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線上類目第一到線下「江湖」,新品牌需要跨越的是什麼?

2020-12-19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浪潮新消費」(ID:lcxinxiaofei),作者:黃斯理,36氪經授權發布。

抓住線上流量紅利和做私域運營,已經成了很多新品牌的共識,但要落到線下主流的渠道,沉澱出自己獨立的品牌資產,依然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尤其是一些注重體驗和服務的品牌,如果不儘早在線下場景打通,後面制約的因素會越來越大。況且,線下流量爭奪也日趨激烈,走向線下是很多品牌將不得不選擇的一條道路。

那麼,線上線下做品牌運營的本質差異是什麼?如何在線下殺出一條血路?為什麼要警惕內容營銷上的自嗨?

在近日「浪潮新消費✖峰瑞資本」新品牌閉門會上,音米眼鏡創始人李明圍繞品牌線上轉線下遇到的一些坑,做了深度分享。

李明一直深耕在時尚眼鏡領域,之前在線上做到品類第一,目前主要深耕線下,有近50家門店,對於時尚品牌,線下連鎖場景有深刻獨到的理解。

「我覺得不同品類在方法論和底層邏輯上存在著根本性差異,對於一些品牌來講,電商也存在著極大的、天然的缺陷,必然要走向線下。但線下是個江湖,有很大的周期性機會,也要蹚很多坑。」

原文近萬字,節選不到三分之一內容,與大家共享。 參與後續新消費閉門活動,請掃文章底部二維碼。

大家好,我叫李明,是音米眼鏡的創始人。

如果在眼鏡品類畫一個十字象限,橫軸是專業性,縱軸是時尚性。

老一代的品牌連鎖店,它們的專業度比較高,但時尚度會差一點。

而新一代的快時尚品牌,它們的時尚度不錯,但專業度要不然壓根兒不做,要不然確實會弱一點。

所以就出現了一個情況:很多消費者會選擇去快時尚品牌買一個框子,再去傳統店配個鏡片。

我們音米的產品定位就是把專業度和時尚度二者兼具。

這件事情非常難,一開始我們也引起了蠻多的爭論,很多朋友說你必須要二選一,不要貪那麼多,因為可能最終哪個都沒有辦法做成。

但是,我們還是覺得這二者確實需要兼具。為什麼?

第一,這是我的使命和願景。第二,從生意的角度來說,上一代的產品別人已經做成了,我跟人家去做一樣的事情,那生意的機會點可能會是個問題。

我們覺得不同品類的差異性是特別大的,這也導致不同品類之間的方法論和底層邏輯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

所以今天,我所分享的只代表自己在這個領域的一些思考,當然底層也有一些共性的東西。

首先跟大家先分享一下我們的發展曲線,它其實是比較奇怪的。

我們最早是只有電商的,做到了眼鏡品類電商的第一名。但後面我們是非常焦慮的。一方面來自於流量焦慮,在那個時候,線上流量出現瓶頸,流量成本變得很高。

另一方面來自於品類焦慮。配鏡這件事情需要在線下完成,而不是單純地通過純電商閉環和「到家」服務就可以交付到我們的價值。

所以,對我們當時的商業模式來講,電商這條路可能有極大的、天然的、根本的缺陷。

這反映在客單價上,當時候我們的客單價大概是100到200塊。但中國線下配鏡的平均客單價是在500到800塊這個區域,因為在線下,你給客戶提供了更好的、更專業的服務。

所以,我們現在也把自己理解為服務業。

有一個觀點是, 「未來線下的零售業,可能越來越大程度往服務業轉型。」我其實比較認同,因為如果你單純地可以通過「到家」,電商來閉環,那你有什麼必要出現在線下?是做體驗店嗎?

