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顛倒夢想」中的四種「顛倒」

2021-03-02 正見

按播放鍵收聽☝ 

  般若如大火能「燒」盡一切執著,不僅對有為法不應起執著,對無為法亦不應執著,「金屑雖貴,落眼成翳」,在講般若中沒有一點兒保留,保留一點兒就是流轉生死的根子。四諦也是緣起性空,不應在上面起執著。

  修般若求智慧,有智慧就修,修又求證得一個果位,求得道。《心經》說「無智亦無得」——「得」有具體的東西,得道得果,修行成就,都不能在「得」上起執著,不定法中亦有一個「得」,眾生總以為是實在的東西叫「得」。智慧、得道都是緣起性空,「得」也是緣起性空,假名安立。總之應了知「得」是緣起性空,這就是無執著的「得」、「智」。

  學修不應太著急,對於所學修的法不應起執著,修行的心不應太急切,但不精進也不好,佛對弟子講,修行應如彈琴一樣,心太切,如弦繃得太緊了,就容易斷,應不過緊不過松,還應有持久不懈的心,有勇猛心、恆常心,太著急會出毛病,佛法無多旨,真正用於修行成就的法門用不了多少,萬法歸根到底都是說「一切法無我」。

  如果太精進了會把身體搞垮,反而達不到自己的願望,不應急於求成,應髮長遠心,學法應如其次第地學,猶如學走路的人一樣,開始不緊不慢地走,才走得遠,才能到達目的地。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無所得」——本來就沒有可得的,《般若經》說對一切不得起執著,對一切法不起執著就無掛礙。執無為法,或三寶、般若都不應該,執任何一法都是掛礙,眾生的掛礙、恐怖就是因為執著有一個「我」,「我」就是掛礙的根子,「無我」了就無掛礙了,無掛礙就無恐怖,菩薩發心度眾生,他不怕流轉生死,因為菩薩在不斷放下對「我」的執著,所以才發得起菩提心,令一切有情獲得覺悟。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沒有「我」了,就不會有掛礙,無掛礙就不會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般若的究竟是無我慧,般若離顛倒。

  顛倒有四種:無常常倒,無我我倒,苦為樂倒,不淨淨倒。

  (一)無常常倒: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但眾生都執以為常恆不變,就叫無常常倒。如「無常頌」中所說,知道自己要死,但總是想我還不得死。

  (二)無我我倒:眾生把五蘊假合的軀體以為是我。這就是無我我倒。

  (三)苦為樂倒:世間皆是無常幻化,但眾生是以苦為樂,如結婚,世人以為快樂,而根本就是苦。

  (三)不淨淨倒,淨是妙好的意思,身子是最不淨的,但眾生卻以為是淨,對身體起執著。

  這是四種顛倒。

  「夢想」:眾生想的一切境,都是緣生無自性,如夢境一般,但卻以為是真實的,夢見可怕的心生恐怖,夢見歡喜的就高興,世間上沒有一樣是實在的。

  「想」:幻想,各人的想法都是顛倒想,證了阿羅漢就滅受想定。證到般若遠離顛倒夢想,菩薩證了涅槃,永不休息地度眾生,說小乘的涅槃是「墮涅槃」,未發度眾生的菩提心,我們每天念的《羅漢儀軌》和大藏經中的《法住記》,都說佛法未來,在世間上時興時衰,都是由於十六尊者住持,十六尊者不入涅槃,住世度眾生,各在佛前發誓住持佛法,各人住持一處,迦葉尊者在雞足山(雲南省)入定,從定力延長生命,住持正法,等到彌勒菩薩下生,我們應求十六尊者的加持,十六尊者都發了菩提心,在法華會上得到佛授記以後都要成佛,是大乘人,是大菩薩,都發了大乘心,以定力住世,現的聲聞相。《羅漢儀軌》中有頌文「調伏自在現住聲聞身」。

