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發布|江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古建築群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飛簷翹角肆意灑脫,勾著人在步履之間仰望,越過屋頂的流線,透過樹葉的間隙,深邃的紅牆也被點點光暈灑落。於是,關於感知的點滴,關於時空的回想,關於歷史的交錯,剎那間,迸發……

亭臺樓閣,嚴肅端莊,歷史的洗刷,沒有帶走朝天宮的任何,卻在時間的積累中增加了她的氣質和閱歷。作為江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官式古建築群,朝天宮的模樣被久久地保留著。

朝天宮全景/圖片來源:南京市博物館

大成殿/圖片來源:南京市博物館

我們今天所看見的朝天宮格局,大體來自曾國藩修建後的樣子,佔地面積約為7萬平方米。朝天宮重建為文廟,面南背北,依山而建,南、東、西三面有宮牆圍繞,自下而上共分五進。至聖先師的儒學大成,彰顯於萬仞宮牆,映照在泮水池畔,仁義禮智信,先賢的智慧之光,在大成殿中弘揚。

中國古代建築,一般會在建築的主入口前設置一道牆,成為照壁或影壁,萬仞宮牆則是整個朝天宮古建築群的照壁,也是文廟的標誌性建築。它東西橫向,全長近百米。仞是度量單位,我國古代八尺或七尺叫作一仞。萬仞宮牆出自《論語·子張》篇 :「……夫子之牆高數(萬)仞,不得其門而入。」意思是讚譽孔子知識淵博,後世遂以「萬仞宮牆」作為頌揚孔子的專用語。

孔子行教像/圖片來源:南京市博物館

萬仞宮牆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磚坊,為文廟的入口,三間三拱門,中門較高大,下施須彌座,上有磚刻橫額,東為「德配天地」,西為「道貫古今」,這些字據說皆出自曾國藩之手。宮牆內側有一半圓形的水池,周圍有白石欄杆,成為泮池,民間稱月牙池,池水終年不竭。

泮池以北是欞星門,欞星最早作靈星,是主司農業之神。漢朝以後,歷代多有祭祀靈星的傳統。到宋代,靈星才開始用在建築名稱上。這座欞星門是一座四柱三間的牌坊,木質結構,黃琉璃瓦覆頂,以鬥拱層層出挑,仰視而看有亭亭如蓋的效果。欞星門南北柱腳下各有四座石獅,雌雄成對,雕工精細,栩栩如生。20世紀90年代火遍全國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曾來此取景,其中許仕林中狀元的場景便是在欞星門前拍攝的。

欞星門舊照/圖片來源:南京市博物館

欞星門前的滑滑梯/胡瀟 攝

過欞星門為文廟一進院落,東西兩廡左右廂房各兩座,兩闊各五間。院落的正北面是大成門,又稱戟門,面闊五間,分設左、中、右三門,中門專供皇帝、欽差祭祀大典時孔子牌位出入,親王、郡王走左右兩門,一般官員只能走大成門外側的「金聲」和「玉振」小門。在南京的民間傳說中,大成門正對著天上的「南天門」,所以大成門不能隨便開啟,否則上天會降下洪水、瘟疫和瘋病這三種災禍。

大成門北是文廟的二進院落,東西兩側各有一組對稱的配殿,東配殿南側原有石碑,題為《重修江寧府學碑記》,記述了清同治年間將朝天宮由道觀改建為江寧府學和文廟的經過。石碑在 1966 年遭到破壞,斷為三截。2010年,南京市博物館將其修復,移至二進西廂房內保護並展出。

大成門/圖片來源:南京市博物館

二進正北為大成殿,這是江寧學府文廟主體建築,五進七間,屋頂為重簷歇山式,上下簷均施鬥拱,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四條斜脊,屋面略有弧度,狀如飛翼,上覆純黃琉璃瓦。大殿前後兩廊,均有巨形木柱,用以支撐梁架,兼具裝飾之用。

大成殿後是崇聖殿,又稱先賢殿、先賢祠,殿後是冶山最高處,建有敬一亭,可鳥瞰南京北部風景。敬一亭東,有飛雲、飛霞、景陽三閣。飛霞閣曾是金陵官書局的辦公地點,它在當時是清末創辦較早而影響較大的官辦書籍印刷出版機構之一。

