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這個城市 和三國有關 關羽曾經鎮守於此 有個成語

2020-12-20 把風景看遍

湖北這個城市 和三國有關 關羽曾經鎮守於此 有個成語

湖北這個城市有保留完好的城牆 城裡古蹟多 有歷史有故事

湖北荊州是一座地級市,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荊州曾經是楚國國都,楚國八百年歷史,最輝煌的時代是定都荊州時期。在東漢末年劉表遷治所到襄陽以前,荊州一直是湖北,乃至華南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即便是三國時代,劉備丟失了襄陽,還是想著往江陵跑,那裡有糧食、軍事、物資。

荊州位於湖北南部,長江中遊,曾經是也是湖北老二,但是近些年有些衰落,大概和天門、仙桃、潛江、荊門獨立有關,也和沙市沒落有關。沙市曾經很發達、繁榮,但是或許是缺乏鐵路,也或許是九十年代的國企轉型陣痛期,也或許是很多複雜的原因,湖北的老二轉移到黃石,現在則是襄陽或者宜昌。

荊州歷史上曾經輝煌過,有著保存完好的城牆、城樓,甚至是中國南方最宏偉最完整的城牆,現在荊州城區大抵還在城牆之內,這城牆應該是明代的遺物。荊州主要就是人文、歷史旅遊,你對三國歷史感興趣,荊州是一個必須的打卡地。

荊州古城牆還有完好的護城河,有些古舊的街道比較滄桑,還保留著舊日風景,漫步荊州,這個城市是古舊的,也是安靜的,還徜徉在舊日風光。有的城市日新月異,過於嶄新,沒有沉澱、味道,也千篇一律。荊州有著一種悲涼和蒼涼感,譬如被秦國攻破,楚國遷都,再比如三國關羽大意失荊州。

關羽鎮守荊州,曾經也是威震華夏,但是出兵曹魏,深入險地、敵境,也沒有修復和東吳關係,所以關羽的失敗,可能是戰略的失敗。兩線作戰,以三分之一個荊州的物資、實力、軍隊對抗曹操、孫權集團,是不可能勝利的。所以關羽敗了,敗得很慘。當時劉備也在進攻、鞏固漢中,可以說是多線作戰,克復中原的雄心,終於在白衣渡江的呂蒙的侵襲下灰飛煙滅了。

荊州城是低調安靜的,這裡有關帝廟,有玄妙觀,有章華寺,也有張居正故居,還有楚紀南城遺址,還有荊州博物館。楚國當時的都城或許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楚國建立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有高超的漆器、冶煉、紡織技術,有深刻的哲學,絢麗的詩歌,楚國文化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雖然亡楚必秦,但是亡秦也必楚,秦國統一中國後,楚地的陳勝、吳廣、劉邦、項羽們,最終還是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漢朝。

荊州城適合懷舊,適合回望三國、楚國歷史,適合你想想三國的那些事兒,適合在老街巷行走,看安然、淡定的人群,看這裡的老居民、老民俗、老店鋪,在有些破敗和荒涼裡,安靜和寂寞嗅城裡潮溼的味道,固然落寞,但也能讓你得到寬裕。

在荊州某個門走,看甕城、內城、護城河,看閒人們來去,在舊時街道行走,有著晚清、民國或者建國初年的風貌,你仿佛發現時間在這裡很慢,這裡很悠閒,生活節奏並不快,為什麼要那麼快呢?作為一個貴族城市,荊州輝煌了許多年,現在慢了下來,思考人生。

或許在鐵路修建後,在一些好的措施實施後,荊州會和那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一樣,一飛沖天,在湖北中部、腰部再度崛起,成就功業。

關羽失去了荊州,但是荊州人從未失去荊州,今天的荊州還在抗擊暴雨、洪水,這座堅強的長江邊屹立的城市,從未從中國歷史、文化、時間裡消失,他面對驚濤駭浪,面對滄桑風雲,是一位智者,安然、淡定,那些古老的城牆沉默無言,但是始終堅強屹立,鐵打的荊州,不會在時間裡淪陷,他只是暫時華麗的轉身,離開了一會,不久的將來,會再度回到歷史的舞臺,演出歷史的大戲劇、大篇章!

