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宴技為先、修得方成藝——馬濤!
"大蓉和"是一家全國知名川菜餐飲集團企業,以川菜為根基,創新出"形如淮揚,味在川,色及杭幫,精其粵,地道蜀風又似湘"的新派川菜。
其開門紅、蓉和醬豬手、天下第一骨等菜品,被先後評為中國名菜、2015年大蓉和管理公司經過嚴格篩選,反覆認證,決定對:
開門紅、醬豬手、蔥椒雞、金湯養生鍋、仔姜鮮爆蛙腿、山珍扒牛掌、香煎多寶魚及醬爆蓮白 八道代表性經典菜品定為「大蓉和八大名菜」。大蓉和八大名菜, 每一道經典菜的出品, 都凝聚了大廚們的心血,今天小奧選取八道代表性經典菜品中的三道,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些菜的出品過程。
(大蓉和八大名菜——開門紅)
(大蓉和八大名菜——開門紅)
大蓉和一品店廚師長李利洪,是「八大名菜」中最重要的一個菜「開門紅」的示範廚師。2000年進大蓉和羊西店的時候,李利洪還只是打荷的普通小工,在大蓉和一步一步成長,李利洪先後到過昆明、萬州、遂寧等外地連鎖店或廚政輸出店工作,也是從羊西、紫荊、一品店一路走過來的,從當初的小工到現在大蓉和最大旗艦店的廚師長,說起開門紅這個大蓉和當家名菜,李利洪有一肚子的話要說。
「這個菜應該是大蓉和做『融合菜』的開始」
李利洪說,他非常清楚地記得,剛開始的時候還只是簡單地把湖南的剁椒魚頭搬來。「一個大魚頭,我看師傅做剁椒魚頭,就是放幹剁椒,純剁椒醬,沒有小米辣,純粹的湘菜做法。銷量也不是很好。後來,王總、劉總他們去湖南考察回來,做了改進,開始加小米椒」。他記得,領導們去湖南考察的時候自己已經在大蓉和幹了一段時間了。
從同事嘴裡,李利洪知道了開門紅的更多情況。董事長劉長明在長沙發現當地人做的剁椒魚頭味道很好,銷售很好,天生口味刁鑽、市場眼光敏銳的劉董事長預感到這道菜在四川也會好賣,馬上安排在成都的大廚坐飛機來長沙學,並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拿回成都去。當時的煨湯組組長劉永東為取到真經,在湖南連吃了三頓剁椒魚頭,並找機會摸到別人後廚偷經學藝。回到成都後,在時任廚師長王正金的帶領下,大家反覆鑽研,反覆調製,最後決定主料由草魚頭改為肉質細嫩的花鰱魚頭,用新鮮的小米辣,放上紅椒小米辣和大甜椒,上籠蒸,一次成菜。裝盤也做了改進,幾隻剖開的大紅鮮椒攤開,圍成圈蓋在魚頭周圍,中間用剪成圓形的紅海椒蓋住,像個蓋子。揭開蓋子便看見魚頭。就這樣,源於湖南的剁椒魚頭到了成都,到了大蓉和廚師的手上,就神奇地變成了「開門紅」,取法剁椒魚頭,但不拘泥剁椒魚頭,調味料增加了野山椒、泡椒等,突出川味,為川菜貢獻了一個新味型——鮮辣味型,不僅成為大蓉和的當家菜,也成為整個行業競相模仿的對象。
「當時在調的時候,味型上也很明確,就是要做鮮辣味與剁椒的結合,到現在我們還是延續了鮮辣味,只不過做得更細了。」
李利洪說,進入大蓉和八大名菜之列後,操作流程更加規範,操作標準更加嚴格,整個操作體系也更加流程化了。比如,魚頭的砍法就更講究,最早的砍法是從肚皮開到,趴得開一些,形狀不是很好看。現在改為從背部開刀,飽滿度更好,外形美觀了;還有,碼味中引進了數據化的統一管理,以前做配料,姜蔥水加料酒,加鹽,加胡椒,感覺加夠了就開始碼,可能放魚頭是10個,也可能是20個,也可能是30個。
碼到後面鹽的濃度可能會發生變化,後面的鹽味就不夠了。現在怎樣做呢?
調製好後,碼上魚頭10個後,就開始加料酒,加鹽,使其濃度保持一致。
其次,碼制完了還有一個細節,那就是要上豬油。為什麼要上豬油?
