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代禪宗六祖惠能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佛教說「塵」,能汙染人的真性。佛教認為,塵境是一心所變現的,屬於虛妄的「似外境現」。然而即便身處佛門,真正看破紅塵者也少之又少。
元好問在《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寫下過「老夫唯有,醒來明月,最後清風」,堪稱自在瀟灑;陶淵明的《飲酒·其五》中所描繪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又有一番恬靜。然而,即便倜儻如他們,也難捨紅塵。試問,又有多少人,能不為塵世中的誘惑所動呢?
01
釋明心,被網友稱為「中國最帥80後和尚」,他的個人微博「釋明心」已擁有超過26萬名粉絲。他擁有帥氣的面容和近1米9的身高,卻遁入空門,令無數網友大為惋惜。
釋明心,出生於1980年,浙江省永嘉縣人。2013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現如今的釋明心已是河北省秦皇島摩訶寺和浙江省永嘉縣普安寺的住持。在遁入空門之前,他生活在一個風景秀麗古鎮上,那裡民風淳樸,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都市的喧囂,更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也許是因為那裡一切都是純粹的存在,長大後的他才會愛上恬淡,從而選擇遠離紅塵。
但事實上,釋明心並不是一開始就堅定了出家的想法。在那之前,他順從父母的意願,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公務員,雖然他清楚地明白,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但是迫於現實,他還是接受了,這一接受就是10年。這漫長的時間中他經歷了生活殘酷的一面:工作的壓力,複雜的人際關係,無數不順心的事接踵而至。
02
釋明心生活的地方雖然有不少古寺遺蹟,但全鎮沒有一個出家人和居士,讓他深刻體會到什麼叫「人生難得,佛法難聞」。從小到大,他根本沒見過一個真正出家人,「好吃懶作,不勞而獲」,這就是鄉親們對出家人的定義。
2006年,釋明心上網時,偶然聽到一首佛曲《輪迴》,馬上被那悠遠空靈的音樂給震撼了。不需要任何歌詞,只是簡單的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伴隨著引謦、木魚的敲擊聲,仿佛讓他看到深山古剎,禪影僧蹤。他好像突然明白了,什麼是他所想要追求的生活。於是,釋明心開始研究佛教對宇宙及人生意義的闡釋,接觸真正的佛法教理,了解六道輪迴。漸漸地,釋明心越發嚮往出家人的清靜生活。
不久後,釋明心便決定割愛辭親。由於機緣還未成熟,在他來到寺院的幾天後,他的父母就來接他回家,農村傳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他的父母肯定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這種事情發生。看著年邁的父母風塵僕僕地趕來,他沒辦法棄父母不顧,最終他妥協了。
03
回家後,釋明心寢食難安。帶著不甘心和執著,他用了三年的時間,終於順利出家,並考入了國內最高佛教學府中國佛學院。
「你所嚮往的地方,就是你的遠方」,釋明心的人生終於屬於了他自己,在學校學習之餘,他像很多男孩子一樣,喜歡打籃球,喜歡運動。由於釋明心法師長相很是俊美,有很多美女傾慕於他,對於這點他本人也很是苦惱,曾經還拒絕過一個富家女的追求。「多少春閨夢裡人,輕歌一曲別紅塵,無情哪得眸如海,悲盡輪迴苦眾生。」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最難披。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世事無常,釋明心三年前出家未果,三年後峰迴路轉,終於得償所願。可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結語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21世紀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許多人被生活所迫做著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後來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人。釋明心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始終記住「忠於本心,為己而活」。
參考資料:
《菩提偈》
《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
《飲酒·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