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央行降準旨在緩衝資本外流儲備下降影響

2021-01-18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福布斯》網站2月6日報導,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撰稿稱,不認為中國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時間點是個意外驚喜,而只是為了緩衝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下降所帶來的影響。

中國央行突然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市場最初會認為這是央行大幅度貨幣寬鬆開始的徵兆,並將因為這種對降準的條件反射性認知而技術反彈,直至明白降準只是為了緩衝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下降所帶來的影響。

在中國通過輸出資本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大背景下,市場應預期今年會有更多這一性質的降準措施,但這並不完全等同於大幅度寬鬆。金融板塊和利率產品的市場價格顯示市場早已充分預期了此次降準。從長期來看,人民幣貶值對於股市有一定的正面影響。

一個國家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金融帳目之間必須平衡,除非該國央行通過建立外匯儲備幹預外匯市場。中國一直是個「雙順差」的國家,央行一直在回籠外匯並壓抑人民幣的匯率,同時積累外匯儲備,並利用存準率鎖定過剩的流動性。

隨著中國通過資本帳目輸出資金以進行人民國際化,央行毋須使用儲備調節便可以令中國達到國際收支平衡。隨著資本帳目盈餘的逐步消失,未來幾年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會減退。

隨著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和通縮預期出現,中國有必要放寬貨幣政策以對衝經濟下滑,總之降準是資金外流和儲備下降所致。此外,經濟放緩加速也是降準決定的一個考慮因素,因此降準為了對衝經濟放緩,不應被視為是完全的驚喜。(實習編譯:張雅婷 審稿:趙小俠)