第一,起到增香的作用,就像清蒸魚一樣;第二,豬油的油溫要控制好,油溫不同,著附在魚頭上面的多少會不一樣。油溫燙一點的話,著附會少一些;油溫稍微低一點,魚頭上面剛好著附一層。就只這樣薄薄的一層,剛好起到鎖住水分的作用,保持魚的鮮嫩。「當你把豬油碼得不均勻的時候,它會產生一個現象,盒子下面會出水。如果你碼好了,基本不會出現這個問題。這就跟『蠟封』一個道理,我們姑且稱它是『油封』。魚頭上的水分不流失,就保持了嫩度。總之,上豬油起到增香增嫩的作用」,李利洪說。
開門紅火了以後,市面上跟風的比較多,像什麼「滿堂紅」、「滿江紅」的山寨版到處都是,但消費者還是喜歡大蓉和的開門紅,這是為什麼?
李利洪介紹,競爭的秘密武器主要體現在鮮辣味的細節掌握上。「你在外面吃,會發現一個什麼問題?湯汁。很多湯汁是渾濁的,而大蓉和的永遠是清湯亮油的。」
造成渾濁的原因是什麼呢?
李利洪解釋,問題出在剁椒上面。剁椒加多了,或者與小米辣的比例不對。「大家都知道要加什麼原料,什麼配方,但是每個人用的量不一樣,這樣就導致了菜的效果大相逕庭。」
要真正做好開門紅,有一個「腥味、底味、水分」的六字訣。
李利洪說,這三點不能保證的話,原材料隨便多好,你都不能保證口味。「魚頭,要先去除腥味,還要保證有底味,不能只是外表汁水有鹽味,底味莫得鹽味,這樣也不好。水分,就是保證嫩度,鎖住水分。」
怎樣去腥?
李利洪說,主要靠料酒、姜蔥,姜蔥要挼爛,把渣滓去掉,包括加胡椒粉來去腥。這個工序很重要,因為魚頭是主料,主料在初加工時不到位的話,後面隨便怎樣都糾正不過來。「腥味沒去掉,底味不夠,後面根本糾正不過來。」
怎樣突出底味?
就是碼制後,怎樣保證濃度一致。李利洪說,汁水有一個鹽的飽和度,必須把鹽倒進去化不了,有沉澱了,調到這種濃度才達標。「魚頭要稀釋鹽分,到最底下時就沒有多少鹽分了,所以我們還要加鹽。」包括醃製的時間,他們也有標準。標準也不是萬能的,還需要結合經驗化。「比如,頭幾個魚頭,要醃10秒,後幾個時間要延長,要多幾秒鐘。除了標準化,還要與經驗和細節相結合。」
開門紅的口味是鮮辣,但不是簡單的鮮辣,要求吃到鮮辣味的純與柔和。所以,調味除了掌握好比例,李利洪他們還要加一些東西,比如廣東米酒、蜂蜜,主要的作用就是去柔和鮮辣的辣,不讓它燥。「就像老師傅做傳統菜要適當加一些糖、醪糟水一個道理,不是要體現這些味道,而是發揮它調味的綜合作用。把其他味道帶出來,綜合一下。」到吃的時候,不會感覺是一個單層,是一個簡單的燥辣。而是入口後是柔和的鮮辣。
隨著季節的不同,食材會發生變化,口味也會相應變化。「為了還是那個味」,比如小米辣,到冬季後,沒有好的出產地,個頭倒是長一點、大一點了,切起來也比較方便,但是辣度很低,即或增加用量也起不到多大作用。買不到辣度高的,怎麼辦?他們想出辦法,通過調汁水來增加辣度,用廣西野山椒來調汁水,效果基本能保證。「一到冬季,最容易出現小米辣的品質得不到保證,反季的的口感肯定不如當季的好。品種換了,我們怎樣去彌補品質的問題?我們要做得更細,它就有這些微妙的變化。」
經過十幾年的演變,加上每天的銷量也很大,開門紅現在已經是比較成熟的一個菜了。但是,為了追求極致,正如劉董事長所言「越是暢銷菜越是你的軟肋」,李利洪們沒有停止研究的步伐。近年來,他們又在研究裝盤的方式。這不是好看的問題,其實另有竅門。「最早是撒香菜,或者撒點蔥花,刷點油。我們現在改成放蔥節子,熗出來的是蔥香味。一瓢色拉油下去,一下子就把它香味爆出來了,加上下面的豬油,整個的香氣不一樣,有一種複合的氣息。所以,這個味道的層次是很綜合的,不是單一的。」