文、圖|蘇白傳媒 鄒劍川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特指。

相關焦點

  • 三國裡誰的成語故事最多?不是諸葛亮曹操,而是名不見經傳的他
    在這段戰火紛飛的歲月裡,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經典趣聞,很多成語也都源於此,比如:偃旗息鼓、單刀赴會、望梅止渴……東吳有位將軍在成語方面,堪稱三國頭號成語人物,與他有關的成語在三國人物中屬於最多的,比著名的諸葛亮、曹操等人還多。我們就從時間的順序上,說說那些與他有關的成語,這位成語將軍就是東吳大都督呂蒙。
  • 三國名將關羽,與宜昌有著怎樣的淵源,忠義仁勇信將永留世間
    到了建安六年,袁紹派大將軍顏良到白馬進攻東郡太守劉延,曹操讓張遼和關羽迎戰對峙。關羽提前觀察好陣勢,看見了顏良的旗幟和車蓋,便衝進千軍萬馬之中刺殺顏良,砍掉顏良的頭後回到營中,袁紹為此解了白馬之圍。曹操對關羽的勇猛讚許有加,當即上表奏請朝廷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關羽未能接受這份賞賜,都封存退還於曹操,並且把漢壽亭侯的印章掛在大堂之上,留下一封告別信後,直奔袁紹軍中投奔劉備。
  • 關羽大意失荊州,為什麼會和劉備有關?諸葛亮也很無奈
    而直接導致他成為最弱勢的國家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關羽弄丟了最重要的一塊領地——荊州。荊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也不例外。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其中劉備佔了五個郡。在當時,劉備的所有地盤中有兩個地方最重要,一個是益州,另一個就是荊州。很多人都認為丟失荊州是關羽的錯,其實事實也許並非如此。
  • 關羽專屬成語:過五關斬六將
    聽過三國故事的人,哪怕是片段,應該都知道「過五關斬六將」這個成語,說的就是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夫人,不得不選擇投降,但他聲明:降漢不降曹,等有劉皇叔去處,不管千裡必然相會。這個成語便是關羽知道劉備所在,立刻要對曹操反水了,把曹操給的候爵官印留了下來,帶著兩位嫂子闖關離開,途中有曹操的大將攔截。關羽鳳眼一瞪:「識相的立刻滾,否則,關某手中青龍偃月刀必斬!」真有不識相的曹將,一言不合便衝過來。關羽騎在赤兔馬上,手起刀落,咔嚓一聲,將對手連人帶馬揮為四段。
  • 與三國有關的三國成語,你知道嗎?
    單刀赴會:原指蜀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東吳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讚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得隴望蜀: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出自《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負重致遠: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遙遠的目的地。
  • 52個三國典故和成語,讓《三國演義》成了好聽的兒童廣播劇!
    但很多像常爸一樣出生在四線小城市的孩子,卻因為資源匱乏,白白浪費了這個黃金時期。因此,「做傳世的作品,給改變的希望」,用更低的成本讓各個地方的孩子都能享受更好的教育,這就是我願意投身教育的終極原因。有小夥伴調侃:「常粉們真是越來越『貪心』了!!!」 其實,反過來看,常粉們的「貪心」不恰恰是對我們的認可和誇獎嗎? 所以二話不說,《三國故事》也正式上了排期。 可三國故事複雜,而且線索眾多,最紅我們終於想到了用成語的方式,把整個故事串起來。
  • 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斬殺關羽,另一個則鮮為人知!
    縱觀漢末三國時期,被人們熟知的歷史人物大概有五百左右,但是這五百人當中,絕大多數人的名字都是單字,不管是文臣武將,還是諸侯帝王,加上姓基本上就沒有三個字的,有也只有那麼一兩個,或鶴立雞群,或隱居山谷。由此,正是因為名字加上姓氏都是兩個字,促使重名的情況難以避免。
  • 三國十大名將排名:關羽第三,張飛第八,第一寫進教科書
    劉備這個人別的本事沒什麼,但是最善於識拔人才。劉備當時,硬著頭皮向諸葛亮求情,稱魏延這個人你最好給我留著。他絕對是一匹黑馬,後來,魏延果真為劉備立下大功。 在入川之戰時,魏延也是身先士卒,陣獲頭功。在漢中之戰後,更是替劉備鎮守漢中,率先提出並實施「錯守諸圍之法」,不但把漢中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且也讓曹魏兵馬望而遠之。
  • 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為蜀漢效力,另一個斬殺關羽!