相關焦點

  • 「資金外流不意味著資本外逃」(圖)
    結售匯逆差差額持續擴大  近期,我國相關公司股票走勢資本流出壓力持續加大,特別是資本外流的規模備受關注。有機構用外匯儲備減少量得出「我國出現史上最大規模資本外逃」的結論,更是引發了市場擔憂。昨日發布會上,當被問及中國是否存在資本外逃風險時,外匯局表示,今年以來或者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外匯資金確實呈現了一定的流出趨勢。但這種跨境資金外流是有具體原因的,不意味著是資本外逃;儲備下降也是事實,但目前還在可控範圍內。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導致美元走強,資金外流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 朱青:央行逆回購及降準旨在向企業提供資金流動性
    人民網北京4月20日電(記者 黃玉琦)3月30日,央行重啟了逆回購,並將利率調降20個基點。4月3日,央行向中小銀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這也是今年年內的第三次降準。央行為什麼此時重啟逆回購操作?央行的這一系列動作用意何在?
  • 中國的資本外流可能比官方想像得嚴重!
    導讀:根據中國央行和外匯管理局的最新數據顯示,自去年10月以來至今年8月,中國人民幣淨流出總額達到2,650億美元,主要是受到人民幣貿易結算的影響。分析師認為,這可以幫助中國緩解整體的人民幣外流壓力,因為採用人民幣結算意味著進口商在進行商品支付時不用兌換更多的外幣。
  • 央行目前稍微有些矜持 瑞銀汪濤:下半年還有50個基點降準空間
    這是因為一方面,原材料價格在下降;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油價下跌,終端生產產品需求低迷。我們預計,今年PPI增速仍會下降,全年降幅在2%以上。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更多擔心的是通縮壓力,尤其是企業所面臨的通縮壓力。
  • 中國熱錢外流導致國際債市轉熊?(圖)
    有觀點認為是歐盟與希臘談判風險的影響,但這邏輯上不通,因為這將更強化德債的地位,對美債也有正面影響。另外還有「石油價格反彈說」,但這也很難使得收益率反彈如此激烈。  那麼,恐怕還有一個解釋是—中國央行在拋售美元和歐元債券。
  • 央行定調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降準預期落空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1月央行實施全面降準的可能性較小,接下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將持續處於「觀察期」。「首先,在央行持續通過大規模MLF操作向銀行體系注入中長期流動性的背景下,當前中長期流動性已進入較為寬鬆的狀態,央行降準的迫切性下降。其次,春節前市場資金面趨緊,央行可通過加大逆回購操作規模、拉長期限等其他公開市場操作對衝。
  • 新年首周:蘋果爆雷、非農鮑威爾顯威、中國央行降準 金融市場驚濤...
    中國央行全面降準!A50指數期貨急速拉升逾1% 離岸人民幣跌100點周五中國央行(PBOC)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此次降準仍屬於定向調控,並非大水漫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降準政策分兩次實施,和春節前現金投放的節奏相適應,有利於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時也兼顧了內外均衡,有助於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 港股早知道:央行開年發全面降準禮包 AH股市春季行情邏輯暢通
    來源:智通財經網【重要數據】 【智通觀點】 元旦假日期間最大的新聞莫過於央行降準了。根據央行官網公告,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將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關於此次降準,市場並非沒有預期,12月23日總理在成都考察時就有表示,國家將進一步研究採取降準和定向降準、再貸款和再貼現等多種措施,降低實際利率和綜合融資成本,推動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明顯緩解。市場對於近期降準已經有一定的預期。
  • 特殊時期,中國大幅降準釋放重要信號!
    報導稱,在4日宣布這一決定之前,央行已通過「定向寬鬆」,向一些銀行釋放最多7000億元的資金。2日,中國央行修改了小微企業的定義,把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微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於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元」。這將使銀行能向現在被歸為小微企業的公司提供更多資金,從而從央行釋放更多儲備金,其規模估計在4000億元到7000億元之間。
  • 復盤全球危情3月:全球央行降息39次 多國收緊做空
    兩度與美聯儲脫鉤 中國貨幣政策展現獨立性3月16日, 中國央行公告稱,當日人民銀行實施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同時,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1000億元,當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值得注意的是,MLF中標利率為3.15%,和上次持平。這意味中國央行暫時沒有跟隨美聯儲降息。
  • 央行的這份報告含金量很高
    目前《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國區域經濟運行報告》和《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已共同構成央行對外發布的三大報告,其中始於2005年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一定程度上指引著中國金融體系的監管方向,值得深讀。同時宏觀審慎工具主要包括建立逆周期資本緩衝、附加資本要求、動態撥備要求、槓桿率、貸款價值比和貸款收入比等風險緩衝指標以及關注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微觀審慎工具則包括最低資本要求、流動性管理、風險管理、問題資產認定及撥備計提、內部控制、現場及非現場檢查等方面。
  •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發布全球貨幣寬鬆影響報告
    (五)中國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央行自2月3日起率先進入疫情應對狀態。在價格型工具方面,中國央行先後下調了逆回購利率、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MLF操作利率和LPR;在數量型工具方面,中國央行通過多次降準和公開市場操作釋放流動性,並設立抗「疫」專項再貸款、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和政策性銀行專項信貸額度。
  • 央行僅投放20億「零花錢」 春節前是否降準引發大討論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罕見!央行僅投放20億「零花錢」!春節前到底降不降準?本周這個操作特別關鍵本以為50億元已是「地板量」,沒想到「地板」下面還有「地下室」!開年以來,央行持續開展逆回購操作,量卻一降再降。13日最新數據出爐——20億元,再創多年新低。最近資金面寬鬆,央行卻堅持刷存在感,到底是為何?
  • 韓國六年來首加息 防止資本外流
    加息防止資本外流  韓國央行11月30日召開金融貨幣委員會全體會議,決定將基準利率從1.25%上調至1.50%。這是韓國央行時隔6年5個月上調基準利率。  韓國央行行長李柱烈今年6月就已提出有必要調整貨幣政策方向。
  • 全球央行降息放水 中國央行未跟
    對於美聯儲再次大幅降息,並啟動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計劃,中國央行並未跟進降息,不過,交銀研究方面表示,相比美國及其他主要經濟體,中國貨幣政策空間依然較大。經過定向降準後,相關大型金融機構和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分別降至11.5%和9%左右,但仍有較大空間。預計年內LPR報價利率仍有15~30個BP的下調空間,全年仍可能定向或全面降準2~3次。
  • 剛剛 央行放大招!不僅有3000億「麻辣粉」 還重啟...
    這意味著,今天開展的操作是2020年以來央行的首次逆回購操作,也是1月6日降準正式落地後央行的首次逆回購操作。降準落地後,釋放長期資金8000多億元,銀行體系流動性持續處於較寬裕的局面。加之近期並無大規模逆回購到期,資金回籠小,因此央行根據及時預調微調的原則,此前暫時並未加大投放。
  • 央行放水是什麼意思?關於降息、降準、M1、M2、社融的那些事
    當M2增速高於GDP增速的時候,往往意味著貨幣超發,有通脹的風險,好比只有100塊的貨物,但要用120塊的錢去買,貨幣實際上是有貶值風險的,當然M2增速過快的時候,往往也意味著市場投資過熱;我們常用池子裡的水來形容M2的總量,當央行又大幅降準降息的時候,你甚至會聽到「大水漫灌」這種表述,至於這裡面究竟是什麼因果關係,我們後面會進一步說明。
  • 刺激措施加劇資本外逃 新興市場面臨第22條軍規
    他表示,除了會不成比例地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供應鏈、貿易和支出暴跌的影響外,他們明顯還面臨資本流動「最大規模的突然停止」。「原罪」Eichengreen和另一位經濟學家Ricardo Hausmann以將19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稱作過度依賴外幣借款的「原罪」而聞名。
  • 央行定調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業內分析稱短期降準降息概率不大
    而針對下一步降準和利率下調的空間,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也做出回應稱,「當前利率水平是合適的」、「不論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還是與我國歷史上的準備金率相比,目前的存款準備金率水平都不高」。   記者也從發布會獲悉,央行將繼續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精準滴灌的信貸政策,加大對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與此同時,穩妥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金融支持。
  • 每經記者專訪突尼西亞央行儲備司主任薩米爾·貝勒哈吉:突尼西亞將把...
    據新華社報導,受食品價格上漲8.9%、運輸費用上漲10.5%等因素影響,2018年4月,突尼西亞的家庭消費通脹率達到了7.7%。日前,來華參加第三屆「發展中國家金融領袖培訓項目」的突尼西亞央行儲備司主任薩米爾·貝勒哈吉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獨家專訪。針對該國通脹背景下的貨幣政策、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情況,以及與中國合作等話題,他向記者進行了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