沒有休止,永不停歇。業精於勤,體現的就是這些細節的反覆琢磨,不斷改進。李利洪說,最開始做的時候,只想到加某個東西,一旦做出來以後,就要分析為什麼要加這個。「當我們去想為什麼時,才會去控制好口味,控制好量,出來的效果才好。以前,人家說加這個就加這個,但我們沒有過多去分析深層次的東西。」「要做好產品的品質,還是要去抓細節,一個一個的細節抓好,一個一個標準地做好。」最後,李利洪總結說。
(大蓉和八大名菜——醬爆蓮白)
對於蓮花白的做法,四川人最熟悉的莫過於熗蓮白,是一種較傳統的家常菜,以糖醋蓮白最為普遍。糖醋蓮白一般選圓白菜,切成3釐米見方的菱形片,加入鹽、白糖快速翻炒至蓮花白斷生後放味精、醋,炒散至勻,甜酸脆嫩,很適合下飯。
而醬爆蓮白的原型源於湖南的油渣蓮白和剁椒蓮白,它既有川菜熗蓮白的糊辣味又帶有湘菜剁椒蓮白的醬香,同時還兼備了粵菜XO醬爆時蔬的海鮮味,把三者的優勢結合在了一起,可以說是真正體現「大融合」理念的一道菜。
看似不起眼的一道素菜,從創作到熱賣經歷了長達近10年的時間,它誕生在一品天下店,而真正把它做精做出名氣卻是在拉德方斯店。
28元一份的醬爆蓮白,拉德方斯店每天要賣近100份蓮白,一年要炒3萬來份,從專門炒醬爆蓮白的師傅溫橋柱的微信號「百萬蓮白」不難看出這道菜帶來的價值。
2006年,一品店開業時醬爆蓮白就出現在我們的菜譜中,當年我們從湖南學回來後加小米辣,炒的是油渣蓮白,基本上是照搬湖南的烹飪方法。那時,我們請湘菜師傅炒,選料也不太講究,蓮白的邦邦和杆杆都放進去,整個菜感覺比較粗糙,每天的銷量只有幾份,這樣的銷量離當初學菜的預期是有差距的,要怎麼樣才能把這道菜做好做精,我們對它進行了數次的改革與研發。
第一次調整試著加入了XO醬,一般來說炒蓮白是不會加入XO醬的,恰巧當時在一品天下店的時候粵菜房和湘菜挨得很近,粵菜的XO醬炒菜心調製的醬很多時候用不完,就想能不能加一些到蓮白裡試一試,結果效果出奇地好,於是我們給它取了一個新的名字——XO醬蓮白。在這個階段的調整升級中,一品店的王正金總經理給出了很重要的指導意見,比如蓮白要撕得大塊一點,炒的火候要大等。
2013年拉德方斯店開業後,總經理李自強把XO醬蓮白帶到了拉德方斯店,正是在這個店,XO醬蓮白經歷了不斷地升級革新,改名為現在的醬爆蓮白,並成功拿下了大蓉和八大名菜的素菜花魁。
從2006年到2017年,這道菜經歷了近10年的時間來成長、脫胎換骨,從過去四川的糖醋蓮白到現在的醬爆蓮白,在做法上有了大膽的突破與創新。談到這道菜的演變過程,拉德方斯店總經理李自強說:「最初沿用湘菜的方式炒蓮白感覺味型太單一,後來試著加入了XO醬,但並不能突出川菜的特點,於是想結合川菜的糊辣味,加入練好的糊辣油,融入川菜的影子,把老祖宗優秀的東西傳承下去,再把新的元素融入進來,這就是融合創新的思路」。按照這個思路,拉德方斯店的廚師團隊對這道菜進行了大量的反覆研製和質量提升,形成了自己店的核心競爭力。
溫橋柱,拉德芳斯店醬爆蓮白的專職廚師。從2011年開始接觸這道菜,每天和蓮白打交道,對這道菜過經過脈的地方了如指掌,端著炒好的蓮白從他面前經過,他瞟一眼就知道這道菜是哪裡出了問題。他說:「雖然自己對這個菜輕車熟路,但每次炒的時候對火候的把握,人的狀態都會影響菜品的質量,所以每一次都不能鬆懈,不斷精益求精,再做好一點」。