    在漢末三國時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單字,比如劉備、張飛、趙雲、關羽、馬超、黃忠等。在此基礎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況,自然是難以避免了。比如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三個名為「李豐」的歷史人物。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兩個名為馬忠的將領。其中,東吳的馬忠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因為他俘獲並斬殺了關羽、關平父子。至於蜀漢的馬忠,很多人則比較陌生了。以下,筆者就來說一說這兩位三國時期的馬忠。馬忠(東吳)一方面,就東吳的馬忠來說。馬忠,生卒年不詳,三國時期吳國將領,任潘璋部下司馬。
  • 楚國古都,三國名城,荊州這片土地上究竟有多少傳奇?
    楚莊王是楚國的第五代國君,即位的那一年他還不到20歲,這個不到20歲的小夥子,在當時面臨著極大的難題,簡言之就是內外交困。外困,是一直與強大的晉國爭霸,僵持不下,再加上一些個小的諸侯國和方國也跟著趁火打劫,常常騷擾,楚國之憂深矣。內部呢,則是很多王公貴族蠢蠢欲動,楚莊王位子並不穩固。
  • "在三國正史中,究竟哪些名將能排進前10?趙雲排第七,關羽墊底"
    就算他們想,眾軍士和後方的君主肯定也不會讓,畢竟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可見良將的重要性。而這裡,就來盤點下三國正史中,究竟誰能排進名將榜前十。TOP、10 關羽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即便不是第一的存在,也能排進前三;但是在正史中,關羽能進前十都還是靠他的名氣,畢竟他的戰績寥寥無幾,能力擺在那裡;或許他參加過的小戰無數,但是真正獨領一軍的大戰,卻是少之又少;真正論功勞,關羽也就一個鎮守荊州之功和之後發動的襄樊戰役。而且,最後不僅襄樊戰役還丟了荊州,損失慘重;反正對關羽是沒什麼好感的,剛愎自用。
  • 若給關羽一個軍師一起鎮守荊州,那誰才是最合適的呢?
    荊州之地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在亂世三國,更成為了孫權、劉備、曹操迫切想要得到的地方。一場赤壁之戰在孫劉聯盟之下,以曹操八十多萬大軍潰敗不堪而告終。至此,東漢末年的亂世局面以三國之勢分割於世。而荊州之地,成為了劉備的「根據地」。
  • 此人是關羽麾下大將,忠義不在關羽之下,一生譜寫了三個傳奇
    關羽鎮守荊州逾十年,雖然一方面劉備要爭奪漢中沒有多餘的人手配備給關羽,另外一方面可能和關羽性格有關也沒有安排更多人手給關羽,即便如此其實還是有一些文臣武將輔佐他的,文臣幕僚主要有馬良,伊籍和向郎等人,武將主要有關平、糜芳、趙累、王甫、周倉、廖化等人,陣容雖不豪華但是如果僅僅是守荊州倒也綽綽有餘
  • 老三國演員64歲再演關羽 新三國故事誰與爭鋒
    作為多數70後、80後心中的經典電視劇,94版《三國演義》一經播出就風靡海內外至今,擁有了大批的老三國迷。大家都知道老版三國特別好,不僅好在故事情節具備極高的還原度,更好在演員對每一位三國人物的精心刻畫。可以說,曾經的三國演員每個眼神與動作,都深深的刻在了老三國迷的心裡。
  • 呂蒙死因之謎揭曉:跟關羽毫無關係,卻跟一個女人有關
    說到呂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個成語說的就是他,從這個成語故事可以看得出來,呂蒙是個很聰明並且很用功的人,然而在三國的歷史中,呂蒙也算是大紅大紫了一回
  • 方月仿:「關羽戲曲」與「關公文化」
    中原大地是三國的古戰場,湖北留下了太多的三國遺址和中國人物的故事。我多麼希望有那麼一天,僱上一葉小舟,船上可以吃飯睡覺。我要沿著長江、漢水,把三國的每個景點遊個遍……」我想這很有可能就是秋雨先生下一個「文化苦旅」巡遊吧。
  • 三國的風雲人物 英雄愛三國關羽詳細介紹
    作為三國的風雲人物,擁有「第一武聖」之稱的關羽,各種英雄事跡真是數不勝數。
  • 鎮守荊州的關羽為何要發動襄樊之戰?
    三國時期有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蜀國關羽和曹魏之間的襄樊之戰的名氣也很大,對當時的局勢造成巨大的影響。襄樊之戰後,蜀國丟失荊州,失去悍將關羽,對劉備的打擊非常大。關羽為何要發動襄樊之戰呢?公元219年襄樊之戰爆發前,劉備已攻下益州,佔據巴蜀。
  • 三國「復仇者」,為報父仇,和關羽有世仇!
    三國是個複雜的亂世,人與人之間的愛恨就如交織的網一樣,誰都可能深陷其中,誰也掙脫不了,今天你殺了他的父親,明日他兒子就能殺你滿門,天理循環,報應不爽,而今天的主角是滅關羽滿門的龐會。這個龐會到底是個怎樣的人,與關羽又有怎樣的仇恨呢?
  • 滾滾長江東逝水,探尋《三國》故事的發生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三國時期,殺豬賣肉這一行利潤很高,張飛就靠這個,置辦下帶有花園的大宅院。當陽除了長坂坡,還有埋葬關羽身軀的關陵,是按照級別最高的皇帝寢陵而建,有乾隆賜的「威震華夏」匾額,有時還會有三國研討活動,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