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姐調解工作室化解鄰裡糾紛553起 鄰裡糾紛少了 日子更舒心了

2020-12-28 青海普法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初見馬大姐,是在西寧市城東區八一路街道辦事處康南社區的大門口。還沒來得及開口,她便熱情地迎上來詢問有什麼事需要幫助。

58歲的馬大姐,名叫馬翠紅。在康南社區,只要說起馬大姐,從孩子到老人都知道是她。由於她經常調解居民之間的矛盾,熱心幫助鄰居,大家給她起了這樣一個親切的稱呼。

接地氣的調解員

在康南社區裡,馬大姐調解工作室內布置溫馨,不大的房間裡,放著柔軟的沙發;牆上寫著「心理驛站」四個大字。這裡就是馬翠紅工作的地方。

雖然有辦公室,但很多時候,作為調解室的副主任,馬大姐的調解工作都在小區裡完成。幾年前,她從一小區經過,看到一名女子被人打,趕快跑去勸架。了解到女子因家庭矛盾正在鬧離婚,她覺得這事不能不管。

了解到事情的來龍去脈,她分是非,講道理,夫妻雙方的矛盾很快化解了。今年,那名女子再遇到馬翠紅,仍感謝她當年的規勸,經過那次調解,現在自己家庭很和睦。

大家都知道馬翠紅是個熱心人,遇到解決不了的事,就會想到她。有一次,鄰居們發現一位老人找不到家,領著老人來找她。馬翠紅立刻將老人的信息發到社區「熱心居民群」,又領著老人去找家人,一個多小時後,老人的家人趕來,接走了老人。

為化解家庭和鄰裡之間的矛盾,促進小區和諧,2015年康南社區成立馬大姐調解工作室,熱衷社區建設,深受鄰裡信任,熱心調解工作的馬翠紅,有了更大的舞臺。

愛學習的馬大姐

馬翠紅,有股要強的勁,還有股正義感。

偶然間,她了解到一名女子因為與老闆產生矛盾,想竊取營業款報復老闆。「這是犯罪呀,她還很年輕。」知道事態的嚴重性,她趕快找女子的聯繫方式,打電話給對方,在她的勸阻下,女子放棄了報復的想法。

小區裡一位老人經常撿破爛,而且會把破爛放到樓後面的居民窗戶下。鄰居難以忍受難聞的氣味,向社區反映了情況。在馬大姐的調解下,老人答應不再到鄰居窗下堆放垃圾了。

這些年,為了居民能夠依法維權,社區為轄區群眾開展維權講座、心理疏導,還有免費提供法律援助等活動。馬翠紅的工作,也有了提升。要講情,更要講法。她當了社區調解員後,學了不少法律知識。「有好心人送給我書本和報紙,我從上面學了不少知識。遇到難調節的糾紛時,就到法院找法官諮詢,想辦法解決問題。」馬大姐文化程度不高,為了更好服務居民,她不斷加強學習。

全心為居民排憂解難

這幾天,馬翠紅下班後,總會乘公交車到醫院看望一位老鄰居。老人叫她過去,想和她說說心裡話。老人有難處,總會找她,她是隨叫隨到。

像家人一樣照顧和傾聽,是馬大姐調解工作室的一大特點。調解室立足社會矛盾化解,通過「聽、問、講、引、記」強化溝通。

馬大姐調解工作志願者服務隊有8名成員,由黨員、社區工作人員、居民志願者組成。充分發揮黨建引領,藉助居民在小區「人熟、地熟」的優勢,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在化解糾紛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調解室工作人員通過認真、耐心傾聽和交流,問清事由,全面掌握情況。及時發現群眾需求,安撫情緒,心理疏導,並詳細登記反映問題居民的住址、電話等信息,做進一步溝通交流回訪。

針對居民反映的問題,不推諉、不迴避,讓居民事有講處、怨有訴處、難事有處反映,問題有處解決,使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馬大姐調解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共化解矛盾糾紛553起,成功率98%以上。

經過社區和調解室的努力,小區鄰裡矛盾減少了,居民日子更舒心了。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會繼續努力,全力為民排憂解難,做到「小事不出家,大事不出社區」。

