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聖誕日的傳說,童女迦葉度外道,生至忉利天上的故事

2020-12-24 善知解

阿彌陀佛聖誕日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自在王佛世時,有一個國王,他聽了佛的道理,心裡很嚮往,產生了無上的向佛之心,就拋棄王位,當了法門,他的法號叫法藏。

法藏前去晉見自在王佛,聽他講說佛法,深感人間的苦惱,便發下四十八個大願,要拯救眾生脫離苦海。

此後,他便一心一意刻苦修行。不接觸色、香、味諸般享受,不生欲(欲望)、嗔(氣惱)、害(害人)眾多想法。經歷了億萬年不可計數的劫難,積累了無數世浩如煙海的功德,終於得道成佛。

他成佛後,號阿彌陀。在梵文中,這是無量的意思,因此,他就又有了無量壽佛、無量光佛、超日月光佛等十三個名號,據說,成佛後的他,容貌變得端正莊嚴,口氣香潔,如優缽羅花,遍體毛孔都沁出旃檀的馨香,手中常能化出無數珍寶。他憑著願力,建立了安樂之國。

在那裡,眾生沒有塵世的諸多苦惱磨難,卻能享受各種幸福歡樂。這個安樂國,位於西方十萬億佛土之外,所以又叫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後世流傳於中國民間的所謂西天。

晉代時,由後秦高僧鳩摩羅什譯成漢文,介紹到中國,經由中國佛教徒,尤其是由晉代慧遠首倡、唐代善導創立的淨土宗佛徒的弘揚,遂廣為傳播,以至於幾乎家喻戶曉。

據阿彌陀經說,只要對阿彌陀佛深信不疑,每天專誠誦念佛號,臨終之際,便能見到阿彌陀佛,由他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由於法門簡便,即使鄉居僻野,一字不識的村野凡夫,也能誦習,所以對阿彌陀佛的崇拜,在中國極為盛行,以至於口誦「阿彌陀佛」,幾成一切僧眾的象徵。

童女迦葉度外道

當時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將斯波醯村封給婆羅門弊宿。童女迦葉與五百比丘遊行到此,村人早已聽聞童女迦葉廣學多聞、辯才無礙,都爭相前去請法。弊宿婆羅門向來不信有來世、善惡業報等事,特地前去問難。

弊宿言:「依我看,並沒有所謂的來世、轉生,也沒有善惡業報。」迦葉問:「那麼你認為天上的日月,是此世有,還是他世有?是人為的,還是上天所造的?」弊宿言:「日月是他世有,並非此世;是上天所造的,非是人為。」迦葉說:「由此可知,必定有他世、有善惡業報。」弊宿言:「我還是不相信!」

迦葉便問:「是什麼因緣,使你如此堅信沒有來世、轉生、善惡業報?」弊宿言:「我有位親友生病將死,當我去探病時就和他約定:『如果真如沙門所說有地獄存在,以你平時十惡具足,必當墮入地獄。果真如此,你一定要回來告訴我,我才相信有地獄、業報等事!』然而至今,他始終沒有回來,以我們的交情,他是不會爽約的。所以,並沒有來世、轉生、善惡業報等事!

迦葉就舉個譬喻說:「有個盜賊被王所捉,將要赴刑場的路上,哀求守衛說:『求你放我回去和親人告別,我一定會再回來的!』請問守衛會放他回去嗎?」弊宿回答:「當然不會!」迦葉說:「同樣的道理,獄卒怎麼可能放你的親人回來呢?所以,你的執著是錯誤的。」

弊宿又說:「但是,我有另一位親人,平日廣行十善,死前我也和他約定,如果生到天上,一定要回來告訴我,這樣我才會相信有來生、善惡業報等事。但是,至今他都未曾回來過!」

迦葉回答:「譬如有個人掉到廁所裡,國王不但派人把他救出來,還用香湯為他沐浴乾淨後,抹上香粉、香水,讓他穿上最好的衣服、吃美味的食物,並且提供歌舞伎樂,請問這個人還會想回去泡在廁所中嗎?」

弊宿說:「當然不會!廁所那麼臭穢不堪!」迦葉言:「在天人眼中,我們閻浮提就像廁所一樣臭穢,百由旬外都能聞到。你的親人廣修十善,生天享天福,快樂無比,哪裡還會來這臭穢的閻浮提?」

