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聖誕日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自在王佛世時,有一個國王,他聽了佛的道理,心裡很嚮往,產生了無上的向佛之心,就拋棄王位,當了法門,他的法號叫法藏。
法藏前去晉見自在王佛,聽他講說佛法,深感人間的苦惱,便發下四十八個大願,要拯救眾生脫離苦海。
此後,他便一心一意刻苦修行。不接觸色、香、味諸般享受,不生欲(欲望)、嗔(氣惱)、害(害人)眾多想法。經歷了億萬年不可計數的劫難,積累了無數世浩如煙海的功德,終於得道成佛。
他成佛後,號阿彌陀。在梵文中,這是無量的意思,因此,他就又有了無量壽佛、無量光佛、超日月光佛等十三個名號,據說,成佛後的他,容貌變得端正莊嚴,口氣香潔,如優缽羅花,遍體毛孔都沁出旃檀的馨香,手中常能化出無數珍寶。他憑著願力,建立了安樂之國。
在那裡,眾生沒有塵世的諸多苦惱磨難,卻能享受各種幸福歡樂。這個安樂國,位於西方十萬億佛土之外,所以又叫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後世流傳於中國民間的所謂西天。
晉代時,由後秦高僧鳩摩羅什譯成漢文,介紹到中國,經由中國佛教徒,尤其是由晉代慧遠首倡、唐代善導創立的淨土宗佛徒的弘揚,遂廣為傳播,以至於幾乎家喻戶曉。
據阿彌陀經說,只要對阿彌陀佛深信不疑,每天專誠誦念佛號,臨終之際,便能見到阿彌陀佛,由他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由於法門簡便,即使鄉居僻野,一字不識的村野凡夫,也能誦習,所以對阿彌陀佛的崇拜,在中國極為盛行,以至於口誦「阿彌陀佛」,幾成一切僧眾的象徵。
童女迦葉度外道
當時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將斯波醯村封給婆羅門弊宿。童女迦葉與五百比丘遊行到此,村人早已聽聞童女迦葉廣學多聞、辯才無礙,都爭相前去請法。弊宿婆羅門向來不信有來世、善惡業報等事,特地前去問難。
弊宿言:「依我看,並沒有所謂的來世、轉生,也沒有善惡業報。」迦葉問:「那麼你認為天上的日月,是此世有,還是他世有?是人為的,還是上天所造的?」弊宿言:「日月是他世有,並非此世;是上天所造的,非是人為。」迦葉說:「由此可知,必定有他世、有善惡業報。」弊宿言:「我還是不相信!」
迦葉便問:「是什麼因緣,使你如此堅信沒有來世、轉生、善惡業報?」弊宿言:「我有位親友生病將死,當我去探病時就和他約定:『如果真如沙門所說有地獄存在,以你平時十惡具足,必當墮入地獄。果真如此,你一定要回來告訴我,我才相信有地獄、業報等事!』然而至今,他始終沒有回來,以我們的交情,他是不會爽約的。所以,並沒有來世、轉生、善惡業報等事!
