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資考試有關「文化素養——藝術鑑賞素養」高分秘笈,影視藝術鑑賞
「學得小課堂」教資考試有關「文化素養——藝術鑑賞素養」高分秘笈,影視藝術鑑賞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前三項又統稱為中國電影三大獎)。
-
教資考試有關「文化素養——藝術鑑賞素養」高分秘笈,西方美術鑑賞
「學得小課堂」教資考試有關「文化素養——藝術鑑賞素養」高分秘笈,西方美術鑑賞 1.古埃及美術:金字塔、獅身人面像。
-
南北朝文化——祖衝之的的天文曆法~《大明曆》
在古代與人們生活、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就屬天氣,掌握好天氣情況就能更好的服務於生活及農業生產,在中國古代就出現了關於天氣的天文曆法。祖衝之在天文曆法方面創製的《大明曆》,它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科學發展水平的高度。
-
天文曆法之紅山文化的七十二候農曆
中國上古人對曆法的認識,不僅表現在傳說和後人的追記上,還表現在考古發現的器物上。如陶器。在仰韶文化的彩陶、紅山文化的彩陶和高廟文化的白陶上,均有很多蘊含著有關天體宇宙、陰陽變化、萬物生態、繁衍生息等的重大題材。本文就從考古上發現的一些表現曆法的題材,結合相關人士的研究成果,進行太古和上古時期的曆法探討。
-
中國傳統節日 弘揚傳統文化
誦 讀 開 啟 心 智 思 考 奠 基 人 生 寄 語 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節日的來源與分類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國最早的節日,是指節令、節氣,與氣候變化直接相關,與曆法的產生密切聯繫在一起。而現今人們概念中的節日,卻多數與節令不相干了。
-
綜合素質筆記:中國傳統文化常識
中國學術思想中尊奉孔孟的學說。儒家注重倫理道德的修養,以立身行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提倡忠恕、中庸,宣揚德治、仁政,崇尚禮樂、仁義。孔子被奉為儒家創始人,並被封建統治者加以神聖化。漢武帝以後,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主流,統治中國思想界達2000年。但在另一方面,儒家思想為維護中華民族的統一、社會的安定發展作出了貢獻。 道家。
-
公曆、農曆閏月之別及與節氣關係|文化傳家·曆法
農曆閏月是一種中國傳統曆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農曆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閏月的作用是為了防止農曆年月與陽曆年及四季脫節。平年12個月,閏年13個月,月大30日,月小29日,如此陰陽合曆,將自然歲時日月、物候遷變規律,與春種、夏忙、秋收、冬藏的農業節奏合拍,從此,中國傳統曆法與周而復始的地球四季規律、日月運轉周期和磁場潮汐規律緊密吻合。
-
中國歷史故事:三國、西晉、南北朝天文——曆法概況
其中,天文家根據實際觀測,修正和發展了以前各朝代對天體運行的認識,在天文,曆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發現,大大充實了我國古代天文學體系的內容。產生了大量有關天文、曆法的書籍,學術研究的風氣十分活躍。關於歲差的發現,是這個時期對世界天文、曆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之一。歲差,在天文、曆法上是一個重要環節。
-
中國文化:陰陽八卦、古代曆法
二、古代天文曆法(一)古代計時的方法1.漏壺 2.圭表 3.香篆 4.輥彈(二)古代農曆1.陰陽曆陽曆主要以太陽運動為依據,以一個回歸年,即太陽從春分點運行到下一年的春分點為一年。現在通用的公曆就是陽曆。
-
琴棋書畫-中國傳統文化
「琴棋書畫」乃中國傳統「四藝」,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文雅而高逸的情懷體現。
-
【文化素養】每日一點
3.陰陽曆: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係的一種曆法。陰陽曆以月亮繞地球一周為1個月,但設置閏月,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一般每經過19年會有7個閏年,這種曆法即與月相相符又與地球繞太陽周期運動相符合。1.夏曆:中國最早的曆法,保存在《大戴禮記》中的《夏小正》。
-
辛德勇談清華簡「四時」篇與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
——所謂「四時」是中國古代天文曆法體系當中的一個基本概念,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核心內容。這篇戰國竹書《四時》講述的就是這項內容,而且記述得還非常系統,非常具體。僅僅從其撰著時代之早這一點就可以清楚看出,這是一項前所未知、前所未見的重要記載,它對於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研究的價值,實在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說,不管怎麼講,都不過分。
-
新書推薦|文化裡的中國
本期推薦古代早已離我們遠去了,古代的那些文化也只是我們通過文獻來了解的過去的歷史遺蹟,是一些早已消逝了的傳統,在今天的網絡時代似乎顯得有點遙遠。但作為一個民族,骨子裡依舊流動著傳統文化的血液。#《文化裡的中國》陳璧耀 著上海遠東出版社K203/7279-4內容簡介中國傳統文化不是一個大而化之的概念,它具有豐富的細節。
-
畫給孩子的中國傳統節日,讓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心靈得到滋養
中國傳統節日,大都起源於先秦,有的還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節日最初與圖騰崇拜、祭祀有關,非常神秘;而神話故事又為節日增添了浪漫色彩,歷史典故又賦予了傳統節日深遠的意義,這些都是不可複製的精神文化遺產,蘊含著寶貴的人文思想。
-
龍江有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步堂天文歷算」
「真步堂天文歷算」於2013年入列廣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真步堂通勝即真步堂通書,是指由順德龍江蔡氏於清光緒年間創立並延續至今的天文曆法推算模式和通書編撰方式、內容與法則。因為真步堂天文歷算具有珍貴的科學、民俗學、史學、文化價值,所以,對研究清末以來珠三角的天文科技發展、社會百態、人生禮俗,解讀地方民間信仰和民間文化,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意義。
-
天文曆法,曆法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
這種曆法自創製至今14個世紀以來,一直為阿拉伯國家紀年和世界穆斯林作為宗教曆法所通用。該歷於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正式傳入中國,後該歷被頒行全國,供穆斯林使用。至元十三年(1276年)後,元朝政府頒行的郭守敬《授時曆》及明代在全國實行的《大統歷》,均參照該歷而制定。回曆對中國曆法的影響達400年之久。
-
《古今圖書集成》與中國傳統文化
、小說戲劇,上至天文地理、帝王將相的智慧謀略,下到草木魚蟲,販夫走卒的醫卜星相,中國傳統文化都有全面而深厚的文化積澱。既有全面記載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式的類書,也有專業的、供特殊人群需要的類書,如用於詩詞寫作的(《初學記》,用於國家治理的(《冊府元龜》、乃至用於科舉考試的參考用書等大規模出現。
-
【傳統文化】中國文化的根本特色
主要論著有《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國的品格》《王弼集校釋》等,主編或參編《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中華文明史》《東方哲學概論》等。「規」是中國傳統漢字中很重要的一個字。「規」本來是圓的意思。《楚辭·離騷》中說:「圓曰規,方曰矩。」
-
教資報名2021報名入口官網已開通-『NTCE-中國教育考試網』
教資報名2021報名入口官網已開通-『NTCE-中國教育考試網』 1月14日,教資報名2021報名入口官網已開通,報名網址為NTCE-中國教育考試網(http://ntce.nee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