弊宿又說:「我還有位親人,在世時持守五戒,依沙門所說,死後應當生忉利天。我也和他約定,如果生天必來相告,至今未見,所以我不信有來生、善惡業報。」

迦葉回答:「人間百年,是忉利天一日一夜。你的親人持守五戒而生忉利天,必定想先遊戲個二、三天,再來找你。到時候,你見得到嗎?」

弊宿回答:「忉利天的二、三天,是人間二、三百年,那時我早不在了!雖然你這樣說,但誰知道忉利天的天壽果真如你所說?」

迦葉又舉個譬喻說:「有人天生眼盲,不知顏色、長短等相,也沒有見過日月星辰、高山流水。所以就說沒有這些東西,對不對?」

弊宿回答:「當然不對。世間本來就有青黃赤白等色,也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不會因為盲人說沒有,就真的沒有。」

迦葉說:「這就如同你不知忉利天壽多長,便不相信一樣。」

弊宿說:「沙門說:人有識神。可是人死時,都不曾看到有識神跑出來,所以我不相信有來世。」迦葉反問:「你在高樓睡覺時,有沒有夢見過山川江河、園林街道?」答:「有。」迦葉又問:「你睡覺時,旁邊有侍衛嗎?」答:「有。」迦葉又問:「當你夢見山川江河、園林街道時,你的侍衛曾經見過你的識神出去嗎?當你醒來,侍衛又曾見到你的識神回來嗎?」答:「沒有。」

迦葉言:「你現在活著,人們尚且不見你的識神出入,更何況是死人呢?在佛法中,比丘精進不懈修習道品,以三昧力,得清淨天眼。用天眼可以得知眾生的壽命長短、善惡業報。你不能因為這肉眼無知無見,就認為沒有來世。」

迦葉又說了個譬喻:「從前有位事火梵志,有事外出,要他的弟子好好看顧火堆,等他回來。弟子貪玩,不小心讓火滅了,心怕被罵,趕緊求火。於是努力劈柴卻不見有火;把木頭放在臼中搗碎,也找不到火。梵志回來後,告訴弟子,要求火,應該鑽木才對。你如果想知有無來世,應該如同比丘一樣精進修行,具足定力,得清淨天眼,便能知道。不應該因為肉眼不見,就說沒有來世。」

弊宿說:「我絕不能捨棄斷滅理論,因為我從生下來就是這麼認為,而且也教導許多人,包括國王、大臣,大家都知道我是斷滅學者。」

迦葉說:「譬如有二人出外求財。最初找到了麻,二人就載了很多;後來又見到麻布,一人捨棄麻而取麻布,一人堅持不舍,認為麻就很好了。再往前走,又有更好的貝劫縷,一人舍麻布取貝劫縷,一人還是堅持著麻。而後,不論再找到更好的白銅、白銀、黃金,其中一人便舍原來所有,取較好的;另一人依舊堅持不舍。回到家鄉後,帶回黃金的人受到大家的歡迎;而堅持取麻的人,被人所取笑。你也是如此,堅持邪見,終究沒有益處。」

弊宿說:「如果真如你所說行善生天,你現在應該自盡,以求生天。若是貪生不死,就表示並非真的有來世。」

迦葉說:「譬如有個富者,死後留下二位妻子。大老婆生了幾個兒子,小老婆才剛懷孕。分財產時,大老婆認為小老婆沒有小孩,所有財產都該歸她和她的兒子們所有。小老婆則認為要等她生產後,若是男孩也該有一份財產。但是大老婆的兒子不肯,再三地要求分財產。小老婆心急之下,就以刀剖腹看是男是女。結果,母子雙亡。你自己身懷邪見,不但自誤且害人,不如沙門精勤修道,戒德具足,長久住世,可以利益更多眾生。你應該趕緊捨棄邪見,不要再執迷不悟,自增苦毒!」

弊宿說:「尊者,其實,當您最初問我『日月是此世有、他世有?』時,我就已經知道自己的謬誤。之所以一直追問,目的是想見識一下尊者的辯才與智慧,以增強信心。現在,我誠心信服,歸依於您。」