對大規模的連鎖品牌來講,他們還是需要非常深地轉型去服務這一塊。且在線下的緯度,服務本身就是你一個非常重要的產品,比如說海底撈,他們菜品質量算中等吧,但是,他們最顯著的產品就是提供的服務。

我們雖然在電商做得還可以,但未來應該去的地方是線下。本質上渠道有一個大的周期,如果品牌能趕上這個周期,它就有可能做起來。

舉一些例子,zara、H&M和優衣庫的成功伴隨著全球購物中心的崛起。中國一些上市公司,比如說三隻松鼠和其他的淘品牌,則是伴隨一些線上渠道變革而成長出來的。

幾年前,我們覺得線下購物中心這波紅利可能已經在後半程,但還是有機會能上車。所以,我們當時開始轉到線下,而且轉得非常痛苦。

因為在線下,首先整個大的邏輯就是選址,我們常說線下店業績好有三個因素:位置、位置,還是位置。

在老一代的零售模式中,好的店都出現在城市的十字路口、步行街,或者是其他最黃金的位置。

在新時代,我們講的是購物中心。購物中心也一直在演變,從最早在百貨時代的純零售交易功能,到加入更多零售以外的產業,如食品、餐飲、電影院等等,再到現在升級成一個高頻到達的城市空間,出現了健身、牙醫等多元化的生活服務。

我們覺得現在還是一個大的周期可以進去,但是進入的時候,我們遇到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整個的邏輯和線上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以前做電商的時候,邏輯相對簡單,就是一個數理模型,你要去看投放的點擊量、轉化率、投入產出比等等。

但到了線下,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完全未曾見過的江湖。發現人家為了拿到好的位置,要去請客吃飯甚至去夜總會……驚呆了。

所以大家能發現,線上品牌轉型線下的成功率是非常非常低的。我們一開始光這個就蹚了有兩年,直到我們找到一個對線下有很深理解的合伙人。

這跟兩個生態的差異度有很大的關係。

在線上,採買流量是相對公平的。在線下,你付出的租金就代表著你採買的流量。但線下的流量是嚴重不公平的。

舉個例子,商場不但把最好的位置給了某當紅品牌,還可能在合同中提供兩年免租、裝修補貼等優惠。你呢?商場可能帶你去一個犄角旮旯的位置,但你的租金可能要比一樓租金貴得多。

在這個圈子裡,有一個詞叫做品牌級數。圈子裡越想要的品牌,品牌級數就會越高,商場就會給你更好的位置,反之亦然。

其實它是個完全感性的評估,當然,也有所謂的面子、熟人等變量。

這確實是非常「江湖」。

所以,我們在這裡面蹚了大量的坑,直到過去一兩年才從這個坑裡走出來。三年我們只開了五家店,效果也不太好,到去年一年,開了差不多三四十家店,效果還不錯。

我覺得整體來說,線下現在還是可以做生意的,但流量成本也在非常快地上漲,包括購物中心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

在好的購物中心,客流量還非常大。但剩下的購物中心就很慘了,他們的客流量不大,還要面對源源不斷的新購物中心開出來,流量稀釋非常嚴重。

除此以外,我們過去幾年在內容和營銷上面,走了一個比較大的坑。

最近的一兩年,吳亦凡、楊冪、關曉彤都在代言我們的產品。我們也做了一些主題類的東西,比如是融入故宮特色的產品。

我們有一定的內容創作能力,比如這幾年公眾號,差不多一篇文章能有兩三萬閱讀,多的時候能到10萬+。

但是後來,我發現這些事對於生意的促進其實是蠻小的。

當然,如果我們在線上賣50塊到80塊客單價的話,加上一些內容和營銷,可能會直接帶來大量的成交。

但如果我們把生意明確定位在用戶到店的模式,通過服務給客戶交付價值,客單價是500塊到800塊的時候,這些營銷或者宣傳,微博多少個贊和轉發,到底對我的生意能夠帶來多大的幫助?

這一開始是個問號,後來就變成一個叉號。

所以在最近的大半年,我們在這個領域裡做的投入還是比較小的。

當我們做內容的時候,需要警惕,反問自己到底是不是在自嗨。你自己可能覺得這個內容做很不錯,別人也可能覺得你做得很好。但是它到底對於你的生意本身會有多大的幫助?如果廣告預算裡有50%是有效,50%是無效,那你知道是哪50%有效嗎?

