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市紅十字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將於9月8日在市委黨校舉行。會議主要內容是審議中山市紅十字會第五屆理事會工作報告,確定未來市紅十字會的工作目標;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和監事會,召開第六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和第六屆監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會上,全體代表將聽取和審議簡海燕同志代表中山市紅十字會第五屆理事會所作的題為《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徵程中貢獻紅十字力量》工作報告,系統地回顧過去6年市紅十字會工作情況,總結經驗,部署未來五年工作目標。
據悉,過去六年,在上級紅十字會的具體指導下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紅十字系統廣泛團結、動員人道力量,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改革創新、砥礪奮進、依法履職,充分發揮黨和政府在人道領域中聯繫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記者摘取一些數據和故事,展現過去6年的工作成效。
慈善萬人行:33屆慈善籌款超過16億元,110多項公益項目普惠民生
作為中山市民的新民俗、博愛中山的一張燙金名牌,「中山慈善萬人行」也是中山市紅十字品牌的「龍頭」項目,舉辦至今已33年。據不完全統計,近年平均每年市鎮兩級義賣、晚會、巡遊等萬人行活動參與人數近50萬,捐款人數逾百萬人;30多年來累計捐款金額超16億元,投入到110多項公益項目援建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廣泛的社會美譽。
6年來,慈善萬人行的品牌繼續擦亮,先後了邀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領導、中國紅十字會主要領導、省紅十字會主要領導的現場參與,得到諸多寶貴指示和意見建議。在慈善萬人行品牌影響帶動下,市紅十字會拓展出「愛心橋」「愛心陪伴成長」「關愛孤寡老人」「紅十字博愛送溫暖」等品牌項目,成為紅十字事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動力和支撐點。
人道救助:關愛幫扶9.2萬人次發放幫扶資金2億元
作為黨和政府在人道領域中聯繫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精準幫扶群眾是市紅十字會的使命和職責。6年來,市紅十字會攜手愛心單位、愛心人士和紅十字志願者持續做好了「百戶志願者關愛百家」「愛心陪伴成長」「三定一包」「紅十字博愛送溫暖」「關愛孤寡老人」「慰問老戰士及家屬」「救心行動」等項目,對困難群眾實施臨時救助,共享文明成果。6年來,市紅十字會推動市、鎮、學校紅十字組織,共幫扶困難群眾超過9.2萬人次,發放幫扶資金約2億元。
多年來,市紅十字會更致力於雲南昭通,肇慶市橋頭鎮岑元村、大玉口鎮寨河村,我市港口鎮下南村、石岐區民族社區的精準脫貧、扶貧開發和對口幫扶工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防災救災:籌集5500多萬元支援抗擊新冠疫情
開展救援、救災的相關工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賦予紅十字會的職責,6年來,市紅十字會未雨綢繆,及時有效應對各種災難。積極做好救災資金儲備和災難應對準備,加強了備災倉庫物資的儲備。全市各級紅十字會密切關注國內外災情,每當發生影響面廣、市民關注的突發災情,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把救災物資送往災區,通過網站、簡訊平臺、媒體向社會發起呼籲,及時發布賑災動態。
如2014年「8·3」雲南魯甸地震災害,市紅十字會支援災區善款160.97萬元;2015年「4·25」地震和「10·4」強颱風災害,市紅十字會及時為災民提供了有效幫助;2017年颱風「天鴿」來襲,市紅十字會及時做好救援工作,災後劃撥100萬元善款支援坦洲、三鄉、神灣等鎮區開展災後重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市紅十字會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以及上級紅十字會的決策部署,積極投身「疫情阻擊戰」,截至8月31日,共籌集款物5500多萬元人民幣,用於湖北、中山和海內外抗擊疫情。
應急救護:59萬人次參與應急培訓4.2萬餘人考取「救護員證」
提高群眾應急救護水平,可以在突發事件中爭取「救命的黃金時間」,保護市民的生命健康。該項工作也是今年中山市的十件民生實事。
事實上,多年來,市紅十字會推進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應急救護知識「六進」(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工程,成效顯著。市、鎮、學校紅十字會不斷完善市、鎮、村(社區)三級立體應急救護培訓網絡平臺,同時積極探索出集研發、推廣、服務於一體的「紅十字+社會+企業」的應急救護科普基地模式,先後走進全市87所學校、30多個機關事業單位、278個村(社區)累計開展3455場次,普及培訓人數59萬餘人次,救護員4.2萬餘人。
大愛三獻: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實現「10連冠」,造血幹細胞、器官捐獻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通過組織全民修身、「中山好人」評選、「中山慈善萬人行」「大愛三獻,生命接力」「完美百城千店萬人獻血」等活動,緊密結合「世界獻血日」、「世界急救日」等重要節點,組織志願者深入社區、企業、學校進行感召,做好媒體推廣普及工作,增進市民對「三獻」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在無償獻血方面,中山的無償獻血量100%滿足臨床用血量,實現「十連冠」,連續10次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中山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獲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特別獎,市公安局獲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單位獎。
造血幹細胞捐獻入庫數逐年增加,目前已有6000餘人,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31例,位於全省前列,被評為「2017年度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先進工作站」。
人體器官無償捐獻實現230多例成功案例,捐獻大器官1059個,角膜198個,受益人數1251人,累計捐獻數量位於全國地級市前列。
博愛家園:278個社區建立「博愛家園」,紅十字基層建設再上新臺階
2014年,中山成為廣東省紅十字會「博愛家園」試點市,市紅十字會以此為契機制定《中山市紅十字會開展「博愛家園」項目建設工作方案》,項目被納入當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紅十字總會領導多次到中山調研視察,對項目成效給予高度肯定。6年來,市紅十字會以項目為抓手實現全市278個社區(村)全覆蓋,健全了基層紅十字組織網絡,率先為全省探索在相對富裕地區紅十字參與社區服務提供實踐經驗,省紅十字會專刊上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並通過中國紅十字總會在全國紅十字會系統推廣「中山經驗」。推動「六有」紅十字示範學校建設工作;加強基層組織管理培訓工作。
目前,全市發展有團體會員單位、理事單位、紅十字學校321個,紅十字青少年1.9萬人,紅十字志願者1.6萬人,市、鎮、村(社區)均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志願服務隊伍。
記者 徐鈞鑽 通訊員 羅詠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