迦葉言:「你應當歸依於我師世尊。」弊宿問:「世尊在哪裡呢?」迦葉言:「世尊剛滅度不久。」弊宿說:「既然如此,我就歸依滅度如來及法和眾僧。自今以後,盡形壽持守五戒,並且廣行布施。」

於是,不僅是弊宿婆羅門得度,在場所有梵志、婆羅門和居士,聽聞童女迦葉的開示,都法喜充滿,並對佛法生起堅固的信心。

生至忉利天上的故事

久遠劫前,有一隻大力毒龍,牠擁有無與倫比的強大威力,雖然能在指掌間毀滅一切,但牠卻不隨便傷害生靈。特別的是,牠對寂靜的修行生活十分嚮往,也想要尋求解脫之道。

有一天,毒龍前往道場求受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牠以虔誠敬慎的心受完戒後,身心感到無比清涼,來到一處寧靜的樹林裡思惟法義。經過一段時間的用功後,毒龍感到有些疲倦,不知不覺地在大樹下睡著了。睡眠時的毒龍身體盤曲,變得像蛇一般,而且表皮鱗片的花紋更顯得光彩斑斕。

正當此時,有個獵人經過,他看到熟睡中的大力毒龍,驚訝不已:「想不到這世界上竟然有花紋這麼漂亮的大蛇,實在是稀有難得啊!」轉念一想:「這大蛇的皮如此罕見,倘若獻給國王做成衣飾,說不定還可以獲得一番獎賞呢……」獵人越想越高興,他一步步地接近毒龍,小心翼翼地拿著木杖,靠近毒龍身邊,深深吸了一口氣後,舉起木杖大力一揮,朝毒龍的頭部重重敲下並壓著不放,另一手則拿出他平日打獵用的刀子,迅速地向毒龍身體劃了下去。

一陣錐心刺骨的疼痛從皮膚透至心髓,皮與肉撕裂的痛楚讓大力毒龍難以忍受,瞋怒之火油然生起:「到底是誰這麼大膽,竟然敢動我,以我的神力,要消滅整個國家可說是易如反掌,難道他不想活了嗎!」忿怒的毒龍正想反擊時,突然起了覺念:「我現在正受持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應當承佛恩囑護守淨戒,縱使再痛也要忍下來,絕不可因此而破戒、傷生害命。」

毒龍護戒的心意堅決,牠忍痛讓獵人活生生地把皮給剝下來,一點也不後悔,甚至,又怕獵人因靠近牠而中毒,不但不敢睜開眼睛,也閉著氣不呼吸,深怕毒氣傷害了他。毒龍失去了皮膚的保護,身體血肉直接碰觸在粗糙的地面上,刺痛不堪。

豔陽高照下,天氣燠熱難耐,毒龍原本想到大河裡舒緩一下身體,可是,正要起身的時候,卻看見許多小蟲在自己身上爬動,牠心想:「到河裡泡水,雖然可使痛苦稍微減輕,但這些小蟲必定會因此而淹死,那豈不又犯了殺生戒嗎?」

於是,牠決定留在原地不動,任憑小蟲啃噬。種種的煎熬,並未使毒龍生起一絲悔意,反而激發起牠那深藏內心的悲願:「為了成就道業,我寧可布施身體給小蟲們;將來,若我成就佛道,更要以正法布施給這些眾生!」發了這個誓願後,大力毒龍便往生了,由於持戒的殊勝功德,牠投生至忉利天上。