來源:青海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社區民警龐國棟:積極化解鄰裡糾紛獲好評
    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作為社區民警職責之一。石龍中山東社區竹園街兩戶居民之間發生糾紛,12月1日,石龍分局中山東社區警務室社區民警進行調解。社區民警龐國棟經排查了解到,兩戶居民因鄰裡生活瑣事產生矛盾。龐國棟立即主動介入調解,安撫居民情緒,分別聆聽了雙方主要訴求。找準產生矛盾的癥結後,他約談雙方進行調解。調解過程中,他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最終,雙方達成和解。社區民警主動承擔起解決居民矛盾糾紛的責任,將矛盾消滅在了萌芽狀態,得到了轄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 鄰裡之間鬧矛盾 法官調解化糾紛
    鄰裡之間鬧矛盾 法官調解化糾紛 2020-12-24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姐聊天室」:調解鄰裡千千結
    原標題:「雲姐聊天室」:調解鄰裡千千結在銀川市興慶區銀古路街道辦事處雲和社區,居民遇到生活難事、出現鄰裡矛盾、碰見煩心事,第一時間就會想到「雲姐」。「雲姐」這個稱呼來自雲和社區的「雲」,以及11名溫柔的「女和事佬」。
  • 如何化解鄰裡糾紛 看廣安「鎣城」民警怎麼當好調解員?
    1月12日下午,剛剛替母親拿到醫療賠償費用的徐某激動地感謝著四川省華鎣市公安局祿市派出所的調解民警。2020年11月,家住華鎣市祿市鎮三聖寨村的適某精神疾病突然發作,徐某的母親恰巧從旁路過,適某便拿起農具「釘耙」追趕徐某母親,徐某母親在躲避的過程中摔倒,導致頭部受傷,被送往醫院治療。
  • 「所院聯動」打造無訟社區,鬧騰半年的鄰裡糾紛解開了
    沒想到,法官和民警共同出手,結合情、理、法一番調解,曾經鬧得面紅耳赤的鄰裡竟能握手言和,困擾兩家人許久的矛盾,也以雙方都滿意、都服氣的方式解決了。「我們握手言和,把以前的不愉快都放下,新的一年,新的開始!」
  • 鄰裡噪音擾民起糾紛,民警積極協調處理
    鄰裡噪音擾民起糾紛,民警積極協調處理 2020-11-01 14:2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品牌調解」處處開花——寧晉縣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模式紀實
    河北法制報記者 王智勇通訊員 劉瀟洋兩年來,寧晉縣出現了很多以個人名字命名的調解工作室,這是縣委縣政府加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推動農村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之一。整合調解資源,推動調解工作向重點行業領域延伸,完善司法調解組織,建立健全了首接首調責任制、聯調聯處、訪調訴調對接、案件分流等十項工作運行機制,在全縣範圍內,建立了矛盾糾紛動態排查、網格化管理、分析研判、預防預警等工作制度,推進三調聯動,構建起大調解格局。目前,全縣共有縣、鄉、村三級調解組織440個、調解員1552名。
  • 化解小矛盾共建大和諧 「紅色物業」構建多元共治糾紛調解機制
    如何有效化解小矛盾、共建大和諧,為業主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單靠物業公司難免勢單力薄。對此,中鐵二局瑞城物業以創建「紅色物業」為抓手,推動物業服務向社區治理深度融合,提升小區服務品質,及時化解日常糾紛矛盾,營造共建共治小區氛圍。黨建引領聚合力 小矛盾不出小區社區治理,離不開黨建引領。
  • 洪湖「小巷議事點」化解鄰裡矛盾
    「巷長」熊正慧與社區居民圍坐一起,現場調解一起鄰裡糾紛。原來,春雨亭社區5巷9裡的老張家裝修,改造下水道引起積水,將鄰居姜某家的大門泡壞了。姜某一怒之下,把老張家大門也砸壞了。社區和派出所多次上門都化解無果。在調解專班第8次上門碰壁後,熊正慧將兩家人同時約到「小巷議事點」當面溝通。當事雙方終於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化幹戈為玉帛。
  • 贛州多元調解勞動爭議糾紛!
    近兩年來,市縣兩級工會「三師」團隊提供法律諮詢1.67萬人次,提供法律援助案件423件,受理勞動糾紛636起,成功化解451起,化解成功率71%;全市多元調解勞動爭議126件,成功調解95件,調解成功率75%。
  • 長葛一男子在禹州一農戶家縱火被抓/萇莊派出所民警為化解鄰裡糾紛...
    萇莊派出所民警為化解鄰裡糾紛幫群眾修廁所  近日,禹州市公安局萇莊派出所民警為一起鄰裡糾紛得到化解,不嫌髒不嫌累,動手幫助群眾修繕被破壞的廁所,圍觀群眾紛紛被民警一心為民的精神所打動。  接到報警後,民警李明,輔警蔣曉兵、李進凱立即驅車前往事發地點調查處理,到達現場後通過了解得知,王某家與尹某鄰裡關係以前比較和諧融洽,當時尹某同意王某家廁所建在自家菜園附近,後來因為一些瑣事兩家鬧得很不愉快,鄰裡關係開始疏遠僵化,因此尹某要求王某家拆除廁所,王某一直未拆除,當日尹某一氣之下將廁所上的一塊木板拆壞。
