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拼「顏值」拼「言值」:易直播成新「百家講壇」?

2021-01-07 環球網

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竟然也玩直播!

8月28日,張維迎在易直播與楊錦麟一起分析了當下大熱的王寶強婚變、《北京摺疊》等事件,從經濟學角度為大家帶來了新的解讀,吸引了10萬餘人觀看直播。

除了張維迎,素有《百家講壇》「十大名嘴」中「最另類」之稱的歷史老師紀連海,也在易直播開講,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為大家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和聖人孔子背後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隨著這些大咖級別的「知識主播」進駐,直播平臺莫非要變成新版《百家講壇》?

百家爭鳴,易直播成新版「百家講壇」?

談起直播平臺的主播,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高顏值」的網紅,各種錐子臉或是吃飯,或是聊天,但像張維迎、楊錦麟、紀連海這樣分享知識、傳播思想的「高言值」主播,卻是少之又少,是主播中的一股清流。

艾媒諮詢CEO張毅曾稱,直播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應該回歸到內容本身,光靠網紅的顏值、「打擦邊球」的低俗內容,終究只是一種快消品,不可能成為市場主流。

憑藉著張維迎等「高言值」主播的影響力,聲稱「打造有價值、有意義直播內容」的易直播漸漸從直播大軍中脫穎而出,易直播似乎在走一條不同於其他直播平臺的路子。

首先,有趣、有料,內容讓人耳目一新。

以名師紀連海為例,他在易直播中會選擇觀眾感興趣的歷史故事,如在解說孔子時,有「都是漂亮惹的禍」、「孤兒寡母生存之道」、「官場上的大紅大紫」等深受網友喜愛的話題。

私募基金女主播——王小妞不僅具有高顏值,對於股市更有獨特的見解,並隨時隨地帶領觀眾洞悉股市動態,交給大家更多炒股技巧,並稱:「不帶觀眾賺錢的主播不是好主播」。

此外,更有創業家導師俞凌雄分享如何在逆境中成功、初心客廳創始人兼CEO舒翔、陸家嘴金牌導師、國家註冊黃金投資分析師周杰等人現場分享大咖乾貨,讓觀眾分分鐘感受到行業大咖的正能量以及諸多獨家秘笈。

其次,「新瓶裝新酒」,刷新直播體驗。

一方面,相比電視屏幕,直播沒有現場觀眾、沒有錄播人員,主播可以輕鬆、隨意表現自己。更重要的是,網友能夠和主播直接互動,主播會根據網友喜好,調整直播方式和內容。

另一方面,央視的《百家講壇》以文化題材為主,較多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易直播平臺上的主播,提供的內容範圍更加廣泛,不僅有陶藝、繪畫、鋼琴等才藝直播,還有一直頗受追捧的財經股票信息分享。

不僅如此,易直播還在經營模式上做了「敢為行業先」的嘗試。

據媒體報導,易直播近日推出了付費功能,從盈利方式上進一步鼓勵主播們能夠產出更多優秀、有價值的內容。

打造「非傳統網紅」,易直播打破「洗牌論」?

摯金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溢認為,在直播平臺數量急劇增長以及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許多直播平臺為了追求高估值,不管投入先跑流量,導致了大量直播平臺在惡性競爭中使用虛構流量數據這一招。直播平臺將迎來一輪洗牌。

「多數時候就是靠顏值賣萌,講故事,要錢,或者唱歌吃飯啥的。」正在大慶石油學院就讀大二的小美是國內一款知名直播軟體的主播,她坦言,直播內容依舊是「娛樂為主,兼顧吹牛賣萌」。

直播平臺的「惡性競爭」,不僅是流量的造假,更有殺傷力的是內容同質化嚴重。內容空虛、無聊成了2016直播元年裡的一個「刺眼」的標籤。

PP助手安卓應用發行中心總經理張博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的網際網路產品的活躍周期越來越短,直播平臺的熱潮現在已經開始有回潮之勢,這些平臺如果想要活下去,生產優質的內容將會必不可少。

