酒吧街上的培榮書屋,大有「大隱隱於市」的意思。
  • 線上線下新零售有哪些發展特點和趨勢?
    新零售就是線上線下互為流量渠道並以物流為連結的新模式,線上線下不再是敵對競爭關係,而是互補的關係,實現雙向閉環引流。 新零售是零售業加速變化和發展的階段,具有特有邏輯。線上線下新零售有哪些發展特點和趨勢?
  • 實體書店未來怎麼發展_澎湃新聞-ThePaper
    X 實體書店未來怎麼發展,我們確實會經常思考實體書店的問題,實體書店的意義是什麼?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今年4月,日本最大書店連鎖品牌蔦屋書店宣布將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文軒BOOKS招商花園城店成為疫情後國內新開的最大實體書城;世界讀書日當天,「最美書店」鍾書閣的北京第二家分店開始試營業,成為最具潛質的網紅書店。  一邊火速撤離,一邊蜂擁入場,書店行業平添了幾分魔幻色彩。當下,江蘇的實體書店生存如何?
  • 民營書店老總2021年該怎麼做?這是個問題?!
    在電商購物平臺影響力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實體書店遇到了更多挑戰。未來,實體書店應該實現服務的精細化,讓讀者在書店擁有更好的閱讀、消費體驗。未來,濟寧亞龍書城也將持續對門店服務進行強化,推出更多「實實在在」的舉措。 嘗試多模式融合實現多元發展
  • 弘道書店入駐長沙海信廣場 締造多維文化創意體驗
    (贏商網湖北分站報導)書店,漸已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被展示的文化,將公共空間的功能性與藝術性結合發酵,提升城市整體的精神氣息。4月23日正值世界讀書日,弘道書店(需求面積:200-300平方米)長沙海信廣場店也在這一天盛大開業。
  • 零售業變革中謀發展(經濟透視)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近日,英國兩大零售巨頭德本漢姆和阿卡迪亞集團先後宣布倒閉。英國零售經濟諮詢公司執行長理察?林表示,兩大零售商未能擁抱變革時代,企業發展滯後是根本癥結所在,疫情的影響加速了其破產進程。
  • 高山:讓實體書店煥發新活力 將實體書店打造成文化高地
    (6月22日下午,長沙市實體書店發展座談會召開。)6月22日下午,長沙市實體書店發展座談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