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國寶級烹飪大師薛泉生這樣聊菜:境界存乎心,技法淡若無

2020-12-23 盡色視界

以食材之形,而得味之濃淡

文字原創 / 盡色

天上可以掉下個林妹妹,但是掉不下大師,更不會掉下舉國僅有十人的大師。

薛泉生大師2000年被授予「中國十佳烹飪大師」,便是這僅有的十名大師之一,國寶級的。

去揚州辦事,聽說會與薛大師共進午餐,心中一陣竊喜。心有所喜,便會有所激動。就像我侄子與偶像張學友握了個手,最大的困擾就是啥時洗手一樣。

這第一面,按理說是有點尷尬的。

飯前閒聊美食,我敬根煙過去,薛大師表示他只抽軟中華,而我那天只帶了硬中華。放在別人,是要尷尬的。我卻不尷尬,因為我早已熟知薛大師的故事。

薛大師剛拜丁萬谷大師為師時,丁大師也是「讓人尷尬的」,一根煙又算什麼?

話說丁大師教他做清炒蝦仁那次,讓薛泉生切蔥丁、火腿丁和筍丁。薛大師風風火火地切出來,遭了一頓罵,說太大了,不好用。他第二遍學乖了,切得小一點,又被罵說切得太小。薛泉生是個靈巧人,心裡有底,也不尷尬:心想,我這次取個中間值,那不正好……

沒成想,還是被一頓臭罵。

此時,薛泉生心裡已經有一鍋油在沸騰,上火,可炸萬物,卻敢怒不敢言。這都被丁萬谷大師看在眼裡,他拿起一片火腿丁悠悠道來:

不是要刁難你,你看看我說得有沒有道理?火腿含鹽高,切成正方丁會讓蝦仁偏鹹,失去鮮味,只有大小合適的扁方丁,才會吃口剛好……

好廚師孬廚師,就在每件事的細微之間:以食材之形,而得味之濃淡,這是何等用心的境界?所以說,天上不會掉大師,嚴苛之下存善意。

買賣行裡有句老話,叫做「褒貶是買家」。對你認真,其實是件好事。

薛大師曾說過,以前人學廚,先要磨刀三年。每日裡磨刀、刮板、洗菜、涮鍋、擦桌子、遞毛巾……這都叫做磨性子。不僅是學廚師,任何一行想要做好,都不心氣浮燥,要有靜氣。

「心靜不下來,就永遠到不了那個境界。」

一頓飯吃到一半,去敬酒的時候,薛大師拉我坐在他身旁。這回,硬中華遞過去,他也抽了,還給我講了不少做菜的故事。

我們午餐的飯店,是薛大師的弟子陳華大師所開,陳大師也是知名的中國烹飪大師、國家級評委。席間,給我們上了一盤蔥燴遼參,揚州餐飲協會的楊會長,特地下位給每個人布菜,尤其囑咐我們年輕人要大口地吃,才能吃出肥美……

我們都依言去吃,非常滿足。不想,薛大師當著眾人的面,就批評這道菜燒得略甜。我小聲替陳大師辯解:店裡廚師燒的,又不是陳大師燒的,而且,我們都要覺得燒得很好吃啊……

陳大師圓眼一瞪:師父批評得對!我們團隊廚師燒的,也是我的不對……看來,陳大師確實是深得名師點撥,境界要高很多,也更能領略薛大師的用心。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海參無為之物,砂多氣腥,最難討好。」這種「以濃攻濃」的做法,還被薛大師一針見血地挑出「毛病」,而眾人都渾然不覺,可見薛大師對己對人的嚴格,其實也是種境界。

雖然和薛大師僅一面之緣,但是,說起薛大師及丁大師的故事,我卻可以說上三天三夜,好玩的很多,比如說他們與「醋熘鱖魚」「烤方」「翠珠魚花」「西瓜燈」的故事,等等。

囿於篇幅,今天還是只說菜,從菜品中略略管窺大師的風採。

上世紀的1988年,薛大師參加「第二屆全國烹飪技術比賽」,就斬獲兩金、兩銀、三銅、三項全能獎盃、特技表演獎,個人獎牌總數列此屆大賽的第一名。從那時起,其實技術對他已經不是問題,完全可以淡化,他所面對的僅四個字:創新、境界。