迦葉就舉個譬喻說:「有個盜賊被王所捉,將要赴刑場的路上,哀求守衛說:『求你放我回去和親人告別,我一定會再回來的!』請問守衛會放他回去嗎?」弊宿回答:「當然不會!」迦葉說:「同樣的道理,獄卒怎麼可能放你的親人回來呢?所以,你的執著是錯誤的。」
弊宿又說:「但是,我有另一位親人,平日廣行十善,死前我也和他約定,如果生到天上,一定要回來告訴我,這樣我才會相信有來生、善惡業報等事。但是,至今他都未曾回來過!」
迦葉回答:「譬如有個人掉到廁所裡,國王不但派人把他救出來,還用香湯為他沐浴乾淨後,抹上香粉、香水,讓他穿上最好的衣服、吃美味的食物,並且提供歌舞伎樂,請問這個人還會想回去泡在廁所中嗎?」
弊宿說:「當然不會!廁所那麼臭穢不堪!」迦葉言:「在天人眼中,我們閻浮提就像廁所一樣臭穢,百由旬外都能聞到。你的親人廣修十善,生天享天福,快樂無比,哪裡還會來這臭穢的閻浮提?」
弊宿又說:「我還有位親人,在世時持守五戒,依沙門所說,死後應當生忉利天。我也和他約定,如果生天必來相告,至今未見,所以我不信有來生、善惡業報。」
迦葉回答:「人間百年,是忉利天一日一夜。你的親人持守五戒而生忉利天,必定想先遊戲個二、三天,再來找你。到時候,你見得到嗎?」
弊宿回答:「忉利天的二、三天,是人間二、三百年,那時我早不在了!雖然你這樣說,但誰知道忉利天的天壽果真如你所說?」
迦葉又舉個譬喻說:「有人天生眼盲,不知顏色、長短等相,也沒有見過日月星辰、高山流水。所以就說沒有這些東西,對不對?」
弊宿回答:「當然不對。世間本來就有青黃赤白等色,也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不會因為盲人說沒有,就真的沒有。」
迦葉說:「這就如同你不知忉利天壽多長,便不相信一樣。」
弊宿說:「沙門說:人有識神。可是人死時,都不曾看到有識神跑出來,所以我不相信有來世。」迦葉反問:「你在高樓睡覺時,有沒有夢見過山川江河、園林街道?」答:「有。」迦葉又問:「你睡覺時,旁邊有侍衛嗎?」答:「有。」迦葉又問:「當你夢見山川江河、園林街道時,你的侍衛曾經見過你的識神出去嗎?當你醒來,侍衛又曾見到你的識神回來嗎?」答:「沒有。」
迦葉言:「你現在活著,人們尚且不見你的識神出入,更何況是死人呢?在佛法中,比丘精進不懈修習道品,以三昧力,得清淨天眼。用天眼可以得知眾生的壽命長短、善惡業報。你不能因為這肉眼無知無見,就認為沒有來世。」
迦葉又說了個譬喻:「從前有位事火梵志,有事外出,要他的弟子好好看顧火堆,等他回來。弟子貪玩,不小心讓火滅了,心怕被罵,趕緊求火。於是努力劈柴卻不見有火;把木頭放在臼中搗碎,也找不到火。梵志回來後,告訴弟子,要求火,應該鑽木才對。你如果想知有無來世,應該如同比丘一樣精進修行,具足定力,得清淨天眼,便能知道。不應該因為肉眼不見,就說沒有來世。」
弊宿說:「我絕不能捨棄斷滅理論,因為我從生下來就是這麼認為,而且也教導許多人,包括國王、大臣,大家都知道我是斷滅學者。」
迦葉說:「譬如有二人出外求財。最初找到了麻,二人就載了很多;後來又見到麻布,一人捨棄麻而取麻布,一人堅持不舍,認為麻就很好了。再往前走,又有更好的貝劫縷,一人舍麻布取貝劫縷,一人還是堅持著麻。而後,不論再找到更好的白銅、白銀、黃金,其中一人便舍原來所有,取較好的;另一人依舊堅持不舍。回到家鄉後,帶回黃金的人受到大家的歡迎;而堅持取麻的人,被人所取笑。你也是如此,堅持邪見,終究沒有益處。」
弊宿說:「如果真如你所說行善生天,你現在應該自盡,以求生天。若是貪生不死,就表示並非真的有來世。」
