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說他,擅作主張導致三面受敵,反而成了堵住張靈甫的一支奇兵

2020-12-22 小樓侃歷史

1947年,陳毅粟裕指揮的孟良崮戰役,全殲了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名氣天下。其實,孟良崮戰役最早的戰略意圖,不是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而是先打掉在泰安的國民黨軍第72師,然後伺機消滅胡璉率領的第11師。但當時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的兵力,只有9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兵縱隊,約27萬餘人,國民黨部隊呢,有45萬人,明顯處劣勢。

在打完泰安的第72師後,面對國民黨軍隊的步步緊逼,華野部隊,不得不調整部署,將主力後撤一步,尋找機會,再進攻。第一個機會,是在新泰附近的胡璉第11師,當時,第11師剛剛佔領新泰,部隊較為分散,且立足未穩,粟裕見機立即命令四個縱隊快速向新泰穿插,準備打他們個措手不及。但胡璉很狡猾,他很快就識破了粟裕的意圖,一方面,命令與11師各部迅速收縮,另一方面,電告南京,要求周邊的其他部隊,快速向他靠攏。

胡璉是老蔣的親信啊,他的電報,很有用,其他部隊也遵照南京的命令,快速向他靠攏過來。如此,打胡璉的戰略計劃,就泡湯了。粟裕也無可奈何地命令四個縱隊,趕緊撤回來。但王必成率領的六縱,卻撤不回來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任務,是一旦對胡璉的戰鬥打響,他的六縱,任務是阻擊從新泰以南前來增援的國民黨部隊。所以,他們在接到命令後,動作迅速,早早就到了指定地點,到了後,王必成一看,指定地點打阻擊不太理想,就擅自命令部隊,再向南推進,一直推出幾十公裡,到了新泰以南的羊流店一帶,等接到撤退命令時,已經撤不了了,因為,敵人的援軍已經到了,他們一下子,陷入三面受敵的不利局面。

不過,王必成是員虎將啊,他見到部隊三面受敵,不經請示,又擅作主張,命令部隊挺進魯南,並於48小時內,甩掉追擊的敵軍。1947年5月12日,華野對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圍殲作戰還沒打響,突然發現,張靈甫要跑,必須有一支部隊,前去堵住張靈甫的後路,當時,陳毅粟裕手裡已沒有兵了,怎麼辦?陳粟想到了王必成的六縱,便命令他們,必須在48小時內,趕到垛莊,堵住張靈甫。最終,王必成的六縱成了圍殲張靈甫的一支奇兵。戰後,粟裕說:「王必成擅自跑到魯南,連我都沒料到,沒想到他會成為在孟良崮堵住張靈甫的一支奇兵!」