航拍朝天宮/吳小寶 攝

崇聖殿/圖片來源:南京市博物館

古建築記錄著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審美特徵和價值觀念,它是一個地方的寶貴遺產。朝天宮留給南京的,不僅是巍峨大氣,還有溫暖的記憶。「滑滑梯兒,滑滑梯,你先我後別著急,上去好像爬高山,下來好像坐飛機。」伴隨著「哧溜」而下的歡笑聲,欞星門前的長條石面上漸漸留下了兩道深深的「屁股溝」,沒在這裡磨破過幾條褲子的老城南人,不足以談童年。這段臺階共有12級,高度不算高,坡度不算陡,卻是南京最古老、最有名的「石頭滑梯」,直至現在,仍有許多孩子來此玩耍。

我國的古建築多為土木結構,民間有一句俗話,「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基本能反映實際情況。80年代以來,朝天宮古建築群已經歷了3次較大的保護性維修,1986年至1992年是落架大修,1999年至2000年是大面積維修出新,2010年至 2012年是整體升級改造。

其中,2010年的大修意義重大,它不僅在技術上維修了一個完整的朝天宮古建築群體,更體現了城市管理者以敬畏歷史之心,傳承名城文化的良苦用心,保護南京歷史文化特色,彰顯名城特色魅力。

朝天宮 圖片來源:南京市博物館

由於此次大修需揭頂,對於破損部位必須仔細地進行研究分析,特別是對大殿戧角部位的木結構屋頂要進行測量,並找出問題的根源。在對原建築結構形狀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對照古建築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範,再做出合理的維修方案,並邀請了多位古建築專家對維修方案進行論證,最終合理利用。如在崇聖殿的維修中,東北角的戧角梁已經腐朽倒塌,角科腐朽鬆散,二道梁斷裂,鬥盤枋變形,針對這一情況,工作人員採用30毫米厚鋼板製作成十字架,用託梁換柱的辦法墊付到鬥盤枋上部,擴大承載力,把斷裂的二道梁用12號槽鋼進行加固,老角梁、仔角梁等構件按原樣複製。根據相關規定,此次維修並未給建築上的繪畫塗抹油漆,現在在大成殿西側梁坊上還保留一段原始彩繪,藉此人們可以想像朝天宮文廟古建築當年曾有過的輝煌和華彩。

朝天宮古建築群從明清兩代開始被譽為「金陵第一勝跡」,這個稱呼絕非浪得虛名。冶山之上既有宮殿,也有園林,「宮」對外,「苑」對內,兩者相互結合,互為表裡,若即若離,組成富有詩情畫意景色的古典建築。作為接待朝拜之所的宮禁,為法度所限,朝天宮用均齊格局,屋宇比鄰,以表莊重,宮殿廟堂,氣象嚴肅。而宮牆外之苑囿別館,則助抒發心意,極觀覽之變化,盡錯綜之美,窮技巧之變,純任自然,軼出於整齊劃一之外。

朝天宮鳥瞰圖/金偉琦 攝

朝天宮古建築群的建築特色明顯,遵循中國古代禮制建築以三大殿為中軸線,其他建築左右對稱分布的基本格局。三大殿即以三座主體建築縱向和橫向排列作為建築群核心的建築形制,早期只有天子和諸侯的宮殿才能配備,後來應用範圍擴大到學官、祠廟等禮制建築和寺廟、道觀等宗教建築。第二個特點是以南北縱向三大殿為軸心,附屬建築左右對稱,呈多進式展開,體現了莊嚴肅穆、堂堂正正的恢宏氣勢。第三個特點便是依山而建,因山制宜,各進院落的高度、各建築之間的距離都不相同,從空間感覺上,既滿足了禮制建築要求的宏大,又力求變化,讓人不覺單調。

朝天宮雪景/圖片來源:南京市博物館

在朝天宮,千百年的時光造就了連綿的古建築群,承載了一代又一代南京人的家園記憶。很多人獨愛這裡深邃的紅,還有春光裡的玉蘭和櫻花,在重簷歇山頂的映襯下,似乎更絕世風華,在琉璃瓦硃砂牆的輝映中,似乎更加詩意盎然。