相傳,薛大師曾用57小時,做成一道紅燜鮑魚獅子頭,那是前所未有的口感:海味和肉味相結合,咀嚼之下唇齒間還有荸薺丁的脆甜……

那天,卻是吃了另一道妙品:灌湯鮰魚獅子頭。

能吃到刀工火功一流的獅子頭,已屬不易;如果是鮰魚獅子頭,更是獅子頭裡的翹楚;然而,薛大師不滿足於這些,創造出一款前無古人的灌湯鮰魚獅子頭,要用吸管吃……

有靜氣的人,才會有心氣,心氣高的人,才能看見別人看不到的境界。以美食渡人,善莫大焉。

文字原創

感謝轉發

相關焦點

  • 清炒四季豆的大師境界
    具體到做個菜上來,哪個在家動手做過飯的人不會幾手呢?從入門這個角度來看,「味道」的學問並不會拒人千裡之外。相反,它是極其容易上手並極易使人有成就感的,這叫做「簡易」。其次,道的第二個層面,就是變化,這叫做「變易」。一道菜既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沒有什麼「唯一正確」的方法,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
  • 「把滇菜推向世界是我們的責任」——2020年「滇菜烹飪大師/名師...
    一道道極具創意的滇菜。「咦,這個菜做得很有想法,這樣的搭配和構思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6月22日、23日,2020年「滇菜烹飪大師/名師」培訓考核在昆明舉行。活動中,學員們用一道道極具創意的滇菜給評委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 粗菜淡飯有滋有味
    在我的手機裡存有這樣一個「線人」,他就是在成都三家餐館擔任廚藝總監的孫大廚。那天,他給我發來簡訊說,他的一位廚友開了家店名叫「粗菜淡飯」的土菜館,才兩年多時間,就已經在成都開了4 家連鎖店。我在被他們洗涮了一番後,也不由琢磨起這「粗菜淡飯」,最後感覺的確比「粗茶淡飯」有韻味。「粗菜淡飯」的店堂裝修,同樣是木門木窗木桌木凳,桌上擺的也全都是土碗土盤土缽土碟。這些具有鄉土氣的裝修和擺設,對於我們這樣的吃貨來說,已經是見慣不驚,所以當時也沒怎麼看就直接點菜。
  • 川菜二十四種常用經典烹飪技法及菜式圖文詳解(上)
    川菜二十四種常用經典烹飪技法及菜式圖文詳解(上)圖文編輯:汪世容傳統烹飪技法之中的這24種常用技法,在當今的行業中正在漸漸地消失它們的身影,輔以替代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廚師單一的幾項烹飪製作。不明白由此基礎技法演變出來的神奇變化,是無法滿足當下的烹飪市場需求的。作為行業的事廚者,了解和正確使用傳統的基礎技法。
  • 大廚寶典 李亞:創意融合菜的九大法則(最新珍藏版)
    而創意融合菜,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在李亞大師看來,創意,是一種打破陳規、革舊鼎新的傾力再造。「創意」是形式,「融合」是根基。食客喜歡嘗新,但「新」必須以「和」為本。江南菜品的和顏悅色,不僅蘊涵著輕柔細膩的鄉情,還有與食客心領神會的默契與互動,這樣的創意才是大美,才是餐飲市場的真正寵兒。「以味為核心,以色為吸引,以意為裝飾,以養為目的」,簡單的理念,深邃的主題,這就是創意融合菜。
  • 「淡」不是無味,而是食物天然的本味 神田的《真味》
    而他帶出的弟子,神田裕行,也已經是大師級了,他主理的神田餐廳也是日本唯一一家連續十年獲米其林三星的餐廳。果然名師高徒。今年,反應神田廚藝境界的書《真味》在中國出版了。神田認為日本料理的奢華是對「淡」的追求。這其實也是中國自古飲食文化中雅文化的部分所追求和倡導的。《菜根譚》有云:「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
  • 中江籍烹飪大師劉衝話說家鄉坨坨魚
    泡酸菜與魚也就在此時就這樣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自然而然也就成就了一道名餚「中江坨坨魚」。筆者在八十年代末進入中江縣飲食服務公司著名餐廳學習烹飪技術,有幸得到當時中江名廚李長壽、陳雲等老前輩指點,其中李長壽老前輩是其時烹製「中江坨坨魚」的舵手,人送雅號「李師爺」。經烹飪前輩言傳身教,筆者對烹製「中江坨坨魚」的傳統技法有了一定了解及掌握。其實,烹製正宗的「中江坨坨魚」所需原材料及烹製技法特為講究。
  • 隴菜藝術盛典聚焦隴菜經濟新成就——中國烹飪大師、甘肅省隴菜...
    隴菜藝術盛典聚焦隴菜經濟新成就——中國烹飪大師、甘肅省隴菜協會會長趙長安專訪2020年12月,為隴原餐飲業所津津樂道的,無疑是以「講好隴菜故事、傳承隴菜技藝評出甘肅省地標名菜75個;甘肅省地標名鍋21個;甘肅省地標名吃62個;甘肅省地標名店82個;甘肅省地標名宴37個;甘肅省隴菜文化名師55個;甘肅省隴菜文化大師97個;甘肅省隴菜文化大師工作室31個;調味品參展商合計5家。12月8日,盛大的頒獎典禮在蘭州舉行。近日,記者就隴菜國際藝術節的成功舉辦,走訪了中國烹飪大師、甘肅省隴菜協會會長趙長安先生。
  • 中國烹飪大師---高瑋