以易直播為例,在其虛擬實境創業交互平臺上,繪畫、鋼琴、陶藝等才藝「達人」的直播作品頗受歡迎,同時,張維迎、楊錦麟、紀連海等知名人士選擇易直播,不僅為其提高了品牌調性,也產出了優質內容,強化了自身平臺的「個性」。

關於行業未來,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直播平臺發展仍在非常初期的階段,而隨著社會對直播的認知度在提高,用戶層急劇擴大,用戶在成長,直播內容就必須要跟上發展的節奏,將會向著以原創內容為核心的泛直播去發展。

據了解,易直播平臺上有一位「非傳統網紅」明星用戶——毛利哥,他的一檔股市分析自製節目「點掌財經」已經有了近萬次的觀看量。此外,易直播公布的數據稱,其平臺用戶每天能夠生產500-800條時長超過5分鐘的財經視頻直播內容。

如果說易直播用差異化的方式想跑贏直播競爭,這樣「聚沙成塔」般的原創能力或許不容小覷。

在業內人士看來,直播只靠「娛樂為主,兼顧吹牛賣萌」,最終會淪為低檔快消品,在商業價值被消費殆盡後,可能會被淘汰。就像某遊戲直播平臺的主播所言,主播如果想走紅,光有顏值已經不夠,專業性和才華也將會成為標配。不拼「顏值」,拼「言值」的直播平臺,或將迎來更大的市場空間。