  • 深州法院調解一起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
    本報訊 (通訊員 張蜀敏 郗聰聰 記者 隋魏巍)近日,深州法院民一庭法官郭超成功調撤一起當事人因拆除廠牆時不慎被砸死的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案件,有效化解了鄰裡糾紛,保障了社會穩定。為進一步推動案件進展,郭超去當地刑警大隊調取了案件相關筆錄卷宗,得知原、被告雙方系遠親後,郭超又找到當地村委會負責人,希望能夠藉助鄉情促使雙方達成調解。通過電話溝通、面談等方式多次與原、被告雙方做工作,但距離雙方的預期仍有一點差距。2020年12月3日,該案件進行了開庭審理。庭審中,雙方當事人仍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庭審結束後,郭超並未急於出判,而是給了雙方一個冷靜期。
  • 積極學習「楓橋經驗」 打造矛盾糾紛化解「平度樣板」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權屬、家庭鄰裡、贍養撫養、物業房產、醫療衛生等矛盾糾紛也日益增加。為此平度市積極學習「楓橋經驗」,結合市情,開創了「四四聯動」+「智慧調解」的大調解體系,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搭建「四級平臺」,做好矛盾糾紛的「傾聽者」
  • 鄱陽縣饒州街道:社區事物「管的寬」鄰裡糾紛「擱得平」
    垃圾亂倒,他們耐心勸說,與物業溝通監督;鄰裡不睦,他們及時調解,充當和事佬......在鄱陽縣饒州街道山水天下社區,活躍著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它的名字叫做「管得寬」志願監督管理服務隊,他們盡己所能,不計報酬,
  • 我市首家民營企業糾紛調解工作室正式揭牌
    為進一步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進多元化解糾紛工作落地生根,近日,東河區人民法院與東河區工商聯(總商會)共同舉行「民營企業糾紛調解工作室」揭牌儀式,並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民營企業糾紛調解工作室的掛牌,開創了我市工商聯與法院聯合調解糾紛的先例,為東河區民營企業維權和商事糾紛調解工作搭建了新平臺。
  • 【最強調解】多元調解促和解 醫患糾紛被化解
    2020年,撫遠法院積極探索構建醫療糾紛案件多元化解調處機制,不斷拓展延伸司法職能,有效將醫療領域矛盾糾紛預防在源頭,化解在萌芽狀態。今年以來通過司法確認程序快速化解醫患糾紛三件,當日接到申請,當日審查並出具司法確認民事裁定書,裁定確認醫方與患者達成的人民調解協議合法有效,賦予該調解協議強制執行力,現以上三件人民調解協議均已履行完畢,醫患糾紛訴前化解率達100%。
  • 120個調解工作室,269名調解員,江蘇刑事和解平臺正式啟動
    刑事和解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刑事糾紛解決處理機制,對於積極快速化解社會糾紛、妥善處理社會矛盾、維持社會和諧穩定有著重要意義。9月7日下午,省檢察院、省司法廳召開會議,正式啟動刑事和解平臺。新江蘇從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司法行政機關在人民檢察院已設立120個人民調解工作室,聘任人民調解員269人,實現了人民調解工作室在市、縣兩級檢察院全覆蓋。
  • 建華檢察丨寵物引發鄰裡糾紛,檢察機關不起訴公開宣告化解矛盾
    建華區檢察院受理該案後,與雙方當事人聯繫,充分了解糾紛產生的原因及雙方對於案件的認識、調解意願和訴求,並對任某進行釋法說理,讓其了解所犯錯誤及法律後果。最終任某表示認罪認罰,雙方達成賠償和解,並履行到位。經過綜合考慮,辦案檢察官認為該案雙方系鄰裡關係,犯罪行為系偶發矛盾引起,犯罪情節輕微,任某已認罪認罰並賠償到位取得被害人諒解,遂對其依法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
  • 法官深入田間地頭,現場勘查化解糾紛
    法官深入田間地頭,現場勘查化解糾紛 2020-12-25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矛盾化解在基層 杭州拱墅區「小紅調解室」這樣做
    她是長樂苑社區「小紅調解室」社會工作室的「元老」沈小紅,每天都在社區幫忙調解居民們的大小糾紛。2014年,湖墅街道長樂苑社區在社區人民調解委員的基礎上,成立了轄區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矛盾糾紛調解陣地——「小紅調解室」,幫助社區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實現「小事不出社區,矛盾不往上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