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小吃」、「蘭州拉麵」等這些小吃可以說是大家耳聞能詳,而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的太和板面憑藉其獨特的口味深受人們喜愛,享譽大江南北。
太和板面由於它起源於太和縣,加之又是在案板(當地老百姓和面和做飯用的木質桌子)上摔打而成,故而得名。太和板面的歷史悠久,有傳說為張飛所創。
太和板面一是面好,二是湯料好。在傳統的工藝上,通過揉條摔板、麵條厚薄均勻。撈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再放上一些嫩綠的青菜,澆上沸好的棗紅色的湯料。白的麵條,綠的菜葉,紅的湯料,使人食慾大增。
太和縣別名細陽,元朝時改太和縣,寓意太平祥和。位於安徽省西北部,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全國桔梗之鄉、全國著名醫藥集散中心、全國最大的發製品原料集散地。
太和縣雖然沒有名山大川,卻從不失田園風光和溼地風情。這裡有沙潁河國家溼地公園;有迄今700年的太和文廟等等。
沙潁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太和縣城西部沙潁河岸邊,環太和縣城西部,是多元化休閒為主要功能的溼地公園。溼地周邊歷史遺蹟眾多。
香椿、櫻桃是太和縣的特色,古代曾作為貢品上貢朝廷。太和品質最好的香椿、櫻桃就在沙潁河國家溼地公園李營一帶。形成了數百畝的櫻桃採摘園和香椿採摘園。
溼地公園建設中也充分體現了太和文化,建有體現太和詩詞書畫水平的詩書廣場——墨苑;體現清音文化的清音臺——曲苑;體現尚武精神的武術廣場——武苑;體現農耕文化的採摘園、24節氣廣場——耕苑;還有以兒童樂園和運動場為景觀節點的康苑;以梯田花徑為景觀節點的花苑;以溼地生態展示為景觀節點的水苑等七個景觀節點。
溼地公園一景
溼地公園古樹——皂角樹:位於城關鎮椿櫻社區王營村,生長著一株樹齡578年,樹高15米,古皂莢樹主幹中空,宏大的樹幹已朽成一個兩米多高的倒U字形孔洞,成人可以從樹洞中穿行而過。這棵皂角樹的枝幹上依然鬱鬱蔥蔥,經年不衰,至今每年還結滿皂莢。
太和文廟位於安徽省太和縣城關鎮黌學街,文廟正門懸掛「太和元氣」四個大字的牌匾,始建於元,明代重修,具有南北風格相結合的特徵,房頂琉璃瓦,屋脊有套獸,四角飛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