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陳毅粟裕指揮的孟良崮戰役,全殲了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名氣天下。其實,孟良崮戰役最早的戰略意圖,不是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而是先打掉在泰安的國民黨軍第72師,然後伺機消滅胡璉率領的第11師。但當時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的兵力,只有9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兵縱隊,約27萬餘人,國民黨部隊呢,有45萬人,明顯處劣勢。
在打完泰安的第72師後,面對國民黨軍隊的步步緊逼,華野部隊,不得不調整部署,將主力後撤一步,尋找機會,再進攻。第一個機會,是在新泰附近的胡璉第11師,當時,第11師剛剛佔領新泰,部隊較為分散,且立足未穩,粟裕見機立即命令四個縱隊快速向新泰穿插,準備打他們個措手不及。但胡璉很狡猾,他很快就識破了粟裕的意圖,一方面,命令與11師各部迅速收縮,另一方面,電告南京,要求周邊的其他部隊,快速向他靠攏。
胡璉是老蔣的親信啊,他的電報,很有用,其他部隊也遵照南京的命令,快速向他靠攏過來。如此,打胡璉的戰略計劃,就泡湯了。粟裕也無可奈何地命令四個縱隊,趕緊撤回來。但王必成率領的六縱,卻撤不回來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任務,是一旦對胡璉的戰鬥打響,他的六縱,任務是阻擊從新泰以南前來增援的國民黨部隊。所以,他們在接到命令後,動作迅速,早早就到了指定地點,到了後,王必成一看,指定地點打阻擊不太理想,就擅自命令部隊,再向南推進,一直推出幾十公裡,到了新泰以南的羊流店一帶,等接到撤退命令時,已經撤不了了,因為,敵人的援軍已經到了,他們一下子,陷入三面受敵的不利局面。
不過,王必成是員虎將啊,他見到部隊三面受敵,不經請示,又擅作主張,命令部隊挺進魯南,並於48小時內,甩掉追擊的敵軍。1947年5月12日,華野對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圍殲作戰還沒打響,突然發現,張靈甫要跑,必須有一支部隊,前去堵住張靈甫的後路,當時,陳毅粟裕手裡已沒有兵了,怎麼辦?陳粟想到了王必成的六縱,便命令他們,必須在48小時內,趕到垛莊,堵住張靈甫。最終,王必成的六縱成了圍殲張靈甫的一支奇兵。戰後,粟裕說:「王必成擅自跑到魯南,連我都沒料到,沒想到他會成為在孟良崮堵住張靈甫的一支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