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電影市場廝殺之後,吳京、沈騰、黃渤三位百億明星新鮮出爐,清一色的男演員。票房前三甲《流浪地球》《瘋狂外星人》《飛馳人生》也都是男演員佔C位。相比之下,電視劇多是女主演挑大梁。從人氣來看,2018年女演員的最高新媒體指數高於男演員,趙麗穎、楊冪和迪麗熱巴三位女演員佔據了綜合排名前三。由此可見,中國電影與電視劇演員主咖的性別差異越來越明顯,大有兩極分化的趨勢。
演員也有「性別差」,大小螢屏各自搶灘C位
從電影方面看,2019年春節檔呼聲最高的「四大金剛」電影,唯一一部以女演員為主咖的《新喜劇之王》雖有周星馳導演「守護」,依然無法在硝煙中取勝,票房和口碑都遠不及前三者。從演員選擇上來說,除了女主鄂靜雯咖位不高,外形不夠靚麗等原因外,是否電影市場對女演員有「偏見」?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除了《後來的我們》《超時空同居》外,其他八部電影演員陣容,無論從數量還是重要性來說,男演員佔據絕對優勢。女性多在電影中扮演主角的「助手」和情感助推者,相當於陪襯紅花的綠葉。
與電影市場女演員的劣勢地位相反,電視劇市場則依舊是大女主戲霸屏,2018年年度藝人排行榜TOP10中,女演員佔7位,男演員僅4位(周迅、霍建華並列第十)。楊冪憑藉《扶搖》《翻譯官》穩居播放量首位,江疏影、吳謹言、秦嵐、迪麗熱巴、周迅都榜上有名,男演員鄧倫因《香蜜沉沉燼如霜》《龍門飛甲》排名第二,另外,聶遠、靳東、霍建華三位進入了TOP10。但總體來說,播放量頭部的劇集明顯女演員佔據主要位置。
電影和電視劇演員主咖的性別差異並不是天然的,而是因兩種文化產品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市場定位和類型趨勢不同,決定了目前的演員性別差明顯增大的現狀。
大銀幕男性硬核片興起,小熒幕大女主風生水起
十年前,《畫皮》等電影上映,聚焦人物間的情感糾葛,男女主演分庭抗禮。十年間,中國電影工業化及商業化發展進程迅猛,年票房量由2008年的43億+到2018年已超過600億,增長了約13倍。中國電影的體量和類型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故事流暢、特效加持的動作的燃向商業大片成為市場的吸金主體。
類型片先後出現《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戰狼1、2》這樣的主旋律商業大片實現突破,雄性荷爾蒙氣質突出,激起全國民的熱血觀影風潮。春節檔的《流浪地球》更代表了中國科幻類型的崛起,這些電影紛紛以男性視角和人物為主,女演員成為陪襯,我們姑且稱之為中國新興的男性硬核商業大片。
喜劇片作為中國電影比較成熟的商業類型。從馮小剛賀歲片開始,一直是男性喜劇咖的陣地,由徐崢的囧系列重新煥發青春,到《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甚至《唐人街探案》新型雜糅多元素的喜劇類型,無不是男性演員為主。開心麻花系列的首部《夏洛特煩惱》無疑是個驚喜,馬麗和沈騰兩位男女喜劇咖共同主演,爆笑了當年的暑期檔。但到了《西虹市首富》,馬麗已經從片中消失,沈騰今年更是和黃渤等男演員組成男男CP,瘋狂地飛馳喜劇人生。
張藝謀、周星馳等電影名導喜歡選用新人女演員,從鞏俐、章子怡、張雨綺到周冬雨、林允,培養了謀女郎、星女郎等多位電影女咖,現在這種現象越來越少。
在青春片、愛情片裡,電影男女演員還有同樣的重要性。但是這類電影一般體量較小,成本不高,所以影響力沒那麼大,但是就性價比來說,依舊是電影市場的優秀的類型,觀眾亦喜聞樂見。但《情聖》《西雅圖》系列又因演員醜聞,不知後續如何。
而電視劇市場女性觀眾佔主導,女頻當道成為必然。跟電影市場的陽剛之氣日盛不同,電視劇類型多以女性為主角,展現其成長曆程,在宮廷或家宅裡升級打怪。2018年亦是大女主當道,《延禧攻略》、《如懿傳》,到《知否》,無不是書寫大女主的人物傳奇。而男性角色則成為女人堆裡的綠葉,陪襯女主的成長。
兩者市場和類型的變化,也讓更多電影女性咖回到電視,甚或網劇中來,積累觀眾緣。
周迅無疑是較早拍攝電視劇大製作的電影女演員之一,她主演的《紅高粱》得到了極高的關注度和好評,獲得當年國劇盛典大獎。去年的《如懿傳》曾因年齡跨度過大引起廣泛的關注,後來用演技徵服了觀眾。
除了《如懿傳》,「謀女郎」周冬雨主演的《幕後之王》也隨後播出。而當老搭檔沈騰榮升百億票房電影大咖時,《逆流而上的你》在小螢屏熱播,馬麗在劇中擔綱主演,發揮喜劇才能。另一個電影咖許晴則從《邪不壓正》裡走出來,主演《老中醫》。
如咖位為一線的章子怡、湯唯等多位電影女演員也開始接拍電視劇處女作。章子怡主演的《江山故人》,湯唯領銜《大明皇妃孫若微傳》,不久後都將與觀眾見面。闊別熒幕十年的李冰冰最近也回歸電視劇了,接拍由小說《大唐明月》改編的電視劇《琉璃傳》。
電視劇中,女性大咖除了佔主咖位置,同樣,在數量上也佔據大多數,男演員們,多數「淹沒」在女人堆裡,當然主咖也會收穫滿滿的好感,比如《延禧攻略》的聶遠,《知否》裡顧二叔的扮演者馮紹峰。
類型嬗變是常態,性別差何時能消弭
男女演員在大小熒幕合理流動,利於行業進步,但長時間的性別差異過大,也會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所以,類型更替,男女演員「風水輪流轉」也是一種必然。
近年好萊塢女性做主咖的電影數量也在增多,卡神最新的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即是以女性為主角,《神奇女俠》亦收穫了較好的口碑和票房。隨著中國電影工業及商業化的成熟,類型的多樣化發展,大片以女演員為主咖也將為可能。也期待電影市場上多開發一些女性題材為主的電影故事,為女演員展示演技提供舞臺。中國電影除了陽剛之風日盛,女性的柔美、堅韌亦需要釋放空間。
電視劇方面,大女主戲過多,也會引起審美疲勞。如於正的《皓鑭傳》就未能延續《延禧攻略》的勢頭。再加之政策的限制,多類型的發展成為必然。近兩年,現實主義題材劇和年代劇明顯增多,如《大江大河》就是王凱、楊爍、董子健三位男主演擔綱,觀眾許久未見的陳寶國也在《老中醫》裡重新展示傳統醫學的魅力。
而網劇市場的多類型嘗試更加活躍,促進了電視劇市場的類型嬗變,衝擊著大女主獨步天下的局面,讓男演員有了更多展現演技的空間。如近年《法醫秦明》《白日追兇》《餘罪》《無罪之證》等罪案劇的成功已經證明了類型多樣化的趨勢,網劇《鎮魂》則火了「鎮魂男孩」朱一龍、白宇等。
科幻電影、動作片在電影市場的初步成功,相信也會帶動科幻、動作片在電視劇領域的的製作嘗試。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領域,多類型的開發、生長、成熟都將給男女演員們帶來更多的機會。男女演員比例趨向平衡,大小螢屏兩開花,將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