要把一道簡單的蓮花白做得精緻,成為大家有口皆碑的亮點,離不開對菜品的專注與專研。
首先是煉糊辣油。過去我們是把油直接衝在幹海椒上(類似水煮魚片),而現在先用洋蔥、姜、大蔥加香料來煉,將煉成的姜蔥油撈渣後下花椒、幹海椒泡一個小時。這樣出來的糊辣油香味更濃。
選蓮白是頗費功夫的,根據季節不同,所選擇的蓮白也有所不同。過去我們對蓮白的選用並不太講究,本地蓮白、外地蓮白、圓蓮白都在用,圓蓮白相對用得比較多,但每一年都有幾個月的時間蓮白品質不好。為了找到品質好的蓮白,我們去了白家、青石橋、西河市場甚至跑到農家去淘,後來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發現雞心蓮白炒出來的蓮白不吐水,口感好,就讓供貨商想辦法從外地多發幾個地方的雞心白回來放在一起比,最後選用了茂縣的。在挑選雞心蓮白時要用手指按,有蓬鬆感,個大,顏色淺綠的最理想。那時在選材上走了很多彎路,不過通過時間的磨合終於找到了理想的原材料。由於醬爆蓮白的熱賣,我們對蓮白的需求量大,要求高,供貨商都是讓我們先篩選了合格的蓮白後再拿到市場銷售。
一般來說用刀切出來的蓮白大小均勻,成菜效果好,最初我們也是這樣操作的,但總感覺蓮白吃著有鐵腥味。後來在一個小館子偶然看到婆婆大娘們用手撕蓮白,給了我們啟發,回來後我們把刀切改為了手撕,鐵腥味沒有了。但我們撕得很小,整個菜感覺很雜亂,經過不斷的摸索,掌握了撕蓮白的竅門。撕下來的蓮白大小要有肉掌大,每一片都要勻稱,並且要把蓮白上的筋撕掉,口感才好。
醬爆蓮白裡的油渣很多人都愛吃,酥脆化渣。其實煉油渣對豬油的要求很關鍵,要選方正緊密的新鮮豬板油,板油上要有一層薄膜,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去掉邊子只要中間那塊,切成大小均勻的形狀,用小火慢慢炸到酥脆,這樣煉出來的油渣才更老,更香,酥脆而不油膩。之所以要用新鮮的豬油,是一次菜品檢查中我們發現吃到了油渣有股淡淡的臘肉味,經過查找原因發現是用了凍豬油來煉,從那以後我們每天的用豬油都是鮮送來的。
醬爆蓮白的烹飪也十分講究。首先,炒制時火要大、動作要快,一鍋只能炒兩份,時間控制在一分半鐘左右。炒到5成熟的時候開始噴醬油,要確保醬香濃鬱,醬油一定要大火噴鍋邊下,即找準蓮白與鍋簷之間的位置,讓醬油與鍋內高溫快速接觸化學反應,一股濃鬱的醬香立馬升騰起來,這時候再迅速翻鍋,將特有的鍋氣與蓮白充分融合,成菜時就有了醬香與鍋氣集一身的特點。起鍋時,蓮白不能完全炒熟,到8成熟即可,讓蓮白保持一定挺度和硬度,此時裝入溫度控制在120度到130度之間的煲內,若煲的溫度過低,蓮白不能熟透;若太高,蓮白吐水,醬油就會掉下來,香味就不濃鬱了。後通過傳菜過程中煲的自然加溫把剩餘的兩成生燙熟,這樣吃起來的蓮白剛好達到脆嫩爽口、鮮香味厚的狀態和程度。
小素菜大學問,一道普通蓮白既有姜、蒜、洋蔥、白糖、青椒、甜椒這樣的普通佐料,也有乾貝、火腿、金鉤、瑤柱這樣的精緻調料。細數下來,使用原輔材料竟多達近30種,充分印證了「大眾化不是簡單化」。這些原輔材料和諧地搭配,讓這道菜更加迎合了這個包容性的市場,川人能找到熗蓮白的影子,遊子能吃到家鄉的味道,這就是醬爆蓮白的魅力!