到底哪些是自嗨,哪些是真的有價值,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花很多時間去思考。

Q&A

問:眼鏡是一個低頻消費,在你決定做這件事情之前,你看到的機會和思考是什麼樣的?

答:我覺得消費很有意思,它其實是有兩個緯度:一個緯度是頻次,眼鏡顯然是頻次比較低的;另外一個緯度是毛利。

這兩個緯度是平衡的,絕大多數生意要不然高毛利低頻次,要不然是反過來。你很少見到一個高頻次又高毛利的生意。

我們眼鏡這個品類的消費頻次確實比較低,但毛利會比較好。在過去五到十年裡,全球至少湧現了五個以上十億美金估值的眼鏡品牌。所以,這個品類還是比較容易出機會的。

而且,我們的消費頻次也在提升。比如說以前,消費者可能兩三年配一副眼鏡;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購物時長減少了,比以前更快去配一幅新的眼鏡。

問:網際網路巨頭都要做一個線下切分, 這會不會對線下門店的模式產生改變?店面本身的要求是否沒以前那麼大?

答:第一個點,不同品類的差異度還是很大,有些品類註定是重線下的。比如說眼鏡這個品類,90%的生意在線下,這才是我們的主陣地。

第二個點,線下用戶會更加關注你的場景體驗感,而這個體驗感的塑造難度是遠大於線上的。

在線上,你找個比較好的平面設計師,到處扒點圖片就OK了。但在線下,設計一家店鋪跟你在網上設計一張圖片是不一樣的,你要做到全方面體驗更好的空間,難度是很大的。

相關焦點

  • 打通線上線下全渠道,4iNLOOK要打造新消費品牌的鐵三角閉環
    值得一提的是,4iNLOOK創始人陳裕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道,此次「雙11」線下該品牌的增長較線上其實更加明顯,而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嘗試線上線下聯動。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美瞳市場都是美、日、韓等海外品牌的天下。不過近年來隨著國產品牌的崛起,4iNLOOK等新玩家也開始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 打通線上線下全渠道 4iNLOOK要打造新消費品牌鐵三角閉環
    4iNLOOK創始人陳裕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道,此次「雙11」線下該品牌的增長較線上其實更加明顯,而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嘗試線上線下聯動。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美瞳市場都是美、日、韓等海外品牌的天下。不過近年來隨著國產品牌的崛起,4iNLOOK等新玩家也開始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 後疫情時代,新消費品牌如何進行線上線下營銷?
    ,頭頭是道合伙人姚臻,於小菓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許俊,清泉出山聯合創始人孫治強,格家網絡產品VP格蕾圍繞《新消費品牌的線上線下新打法》主題展開討論。而無論是產品「種草」還是品牌形象的塑造,都並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持續地投入精力進行品牌深耕。 在移動網際網路成熟階段,流量紅利見頂,獲客成本越來越高,作為線上營銷和新零售必不可少的渠道之一,直播帶貨和短視頻營銷也成為企業關注的新渠道。但如何將營銷搬到線上,讓消費者在雲端真切感受到品牌的價值、產品的品質,也成為考驗企業的難題。
  • 《一夢江湖》從線上到線下,統統給安排!
    而武俠手遊《一夢江湖》(原《楚留香手遊》)則把火鍋從線上到線下都給玩家安排得明明白白了,來看看這份火鍋套餐能不能戳中你的心呢?雖然我們不能在遊戲裡真實感受到冰天雪地,不過在冰天雪地裡約上幾個朋友組個火鍋局還是沒啥問題的!紅棗、辣椒調個鍋底,開胃又滋補,醋辣調成蘸料,一邊涮肉一邊喝口熱酒,冬日的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 聚焦強勢品牌打造,希諾布局新零售全力發展線下渠道
