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伴隨著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多次重播,電視劇中一本曾經被高育良反覆推薦的歷史書火了起來,它就是黃仁宇先生的史學力作——《萬曆十五年》,電視劇中高小鳳也正是通過這本書與高育良結識的。
我知道關注我的很多書友都對歷史感興趣,我也知道在各個朝代的粉絲當中,我們明朝的粉絲可能是最多的!這可能跟很多人不喜歡清朝有關係,覺得清朝在很多方面都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正所謂「不和親,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直以來,明朝給大家印象最深的皇帝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頂多再能加上一個煤山自縊的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
在我們多數人眼中,萬曆皇帝可能就是一個不思進取的糊塗皇帝,各種任性,各種作,幾十年荒廢朝政。甚至有不少明粉認為大明不是亡於崇禎朝,而是亡於萬曆朝。
那為什麼萬曆十五年又被黃仁宇老先生看得如此重要呢,我幫大家把時間軸簡單梳理一下,您可能就明白了。
萬曆十五年,其實就是公元1587年,它是萬曆皇帝登基以來的第十五年;也是首輔張居正去世的第五年,更是大清官海瑞和名將戚繼光去世的年份。
在這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很多被很多人容易忽視的事情,這些事表面上看起來無關痛癢,但實質上卻對中國歷史乃至於世界歷史影響深遠,甚至左右了中西方歷史的走向。
就在這短短的一年裡,生活在中國東北的女真人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強盛一時的西班牙無敵艦隊也開始遠徵英國,大明王朝歌舞昇平的太平年景讓人們不知不覺消磨了鬥志。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我們拉開了與西方的差距,從世界的頭把交椅上滑落了下來。
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以萬曆皇帝、大清官海瑞、名將戚繼光,以及首輔張居正等六人的人生起伏為主軸,為你勾勒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大歷史的鴻篇巨製。
自從問世以來,廣受好評,風行數十年,很多人驚呼: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寫!
《萬曆十五年》的英文版被西方多所知名大學採用為教科書內容;中文版更是入選了《新周刊》評選的「改革開放20年以來對中國影響最大的20本書」。
我覺得 應該這麼說,《萬曆十五年》對於樹立我們今天的歷史迷們的大歷史觀的建立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本書告訴我們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立體的,研究歷史不能簡簡單單貼標籤。讀歷史不能有「怨婦情結」,要知道很多歷史人物都是人中龍鳳,他們的很多你今天看起來愚蠢可笑的決定,其實都有各種「不得已」的苦衷。
因此,我們研究歷史一定要有一顆敬畏之心,凡事要多換幾個角度思考。希望大家以後在點評歷史人物時不再局限於「某某人是好人,某某人是壞人」,而是可以從冷冰冰的史料中讀出歷史人物內心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