大力毒龍為釋迦牟尼佛的過去生,獵人則是提婆達多,而那些小蟲就是釋迦牟尼佛成道時最初度化的八萬天人。

相關焦點

  • 《童女迦葉考》摘錄:對學術界不事實修之凡夫僧俗所造種種謬論應當辯證
    然而變造之時當然必須編造本生譚來說服信眾,由此緣故,本文主人翁「鳩摩羅迦葉」,就由「童女、菩薩」的本質,被改變為「童子、聲聞比丘」,然後編造成童女母親出家而出生童子迦葉的故事,來說明《弊宿經》中的「童女迦葉」所說的「童女」其實只是姓氏而非性別身分的表徵。這個被編造出來的故事雖然生動而偉大,卻是與史實不符的假故事,也是內容自相矛盾的謬說。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日!念100萬遍阿彌陀佛,收下3大妙法……
    一人念佛,全家得福,一人頂禮念誦阿彌陀佛,全家安康,一生平安!12月23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恭迎阿彌陀佛聖誕日!讓我們念一聲「阿彌陀佛」,祈願阿彌陀佛發光加持:生活美滿,身體安康,事業順利,吉祥大順!阿彌陀佛,佛中之王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佛中之王,也是咒中之王,發48大願度盡眾生,功德超過一切佛!
  • 佛曰:人間百歲為忉利天上一日一夜
    【佛說齋經】裡面提到,我們這人間五十歲,是第一天上一日一夜,佛教將浩瀚的宇宙分為三十三重天,道教也有這種說法。第一四天上壽五百歲。彼當人間九百萬歲。佛告維耶,受八齋五念者得生此天上。人間百歲為忉利天上一日一夜,忉利天壽千歲。當人間三千六百萬歲。人間二百歲為鹽天上一日一夜。鹽天壽二千歲,是人間一億五千二百萬歲。
  • 農曆七月十三,是大勢至菩薩聖誕日,你知道這位菩薩的來歷嗎?
    農曆七月十三,是大勢至菩薩聖誕日,你知道這位菩薩的來歷嗎?佛家文化,作為我國文化寶庫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雖然是一個外來文化,但在時間的長河中,漸漸的與我國本土文化相融、相合。對於許多信佛的朋友,了解一下眾多佛中的菩薩也是極有必要的,農曆七月十三是大勢至菩薩聖誕日,對於這位大勢至菩薩,您了解多少呢?作為阿彌陀佛的右脅侍,大勢至菩薩又被稱之為大精進菩薩,因其名字過於冗長,故而多稱其為勢至菩薩。作為西方三聖之一,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並駕齊驅。在佛家聖典《悲華經》中有描述稱:在很久以前有一個轉輪聖王,生了四個兒子,簡稱四太子。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恭迎彌陀佛的聖誕日!為新的一年消災祈福!轉發無量功德……
    農曆十一月十七日(2020年12月31日)恭逢阿彌陀佛聖誕日。千百億劫,我們輪轉六道,苦不堪言。
  • 恭迎大勢至菩薩聖誕日,農曆七月份,「教孝月、報恩月、普度月」
    恭迎 大勢至菩薩聖誕日 【學大勢至菩薩,頭頂著輪迴受苦的父母「覺醒自己」】 海濤法師我想最重要的,各位要保持正念,學大勢至菩薩 #覺醒自己,大精進菩薩頭頂上的父母在輪迴受苦「我有什麼好放逸的!」這樣你才會進步。
  • 十集動漫《阿彌陀佛的故事》(全集)【2540期】
    2020年12月31日(周四),農曆十一月十七,是我們日夜稱念的「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句萬德洪名的本尊,西方極樂世界教主,我們的慈父——阿彌陀佛的聖誕日。  值此殊勝的日子,宜廣行善事,誠心念誦阿彌陀佛名號,修十善業,積功累德,以此功德回向宿世父母, 六親眷屬,歷代宗親,冤親債主,出離惡道,得生人天;現世者福慧雙修、智慧增長、家庭幸福 、六時吉祥!祈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正法久住、大德高僧長久住世!
  • 今天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恭迎阿彌陀佛聖誕,轉發無量功德!
    農曆十一月十七日(2020年12月31日)恭逢阿彌陀佛聖誕日。千百億劫,我們輪轉六道,苦不堪言。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寶蓮生!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脫離六道苦惡!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早得善知識!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消世間業障!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心生清淨心!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早得善方便!