相關焦點

  • 張靈甫犯了6個「兵家大忌」,其一對手是粟裕,第二上級是李天霞
    張靈甫犯了6個"兵家大忌",其一對手是粟裕,第二上級是李天霞在1947年,我軍在山東隊孟良的國民黨軍隊展開了進攻,而固守在孟良崮的正是國民黨的王牌主力之一的74師,而這支部隊的師長就是大名鼎鼎的張靈甫,而最終的結局就是
  • 孟良崮戰後:張靈甫戰死後,為何粟裕給他換上了解放軍軍裝?
    其中在解放時期,國民黨軍隊有位特別的將軍戰死後,當時的粟裕還專門給他換上新衣下葬,最終感動了不少被俘虜的國民軍,解放軍因此更加深得民心。這位將軍就是張靈甫,他還有個外號叫做"跛子將軍"。這是因為在抗日戰爭時期,張靈甫曾經參加過敢死隊,執行過艱巨的任務。
  • 粟裕與張靈甫首次對決,部隊打紅了眼,74師俘虜幾乎被殺完了
    粟裕綜合分析後決定,讓謝祥軍的十縱、成鈞的淮南軍區5旅死守漣水縣城,同時調動華中野戰主力1師、6師、九縱及皮旅等部隊火速趕到漣水,企圖在漣水城下殲滅整編第74師。這是粟裕與張靈甫首次對決,結果會如何呢?漣水城位於淮陰東北,淤黃河從城南流過,自漣水西南折向東南形成一個河套。鹽河自城西南與淤黃河平行,至城西大崗繞至城北向東北流去。
  • 對張靈甫的認知應該客觀:他並不是人們認為的那樣驕兵輕狂
    1947年爆發的孟良崮戰役,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國民黨軍整編74師被全殲,原因就是74師師長張靈甫的驕狂自大,孤軍冒進,將74師陷入無援之境,這才被粟裕分割包圍而被全殲,而且很多的影視作品也把張靈甫固化成了一個驕兵輕狂,不可一世的形象。但74師被全殲真的是因為張靈甫的驕橫傲慢,孤軍冒進造成的嗎?作為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張靈甫難道真的是一個目空一切,自信爆棚標籤化的人嗎?
  • 他被稱為草包司令,如果孟良崮戰役,張靈甫聽他的也許不會丟命!
    1947年5月中旬,張靈甫和他的整編74師在孟良崮被華東野戰軍包圍,最終以整編74師被全殲,張靈甫戰死而告終。蔣介石為此悲痛異常,撤換了好幾位高級指揮官,其中有徐州綏靖主任薛嶽,整編第83師師長李天霞等人。
  • 不亞於張靈甫的國軍將領,華野五個縱隊都沒打過他一個師,他是誰
    提到我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將領,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張靈甫這些國軍優秀代表,其實還有一位將領要比張靈甫來的更加彪悍。粟裕拿出了5個縱隊,想和這名悍將一決高下,沒想到最後這名悍將只派出了一個師,就和粟裕5個縱隊打成了平手,他就是胡璉。 胡璉出生於1907年,是西北人,並不是共軍,而是國軍那邊的傑出代表。最高軍銜達到了一級上將,就相當於是古代的傑出將軍了。
  • 華中野戰軍犧牲了一位縱隊司令員是誰,他阻擊張靈甫一個星期
    宋時輪後來成為開國上將,而謝祥軍卻犧牲在戰場上,成革命烈士。華中野戰軍是粟裕領導的蘇中部隊,後來和陳老總的山東野戰軍合編,才形成了強大的華東野戰軍。還說謝祥軍,他究竟何許人也呢?謝祥軍是湖北大悟人,徐海東大將的小老鄉。謝祥軍16歲參加紅軍,他加入的是紅四方面軍。
  • 一切不能擅作主張!中超揭幕確切消息還要等
    但是很遺憾,截至目前,兩處基地都沒有接待任何一支隊伍,原因很簡單,他們要等待中國足協下發給賽區的聯賽期間運營管理細則,並照此嚴格執行,特殊時期的聯賽,一切不能擅作主張。  據了解,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在考察完大連、蘇州兩個計劃賽區後,馬上還要向有關方面補充匯報實地考察情況,而中超各俱樂部,已經根據被提前公布出來的預案,做各自的打算,有提前進駐賽區的計劃非常正常。
  • 孟良崮最後時刻,張靈甫:我決意殺身成仁,蔣介石:祝你成功
    張靈甫是整編74師師長,整個師美式裝備,底子是抗日時期的「鐵軍」74軍,可以說,每一位士兵都是參加過數百次戰役的老兵,張靈甫此人自視清高,並不認為解放軍會對自己造成多大的威脅,因而率領74師孤軍深入。張靈甫看到部隊被解放軍圍住,一點也不慌張,反而給蔣介石發電,希望來一個「中心開花」殲滅我軍華野主力部隊,對於張靈甫的大膽,蔣介石提出了讚揚,不過,他也即刻下令,要求周圍的湯恩伯兵團,黃百韜兵團等人,迅速前往支援。在孟良崮地區,張靈甫打了他人生中最後一場戰鬥。
  • 打敗張靈甫74師有多難?烈士遺體鋪七層,國軍機槍槍管打紅
    其戰果輝煌,是蔣軍五大王牌主力之一,老軍長王耀武升任後,74軍軍長由張靈甫接任。74軍改編成了整編74師,雖然表面看是「軍改師」,其實其實力大大增強,原來抗戰時期的74軍裝備還比較雜亂,德械外加蘇制裝備,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已經全面換成了美式裝備。 更值得注意的是,張靈甫非常崇拜二戰時期的美軍名將麥克阿瑟,可以說是忠實的「粉絲」。
  • 抗戰時張靈甫有多厲害?血戰日寇,率軍殲滅南京大屠殺元兇
