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明朝由盛轉衰,送走了清官海瑞和名將戚繼光

2020-12-25 寶坤說書
人民的名義演員

最近兩年,伴隨著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多次重播,電視劇中一本曾經被高育良反覆推薦的歷史書火了起來,它就是黃仁宇先生的史學力作——《萬曆十五年》,電視劇中高小鳳也正是通過這本書與高育良結識的。

《萬曆十五年》

我知道關注我的很多書友都對歷史感興趣,我也知道在各個朝代的粉絲當中,我們明朝的粉絲可能是最多的!這可能跟很多人不喜歡清朝有關係,覺得清朝在很多方面都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正所謂「不和親,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直以來,明朝給大家印象最深的皇帝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頂多再能加上一個煤山自縊的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

明思宗崇禎皇帝殉國處

在我們多數人眼中,萬曆皇帝可能就是一個不思進取的糊塗皇帝,各種任性,各種作,幾十年荒廢朝政。甚至有不少明粉認為大明不是亡於崇禎朝,而是亡於萬曆朝。

那為什麼萬曆十五年又被黃仁宇老先生看得如此重要呢,我幫大家把時間軸簡單梳理一下,您可能就明白了。

首輔張居正

萬曆十五年,其實就是公元1587年,它是萬曆皇帝登基以來的第十五年;也是首輔張居正去世的第五年,更是大清官海瑞和名將戚繼光去世的年份。

在這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很多被很多人容易忽視的事情,這些事表面上看起來無關痛癢,但實質上卻對中國歷史乃至於世界歷史影響深遠,甚至左右了中西方歷史的走向。

西班牙無敵艦隊

就在這短短的一年裡,生活在中國東北的女真人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強盛一時的西班牙無敵艦隊也開始遠徵英國,大明王朝歌舞昇平的太平年景讓人們不知不覺消磨了鬥志。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我們拉開了與西方的差距,從世界的頭把交椅上滑落了下來。

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以萬曆皇帝、大清官海瑞、名將戚繼光,以及首輔張居正等六人的人生起伏為主軸,為你勾勒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大歷史的鴻篇巨製。

自從問世以來,廣受好評,風行數十年,很多人驚呼: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寫!

《萬曆十五年》的英文版被西方多所知名大學採用為教科書內容;中文版更是入選了《新周刊》評選的「改革開放20年以來對中國影響最大的20本書」。

我覺得 應該這麼說,《萬曆十五年》對於樹立我們今天的歷史迷們的大歷史觀的建立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本書告訴我們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立體的,研究歷史不能簡簡單單貼標籤。讀歷史不能有「怨婦情結」,要知道很多歷史人物都是人中龍鳳,他們的很多你今天看起來愚蠢可笑的決定,其實都有各種「不得已」的苦衷。

因此,我們研究歷史一定要有一顆敬畏之心,凡事要多換幾個角度思考。希望大家以後在點評歷史人物時不再局限於「某某人是好人,某某人是壞人」,而是可以從冷冰冰的史料中讀出歷史人物內心的溫度。