    在理論學習過程中,母校教會了他烹飪的起源與發展,讓他知曉並掌握了烹飪技法及原材料的基礎知識。可在當時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獲取知識的途徑少之甚少,學習素材也只能靠全國僅發行的兩本與烹飪有關雜誌「中國烹飪」、「中國食品」作為課外材料,來滿足自己對烹飪知識的渴求。技藝學習的過程也是乏味枯燥的,食材資源匱乏的年代,只能用大勺裡放沙子和麻布來演練實操的基本要領。
  • 國寶級烹飪大師-崔玉芬
    國寶級烹飪大師崔玉芬崔玉芬 女,漢族,1943年9月生,祖籍河北青縣人,現居北京,中共黨員,享有中華料理鐵人稱號,國寶級烹飪大師,國家高級烹飪技師,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國家技能競賽裁判員,中國藥膳大師,中國烹飪大師,北京特級烹飪大師,中國餐飲文化大師,國家事務管理局烹調協會理事,北京名廚聯誼會會員,北京烹飪協會理事,亞洲旅遊餐飲行業協會專家顧問,原北京國際飯店行政總廚,現擔任多家企業高級管理職務。
  • 徐本強中國烹飪大師
    徐本強中國烹飪大師個人簡介姓名:徐本強,漢族,1981年出生,福建省福鼎市人 高級技師!2015年註冊中國烹飪大師!閩菜大師福建省餐飲烹飪協會理事,福鼎市餐飲烹飪協會理事、中國浙江國際餐飲委會常務理事福建海絲美食盛宴組委會理事,世界中餐名廚交流協會、亞洲國際烹飪協會會員、上海食文化研究會江南名廚專業委員會 世界飯店旅遊美食節組委會常務理事 河南省中西餐產業委員會中國冷菜專業委員會
  • 湘菜小炒技法解秘——小炒熬(附菜例)
    請加:13380341721(微信/電話)談到"小炒",估計廚師們應該再熟悉不過了,特別是湘菜廚師,大大小小湘菜館的菜譜裡,小炒菜都佔據了不少的份額,如小炒肉、小炒仔雞、小炒黃牛肉、小炒排骨、小炒豬腳、小炒拆骨肉等,大行其道,幾乎無菜不"小炒"。
  • 楚菜大師盧永良:一直在路上
    楚菜大師盧永良:一直在路上盧永良大師對楚菜的熱愛、情懷、胸襟,是吾輩廚者學習的榜樣
  • 烹飪技法之燜:加蓋密封,湯汁一次性加足,大火燒開轉中小火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悠久的歷史長河裡,先輩們總結了幾十種不同的烹飪技法,例如:煎、炒、烹、炸、燜、溜、熬、燉等正是這些不同的烹飪技法才形成了以八大菜係為首的中華美食王國。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種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烹飪方式之一「燜」,幾乎每個做飯的人都會使用,但是你真的了解嗎?
  • 咱們有八寶葫蘆鴨,法國人有Ballotine料理 -【法餐的基礎烹飪技法】⑥
    (續) 前次咱們說到,但凡烹飪大國,都是喜歡炫技的,烹飪王國如我大天朝,有一道高級的stuffing料理叫做八寶葫蘆鴨
  • 李星中國烹飪大師
    李星中國烹飪大師李星,男,漢族1981年12月出生。中國烹飪大師,南京名廚編委會高級委員。江蘇省餐飲商會理事,南京飲食行業協會廚師長分會理事。現任鹽城某政府機關食堂項目經理,擅長淮揚菜,粵菜及海派菜的烹調技巧。
  • 【本周大廚】閩菜大師楊偉華:烹飪是門需要時間沉澱的藝術
    偶遇菜做得好的大排檔師傅或小店廚師,楊偉華經常會虛心請教,和他們聊上幾個小時。他的年輕和低調,很難讓人聯想到他的閩菜大師身份,作為中國烹飪大師、中國十大名廚,他現擔任聚春園大酒店行政總廚,並早已是佛跳牆製作技藝第八代傳承人。他更是連續兩屆成為了福州市首席高級技師。「烹飪是門用時間磨練出來的藝術,我主要靠勤奮。」楊偉華一貫的低調和樸實。
  • 【中國夢·勞動美】劉明偉:從「烹飪大師」到「全國勞模」
    他銳意進取、奮力拼搏,烹飪技能突飛猛進,於2006年獲得「河北省烹飪名師」、2007年獲得「河北省名廚獻藝大賽金獎」、2008年獲得「第六屆全國烹飪大賽金獎」、2009年榮獲「中國烹飪大師」。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他成為當地餐飲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   2018年,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落在了劉明偉的肩上。
  • 專訪中國.中國烹飪大師:恆緣兄妹-銳廚邱偉軍
    邱偉軍:中國恆緣兄妹發起人之一:中國烹飪大師、國家高級烹調師;高級公共營養師;河豚魚大師;江蘇烹飪大師;浙江省烹飪大師;餐飲5S管理督導員;向陽漁港集團旗下服務20年。擅長餐飲策劃、餐飲5S管理,精通海派、浙菜、淮揚菜、新潮港粵菜、高檔海鮮、燕鮑翅參等。
  • 烹飪二十六技法中,這一技法做出來的美味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你可能不完全知道的二十六種烹飪技法,都有哪些?我們知道在烹飪這個行業裡,有二十六種之多的烹飪技法,分別是:炒,爆,炸,蒸,餾,貼,烤,烹,煎,熗,拌,燒,滷,凍,孤,拔絲,汆,燴,焗,滑,蜜汁,卷,煮,燻,燜,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