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這個冰冰冷冷的季節
很多人就會被這種美食所誘惑
特別是跟幾位單身異性圍著火鍋
一邊涮一邊聊天
走心又走胃
是多麼浪漫的邂逅
吃火鍋,不止是鍋底、蘸料有講究,選擇配菜也同樣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如果你只知道牛羊肉、火腿腸、土豆、藕片、白菜、粉絲,那說明你還只是一個初級火鍋愛好者,而還有一些比較稀奇的火鍋食材,你可能就未必了解了。
作為一個有智慧的吃貨,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火鍋裡那些千奇百怪的特色食材。
毛肚
毛肚是重慶火鍋第一菜,它神奇到什麼程度呢?很多北方人對於清湯羊肉麻醬的纏綿情結,就在嘗到那個脆爽鮮嫩的瞬間被顛覆了。
毛肚實際上是牛胃第一格(即瘤胃),生滿細毛,看起來像毛巾上的毛毛或是毛刷,故這部分的胃在火鍋店被稱為「毛肚」。
鮮毛肚一般是黑色的,上面的小刺刺特別明顯。毛肚燙得好,是對火鍋的最高讚美。伴隨著濃鬱的牛油香味,毛肚在滾燙的鍋裡慢慢蜷縮,讓人饞到口水直流。鮮毛肚,口感鮮嫩脆爽,一涮一蘸熱力十足,涮過後爽脆彈牙,入喉香而不躁。
牛百葉
牛百葉其實也是牛的胃,它是牛胃第三格,瓣胃成葉片狀,口感爽脆。層次感豐富的牛百葉沾上了辣椒油和花椒的滋潤瞬間「虎虎生威」,會吃的人都懂。
黃喉
黃喉雖然帶一個喉字,實際上和喉沒有任何關係。黃喉的學名其實是主動脈弓,即是心室出來的大動脈血管。日常食用的黃喉截取於豬或者牛的大動脈。大部分火鍋店所售的是牛黃喉,因為它比豬黃喉的顏色稍深、賣相好,口感也更加爽脆。
鴨腸
鴨腸,靠自己的鮮、嫩、脆、爽,硬是在強敵林立的火鍋食材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鮮的鴨腸在沸騰的牛油鍋裡翻滾10秒之後,包裹著辣湯的鴨腸顯得油嫩可口,一口咬下就能感受「卡蹦脆」的口感。
鵝腸
鵝腸與鴨腸外形上十分相似,但鵝腸更寬更厚,色澤鮮亮,新鮮欲滴。經過幾秒鐘的涮燙,在油碟裡蘸下,入口脆爽有韌性,裹挾紅鍋湯汁,一口咬下那些湯汁就在唇齒間爆發,口感極致脆嫩鮮美,毫無拖沓綿軟之感。
郡肝
由於名字叫郡「肝」,很多人都以為它是肝臟,甚至還有很多人以為它是腎。其實它是鳥類、家禽的胃,川渝這邊叫郡肝。除了製作成麻辣小郡肝,原味的郡肝燙火鍋一樣味道霸道,口感只能用三個字形容:嘎嘣脆!
鴨舌
小小鴨舌,長不過寸,重不過兩,但它卻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尤其是將其放入紅湯鍋中燙制,味道麻辣醇厚,軟嫩鮮香,食之尤妙。涮好的鴨舌,咬上一口,汁水在舌尖爆炸,好似初戀一般的感覺!