(大蓉和八大名菜——金湯養身鍋)
一品店爐灶組組長、金湯養身鍋製作人匡忠興2003年就到紫荊店了,籌備一品店時,還參與過團隊培訓。十幾年來,他一直默默無聞地在熱菜崗位上,愛崗敬業,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從來沒有啥子閒言碎語,也沒有什麼不良愛好,所做的菜品都是有技術含量和有特色的,品質都很好,也很穩定。
據該店副總經理王川暉介紹,一品店只要有比較好的熱菜、創新出來的菜,一般都與匡忠興有關,領導都是喊他們幾個主力大廚去弄,但是一直沒有職位,走技術路線一直不明確,今年總公司搞的職稱評定,讓匡忠興們得到了改善,「對他們是一個交代」。
今年47歲的匡忠興來自新疆,面對筆者的提問和多年的境遇,他心態隨和,態度誠懇。「我是一直抱著樂觀積極的心態從事工作,作為一個廚師,必須這樣做,不計較,不能埋怨企業,只能默默無聞去工作,去奮鬥。」一個外地人,到企業很多年了,雖然當時大部分人都提起來了,但他還是在熱菜的二、三、四灶這幾個崗位上來回地倒。
「十多年來,一個外地人在一家企業待,我覺得這就是工匠精神。除了做金湯養身鍋,還做熱菜排行榜靠前的幾個菜。一品店廚房人員變動比較大,但我們的菜品在他手頭一直比較穩定」,王川暉說。
為什麼會走上廚師這條道路?對現在的工作狀態滿意嗎?匡忠興說,1992年以前,他曾在一家機關食堂幫廚,早上零下三十多度,老師傅蒸饅頭炸油條,7點半上班,6點50他就到機關食堂等起了,每天都那樣,一直堅持。師傅做東西,他不啃聲,在旁邊悄悄看,悄悄記,一個月後他離開食堂自己開了一個小飯店,就賣「偷學」來的油條、饅頭、稀飯這三樣,配合著買來烹飪書的現學現做小炒,也算慢慢把餐館開起來了。1992年,中石化在新疆上了一個四十萬噸的乙烯項目,石化賓館招廚師,抱著想學點東西的念頭,他報名去了,49個人中錄取9個,結果他考了第2名。上班一個月以後被單位派到北京香山飯店學西餐,一個月後又到唐山、天津石油系統的餐廳學中餐,回新疆一直在宴會廳幹了十幾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從沒離開過新疆的匡忠興決定到成都、重慶、武漢轉轉,第一站到了成都後,他就沒走了。用他的話說,「被成都的環境和餐飲文化吸引住了」。匡忠興清楚地記得,那是2002年的12月8號,他在武侯祠旁邊的一家黃羊館找到來成都的第一份工作,後來黃羊老闆撤資不做了,他就換工作到了大蓉和紫荊店,沒曾想,這一幹就是十幾年,而且估計就是他終身的職業了。
2014年,匡忠興接手金湯養身鍋。他說,金湯養身鍋這個菜很大氣,要對得起大氣的菜。
首先進貨的貨源要好,品質要保證,蝦的品種必須是紅頭紅尾蝦,一定要把裡面的蝦線衝乾淨。
其次,鍋一定要炙好,炒蝦的時候,油溫不能太高太低,要保持油的恆溫,炒制中不能看到鍋裡面翻泡,油溫稍微高一點可以續一點水,這樣子,蝦油才可以浸到湯裡面去,裡面的蛋白質也可以溢出來。如果一直用油的高溫去操作,那就失去意義了,湯熬不出香味來,這是很關鍵的一個步驟。
吊蝦湯時不能用小火,必須大火衝,把蝦的香味衝出來,把顏色衝白,把湯衝濃。蝦湯盛到器具裡面來,一看上面的浮面,直接可以看到這個蝦湯炒到位沒炒到位,差沒差火候。炒好了,有一層綿狀的油漂浮在上面,看起來很舒服的,很自然的;炒不好,上面蝦油漂不出來,亮度也沒有,主要原因一是油溫不達標,二是手法有問題。油溫一般在六成,炒蝦的時候不能看到上面翻小泡泡,說明油溫控制好了;手法要注意,在推鍋的時候,手在鍋的下面不停地推動,有些蝦沒推到,會粘在鍋底,一旦粘上,蝦湯一是不白,二是跑味,它就把湯弄壞了。吊蝦湯的水,直接摻清水就可以了,沒必要用濃湯或者二湯,蝦的鮮味才在湯裡面,才能保證質量。