  • 恭逢阿彌陀佛聖誕日,祈願佛光普照,眾生吉祥安康!
    自唐代善導大師提倡口稱「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修行方式以來,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無不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形成了「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文化現象。不論是遇到高興的事情還是遇到悲傷的事情,人們都會自然而然脫口而出一句「阿彌陀佛」。
  • 什麼是附佛外道?怎麼判斷是不是附佛外道?
    附佛外道有種種的表現形式,典型的比如說,「某某功」說他講的也是佛法,是最大的法,也剽竊佛法的名詞,也說真善忍;但是自封教主,說自己還有一個什麼世界,誆騙信徒,將來死了超生他的佛國;又說他比佛的功能大幾十萬倍,這都是明顯的欺騙信眾。 如果以大乘實相印來說,所謂「諸法實相」乃是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
  • 歷經塵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彌陀佛的珍貴
    2020年12月31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是我們日夜稱念的「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句萬德洪名的本尊,西方極樂世界教主,我們的慈父——阿彌陀佛的聖誕日。回首2020年,似乎有太多的驚懼、束縛、不自在。有的人把生命遺落在這一年,有的人生計失去著落,有的人生活軌跡被改變,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自由呼吸、自在行動的可貴。
  • 《雜寶藏經》天女以華鬘供養迦葉佛塔緣第四十
    天女以華鬘供養迦葉佛塔緣第四十  【經文】  爾時釋提桓因,從佛聞法,得須陀洹,即還天上,集諸天眾,贊佛法僧。時有天女,頭戴華鬘,華鬘光明,甚大晃曜,共諸天眾,來集善法堂上。  爾時天女,說偈答言:  我昔以華鬘,奉迦葉佛塔,  今生於天上,獲是勝功德,  生在於天中,報得金色身。
  • 佛經中的童男與童女
    三、羅睺羅羅睺羅是佛陀未出家前,與耶輸陀羅所生的獨生子。在他十多歲時,即跟隨佛陀出家修道。這是僧團中幼童出家的首例,因此,佛陀特別訂定沙彌的制度,要羅睺羅禮拜舍利弗尊者為師。四、妙慧童女在《大寶積經》中,記載一位具深妙智慧,發堅固願的童女——妙慧。她是摩揭陀國王舍城中地方士紳之女。佛陀在耆闍崛山講經的法會中,年齡才八歲的她就常常在座。
  • 阿彌陀佛助念儀軌
    我行施等諸資糧為度眾生願成佛 念四無量心文(三遍)願諸有情具足安樂及安樂因(發慈心)願諸有情永離苦惱及苦惱因(發悲心)願諸有情永不離失無苦惱之妙樂(發喜心)願諸有情遠離愛惡親疏常住平等舍(發舍心) 阿彌陀佛觀想文
  • 「忉利天」的囑託|佛陀在「忉利天」顯神通「授記」無量地藏菩薩
    由於摩耶夫人善緣深厚,死後「化生」在「忉利天」(忉利天」就是人們常說的天堂)享受「福報。悉達多雖然對自己的母親沒有什麼印象,卻從來沒有忘記母親的生育之恩。悉達多將自己的「世法身」修煉到與「前世法身」合一之後,在禪定中,得知母親在「忉利天」中享受「福報」。由於不知修煉不生不滅之「法」,在「福報」結束後還要轉世輪迴。
  • 忉利天天主帝釋和忉利天的由來(宣化上人)
    他雖然在天上做天主,但是在佛教裡只是一個護法;他不單不能做主,而且連坐的位置都沒有,只是在門口站著。這位天主,就是一般人所謂的「萬能的上帝」。 不錯,他是萬能的,他不只管天上的事情,也管人間的事情。但他和我們人間的人沒有什麼分別,為什麼?他也有淫慾,也有飲食,也有睡眠這三種慾念,只不過他輕一點,沒有我們人間的人這麼重。
  • 附佛外道的幾個特點
    ——《涅槃經》——【妙祥法師開示】☞ 外道,著相不持戒末法時期,區別外道書籍和外道法,主要在戒律上。外道是不講究持戒的,怎麼方便怎麼來。這是外道和內道的區別。外道都是在相上下功夫。☞ 外道,講便宜違因果再一個,這個外道法和外道書,它有個特點,告訴你成就非常快,這也是很重要一點。(可參考:想今生就成佛嗎)你比如說本願法門,日本本願法門吶,那個就是外道法門,說你念句「阿彌陀佛」,不用持戒,你就已經往生在大法船上了。你現在就可以放心了,已經在大法船上了,就等著往生西方極樂了。
  • 《西遊記》中的佛學:釋迦牟尼是阿彌陀佛?
    第18期 釋迦牟尼是阿彌陀佛?《西遊記》第七回講到孫悟空大鬧天宮,玉皇大帝沒招了,請出了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