耗兒魚
耗兒魚其實就是小時候家裡常吃的橡皮魚,因為這魚身上的皮很厚,彈力十足,得扒掉才能下鍋煮食又叫扒皮魚。這兩年耗兒魚一下子又火了起來,尤其是在成都和重慶,一下子成為人氣美食,對付這些被人視為「爛賤」的東西,似乎四川人最有辦法。
耗兒魚不宜久煮,因為它的肉質嫩滑,煮久易碎,所以很多店家會採用冷鍋形式,先煮好後再上桌,必須先吃掉魚,再開火涮菜。耗兒魚肉厚有彈性,不腥而鮮,放在火鍋中別具一番風味。
豬天梯
天梯就是豬上顎的軟骨部分,這是重慶火鍋的一道特色菜品。這裡的軟骨並不像關節處的軟骨那麼耐嚼,而是更薄、口感更脆。燙熟的天梯會打成小卷,吃到口中香脆軟滑,富有質感。
腦花
火鍋裡出現這個食材,能讓愛它的驚為天人,不愛它的淚流滿面。腦花是重慶火鍋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佳餚,其腥味較重,在正式入鍋煮之前,可以先從鍋中舀出些許紅湯澆於腦花之上,可以起到去腥、入味的作用,用紅油侵泡大約30分鐘以後,再輕放入鍋中煮燙。
切記不可在鍋底頻繁攪拌,這樣會破壞腦花的完整度。記住,巴蜀之地吃腦花,只能入紅湯。按照他們的說法,腦花像海綿,能將湯裡的各種滋味吸納進去,所以豬腦的味道並不單調,而是很豐富。
燙好的豬腦有脂香,入口柔軟綿密,味淡,綿密的口感複合著牛油的厚重,滋味絕倫,遠勝麻婆豆腐。
牛肝
牛肝近幾年在火鍋裡面越來越火了。涮火鍋用的牛肝往往被切得「薄如蟬翼」,標配是牛肝加個鵪鶉蛋,再配一個幹油碟兒,下鍋之前,混合,讓濃鬱的蛋黃包裹整盤牛肝,去腥的同時讓牛肝變得更加的鮮嫩。
入鍋後在湯中稍微遊蕩那麼一兩圈就能吃了,放在油碟兒裡面翻滾一圈,裹上點蒜,一入口,真的是從裡嫩到外,每一口,每一口是滑嫩,不給你的牙齒帶來一點阻力和負擔,和你的口腔融為一體,簡直是多嚼兩口都怕肝痛。
酥肉
小酥肉一般會採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為主料,剛出鍋的酥肉,酥軟香脆、肥而不膩、麻香四溢。趁熱蘸食椒鹽是一種吃法,另一種吃法是放入鍋中燙制,麻辣鮮香,柔軟滑潤。酥肉可以一菜兩吃,味道各有不同。
香菜丸子
彈滑無筋的豬肉丸,加入的香菜清香味濃,放入鍋中久煮不老,吃到口中鮮嫩清新,口感獨特,別具風味。
麻辣牛肉
麻辣牛肉是川渝麻辣火鍋非常常見的涮品,在當地的火鍋店幾乎是桌桌必點。牛肉切成片後,兩面皆蘸滿辣椒麵,紅彤彤的,再將其放進紅湯鍋底中涮熟,入口、咀嚼,此時,牛肉的鮮嫩滋味會衝破辣的阻隔,而充分展現出來。
肥腸
肥腸是重慶火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涮品。牛油火鍋一開鍋,就丟整盤肥腸進去煮,酒過三巡,用漏勺撈上來,蘸幹碟,或者加了鮮蔥的麻醬料,肥腸皮韌,久煮不爛反而肉質更肥美,咬合間肉汁流進,口感鮮香厚重,質肉香醇,肥而不膩,越嚼越香。
結子
結子是直接煮熟了打成結的豬小腸,很形象的叫做結子。相比於大腸,小腸的皮子更脆一點,裡面也沒有那麼多厚厚的油,在紅鍋內煮的時間久了,皮層浸了飽滿的汁水,咬一口就溢滿口腔。
炸腐皮
炸腐皮作為一道潮汕的涮菜,非常經典。油炸後的腐皮,放入鍋中更能增加火鍋湯底的美味,煮過之後的軟嫩帶出了腐皮的鮮味。
雞皮
雞皮也可以燙火鍋?沒錯,雖然聽起來感覺有點肥膩,但燙熟之後口感卻非常柔韌軟糯,吃過一次後真的會愛上!
鱷魚肉
鱷魚肉!這麼兇猛的動物都可以燙火鍋了,當然使用的都是養殖的。鱷魚肉一般會被片得很薄,晶瑩剔透,肉質十分爽脆,很有嚼勁,即使不蘸調料一起吃,也沒有感覺到絲毫的腥味,反而十分甘香。
薄切烏雞卷
烏雞卷切得薄如蟬翼,每一片都能透光!涮熟後不會有任何普通雞肉的柴感,反而入口柔軟,又韌勁十足,推薦配菌菇湯,一口雞肉一口湯,千萬別沾醬料了,口感特別鮮美。
牛鞭花
牛鞭又叫牛衝,是雄牛的外生殖器,從口感上來說是醇厚鮮美、聞之芬香、食之潤口,餘味雋永的。
貢菜
有幹貢菜和普通貢菜之分,這裡推薦的是幹貢菜。貢菜也叫苔幹、響菜、山蜇菜,是菊科萵苣屬的一種草本植物。
更準確的說,我們常吃的貢菜實際上是這種植物的莖脫水的一種加工蔬菜。貢菜自身是沒有什麼味道的,經過短時間的汆燙,口感十分脆爽,是味道完全是鍋底的麻辣口味,且不會過鹹,用於下飯簡直完美!
