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佛經包含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羅萬象。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如意之事,人生十有八九難有其全。在摸爬滾打的人生中,我們為生活拼搏,我們為夢想努力,但我們內心深處,終究有一片淨土,為我們駐留。
世事無常,我們不求四大皆空,看淡生死,我們只希望在人生中,莫要選錯了路。釋明心在自己的道路上,一直有著自己的看法。在體悟到世事無常之後,毅然決絕的選擇出家。
釋明心又有「三棵千年松,天涯日月心」的別名,很喜歡釋明心在帖子上發表的這句話:「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最難披。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釋明心出生在浙江省永嘉縣楠溪江畔的一個古鎮裡,雖說這裡民風淳樸,但在家鄉中,釋明心從來沒有見到過一心求佛的出家人,所遇到的所謂的出家人不過是一群只知道招搖撞騙的騙子罷了。出家做和尚在年幼的釋明心看來,成了一種無所事事、坑蒙拐騙的職業。
在當今這個社會中,佛教的地位早已經大大下降,佛教在消亡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隨著年齡的逐漸長大,釋明心不由發出了「人生難得,佛法難聞」的感慨。
三棵千年松
小時候的釋明心總喜歡問問題,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人生的意義又在哪裡?在漫天的繁星下,柔和的月光下,天階月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釋明心享受這種靜靜一個人思考問題的感覺,在這種環境下,他總會感到內心非常寧靜。
每當這個時候,他都會格外享受這片刻的寧靜。對於釋明心而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就已是世間最快樂的事情。
釋明心直視自己的內心,曾經發出疑問,這些問題真的必要嗎?思考這些問題是不是很荒唐呢,對我今後的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呢?但釋明心卻從不覺得自己想法是錯誤的,他在直剖自己內心後得出結論:「我不想稀裡糊塗的過一生。」這就是他的答案。
釋明心並不是在一開始就抱有求佛出家的心態的,他對於佛教的了解也是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
在此之前,釋明心並不了解也並不想出家,他可能會像大部分人一樣,找一份勉強餬口的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順應家中的安排找一位女子結婚,而後為了家庭生活奔波勞苦,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這樣人生的意義又在何處,自己努力所做下的一切,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沒有理想,都只是為了活著罷了。
而每天都單調的千篇一律的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但釋明心很幸運,有的人窮其一生都沒有發現自己心靈的救贖,可釋明心在有生之年找到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釋明心在上網時偶爾聽到一首佛曲《輪迴》,在悠遠空靈的聲音中,釋明心感覺自己被音樂所淨化洗滌,僅僅一首歌,就已經洗去了往日的煩躁,在音樂聲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愜意,他突然之間就明白了自己以後該走的路。
釋明心自己都在感謝那段機緣,他說道:「幸運的是我在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佛法,點燃了心燈,讓我看到了解脫的希望。」
釋明心在木魚聲中,看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他開始接觸了解佛法,努力鑽研,在了解過六道輪迴,人生無常後,便不滿足僅僅閱讀佛法讀物,他開始嚮往出家的日子。釋明心開始喜歡去寺廟,喜歡聽難懂的梵音咒語,此時此刻的他,感到了上天的呼喊,內心的救贖。
這件事遭到了家裡的一致反對,試問,哪一個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走向清心寡欲無欲無求的道路呢?佛教提倡六根清淨,不染紅塵,如果釋明心真的阪以佛教,那豈不是自己多年撫育的孩子將斬斷情緣,不能與自己時時相見?那自己多年拼搏的意義又在何處呢?
古有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釋明心的父母怎麼忍心看到自己的兒子身邊沒有一個知心人,也沒有子嗣呢。父母的阻攔讓釋明心一度陷入糾結中,他不忍心傷了父母的心,但又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救贖,最後,釋明心的父母退步了。
天涯日月心
由於釋明心相貌丰神俊朗,長身玉立,在外出化緣中被有心人拍下,發到網上,一下子就走紅網絡,有了「最帥和尚」之名,但終究「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有很多富婆重金追求釋明心,但釋明心都堅定道心,不為所動。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金錢無法打動釋明心那顆堅定不移的道心,反而會讓釋明心對佛教更加尊崇。在前進的道路上,一定會有阻攔,這些所謂的繁華富貴在釋明心看來都是前進路上的修煉。
就如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汙。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釋明心自己說過:「別以為我真的境界高,我只是一個簡單的人。」
釋明心在沒有出家之前,就對金錢,美色酒肉沒有太多的欲望,他這樣無欲無求的心追尋佛法最適合不過了。
釋明心現在對自己的前路沒有一絲迷茫,他曾說:「人活著能做自已喜歡的事,就是最大的幸福,而我喜歡佛教,與佛有緣,能出家修行便是最好的歸宿。」人生途中,總會有那麼幾件事擾亂你前進的步伐,但還請堅定的走下去,讓自己不會後悔的路才是真的人生正道。
「佛前有花,名優曇華,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開花,彈指即謝,剎那芳華。」或許釋明心就是那朵佛前曇華,經過了三千年才花開降世,在人間演繹他的剎那芳華。
人需自贖
安意如在《日月》中寫道:「生命的矛盾在於,不是滿足了物質和地位,心性就能得到徹底的自由和圓滿。」正如釋明心一般,就算不為了生活發愁,那也會因為自己在世上太過於孤立無援,內心處於自我迷茫中。
一個自我迷茫的人怎麼會找到前進的正確道路,做出自己喜愛的事情,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生存的價值呢?如果一個人的心性沒有徹底的解放和自由,那就算在再廣闊的天地也感覺像生活在由生活編織的囚籠中,掙脫不了,也無法逃脫。
此時,我們應該要有敢於逃脫囚籠的勇氣,如果你連自己都放棄了,那別人如何才能救贖你呢?「人需自贖,而非枯坐等人救度。」 你人生的道路取決在你,大膽向前走,沒有人能夠阻攔你的決定,你的人生需要由你做主。
我們要大膽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當你被愁雲遮住視野,你會發現,所見皆是荒蕪。但如果你敢於去撥雲見日,觸目所及,皆是美景。
有時候,生活中的煩惱很小,但你卻沒有敢於面對他的勇氣,你若放不下,它總會擋在你面前,你看到的只有煩惱。但當你放下了,人間美景無數,別有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