第三,吊濃湯也是一個很關鍵的步驟。每天早上一上班,必須檢查食材,汆完水的這個食材是不是把上面的雜質衝乾淨了?必須洗得乾乾淨淨才能下到桶裡面吊,這樣出來的湯才是鮮的。食材必須要鮮的好的食材。一定學會愛護這個湯和保養這個湯,這樣出來的效果才好。「貨源好了,特別是走第一份菜,心情都感覺特別好。"
做完以上幾方面,就是加工米粉。匡忠興說,米粉是自己加工,自己打,每次打米粉的時候,他都要去跟蹤,看打米粉的機子洗乾淨沒洗乾淨,擔心加工米粉的人對產品質量不是很懂,在哪一個環節上馬虎了影響產品質量。洗乾淨後的機子,先打個一兩斤米,用到其他地方,比如,員工餐熬稀飯可以用,再衝下機子,再來打養生糊的米粉。為了保證米的質量,要一半陝西貢米,一半泰國大米,混合起來用。每次打米還不能太多,打太多,香味會流失。
每次打一個禮拜的量就差不多了,一個禮拜用完。打完後要封閉保存,因為禮拜五到禮拜天這三天的用量大。還有,淡季中米糊的使用也有講究。禮拜一到禮拜四是生意的淡季,上午㸆上午的糊,下午㸆下午的糊,米的香味能夠保證,質量能夠保證。計劃好了,剩也剩不了多少,稍微計劃多一點,也就是三到五份的量,再多多不了啥。多了的話,米糊會在高壓鍋中慢慢產生膨脹,膨脹到一定程度,米的香味就沒有了。
如果出現米糊成坨的現象,是㸆米的時候時間沒安排好。匡忠興介紹,一般在11點半到11點40這個餐前準備之間㸆米最好,米㸆完,12點上客的時候,剛好米成熟。這個時候要㸆到什麼程度呢?米稍微稀一點,端到桌子上正好。米㸆得久的話,放在桌子上,感官也不好。時間一定不能太早,一定要掌握開飯前的那個點。客流量大,米糊用完了,需要繼續㸆一點,㸆得稍微稀一點,放置5到8分鐘,再開始操作,仍然能達到效果。
㸆米糊的時候,要加三分之一的蝦湯,加三分之二的濃湯,一個是體現鮮味,一個是體現香味,二合一,保證出品效果。
米糊裝盤後,再加遼參。遼參不能汆水太早,放的時間太長,遼參的香味要流失。發遼參也很關鍵,從發遼參的時候,匡忠興就要去全程監督,每天看到遼參加熱,都會盯到他們,加熱到一定程度要把火關了,離火,不能再加熱了。
芋兒要選用紅毛芋兒,效果是最好的,如果買不好,芋兒就是水的,不香。在㸆米糊之前壓芋兒,芋兒不能隔夜,還是上午用的上午壓,下午用的下午壓,出來的顏色才是白的,吃起來才是糯的香的。
做金湯養生鍋要專人專做,平時都是匡忠興一個人做,生意好的時候平均每天50份左右,淡一點也要45份左右。擔心別人做不好,匡忠興休假都是選擇在禮拜一到禮拜三生意淡的時候,至於星期五、禮拜六、禮拜天他是絕對不休假的,連想都不會去想,有任何事情他都要推掉,包括自己的私事。「確實,這個金湯養身鍋,一說操作流程,大家可能會覺得簡單得很,但每一個關鍵部位、每一個環節真的都很重要。」
「大蓉和機制好,給了我們平臺,我們才能踏踏實實在這裡工作,所以願意為企業付出。對我來講,只要企業穩定,我們付出一點不算啥。」匡忠興最後說。
獨立成長不如一起分享,一個小小的分享您會幫助很多人!本文部分文章轉載網絡或者別的公眾平臺。內容僅供閱讀和大夥分享,不做商業盈利。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我會及時刪除。
更多酒店餐飲管理請致電交流以及商務合作:13619513443!馬濤!
另:大量行業朋友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