    日前,第一家熊家社門店在合肥萬達(包河店)正式開業。作為希諾的零售渠道品牌,也是希諾重要戰略部署之一,熊家社品牌總部位於上海,直營店/加盟店已在山東、安徽、江蘇、河南、上海等地陸續進入萬達廣場和各大商場,近期全國將有多家門店開業。    熊家社是什麼?
  • 買電動自行車,線上還是線下?什麼品牌好?
    昨天剛寫了電動自行車的購買指南,想著健康證還有3天才能拿,先去看看附近有什麼品牌的實體店,發現我這裡是真的多,可能是跑的外賣小哥多,加上上下班買菜的人,需求量大。從家走出來15分鐘左右,附近有4家!!在這之前我是對什麼品牌好都沒什麼概念的,就哪家近先去哪家了。第一家雅迪,進去給我的感覺門面大,而且整潔,在我這裡有這麼好的環境的店不多,第一印象很好。進店問了外賣車型,給我推薦了3款,分別是325、小飛俠、酷K。就聽名字都覺得每款差異好大,因為我是只買新國標電動自行車的,電輕摩和電摩不考慮。三款車型都是48V350W。
  • 線上線下結合才能盤活品牌折扣童裝店
    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實體店就夠我忙了,哪還有時間去發展線上。」疫情只是你們發展線上的催化劑,它只是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因為未來就是社交電商和智慧新零售的市場,要是你現在不搶佔市場後面你想要分一杯羹就沒有你什麼事了。現在的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已經變了,所以作為實體店店主的你們也要跟著變才行。
  • 冰品不過冬,小而美品牌盯緊年輕人群,線上線下渠道融合成趨勢
    隨著消費主力軍年輕化,銷售渠道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趨勢。對比老牌冰品,新興品牌表現更為突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老品牌進行創新升級,共同向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轉變。就拿鍾薛高來說,選材使用的都是上乘品,產品口感細膩、純正,雪糕的棒籤也是用天然可降解的全純秸稈製成,達到了國家食用級標準。竭力提供更完善的售前和售後服務,確保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愉快的消費體驗。今年618,鍾薛高成為天貓冰品類目銷量冠軍。
  • 雙12再得遊泳類目銷冠,Balneaire範德安獲2020年線上泳裝大滿貫!
    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最後一場購物狂歡中,國內時尚泳裝頭部品牌Balneaire範德安再次獲得天貓雙12年終盛典遊泳類目銷量第1名,蟬聯銷冠。截止12月12日24:00,Balneaire範德安單店粉絲突破192萬,雙12直播間當天銷售額穩居遊泳類目第1名。截止目前,Balneaire範德安已斬獲2020年「6.18年終大促」、「雙11全球狂歡季」、「雙12年終盛典」等各大平臺電商活動的遊泳類目銷量冠軍,獲得2020年線上泳裝大滿貫,夯實範德安時尚泳裝霸主地位。
  • 2020年Q1線上童裝最新數據!困境中也有機遇,這幾個細分類目逆襲
    疫情下的童裝行業艱難生存,在整體大盤下降的趨勢之下,童裝行業的細分類目也呈現出幾個「不常見」的狀態。從平臺來看,淘寶此前作為母嬰行業最大的線上平臺,在2020年Q1銷售額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這主要是由於母嬰行業下的細分類目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這些品類在淘寶的佔比比較大。以玩具/益智為例,作為非剛需用品,疫情期間需求量明顯下降,2020年Q1玩具/益智銷售額下降了56%,其在淘寶的佔比又非常高,進而導致淘寶平臺的銷售額都出現了下滑。
  • 2018電商線上線下加速融合,雙十一助力品牌融入新零售
    包括京東之家、京東便利店、京東X無人超市、7fresh等創新業態,也包括京東與紅豆、曲美等眾多品牌合作的創新門店。蘇寧易購在10月26日公布了雙十一玩法,從「上網上街上蘇寧」的口號可以看出,線上線下融合是最大看點,蘇寧力推雙線場景融合,其中,蘇寧易購在打通線上線下渠道方面推出了「全民嘉年華」活動,全國近萬家門店將參與此次活動。
  • 跨境出口電商一周猛料:萬方網絡掛牌新三板,沃爾瑪合併線上線下...