相關焦點

  • 萬曆十五年 全集
    他又反映了怎樣的明朝官場,和明朝的政治生態呢?作者黃仁宇先生,到底要表達什麼內容?三十年前的這本書,到底對中國有著怎樣的影響呢?老齊要做的就是帶大家回到明朝,也就是1587年,看看都發生了什麼,是否有很多現在社會的影子。我們先說說明朝,大家會想到什麼,稅重民窮?民不聊生?
  • 《萬曆十五年》,不僅僅寫透了大明!
    黃仁宇通過截取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這個歷史橫斷面,然後用顯微鏡仔細觀察那個時代的病理。按黃仁宇的說法就是:「意在說明十六世紀中國社會的傳統的歷史背景,也就是尚未與世界潮流衝突時的側面形態。」黃仁宇是我們中國人,原來是一個國軍小軍官,打過抗戰,到了美國後才重念的書。換句話說,他是半路出家,老兵轉去搞學術。
  • 《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反覆談及的《萬曆十五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劇中至少兩處提及《萬曆十五年》。一處是高小琴的妹妹高小鳳以《萬曆十五年》為媒介,成功勾搭高育良。這是個硬茬,是明代萬曆年間的楷模。除了海瑞,明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去世。他生前一直鎮守薊遼,能夠對尚在弱小的後金前身女真形成震懾。這一年,後金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時年29歲。最後,西方工業革命的萌芽日漸出現。「漢東省」高育良多次提到《萬曆十五年》,那一年都發生了什麼?
  • 高育良和高小鳳之間是愛情嗎?《萬曆十五年》告訴你答案
    《人民的名義》裡,高育良其實是想做個為人民服務的好官,在劇中,多次提到他喜歡明史,他了解明朝覆滅的根本原因,了解為官之道,他想通過自己的方式改變官場,而他的人生,卻重蹈了明朝的覆轍。劇中多次提到他喜歡《萬曆十五年》,而他的人生也是一部活生生的「萬曆十五年」。
  • 《萬曆十五年》那麼火,那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有理不在聲高  無理怎敢胡言《萬曆十五年》是歷史學家黃仁宇的成名作,有人說「生平不讀十五年,就稱明粉也枉然」,《人民的名義》中高玉良和侯亮平都是它的忠實粉,那麼,這本書講的什麼?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從名字上看,黃仁宇講的是明朝萬曆十五年發生的事情,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幹支則為丁亥,屬豬。
  • 明朝萬曆年間,張居正的改革為何沒有重用道德模範海瑞?
    說起張居正與海瑞,在明朝歷史上甚至放眼中國歷史,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一位是權傾朝野的改革家、政治家,一位是將道德模範做到了極致的清廉官員。二人都經歷了明朝的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在歷史記載中,關於二人的交集並不多,甚至給人一種兩人並不是一個時代的感覺。
  • 《大明王朝1566》裡的八位名臣名將
    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九年,譚綸受命任台州知府,以防禦侵擾沿海的倭寇。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戲曲家,與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齊名,又與戚繼光並稱「譚、戚」。
  • 《萬曆十五年》到底講了啥?10分鐘你就懂了.
    01 自從1982年這本書的中文版在國內問世以來,《萬曆十五年》就一直暢銷經久不衰,無論是歷史學者還是業餘愛好者,無論企業老闆還是普通白領,都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和想法。也難怪,《人民的名義》裡的高玉良都拿著本《萬曆十五年》刻苦專研。
  • 明朝歷史有影響力的名臣名將
    明朝初年名臣,洪武年間,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後人尊敬其忠義不屈,在各地建立鐵公祠來紀念他。南明朝廷追贈他為太保、加諡號忠襄。 海瑞,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 海瑞:歷史上最著名的清官其實還是很有智慧,並不是一個政治白痴
    歷史上的海瑞是個清官,他不畏強權,以其剛正和正義,在民間有著很大的影響,他幾乎與包拯包青天齊名。《海瑞罷官》這部劇是由當時北京市副市長、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寫的一出歷史劇,說的是海瑞微服出訪,為民作主,處死權貴後,深感朝廷的黑暗,自己無力回天,又不願隨波逐流,於是憤而掛印辭官,罷官歸裡的故事。