本文選自《藝術博物館》雜誌

國際刊 總第2期

《藝術博物館》雜誌(《中國藝術博物館》別冊)總第2期封面

相關焦點

  • 江南現存規模最大的明清古宅,在國內名聞遐邇,被譽為民間故宮
    東陽盧宅東陽有一處著名的古建築群,被譽為「民間故宮」。建於1456年,距今有500多年歷史,它是江南望族盧氏族人的宅邸,也是江南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東陽盧宅盧宅具有江南民居特色,匯集了江南庭院獨有的秀氣與歷史的滄桑,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文化與內涵,被古建築專家稱之為「具有國際水平的東方住宅」。
  • 五嶽現存規模最大古建築群,嵩山中嶽廟:天地之中,萬物有靈
    廟宇群山環抱,布局謹嚴,規模宏偉,紅牆黃瓦,金碧輝煌。總面積11萬平方米,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嶽中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河南省規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如此宏大而又幽雅莊嚴的廟宇在全國也是罕見的,此為華夏文明道教聖地。廟內主要建築,從南向北,由低至高,順次為中華門、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坊、崇聖門、化三門、峻極門、峻極坊、大殿、寢殿、御書樓,前後共11重。
  • 你知道南京地區一座建築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叫什麼嗎?
    原建的宮城、皇城已毀,現存都城城垣和外郭城。原城垣全長34.36公裡,高14~21米,寬7~14米,開門13座。現存城垣21.35公裡,其中較完整的有19公裡,城門4座,水門1座。明南京城牆在建築設計時就一改以往都城牆取方矩之古制,而因地制宜,依山傍水,蜿蜒起伏,呈不規則多邊形,"據崗壟之脊,控河湖之勢",極有利於軍事防禦。
  • 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代皇宮建築群,竟然就在中國
    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代皇宮建築群,竟然就在中國,而它就是「北京故宮」。「北京故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舊稱紫禁城,它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也就是是皇帝居住、處理政務的地方,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代皇宮建築群,在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這裡成為故宮博物院,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遊客。
  • 中國公認的四大古建築群,北京故宮居榜首,有兩個在山東
    4、山東泰安岱廟:遊覽泰山一般先遊岱廟,岱廟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古代帝王封住禪宗大典舉行了泰山祭神的活動,閉禪是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儀式,過去是國家的盛世,岱廟保存了許多歷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大量泰山典籍和路經,又有184個歷代石碑刻和48個漢畫像石
  • 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又名紫禁城,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以及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也就是俗稱的「三宮六院」。
  • 河北帝王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環境幽雅
    只是現在國內看來,除了秦始皇陵,還有其他的帝王陵,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只是在旅遊的知名度上說起來,卻很容易被人忽視,所以就來簡單介紹一下我國的帝王陵,這個帝王陵在我國的發展情況,在這裡說一下,它與帝王陵的發展情況,也就凸顯了它的不同之處,同時也是我國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帝王陵建築群。那是清東陵。
  • 普寧德安裡,百年古建築群堆滿了「古董」,堪稱潮汕民居博物館
    近年來,普寧作為東南沿海經濟發展的新興城市,在產業發展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不僅是全國最大的襯衫生產基地,也是華南最大的中藥材銷售基地,是粵東地區服裝、菸草、茶葉、水果、紡織品的集散地,同時也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漫步在廣東的許多地方,揭陽普寧是我從未去過卻很想去的地方之一。
  • 天后宮——青島市區唯一的明代古建築群
    天后,又稱媽祖、天妃、天上聖母、娘媽,據資料顯示,現今世界上約有一億多人信奉天后,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天后宮,足見其影響的深遠。相傳媽祖的真名叫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民間稱之媽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她是宋代福建湄洲嶼的一個奇女子,暫短的生命留下了許多行善濟世,救助海難的動人傳說。歷來備受治國者的褒封,人們逐漸把她奉之為神,頂禮膜拜。
  •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門,至今已600多年歷史,就在南京