    為與亞馬遜抗爭,沃爾瑪將合併線上線下採購 雨果網消息:近日,有消息稱,沃爾瑪將要把自己線上和線下的採購統一合併。此舉可以加倍優化內部流程,增加了幾分與亞馬遜抗爭的希望。 據了解,在此之前,沃爾瑪線上和線下採購部門一直都是相互獨立的。
  • 線上線下聯動融合,TME live實現藝人與樂迷跨越時空的共情式陪伴
    因為特殊時期的影響,線下演出暫停,陳奕迅分別在香港維多利亞港和紅磡體育館做了兩場線上慈善演出,目的是為了給業界打氣,幫助受影響的演出行業人士。這場演出被命名為《Live is so much better with Music》,從清晨六點的日出,到下午五點的日落,內地的歌迷們在TME live上陪伴著彼此。
  • Burberry、宜家推線下新門店,是為了線上生意?
    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一些品牌在面對因這次疫情帶來的連鎖挑戰中,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營銷戰略,無數品牌開設線上旗艦店,加入電商直播大軍。 還有諸如Burberry、Dior等奢侈品品牌開設了抖音、b站等帳號,Chanel開啟了線上發新,Gucci直播時尚大秀……但我們也發現,似乎品牌們的營銷重點,越來越像線上轉移,哪怕是之前長期依賴線下門店銷售的奢侈品品牌們。
  • 旅遊新零售 線上線下融合勢在必行
    然而,「新零售」模式要求的不僅是線下門店運營上的革新,建立高效的後臺管理系統,將網際網路資源與門店體驗優勢相結合,線上線下的融合才是實現「新零售」的方式。在此背景下,「融合」一詞成為線上線下旅遊企業關注的熱點。積極布局線下,在線旅企與實體店界限逐漸模糊山東濟南於近日迎來了第二家攜程線下門店。
  • 線下到線上的商業轉型 紫蘭花家裝主材徵戰「商場」
    原標題:線下到線上的商業轉型紫蘭花家裝主材徵戰「商場」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網際網路逐漸成為了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存在。隨之,新一輪商業「戰爭」開始打響,網絡銷售逐漸流行起來,電商行業因此進入大眾視線。
  • 實體店如何結合線上線下營銷?
    對於實體店的客人,也要讓他們知道自己在網絡上有做。廣發名片讓老客戶帶新客戶,朝著訂單量不斷前進,只要你的產品有市場,那麼加上你的用心經營。一定可以做好。圖片來自網絡第一、用戶受線下營銷觸動而來到線上搜索時,大部人是以公司的名稱或產品名稱為關鍵詞進行搜索。
  • 印刷電商巨頭轉向:由全面「上線」到線上線下並舉
    由百分之百在線上,到線上線下並舉,印刷電商的模式正在發生變化。總部在濟南的國內印刷電商企業世紀開元開設的第一家線下體驗店9日正式迎客。世紀開元開董事長郭志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標誌著公司的運行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由100%在線上轉向線上線下並舉。世紀開元已可以說是這個領域的獨角獸企業。
  • 從線下到線上 二手車貸款暗戰升級
    伴隨我國汽車存量市場的迅速增長以及國內消費者觀念的轉變,二手車交易升溫,二手車消費貸爭奪戰也從線下蔓延到線上。《經濟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國二手車市場以中間商服務為典型結構,中間商按其銷售模式又可分為線下傳統型、在線交易平臺兩種。二手車信貸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則包括3部分: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P2P網貸平臺,線下傳統型中間商的合作方多為銀行,在線交易平臺的合作放款方則較豐富,通常涵蓋上述三者,借款人的選擇空間較大。線上線下交易升溫。
  • 線上線下,幫「夕陽紅」跨越「數字鴻溝」
    2020年11月,盤爸爸在家裡裝上了中國移動「平安鄉村」攝像頭。如今,鄧奶奶一想孫子,就會對著攝像頭問問孫子的生活情況,囑咐他當個好戰士。視頻裡,老人的反覆叮嚀,讓盤海燕在看視頻時,感到既暖心又幸福。小小的攝像頭,讓遠隔千裡的奶奶和孫子時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