    1903年8月,張靈甫生於西安郊區的一個農民家庭。中學畢業後,張靈甫順利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生運動風起雲湧,張靈甫也積極參與,但他深感學生的軟弱無力,憤而投筆從戎加入了河南軍閥部隊的軍官訓練團。1926年張靈甫聽從于右任的建議考入黃埔軍校,成為黃埔四期學員,與後來的同僚胡璉、李彌,以及對手林彪、劉志丹是同學。
  • 李天霞為何定要置張靈甫於死地,兩人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
    他特別看重張靈甫這張王牌,令他為主攻。可張靈甫每天圍著臨沂團團轉,折騰一個多月,硬是找不到粟裕的主力。湯恩伯急了,為了逼粟裕出來決戰,於是下令張靈甫主力向蒙陰進攻,以整83師為右側掩護。按照湯恩伯的部署,整83師應以1個旅(欠1個團)進出沂水西岸,確保第74師右側的安全。誰知整83師師長竟是與張靈甫結怨的冤家李天霞。
  • 悍將張靈甫身上的迷
    後來幾經轉入香港瑪麗醫院治療,快要治好時,他看到報紙上說國內有規定,戰時軍人不宜出國養病。他堅決要求回國。最後留下了終身殘疾,成了一個瘸腿將軍。回國後張靈甫任58師副師長。 在上高之戰中,張靈甫率領58師參加作戰。當時師長廖齡奇參加軍官訓練團學習去了。上高之戰中,張靈甫率58師全殲敵216聯隊第二大隊。擊斃日寇第二大隊大隊長木下重四郎。
  • 孟良崮戰役,如果李天霞全力營救張靈甫,結局會如何?
    張靈甫劇照 讓我們先看看當時的具體情況,李天霞和張靈甫都是王耀武的愛將,也都是黃埔系,一個畢業於第三期,一個畢業於第四期,按理說他們應該沒有派系之爭,都是老蔣的嫡系
  • 張靈甫為蔣介石戰死後,蔣經國對他的美貌妻子垂涎欲滴,幹出這事
    張靈甫是國民黨軍的抗日名將。他不僅戰功赫赫,而且還是一表人才的帥哥。說他帥,那也是有出處的,張靈甫是黃埔四期的畢業生,和林彪、胡璉、李彌、劉志丹都是同期同學,號稱「黃埔第一帥哥」;說他有才,那也並非空穴來風,張靈甫是正兒八經的北大歷史戲畢業,他的書法在當時連于右任都很讚賞。
  • 最後時刻張靈甫打電話給蔣介石稱自己決定殺身成仁,蔣說:祝你成功
    18師師長饒守坤說。饒守坤,三年遊擊戰爭時是閩東北的司令,久經沙場的猛將。他不失時機地抓住了戰機。垛莊,蒙陰至臨沂公路上幾百戶人家的鎮子,成了整個棋盤上的棋眼。三天前,張靈甫就是從這裡出發,穿越人們稱作七十二崮的一片大山。他突出了三公裡。這三公裡,為粟裕提供了轉瞬就會消失的契機。
  • 張靈甫戰死之後,妻子王玉齡來到他陣亡的地方,用四個字悼念亡夫
    在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中湧現出了很多的名將,深受蔣介石信重的張靈甫就是其中之一,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的他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將他調到了號稱「天下第一師」的嫡系部隊中擔任團長。後來因為他在武漢會戰中表現出色,名字甚至出現在了當時的影視劇中,名聲大噪的張靈甫成為了當時軍隊的標杆人物,到抗戰結束的時候已經成為了第74軍的軍長,負責南京的衛戍工作,被譽為「御林軍統領」,深受蔣介石的器重。
  • 張靈甫本可以突圍,卻為何偏偏要上孟良崮?揭開真相,令人感嘆!
    這時我軍「戰神」粟裕很快發現了整編74師的這個弱點,這無疑是全殲張靈甫整編74師的絕好機會,於是粟裕立即制定戰略,實際上是調遣了5個縱隊的兵力圍攻張靈甫整編74師。事實證明,張靈甫無計可施,帶領整編74師退到孟良崮,3天後,包括張靈甫在內的整編74師幾乎全部被我軍殲滅。
  • 粟裕三野慘重的兩次失利是什麼?孟良崮戰役後,共損失了5萬人馬
    自山東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合併後,蔣介石派了45萬大軍開始進攻,目的是把粟裕的華野完全趕出山東,的確,敵我之間的差距很大,作為華野的副司令員,粟裕自然不會因此與國軍硬碰硬,必須制定一個合理的戰略來對抗。此時張靈甫接到了湯恩伯的命令,即讓他率領整編74師迅速到達華野指揮部,整編74師雖然是一路高歌,但由於行軍速度太快,卻沒料到會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即負責側翼支援的國軍其他部隊不能跟上整編74師的步伐,從而使整編74師在短時間內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 打敗張靈甫74師有多難?烈士遺體鋪7層,解放軍傷亡過萬
    推薦語:對那段充滿硝煙的戰爭歷史,有些人經常會充當事後諸葛亮,說一些完全沒有實質性幫助的話語。往往這些擅長馬後炮的人,都會把一些發生之際前途莫測,勝負撲朔的事情,以明白人的口吻說的很簡單。1.孟良崮戰役的成功是來之不易的粟裕被奉為是軍中傳奇,他的指揮能力在共產黨軍人之中是佼佼者,普羅大眾往往都會以一種命運之神眷顧之人的崇拜眼光看待粟裕,但是粟裕的每一場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在戰爭進行的時候,他同樣是寢食難安,夜不能寐的,但同樣也在想著萬一失敗到底該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