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從真柴綾音回娘家說起,因為父親的身體不適,結婚一年多的綾音決定回家探望,臨走之前她將家裡的鑰匙交給自己的學生若山宏美,以便自己一時半會回不來的話可以拜託宏美幫忙家裡的事情。
回家後,綾音發現父親的身體狀況並沒有十分糟糕,便選擇和老友去泡溫泉。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她接到了警局的電話,對方說她的丈夫真柴義孝在家中身亡。發現屍體的第一人正是若山宏美,於是她急忙從娘家趕了回來。
隨著警方調查的深入,案件的經過逐漸清晰了起來。在綾音離開後的第二天,真柴義孝在家中中毒身亡,所中之毒是砷,也就是砒霜。從案發現場打碎的咖啡杯來看,死者是正在喝咖啡時毒發的。從咖啡、咖啡濾紙、咖啡杯、燒水壺中均檢測出了砒霜,但通過其它信息的排查,警方確認了義孝並非自殺。
現場勘查很快發現義孝在綾音離開家後與人接觸過,因此警方也將此人定為了本案的關鍵點。不過這個人並沒有讓警方太過費力,她就是綾音的學生若山宏美。隨後,警方還發現了宏美與義孝有染的事實。
準確的說,義孝背著自己的老婆綾音與若山宏美出軌了。綾音在拼布藝術方面有著長期的研究與天賦,在結婚後她開設了教授拼布的課堂,宏美則是她的得意門生。在多數時候宏美還會充當老師,幫綾音代課。而在生活中,綾音也是沒有把她當外人。
於是,對於警察來說,毒害義孝的嫌疑人最有可能是宏美或者綾音,她們都有作案動機,一個可能是因為上位不成功而產生殺意,另一個想必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
但隨著進一步的偵查,宏美的嫌疑被洗清。作為第一個發現屍體的人,如果她是作案兇手,顯然會消除對自己不利的物證,但在現場並未發現清理的痕跡。同時,警方還發現了宏美懷孕的事實,孩子當然是義孝的。
於是就只有綾音的嫌疑最大。但這個嫌疑僅是在理論上存在,因為警方無法找出她的投毒方法,換言之,她擁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據。
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這時,一位大學物理教授的出現,幫助警方推進了案情的進展。這位湯川教授曾與警方多次合作,為警方提供破案思路及技術支持。當然,他肯幫忙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與刑警草薙(負責本案的刑警)是多年的老同學。
一開始湯川認為可能有人將砒霜藏在水壺中,然後利用食用明膠等物質封住,由於明膠的厚度不同,則會使得前幾次燒水沒有被融化,而到後幾次燒水才被融化,從而使得裡面的砒霜參進了泡咖啡的水中。
但這種方法隨後就被否定了,因為無論用什麼其它物質去封住砒霜,該物質都會在壺內有殘留。然而現場卻沒有發現任何類似明膠的物質殘留,所以這個方法行不通。
看似走投無路了,不過通過他細緻的分析,還是將猜想出了兇手投毒的作案手法。但是,之所以說是猜想而不是破解,是因為如果他猜想的是真的,那麼這便是一場完美的犯罪。
通過義孝的同事,警方發現了義孝與宏美出軌的真實原因。從義孝的角度出發,他並沒有出軌,他是一個不會腳踩兩隻船的人。之所和宏美有染,是因為在此之前他已經向綾音提出了分手。
而綾音回娘家的原因也與此有關,她並非完全因為自己父親的身體狀況需要自己回去探視。也因為遭遇義孝提出分手而需要分開一段時間讓自己冷靜,身為妻子的綾音其實早就發現了義孝和宏美的事情。
這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分手的原因,義孝並非一個花花公子,而綾音也確實深愛義孝,在婚後兩人從未出現過爭執,感情一直很好。分手的真實原因是他們在婚前就有過約定,如果一年到期沒有孩子,那麼兩人的婚姻就結束了。當然,這個約定是義孝單方面提出的。
在義孝看來,如果沒有孩子,婚姻就失去它本身的意義了。所謂男女之間的愛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消亡殆盡。男人和女人,結婚後首先成為丈夫和妻子,之後生下孩子,再成為父親和母親,唯有到了那時彼此才能成為一生的伴侶。
這一點警方從義孝的同事豬飼達彥口中也得到了證實,豬飼對警方說道:「不是最大目的,而是唯一目的。真柴還是單身貴族的時候,就時常嚷著想早點要個孩子,他也曾經為此而熱情高漲地尋找合適的對象,與許多女人交往過。或許在世人眼中他就是個花花公子,但其實他只是在執著地尋覓一個合適的女人,一個適合成為自己孩子母親的女人。」
與此同時,警方還發現了義孝的前女友津久井潤子。潤子並沒能與義孝結婚,而這其中的原因同樣是潤子無法生育。由於無法經受這樣的打擊,潤子最終選擇了自殺,而她自殺的方法恰好就是服用砒霜。
警方還查明綾音與潤子是相識的,也就是說綾音是知道潤子自殺,也知道她為什麼自殺的。甚至很有可能是因為她的出現,才導致了潤子的自殺。
由此,湯川教授推理到:綾音女士結婚前到底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答應這個約定的呢?究竟是樂觀地認為自己一年之內肯定能懷孕,還是覺得即便沒有懷上,丈夫也不一定非要讓她兌現承諾呢?