  「究竟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本文節選自隆蓮法師《心經淺釋》

相關焦點

  • 隆蓮法師《心經淺釋》第15集:「遠離顛倒夢想」中的「顛倒」有這四種……
    《心經》說「無智亦無得」——「得」有具體的東西,得道得果,修行成就,都不能在「得」上起執著,不定法中亦有一個「得」,眾生總以為是實在的東西叫「得」。智慧、得道都是緣起性空,「得」也是緣起性空,假名安立。總之應了知「得」是緣起性空,這就是無執著的「得」、「智」。
  • 《法海寶藏》(五)-36 「無有恐怖」-「恐怖」包括各種障礙/「遠離顛倒夢想」-四顛倒
    「遠離顛倒夢想」顛倒就是非正見和妄想,凡夫最常見的妄想就是執著四顛倒見。凡夫因為無明,不知道世間萬法的真相是無常、苦、無我、不淨,妄想執著有四顛倒:無常為常、以苦為樂、無我為我、不淨為淨。無常為常 萬物全都無常,人生也是無常的。
  • 佛教:人生如夢,夢中有夢,應遠離顛倒夢想
    人活在這個人世間,仿如活在夢中;凡夫之所以不覺得自己活在夢中,是因為還沒有從「夢」中醒來的緣故。我們平時看到世間上的一切,誤以為是真實的事物,就好比電影中的電影,如同夢中之夢,乃是迷上加迷,把世間的一切搞「顛倒」了。
  • 無始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
    無始劫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市井習氣,出家若不真修,更甚於俗。若欲遠離,先須了知世間一切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無常,是無我,是不淨。則貪瞋痴三毒,無由而起矣。倘猶不能止,則以忠恕忍辱治之,則自止矣。若又不止,則設想於死,自然無邊熱惱,化為清涼矣。
  • 佛說: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有趣的是,明朝李贄在《焚書·陸思山》中還自我表白說:「熱甚,寸絲不掛,故不敢出門。」所說「寸絲不掛」,就是一絲不掛。在佛門中,「一絲不掛」又別有解釋。禪宗認為,一個人活在世上,最要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樣就活得瀟灑自在,一無牽掛,就好比魚兒在水中優哉遊哉,遠離釣鉤網罟。試想,魚兒一旦貪戀釣鉤上的魚餌,就連命也不保,還談得上什麼優遊?
  • 什麼叫顛倒夢想
    什麼叫顛倒夢想?雪漠:真正的自由,是智慧的覺醒世事如同放煙花,每次煙花騰空,總有人高呼著湧了去。這就是妄境。在妄境出現時,不要起善噁心。如果你因某些事而高興或是苦惱,就是起了善噁心。這是因為你不能安住於空性,不能安住於真心。當你沒有安住於真心時,一點點小事,就可能讓你的心情改變很多。
  • 什麼叫顛倒夢想?
    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我簡訊中所說的那一點,他也就得到了真正的自由。這種自由,說起來很容易,但做到的人並不多。為什麼?因為,在無知的社會環境中長大的我們,就像在狼群中長大的孩子一樣,改不了一身的狼孩氣。經過長期的薰染,錯誤的觀念已像附骨之蛆一樣,融入了我們的生命,異化了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甚至道德準則。所以,即使明白了一些道理,我們總還是會把世上的一切看得非常實在。
  • 遠離一切顛倒夢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現流傳最廣的版本是唐代三藏法師玄奘所翻譯的,全文僅二百六十字,是大乘佛教六百卷般若經中最短的一篇。《心經》雖然字數最短,但卻講明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緣起性空的大智慧,可謂是文字簡略而涵義廣博。
  • 年後,請遠離這四種朋友,不管你是誰!
    無論你歷經了多少磨難,生命中總會有束光,足以穿透黑暗;點擊標題下藍字
  • 文殊法堂 遠離四種非法語
    口業應遠離四種非法語,以防止因口業造成的過失。因此應該:一、不樂說人及經典過;二、不輕慢,謂不倚大乘而輕蔑小乘也;三、不贊他亦不毀他;四、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安樂心法,是名口安樂行。第一,不樂說人及經典過。不要喜歡專門說別人的過失,不要毀謗經典,背後說小話,說張三李四不對,結果起是非。這一點我們學佛的人要注意。
  • 「這四種發財的人,不會有好下場,一定要遠離他們」
