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近2億條公民個人信息,他從「暗網」墜入法網……

2021-01-10 荔枝網新聞

  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暗網」,一個很多人聽說過但卻無法進入的地方,因其極強的匿名性和保密性,滋生了許多犯罪。

  今年3月,鎮江市公安局從工作中發現的一條帖子著手,終於在「暗網」上撕開了一個缺口,順藤摸瓜,搗毀一條銷售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產業鏈,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涉及公民個人信息2億餘條。這是鎮江偵破的首起暗網案件,也是鎮江公安機關「淨網2020」專項行動的重大戰果之一。

  一個帳號引出一條「黑色產業鏈」

  2020年3月,鎮江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民警在對暗網進行巡查時,發現了一條售賣銀行信用卡辦理個人信息數據的帖子,而信息展示的截圖上,赫然有著多名鎮江丹陽籍人員。鎮江公安立即抽調全市網安專業技術力量成立專案組,一定要把這起新型網絡犯罪「拿下」。

  暗網,是潛藏在網際網路之下的「深網」,普通搜尋引擎根本無法進行訪問瀏覽,需要通過專業瀏覽器、使用特殊加密技術層層跳轉。與生俱來的隱匿性,使得利用暗網實施的犯罪活動即使被發現了,也很難通過一個隨機生成的帳號鎖定嫌疑人身份,這給公安的偵察工作帶來了挑戰。

  「利用暗網實施犯罪行為,意味著犯罪嫌疑人的網絡技術絕不一般。」鎮江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支隊長楊憶寧說,他立即組織人手對本案線索展開分析研判。偵查人員仔細查閱其他城市偵辦同類案件的經驗材料,逐個案例分析歸類總結,光是筆記就寫滿了十幾張A4紙,案件思維導圖更是畫了無數張。幾個晝夜交替,在依託大數據分析反覆研判的基礎上,一條黑色產業鏈的雛形已初步摸清,但由於暗網數據隱匿太深,追蹤溯源異常艱難,僅憑一個帳號,根本無法直接鎖定嫌疑人。如何打開突破口,成了案件成敗的關鍵。

  民警「黑話」聯繫嫌疑人

  面對僵局,偵查人員決定調整思路,通過暗網主動聯繫嫌疑人。

  「這是一步險棋,在暗網上聊天都是用行話,說錯話露個怯就前功盡棄,但一旦成功就會是一個突破口。」偵查民警說。憑藉之前對眾多案例的熟悉,民警成功把自己包裝成了一個暗網交易者,和對方熟練地使用「行話」交流。同時,技術團隊爭分奪秒地對嫌疑人暗網帳號開展密碼破譯,終於成功鎖定犯罪嫌疑人王某。

  王某畢業於國內某知名大學計算機系,曾在上海某銀行信用卡中心工作,計算機水平異於常人,非常符合最初進行的「臉譜描繪」,且具備作案能力和作案動機,案件至此,終於取得重大突破。

  專案組於6月在貴州成功將犯罪嫌疑人王某抓獲,通過循線追蹤,很快又於7月初在廣西抓獲犯罪嫌疑人羅某。在審查嫌疑人王某時,專案組發現,與其長期聊天的對象有一個下線,該人長期回收各類網貸、銀行數據,並且聊天記錄中反映該人手中疑似有近2億條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通過進一步開展偵查,專案組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廖某某。

  三度敲門,險些與嫌疑人擦肩而過

  「你是廖某某吧,我們是江蘇省鎮江市公安局民警,有些情況需要你配合調查。」隨著第三次敲門,上海市某小區一戶人家的大門終於打開,犯罪嫌疑人廖某某被成功抓獲。

  原來,民警通過分析王某的暗網交易行為,明確了下線廖某某位於上海,並獲知廖某某近期準備回福建老家參加親戚婚禮的消息。一旦其回到老家,將為後續工作帶來巨大變數,支隊長楊憶寧決定,立即派員趕赴上海實施抓捕。

  但是,廖某某暫住地的社區民警向抓捕組反映了一個情況:因疫情期間工作要求,各小區對流動人口進行了一次全面徹底的摸排,但廖某某所租住的房屋始終沒有人在家,所以無法確認是否是其實際居住地。

  經過一番研究,社區民警會同社區工作人員以走訪為由先行上門,但是始終無人應答,為了不打草驚蛇,抓捕組決定留一組人員觀察,其他人員先行撤退。

  7月13日,上海下著大暴雨,打著傘目標明顯容易暴露,躲在樓洞裡難以觀察到情況,伏擊民警只得找了一個略有遮擋的角落站著,汗水雨水混雜著將一次性雨衣粘在他們的身上。

  過了一個多小時,民警再次上門,依然無人應答。

  就在大家都認為廖某某可能不住在這裡,準備到其原先就職的單位了解情況時,伏擊人員發來信息:「窗簾動了!裡面應該有人!」與此同時,另一條信息也佐證了廖某某正在家中。這次,廖某某終於打開了大門,而他口袋裡,還裝著第二天回福建的車票。

  垂死掙扎,嫌疑人妄圖當面刪除犯罪痕跡

  「不許動!你幹什麼!?」幾名民警一擁而上,將廖某某制服。

  原來在民警敲開大門表明來意後,廖某某假意配合,卻試圖趁民警不備刪除電腦上的相關資料。將其制服後,民警詢問其幾部手機密碼,廖某某始終沉默不言、拒絕交代。被民警依法帶至當地公安機關進行訊問時,廖某某依然堅決否認自己的犯罪事實。