  • 明朝的黨爭直接導致亡國,那明朝又有哪些可敬的能臣清官呢?
    楊溥畫像而在明朝十五世紀下半葉的諸多政治人物中,有一個人,雖然在歷史上的評價同樣毀譽參半,但他身後的名聲,卻遠遠超越生前,前蘇聯革命家列寧,給予了他一個至高無上的評價——人類十五世紀經濟學家。他死於正德四年(1509年),當時不但得到明王朝的隆重追悼,大學士李東陽還主動為他寫墓志銘。作為明朝中後期傑出的清官海瑞,他能夠以剛直的品質浮沉官場,歷經數次政治迫害而不死,除了他自己堅強的品格外,也同樣因為當時明朝許多重臣的庇護。眾所周知的,是海瑞在朱厚熜時代,上書抨擊朱厚熜的亂政,在內閣首輔徐階的庇護下才得以保住性命。而在此之前,海瑞還得到過另一個政治人物的保護。
  • 《萬曆十五年》高明在哪,高育良讀透它,從書生變成「老謀深算」
    說來也簡單,他依靠的就是那本《萬曆十五年》。高育良之所以能夠脫胎換骨,完全是憑藉自己的智慧,參透《萬曆十五年》裡面的為官之道和處事學問,那便是僅僅依靠個人的正直和單打獨鬥很難成事,必須拉攏更多的人馬「抱團取暖」,這也是明朝社會真實的寫照。萬曆皇帝或者整個明朝對官吏有這樣的要求,無故所得超過六十兩白銀要斬首示眾,即便是如此嚴格,依然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朝政下滑。
  • 贈書 | 一本書,六個人,一個時代的掙扎浮沉:《萬曆十五年》
    它,就是《萬曆十五年》。1587年,是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處死蘇格蘭瑪麗女王的一年,是天主教對英格蘭宣戰的一年,是西班牙艦隊全體出動徵英的前一年,世界發展進程即將揭開新的一頁。而這一年,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是明萬曆十五年。
  • 萬曆是個好皇帝 (第52天/2020) 【《萬曆十五年》札記(一)】
    《萬曆十五年》一書講的是明朝的事兒。作者黃仁宇先生是華裔美國人。他出生在湖南,那一年是著名的1918年,發生了好多大事,2000年的時候他過世了。因為《人民的名義》,《萬曆十五年》才真的火起來,他也火了。但這一年是2017年,他已經去了天堂十七年。看看眼下中國的那些事兒,卻不喜歡再去讀《萬曆十五年》,因為讀來讀去,無外乎「一聲嘆息」。
  •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多次提到的《萬曆十五年》到底講了什麼?
    高小鳳同學僅僅惡補了一本《萬曆十五年》就拿下了曾經的漢東大學政法系主任、如今的省政法委書記。一本研究明史的漢學著作為什麼如此暢銷,這本書到底講了什麼。隨著這部劇的熱播,小編也不得不跟風對其內容根據現有資料略作梳理,做一普及之用,畢竟屬於海外漢學研究專業內書籍。
  • 明萬曆皇帝專程派人到海南監督修建,海南省海口海瑞墓園
    海瑞墓園,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丘海大道39號,始建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是皇帝派許子偉專程到海南監督修建的。據說,當海瑞靈柩的繩子突然斷了,人們以為這是海瑞自選風水寶地,於是將其就地下葬。如今的海瑞墓只是一座空墳。在十年動亂中,海瑞的屍骨被挖出, 先是遊街示眾,最後在海口市中心廣場被焚燒。
  • 禍國殃民的狗,必須得死(從明朝名將戚繼光說起)
    明朝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軍事家叫戚繼光,他是當之無愧的國之棟梁。可惜,歷史就是這樣殘酷,他就是因為得罪了一隻狗,然後被明升暗降,然後不得不卸甲歸田,最後鬱鬱而終。 所以,戚繼光戰績卓著,戚家軍名聲遠揚,在萬曆抗日援朝戰爭的平壤戰役中,戚家軍本來是佯攻的,結果由於其戰鬥力爆棚,以一當十六,讓城中的日軍誤以為是主攻。
  • 抗倭名將戚繼光,晚年捲入黨爭,生活悽慘含恨而終
    「萬曆十五年,當日國泰民安,全年並無大事可敘,在歷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可這一年,帝國曾經的邊疆守護神,61歲的戚繼光病故。戚繼光,山東蓬萊人,明朝抗倭名將。他前半生抵抗倭寇,後半生戎馬北虜,訓練著一支戰無不勝的鋼鐵之師。
  • 明朝官員海瑞,為什麼既被尊為「海青天」,又被稱為「海閻王」?
    海瑞,明朝的大清官,老百姓稱他是「海青天」,一些官員則叫他「海閻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海瑞,出身貧寒,但好在刻苦讀書,嘉靖二十八年以舉人身份當了福建的一個小官。當時省裡來上級考察,按例海瑞必須下跪,但是海瑞卻以孔子像前無須行禮為由拒絕下跪。在眾位官員中,只有他傲然挺立,學官怒道,「這是哪來的筆架山?」隨後,海瑞的名聲起來了。後來,海瑞出任浙江的地方官。在當地,他遵守法律,嚴打貪官與一些蠻橫的貴族。比如福建總督的兒子,因為老是騷擾百姓,就被海瑞法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