看似兩者都有可能,但從綾音女士一次都沒去過醫院的事實來看,她似乎早就知道了自己是懷不上的。設想,假如既有錢又有時間,一個原本應該去醫院的人卻偏偏不去,原因何在?當然就是去了也沒用。
所以,她唯一的希望就是丈夫收回成命,但這一願望最終沒能實現。他無論如何也要履行約定,於是她的動機成熟了。
那麼,她又是如何作案的呢?案發時她有著完美的不在場證明,所以砒霜不可能是在那段時間投放的。警方通過證物檢驗,也排除了咖啡粉、瓶裝水、燒水壺內預先藏毒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就只有一個地方可以下毒,那就是廚房自來水的淨水器。
義孝很關注自己的健康,平時都是使用瓶裝水進行衝泡咖啡,在沒有瓶裝水時也會使用淨水器中的水,而絕不會直接使用自來水。
但要想在淨水器內下毒,就必須將其中的過濾芯拆下來,而這個淨水器自從安裝以來就從未有過拆除的痕跡。同時,從這個淨水器內部濾芯的使用痕跡來看,濾芯起碼已經使用了一年。在這一年中,既要使用淨水器,又不拆除淨水器,這顯然沒有辦法進行下毒。這看起來又是一條死路。
但湯川教授通過調查淨水器過濾芯的序列號發現,這個濾芯是兩年前投放到市場的。由此湯川認為綾音恐怕是在一年前請人來換過淨水器的過濾器之後,立刻又自己動手把舊的過濾器換了回去。行兇後如果被警方發現過濾器還是全新的,那麼她的下毒手法就會立刻被拆穿。
也正是在那個時刻,她投下了砒霜。
也就是說,綾音在當初答應義孝約定之時,就下定了決心。如果到期義孝無論如何都要履行約定,那麼她就要殺死對方。
在這一年裡,每當丈夫在家時她就堅決不外出,沒讓任何人接近過淨水器。就連開家庭派對的時候,也全都親自下廚。時常買些瓶裝礦泉水備用,也是為了以防水不夠喝。所有這一切,全都是為了完成這手法所做的努力。
而當她下定決心之時,她什麼都不必做,只要丟下丈夫離開家就行了。
婚後的一年裡,綾音女士隨時都可以毒殺真柴先生,但她反而始終在小心留意,不讓他誤飲毒藥。一般的兇手都是千方百計設法殺人,這一次的兇手卻正好相反,她為了不殺人而傾注了全部精力。從沒出現過這樣的兇手,理論上可行,現實中卻又不可能發生。
聽完湯川教授的分析,真相似乎大白了,但是僅憑這樣的推理是無法為綾音定罪的。
如果她做了什麼,或許會留下痕跡,可她什麼都沒做,什麼都不做就是她的殺人手法,因此想要找到她的行兇痕跡簡直是白費心思。眼下唯一的物證就是從那個淨水器濾芯裡檢測出來的砒霜,但那些砒霜並不能成為證據,這是因為檢測出的砒霜含量相當微小,屬於分子級別,對方會主張說,可能被害人喝的咖啡中所含的砒霜因為警方某個環節出了差錯而沾到了淨水器上。而那個過濾器的序列號也只能成為間接證據。可見,事實上不可能證明她下過毒。
於是,最後的真相居然是:這是一場完美的犯罪。
但,這個世界真的有完美的犯罪嗎?