相關焦點

  • 《百家講壇》為何現在不火了?
    花都不可能永遠保持豔麗,何況一檔綜藝節目呢!想想《快樂大本營》火了近二十年,現在不也沒像以前那麼的受人青睞了。一個節目不火了,我們不妨來看看它曾經是有多火?曾經的百家講壇可算是掀起一片熱潮百家講壇在2001年7月於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題材的也是非常廣泛,當然主要以中國歷史、文化為主,也有一種科普歷史知識的作用。
  • 盛極一時的《百家講壇》為何走向沒落?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不追求名利,才能表現出自身的高雅情趣,心裡平靜沉著,才能有無限的未來。這句話用在《百家講壇》身上特別的適用,《百家講壇》本就是一檔立意高雅的節目,只是因為曲高和寡才使其節目形式變得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的。
  • 百家講壇 |《納蘭心事有誰知》8集音頻視頻合集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浣溪沙》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徵雁舊南飛,客中誰與換春衣。終古閒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遊絲,信回剛道別多時。百家講壇 |《長恨歌》41集合集百家講壇 |《中華孝道》7集視頻合集百家講壇 |《漢代風雲人物》32集視頻合集百家講壇 |《風雨張居正》25集視頻合集百家講壇 |《貞觀之治》11集視頻合集百家講壇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44集視頻合集百家講壇 |《正說清朝二十四臣》合集
  • 百家講壇《蘇軾》合集
    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百家講壇《蘇軾》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康震副教授主講。
  • 【爆料】微博CEO王高飛親自站臺紅豆Live,有信公司將推語音直播——不用拼顏值而是拼智慧的時刻到了!
    且聽楊姐慢慢道來……………………………………………怕在直播中露臉的各種「哥」,不想為了直播浪費時間梳妝打扮的各種「姐」——作為自媒體的大咖,雖然大家都是各行各業的翹楚,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是不是有點被迅速崛起的「顏值」網紅們搞得有點措手不及?
  • 「草根收藏家」走上百家講壇
    新年伊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也玩起了「變臉」:向來以「講史」見長的《百家講壇》首度推出收藏題材講座,「新人」馬未都走進螢屏,從1月1日起開講總44期的「馬未都說收藏」系列。  說馬未都是「新人」,是因為與《百家講壇》以往「捧紅」的易中天、於丹等教授學者相比,他「一無家傳,二無師從,全憑天資聰穎、後學勤奮紮實,刻苦修煉,自學而成」,更談不上有什麼顯赫學歷或長期教學經驗。  但是,作為收藏界第一個登上《百家講壇》的人,馬未都在文物藝術品收藏方面絕非「新人」。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以瓷器和家具收藏著稱。
  • 河南這位「百家講壇」主講,把大學課堂變成了「午夜書場」!
    央視的"三顧茅廬"從鄭州大學最受歡迎的老師到《百家講壇》的"新人",從三尺講臺到面對全國觀眾,8年間,王士祥曾三次接到《百家講壇》的邀請。2005年,王士祥接到了《百家講壇》欄目編導的電話,說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鄭大聽過一節他的課,想邀請他錄製節目。"
  • 酷我音樂與《百家講壇》達成戰略合作 長音頻重磅內容再下一城
    酷我音樂獨家冠名《百家講壇》,二者達成戰略合作,酷我音樂將發力人文歷史品類有聲書,拓展《百家講壇》的IP價值。《百家講壇》是CCTV-10文史類「國民節目」,為億萬觀眾所熟知。此次酷我音樂與央視跨界合作,可謂是強強聯合。雙方將以《百家講壇》合作為契機,成功打通產品和宣發渠道,互相賦能,開拓雙方增量市場。  當前,網絡視聽已經成為消費者進行娛樂休閒的主要網絡業態之一,網絡視聽行業的精品意識也愈發凸顯。
  • 《金玉瑤》收官 鄧天晴不拼顏值拼演技
    鄧天晴在劇中化身歌星月桃花,穿上華服後性感嫵媚,但鄧天晴在這部偶像雲集的電視劇中不拼顏值拼演技,因而獲得觀眾們的認可。內地青年實力派女演員鄧天晴在劇中化身歌星月桃花,穿上華服後性感嫵媚,但鄧天晴在這部偶像雲集的電視劇中不拼顏值拼演技,因而獲得觀眾們的認可。《金玉瑤》以獨特的商戰視角詮釋了愛國英雄們的英勇事跡,在劇情推進的過程中加入了火爆的槍戰場景,與行雲流水般暢快的動作場面,同時打造曲折懸疑的劇情脈絡,令觀眾大呼過癮。
  • 曾打造於丹易中天眾多學術明星,如今《百家講壇》為何不再受熱捧
    節目依然在辦,但具體誰在講課,講的是什麼,觀眾已經不像過去那樣關心。這是為什麼呢?首先,重大選題的缺乏。《百家講壇》2001年開播,距今已經將近20年。最早登上講壇的人所講的內容,是可以在眾多選題中自由選擇的,可選的範圍非常寬泛。比如易中天可以選著名的三國故事,於丹可以選眾所周知的《論語》,康震 可以講唐詩和人見人愛的蘇軾,馬未都講古代家具。這些都是能夠引發絕大多數人興趣的絕佳選題,由具有一定口才和學識的人講出來,選題本身就已經足夠吸引人。
  • 酷我音樂獨家冠名央視《百家講壇》,實現長音頻「聲態圈」擴容
