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影視界音樂領域,有一對傳奇的父女組合,那就是雷振邦和他的女兒雷蕾。雷振邦曾經寫下《懷念戰友》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而雷蕾寫過《重整河山待後生》和《好人一生平安》。
父女兩代人都從事作曲工作的應該還有,但像他們兩人這樣都留下經典作品的極少。另外,雷蕾的丈夫易茗還是一位作詞人,《好人一生平安》就是他們夫妻合作的。這樣說起來,這個家庭就更為難得。
雷振邦擅長創作民族音樂
雷振邦的主要音樂成就在於電影插曲,他在世的80多年寫過100多首電影插曲,《劉三姐》、《冰山上的來客》等諸多電影都有他譜曲的音樂。
雷振邦的那些音樂,基本都不是坐在家裡憑空寫出來的,他在很多年裡都在全國採風,尤其經常深入到少數民族地區,捕捉他們那裡口口相傳的動聽旋律。《劉三姐》和《冰山上的來客》中的很多歌曲,都來自他採風的成果。
《劉三姐》的故事發生在廣西,雷振邦就利用廣西特有的民族曲調,經過自己的提煉加工,創作出一首首旋律優美的民歌,包括《只有山歌敬親人》、《世上哪見樹纏藤》。
《冰山上的來客》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也是雷振邦的代表作。這首歌很具有新疆民歌風味,雷振邦以一首塔吉克族的舞曲為素材,適當放慢速度,並根據歌詞句式的需要而改變旋律,歌曲中歌詞的重複,不僅加強了語氣,而且使感情的抒發更為深切,是一首深受歡迎的經典影視歌曲。電影中另一首《懷念戰友》,更是由於包括劉歡和刀郎的一次次翻唱,過這麼多年還是能夠打動人心。
父女合作寫出《重整河山待後生》
在父親的影響之下,女兒雷蕾也從事了影視插曲創作工作,她的工作重心更偏向於電視劇。父女兩人還合作過,第一次合作就是八十年代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四世同堂》。
在還沒有動筆創作之前,雷振邦就提出,《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經典作品,最好是選擇最具老北京韻味的曲調,而京韻大鼓的韻律最接近這種表現形式,易於被觀眾接受,而且老舍本人也非常喜歡京韻大鼓。於是,父女倆決定以京韻大鼓中的韻律精華作為主題歌的基本曲調。確定創作思路後,雷蕾很快就完成了主題歌的初稿,這就是《重整河山待後生》。
而後,雷振邦想到了天津的曲藝老藝人駱玉笙,還專門寫了長信,託女兒赴天津請老太太出山。那時候駱玉笙已經年過古稀,看到雷振邦情真意切的信,馬上答應下來,赴北京錄音。駱玉笙唱完這首悲痛中給人力量的歌曲,在場很多人都落下淚來。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這首歌和整部劇都得到當時觀眾的普遍認可,尤其這首具有京韻大鼓韻味的歌曲,已經成為很多曲藝演出的保留曲目。
蕾蕾夫婦長期合作
1997年,作曲家雷振邦去世,享年81歲。這些年裡雷蕾和丈夫易茗合作過很多音樂作品,是音樂界夫唱婦隨的典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水滸傳》裡《好漢歌》的歌詞也出自易茗之手,「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鬥,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