迦葉說:「譬如有個富者,死後留下二位妻子。大老婆生了幾個兒子,小老婆才剛懷孕。分財產時,大老婆認為小老婆沒有小孩,所有財產都該歸她和她的兒子們所有。小老婆則認為要等她生產後,若是男孩也該有一份財產。但是大老婆的兒子不肯,再三地要求分財產。小老婆心急之下,就以刀剖腹看是男是女。結果,母子雙亡。你自己身懷邪見,不但自誤且害人,不如沙門精勤修道,戒德具足,長久住世,可以利益更多眾生。你應該趕緊捨棄邪見,不要再執迷不悟,自增苦毒!」
弊宿說:「尊者,其實,當您最初問我『日月是此世有、他世有?』時,我就已經知道自己的謬誤。之所以一直追問,目的是想見識一下尊者的辯才與智慧,以增強信心。現在,我誠心信服,歸依於您。」
迦葉言:「你應當歸依於我師世尊。」弊宿問:「世尊在哪裡呢?」迦葉言:「世尊剛滅度不久。」弊宿說:「既然如此,我就歸依滅度如來及法和眾僧。自今以後,盡形壽持守五戒,並且廣行布施。」
於是,不僅是弊宿婆羅門得度,在場所有梵志、婆羅門和居士,聽聞童女迦葉的開示,都法喜充滿,並對佛法生起堅固的信心。
生至忉利天上的故事
久遠劫前,有一隻大力毒龍,牠擁有無與倫比的強大威力,雖然能在指掌間毀滅一切,但牠卻不隨便傷害生靈。特別的是,牠對寂靜的修行生活十分嚮往,也想要尋求解脫之道。
有一天,毒龍前往道場求受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牠以虔誠敬慎的心受完戒後,身心感到無比清涼,來到一處寧靜的樹林裡思惟法義。經過一段時間的用功後,毒龍感到有些疲倦,不知不覺地在大樹下睡著了。睡眠時的毒龍身體盤曲,變得像蛇一般,而且表皮鱗片的花紋更顯得光彩斑斕。
正當此時,有個獵人經過,他看到熟睡中的大力毒龍,驚訝不已:「想不到這世界上竟然有花紋這麼漂亮的大蛇,實在是稀有難得啊!」轉念一想:「這大蛇的皮如此罕見,倘若獻給國王做成衣飾,說不定還可以獲得一番獎賞呢……」獵人越想越高興,他一步步地接近毒龍,小心翼翼地拿著木杖,靠近毒龍身邊,深深吸了一口氣後,舉起木杖大力一揮,朝毒龍的頭部重重敲下並壓著不放,另一手則拿出他平日打獵用的刀子,迅速地向毒龍身體劃了下去。
一陣錐心刺骨的疼痛從皮膚透至心髓,皮與肉撕裂的痛楚讓大力毒龍難以忍受,瞋怒之火油然生起:「到底是誰這麼大膽,竟然敢動我,以我的神力,要消滅整個國家可說是易如反掌,難道他不想活了嗎!」忿怒的毒龍正想反擊時,突然起了覺念:「我現在正受持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應當承佛恩囑護守淨戒,縱使再痛也要忍下來,絕不可因此而破戒、傷生害命。」
毒龍護戒的心意堅決,牠忍痛讓獵人活生生地把皮給剝下來,一點也不後悔,甚至,又怕獵人因靠近牠而中毒,不但不敢睜開眼睛,也閉著氣不呼吸,深怕毒氣傷害了他。毒龍失去了皮膚的保護,身體血肉直接碰觸在粗糙的地面上,刺痛不堪。
豔陽高照下,天氣燠熱難耐,毒龍原本想到大河裡舒緩一下身體,可是,正要起身的時候,卻看見許多小蟲在自己身上爬動,牠心想:「到河裡泡水,雖然可使痛苦稍微減輕,但這些小蟲必定會因此而淹死,那豈不又犯了殺生戒嗎?」
於是,牠決定留在原地不動,任憑小蟲啃噬。種種的煎熬,並未使毒龍生起一絲悔意,反而激發起牠那深藏內心的悲願:「為了成就道業,我寧可布施身體給小蟲們;將來,若我成就佛道,更要以正法布施給這些眾生!」發了這個誓願後,大力毒龍便往生了,由於持戒的殊勝功德,牠投生至忉利天上。
大力毒龍為釋迦牟尼佛的過去生,獵人則是提婆達多,而那些小蟲就是釋迦牟尼佛成道時最初度化的八萬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