    但是,並不是所有成功發財的人,都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其中有以下這四種發財的人,不但很難幸福終生,反而不會有好下場,如果我們遇到了這4種人,一定要儘量遠離他們。但是他們有時又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可惜的是,他們越成功就會越膨脹,越有錢越發財的時候,就會越目中無人,沒錢的時候都不把別人當回事,當他們發財的時候,就更不把人當回事了,可能都不把人放在眼裡。
  • 有這四種表現的人,內心往往很陰暗,一定要遠離
    生活、事業中最不可缺少也最重要的事情中,人際交往一定佔據一大地位,一個人想要做事,想要成功,光靠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夥伴便極其重要。同時,人際交往,也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處世奇書《呻吟語》中便敘述了人際交往中,毫無作為、沒有本事而且內心陰暗的人的四種表現,一定要遠離,防止被其感染:一、聞人過失,便喜談而樂道之。釋義:聽聞別人的過失、缺點,就對此津津樂道,四處傳揚。
  • 當牛頓砸中蘋果——《顛倒的帕特瑪》
    如果說六花的第一部作品《德瑪娜說少女》還稍顯粗糙和晦澀難懂,到第二部《水之語》時已經兼具了精緻和有趣。再到吉浦康裕的首部商業動畫《蒼之繭》時,殘酷的近未來主題背後所隱藏的希望之光,在他之後作品中也依然存在,《夏娃的時間》、《阿茹茉妮》,也包括《顛倒的帕特瑪》。吉浦康裕每一次都讓人萬分期待的理由,其中之一大概就是想看到他在滿目瘡痍之下,如何再給人類一次機會吧。
  • 餘生,要想活得不累,就要懂得遠離這四種人
    然而,我們在生活中又該如何判斷應該與哪些人交往,哪些人應該遠離呢?餘生,要想活得不累,就要懂得遠離這四種人。1、總是帶給你負能量的人我們總是有這樣的經驗,和有些人相處總是會感覺特別的舒服,可是有的人我們一靠近,就會不自覺的感覺不舒服,想要遠離,其實就是對方身上所散發的能量,相當的負面。
  • 在農村,這四種人容易被大家看不起,越看越心酸,第三種人要遠離
    在農村,這四種人最容易被大家看不起,越看越心酸,不過第三種人一定要遠離。① 窮困潦倒的人農村裡的勢利眼特別多,有些人特別喜歡趨炎附勢、巴結有錢人,對於那些窮困潦倒、生活水平較差的人往往看不起,見了面都不打招呼,生怕連累到自己。即使說話,言語間也是充滿了諷刺的意味,句句都在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身份。
  • 顛倒的世界能顛倒過來嗎?
    顛倒的世界能顛倒過來嗎?王建平:《感知的我》感知意識對於人是什麼?但對於人則不同,人另有精神運作系統,具象的感知信息經由精神系統加工處理,無序的感知信息便成為有序的精神產品,再供人使用到生存活動及精神活動中,這種加工常常改變感知信息的原始性質,使得感知信息和精神因素混為一體,最後得出不相同的感知結果,而這樣的感知結果又作用於人的生活,這就是人的精神異化過程。
  • 「人生落魄時,牛鬼蛇神現」:遇見這四種「親切」的小人,要遠離
    所以當人生落魄時,這些「親切」的小人,都是一些牛鬼蛇神,要遠離。剛認識就很「親切」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我們都遇見過這種人,明明是第一次見面,連認識都不認識,卻對我們異常熱情,讓我們受寵若驚。所以,一定要遠離剛開始就很熱情的人,即使看起來很親切。揭你傷疤的人落魄之時,我們總是有很多傷疤,這也許是我們落魄的原因,也許是我們走錯的彎路,這些事情,只有我們身邊最親近的才知道。
  • 愛算計的人,身上有四種特徵,早遠離少吃虧
    愛算計的人,身上有四種特徵,早遠離少吃虧一、表面善良從小到大,長輩就教我們,要為人善良。但是在生活中,要提防表面善良的人。真正算計你的人,往往深藏不露。你要明白,張牙舞爪者不一定就兇,只不過看起來很兇而已。真正可怕的是表面溫順,卻在你放鬆戒備的時候,搞突然襲擊,一招致命。善於隱藏是工於心計者的最基本技能。
  • Excel中使文字顛倒順序的小妙招.
    每一份孤獨都終究會被陪伴治癒,總有人能在寒風中擁抱你,讓你感受到最真實的溫暖。你遇到了嗎? 文字的顯示是從左到右的,如果想把一行文字順序顛倒過來,變成從右到左,怎樣設置呢,又沒有直接的命令可執行。要實現這種效果,這其中需要一些小技巧。比如,現在要把"你好情報局」給顛倒過來,變成「局報情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