西洋菜
西洋菜是珠三角地區重要的冬春蔬菜,學名豆瓣菜,風味特殊,有類似芥末的辛辣味,質地脆嫩、多汁,味道鮮香中帶點甘苦,清燥潤肺,粵港一帶常以之涮火鍋,吃起來很爽口。
凍魔芋
就像凍豆腐一樣,魔芋經過冷凍,內部充滿了孔隙,簡直就像一塊粗糙的海綿。而一旦將它放入火鍋中燙煮,這些孔隙就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它們像真正的海綿一樣,立刻吸滿了湯汁,盈滿了濃鬱的火鍋氣息,一口咬下去,湯汁在嘴裡潰散開來,頗有爆漿的感覺。
當湯汁充滿了你的口腔,再去咀嚼勁道柔韌的魔芋,就如同筋類食物,需要稍微用上一點點的牙齒咬合力才能咬破,這種感覺就是在和食材博弈,味蕾體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滋味。
脆肉鯇
脆肉鯇就是鯇魚(草魚),但其肉質口感和普通的鯇魚吃起來完全是天壤之別。它的肉吃起來特別脆特別美味,就是因為飼養方式的不同。
脆肉鯇的養成,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一般是將鯇魚苗放在水系落差較大的水域或者是急流地區,再以精飼料餵養(傳統方法是只餵蠶豆)而成的。因其肉質結實、清爽、脆口而得名。
脆肉鯇具有特殊生物特性,需要特殊的烹調方式,如果像普通草魚一樣烹調,則煮不爛、嚼不動,筷子戳不進,吃起來味道像吃橡膠,驚嚇好多人。對於很多人來說,脆肉鯇的味道,脆則脆矣,可惜全無魚味。其實這純粹是誤解。
脆肉皖食用前需要將脆肉鯇「吊水」一個月,也就是停止餵食,直到它們的體重減輕30%到50%左右,此時它們連魚腸都是乾淨的,只有雪白魚油,並無其他雜質。一般8到10斤左右的脆肉鯇,肉味和脆度會比較平衡,用來涮火鍋時最適宜。
脆肉鯇在宰殺和烹製時也很有講究。即點即殺是指定要求,其次在放血時,不能直接用水來衝洗,而是頭尾自然放血,這樣才能保持魚味。以單飛片,直刀厚切,每塊厚度在3毫米左右。為了確保每片脆肉鯇都是恰好熟透,每片控制在10秒左右,入口魚味鮮甜,肉質爽滑脆口。
牛骨髓
牛骨髓,可謂是牛最珍貴的部位。一頭牛隻有一條骨髓,大概一米長,手指尾的大小。牛骨髓可用於下火鍋、燒烤等,吃起來口感仿似即將融化的棉花糖,有韌性,又帶點彈性,非常正點。
炸豬皮
說起炸豬皮,首先想到的是火鍋,因為用炸豬皮煮火鍋實在是太搭了,另外炒或拌也都很不錯。豬皮炸後沒了脂肪,口感清淡,軟軟的、松松的、嫩嫩的,爽口而有嚼頭。
胸口朥
「胸口朥」是牛前胸的脂肪部分,只有大而肥的牛才能長出。看上去油得出奇,但實際上這並不是脂肪,而是一種軟組織。入口卻是清甜間微微泛著牛油的香味,口感脆而爽口、帶點韌勁,與「肥膩」兩字完全不沾邊。
牛中央
所謂「牛中央」,是指牛肚與牛肚相連的地方,外觀很像雞肉,吃起來有一種別樣的清甜,脆脆的,整頭牛不到一斤,是絕少餐廳才有的出品。
來源:灃瑞食品
西安店:
門店名稱:優食西安太白南路店
地 址:西安市雁塔區電子城街道紫薇龍騰大廈一樓
鹹陽店:
門店名稱:優食鹹陽彩虹店
地 址:鹹陽市秦都區人民西路彩虹十字東南角國美電器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