    為了世界上最大、最長、保存最好的古代城牆,不能與國內外很多城牆相比。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時代,建造了28年。南京明城牆上有13個明代京城城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門是「中華門」,現在也是需要去南京打卡的名勝。
  • 它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宋代寺院,寺藏「九絕六最」,你想知道嗎
    隆興寺在當地俗稱大佛寺,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宋代佛教建築群。始建於隋開皇六年(586年)。最早叫龍藏寺,唐時改稱龍興寺。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奉宋太祖趙匡胤敕令於龍興寺鑄大悲菩薩金身並蓋大悲寶閣,並以此為主體,採用中軸線布局大興擴建,形成了南北縱深、規模宏大、氣勢磅的宋代建築群,遂躍為「河朔名寺」。
  • 世界五大宮之首,規模最大木質結構古建築群,來到故宮才知它魅力
    故宮又名紫禁城,他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這是何等高的評價,很高興的是故宮還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讓我們還有參觀的機會,不像破壞過的圓明園,只有一些建築的遺骸在景區裡。
  • 江蘇有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門,還是六朝古都,但GDP不如蘇州
    說起江蘇省,不得不提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它不但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還擁有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城堡式城門,自古以來就是南方的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南京明城牆,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不僅是南京城市的標誌,也蘊含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
  • 大水井古建築群——見證李氏家族的興衰故事
    大水井古建築群,位於湖北省利川市柏楊鎮水井村,東望荊楚,西連巴蜀,北接長江三峽奉節,南鄰湖南張家界,是長江中下遊目前規模最大、保護較好、藝術價值極高的古建築群,也是2001年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戶部山古建築群——古城徐州明清數百年的見證
    戶部山古建築群戶部山古建築群位於江蘇徐州市區戶部山上,從明末至民初的幾百年間,戶部山周圍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鱗次櫛比,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有富商之宅、書香門第。這些古建築依山就勢,參差錯落,構思巧妙,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是蘇北乃至蘇魯豫皖接壤地區少有的一處古民居建築群,反映了古城徐州明清數百年的建築風貌。戶部山古建築群因山就勢,參差錯落,構思巧妙,建築形式以傳統四合院為主,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規整劃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牆體多用青石與青磚,梁架用材碩大,雕梁畫棟,琢刻精細,風格獨特,並有「裡生外熟」的建築方式。
  • 廣東規模最大祠堂 與曲阜孔府齊名 被譽「百粵冠祠」卻少有人知!
    陳家祠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由九座廳堂、六個院落,19座大小單體建築組成,整個建築群布局嚴整,裝飾精巧,富麗堂皇,是廣東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古代藝術建築,代表著嶺南建築藝術的巔峰水平,在建築界素有「北有曲阜孔府,南有廣州陳家祠」之說。
  • 清源山造像:儒釋道濟濟一堂,現存古代規模最大的「老子」石像
    這尊宋代石刻雕像,也是中國現存最為古老、規模最為宏大的老子造像。據清代編修的地方志《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由此可見,這裡本有一塊形態天成的花崗巖巨石,宋代皇帝崇信道教,上行下效之下,便有人將其雕刻成老子之像。
  • 古建築群,等待讀懂它的人
    這些年,婁承浩尋訪長三角的古鎮古村,他說,江南古鎮不像中原地區富麗宏偉的宮殿,自有其小家碧玉的建築風格。以周莊、同裡、朱家角為代表的江南水鄉,多依河、湖而建;太湖西山古鎮則建在小島之上,四面環湖,古時為重兵把守的軍事要塞;而崑山千燈鎮、吳江黎裡鎮因開設名人故居或紀念館,吸引遊客前來觀瞻。
  • 江南最大的古村落,離杭州市中心約40公裡,還有「迷魂陣」建築
    江南古鎮的婉約之感給無數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所以每當提到江南古鎮時,很多人都會提到這裡比較出名的周莊或烏鎮,但也有很多遊客覺得,這些地方雖然名聲大噪,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們的商業氣息更加濃重了。那麼這次要提到的這個古鎮,區別於一般的江南婉約之感,反而更加具有大氣輝煌的感覺,這就是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龍門古鎮,它是一個徽派風格的建築群,民間相傳,它也是東吳大帝孫權的故裡。
  • 於家大院:古建築群深藏閨秀,孕育了「三傑」,撩開神秘面紗
    它始建於明清時期,現存乾隆5年(1740年)至光緒15年(1890年)的古建築群25棟。全部建築坐北朝南,磚木結構,條石板巷穿過槽門,兩層民居規劃布局有序,形成四縱八橫的建築格局。山牆飛簷翹角,雕梁畫棟;窗花構圖精美,工藝精湛;石雕木刻彩繪栩栩如生,封火牆、防盜窗設計巧妙;人行道均為花崗巖鋪成不規則圖案。排水和排汙渠統分為上、下兩層,明、暗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