或許,這又是一個理論上可行,現實中卻又不可能發生的。
湯川教授反覆回想案件的前後經過,突然被一個細節吸引住了。綾音女士在案發之後剛回到家時,她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如果以上的推論成立,那麼她首先應該進廚房,她在廚房裡打開了自來水的水龍頭。
因為,當時她丟下淨水器裡的毒不管,離開了家,而想要毒殺的目標如她所願,喝了毒水死去了。但此時她還不能完全放心,淨水器裡肯定還有毒藥殘留。如果放任不管淨水器,對兇手而言是很危險的,因為如果有人誤飲了那些水,恐怕就會出現第二名犧牲者,警方隨即就能看穿她的手法了。所以,站在兇手的角度,她必須想辦法儘快消滅證據。
當刑警草薙聽到湯川教授的此番言論後,立馬想到了他第一次帶綾音女士回家時的場景。那時,綾音女士就是借著澆花的幌子,接了滿滿一桶水,在所有警察的眼皮子底下從容不迫地銷毀了證據。
也正因如此,才導致後來警察從淨水器中查出的砒霜含量微乎其微。如果可以證明案發當天確實有含有致命砒霜劑量的水經由淨水器流出過,才能證明真柴綾音是最終的兇手。
此時,草薙想起了那第一次澆水時綾音所用的空罐子。那是一個用完後的空罐子,綾音將它的底部用錐子鑿出洞,以此用來澆花。雖然後期她也拜託過草薙幫她澆花,但草薙覺得這個空罐子終究沒有灑水壺好用,所以他自己買了一個灑水壺幫綾音澆花,於是這個罐子也就再沒用過。
巧合的是,草薙將這個罐子收進了自己的書桌抽屜。因為,從一開始草薙便對綾音女士抱有一種感情,這種感情甚至一度影響了他的判斷。然而誰又會想到,這收藏起來的紀念物卻成了本案最終的關鍵證物。
事到如今,綾音便將所有事情和盤託出。
她和潤子是在倫敦的一家書店裡認識的。熟識之後,她們相約回國之後一定要再會,而後來兩個人也確實再次相聚了。綾音到東京之後不久,潤子也來到了東京。兩人各自都有工作,不能頻繁地碰面,但對綾音而言,潤子是她的一位知心好友,而且她相信自己對潤子而言也同樣是知音,因為潤子甚至比她更加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一天,潤子突然說要給她引見一個人,據說對方是把潤子設計的角色形象拿去製作成網絡動漫的那家公司的社長。當潤子和他商談角色周邊設計的時候,潤子說自己認識一位專業的拼布設計師。結果對方請潤子務必要引見一下,而這個人當然就是真柴義孝。
見面後,綾音對義孝頗有好感。但她萬萬沒想到的是,潤子其實正在和義孝交往。而後來她也十分悔恨當初沒有親口確認一下。當她們最後一次見面的五天後,綾音收到了一件快遞,小小的盒子裡裝著一袋白色粉末,塑膠袋上還用記號筆寫著「砷(有毒)」的字樣,寄件人一欄裡寫的是潤子。
隨後綾音急忙聯繫潤子,但卻得知了潤子自殺的消息。得知潤子的死訊,綾音深受打擊,但有一點卻讓她十分困惑。如果潤子對義孝只是單相思,那她不至於非要尋死。可見,潤子和義孝的關係同樣也是非同尋常。那麼,潤子為什麼要自殺?她和義孝究竟是什麼關係?
她沒有勇氣去直接問義孝,這件事就這麼暫且擱置了。
在接受義孝求婚之後,突然有一天,義孝宣布了一件令她震驚不已的事。不,或許義孝並不覺得自己說的話有多麼輕率。當時,他漫不經心地說道「:結婚之後,要是一年內你還不能懷上孩子,那我們就分手吧。」
當綾音了解到了義孝的真實想法和目的後,她立馬就想起了潤子。而隨後義孝也親口承認,自己是因為潤子無法懷上孩子才分手的,但自己始終都沒有腳踩兩隻船。
此時綾音終於明白了,潤子沒能經受住打擊,選擇了自殺,但在臨死之前,還是想到了給她送去信息——那些砒霜。但那不是被橫刀奪愛的恨意,而是一種警告。
「遲早有一天,你也會遭遇和我同樣的命運。」這應該就是潤子相對綾音說的話,因為對綾音而言,潤子是唯一能把心中所有煩惱悉數傾訴的對象。她只對潤子說過,自己有先天性缺陷,沒有懷孕的可能,所以潤子當時才能預見到,綾音也會在不久的將來被義孝拋棄。
但最終,綾音接受了義孝的約定。
愛與恨糾纏不休。於是,便有了前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