    近日,酷我音樂宣布獨家冠名央視CCTV-10科教頻道《百家講壇》欄目。未來,酷我音樂和央視強強聯合,還將更多打造IP大咖並定製內容,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煥新。酷我音樂致力於通過多元化、創新化、年輕化的方式,不斷輸出優質長音頻內容。此次冠名《百家講壇》,雙方將進一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和人文精神,並結合時代發展趨勢,激活傳統文化的內在生長力,重塑當代中國精神。
  • 《百家講壇》講史專家孫立群病逝
    原標題:《百家講壇》講史專家孫立群病逝 2月12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官網發表訃告,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專家孫立群教授,於2月10日病逝,享年70歲。 2006年11月,孫立群曾在中央電視臺的電視節目《百家講壇》上講《呂不韋》,開始為大眾所熟知。2007年3月,孫立群在《百家講壇》講了《李斯》,當年5月,講了《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當年9月,還講了《範蠡》。2008年5月,他在《百家講壇》上講了《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易中天稱讚他的主講風格是「滿腹經綸,胸有成竹,不疾不徐,娓娓道來」。
  • 每個孩子都能讀懂的傳統經典,酷我音樂《百家講壇》最好的國學啟蒙
    但國學對於孩子來說,確實聽起來門檻有些高,從最易入門的是詩詞學起,多背一些詩句,還是能很好的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國學基礎。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就為親子教育和孩子的國學啟蒙做了很好的基礎鋪墊。在酷我音樂不僅可以領略詩詞之美,傾聽詩歌故事,讓孩子從此愛上愛上詩詞、愛上語文,傳承中華古典文化,發揚中華詩詞之光。
  • 拼多多的七個直播
    兼具內容性、娛樂性與強轉化效果的直播,是一個已被驗證的可行方案。自1月正式上線至今,「佛系」的拼多多直播是一個複雜的觀察對象——它不像淘寶直播有動輒成交破億的頂流主播薇婭、李佳琦作為抓手,而是以海量店播和普通用戶為主力軍;也不像抖音快手為直播設置獨立的流量入口,而是將其分散在店鋪首頁、同城直播和關注列表裡。但還原拼多多直播的整體樣貌依然有其價值所在。
  • 百家講壇最成功的主講人之一「蒙曼」老師
    由於我非常喜歡中國歷史,百家講壇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電視節目。在此之前最迷的就是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了。所以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我都習慣性地打開中央十頻道去看百家講壇的回放。那天晚上正巧看到蒙曼老師的長恨歌,立刻就被她所講的內容給吸引住了。蒙曼老師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很普通的。有一點面黃肌瘦的樣子,說話中氣不足。可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 誰能限制拼多多?可能是直播
    不讓用戶決策和思考拼團的低價組團限時邏輯,直播的上貨搶售限量邏輯,都在減少用戶的決策反應時間。決策就是思考,思考就是不確定,不確定就是沒有轉化,沒有轉化就是每月10單變成了1單。訂單量有多重要,不讓用戶思考就多重要。2.
  • 酷我音樂獨家冠名《百家講壇》2020助力戰「疫」停課不停學
    為防止疫情蔓延校園,各地學校紛紛延長本年度春季開學日期,那麼孩子「宅家」何如學習成為當下面臨的問題,此時網絡授課等線上學習方式呼之欲出,利用網際網路模式開啟「停課不停學」的戰「疫」應急之舉。與此同時,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節目也成為了廣大學子居家學習人文歷史的絕佳選擇。
  • 32歲成為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畢業於北大,如今44歲卻仍單身
    走入"百家講壇"很多人認識蒙曼教授都是因為百家講壇,當時孟憲實在百家講壇當嘉賓老師,編導問孟憲實有沒有什麼推薦的講課老師,孟憲實給編導強烈推薦了中央民族大學的蒙曼老師。於是百家講壇的編導魏學特意來到中央民族大學,想要聽聽蒙曼上課。
  • 聽酷我音樂《百家講壇》 聚焦職場生存法則
    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欄目,為大家帶來個人修養「公開課」,跟隨古今思想名家,學習古代職場成功學與禮儀修養,領悟受益一生的成功智慧。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節目,《百家講壇》還有千餘期往日精華節目在酷我音樂平臺上線播出,這項福利要得利於日前酷我音樂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欄目達成戰略合作,酷我音樂對其進行獨家冠名
  • 易直播能留住中小學生「遠離直播」的腳步嗎?
    開學伊始,天津一名高三女生即在某直播平臺上直播了開學情景,對此,校方表示,已與學生約談並進行勸導,不支持學生在校使用直播功能。此事一起,頓時輿論譁然。不少媒體紛紛為此「發聲」,認為玩直播除了影響學業外,因監管機制不健全會有不少隱性的問題,而氛圍過度物質化,也不利於形成正確的三觀,表示中小學生應當遠離直播!那「遠離」就是完全隔絕,不能當主播,也不能看直播麼?剛剛發起教師節主題活動的易直播並不這麼看。9月10日教師節當天,易直播「出品」了教師節「催淚大片」,以「整」老師為切入點喚起對畢業多年的同學對老師的回憶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