  在對其設備進行勘驗時,民警發現電腦硬碟槽內是空的,無法開機,但電腦是現場直接封存,不可能遺失。勘驗民警拿出了現場拍攝的錄像再次查看,發現廖某某觸碰電腦後,有一個細微的扔東西的動作,民警根據這個線索,對現場搜出的全部設備逐個勘驗,最終發現,廖某某使用U盤作為系統盤,在被抓捕的一剎那,想通過這種方式銷毀證據。

  始終沉默,竟是害怕「被砍」

  被帶回鎮江後,廖某某依然不配合審查工作,民警一方面對其作案工具進行數據勘驗,一方面在審訊中尋找突破口。在聊到暗網上有哪些新鮮的事物的時候,廖某某第一次打開了話匣子,向民警介紹起了暗網世界,言語間還有些得意。民警抓住機會,追問其為何會在暗網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數據,廖某某告訴民警,此前他一直在上海一家公司上班,但是因為收入太低而離職,一家人在上海生活開銷又很大,這才想到通過暗網來犯罪。

  儘管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但廖某某始終不願交出電腦和手機密碼,民警深度詢問才得知,他是害怕手機電腦交出去後,暗網交易對象「砍他全家」。最終在民警堅持不懈連續7個小時的開導後,廖某某終於放下戒備,全盤如實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行為,以及電腦、手機密碼。至此,案件順利告破。

  警方提醒:「暗網」只是隱蔽卻不是隱形,一旦深陷其中,最後必將從「暗網」墜入「法網」。

  (來源:江蘇廣電鎮江中心站/馮源 通訊員/趙沁宇 李陽 編輯/蘇月)

相關焦點

  • 販賣個人信息,從「暗網」墜入法網
    販賣個人信息,從「暗網」墜入法網大眾日報記者 陶相銀2020-09-09 18:50:49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從威海市公安局獲悉,威海警方日前破獲一起利用「暗網」非法獲取、販賣公民個人信息案
  • 利用「暗網」販賣個人信息近1億條,2人被抓
    記者日前從安徽省銅陵市公安局了解到,當地警方偵破一起利用「暗網」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2名,查獲公民個人信息近1億條。2019年12月,銅陵市公安局銅官分局楊家山派出所接到一條線索:有人利用「暗網」販賣公民個人信息,信息內容包括公民姓名、手機號碼等。當地警方成立專案組,摸清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暫住在楊家山派出所轄區的江蘇籍男子胡某。12月17日,民警在胡某的出租屋內將胡某及其同夥吳某抓獲。
  • 鎮江偵破「暗網」案件 涉及公民個人信息2億餘條
    「暗網」,一個很多人聽說過但卻無法進入的地方,因其極強的匿名性和保密性,滋生了許多犯罪。2020年5月,鎮江市公安局工作中發現的一條帖子開始著手「經營」,在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的全程指導支撐下,終於在「暗網」上撕開了一個缺口,順藤摸瓜,搗毀一條銷售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產業鏈,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涉及拼多多、淘寶、各大銀行和保險公司等公民個人信息2億餘條。
  • 從「暗網」墜入法網 鎮江市偵破全市首起「暗網」案件
    今年3月份,江蘇省鎮江市公安局從工作中發現的一條帖子開始著手經營,在江蘇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的全程指導支撐下,終於在「暗網」上撕開了一個缺口,順藤摸瓜,搗毀一條銷售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產業鏈,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涉及公民個人信息2億餘條,這是鎮江市公安局成功偵破的全市首起暗網案件,也是鎮江公安機關「淨網2020」專項行動的重大戰果之一。
  • 他從「暗網」購買了2.1億條公民信息,包含知名連鎖酒店住客開房...
    2019年7月,朱曉磊在「暗網」登陸自己帳戶,從中文網址中使用價值100元人民幣的比特幣購買了2.1億條公民的住宿信息,每條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開房時間。此信息為2018年8月華住集團旗下的漢庭酒店、全季酒店等連鎖酒店被黑客盜取的住客開房信息。
  • 「暗網」大不過法網!湛江首宗利用「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宣判
    日前湛江市首宗利用「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進行了審理宣判2020年1月14日經開區檢察院依法對利用「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鄭某磊批准逮捕於2020年3月30日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對其提起公訴網站上交易的往往是一些非法的內容,比如公民個人信息、電腦病毒、淫穢色情信息。近年來,由於「暗網」查處難的特點,滋生了以這類網站為勾聯工具的各類違法犯罪,特別是群眾反應強烈的個人信息買賣行為逐漸在「暗網」顯現。
  • 利用「暗網」販賣個人信息近1億條,嫌疑人:曾學習軟體編程
    利用「暗網」販賣個人信息近1億條,嫌疑人:曾學習軟體編程 時間:2020- 利用「暗網」販賣個人信息近1億條,嫌疑人:曾學習軟體編程 記者日前從安徽省銅陵市公安局了解到,當地警方偵破一起利用「暗網」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2名,查獲公民個人信息近1億條。 2019年12月,銅陵市
  • 5000多萬條個人信息在「暗網」倒賣
    5月7日,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公布,經過4個多月的縝密偵查,江蘇南通、如東兩級公安機關破獲了一起特大「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查獲被售賣的公民個人信息數據5000多萬條。這起案件也被公安部列為2019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偵破的10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典型案件之一。
  • 高中生竊取1億條公民信息 曾嘗試翻牆登錄暗網
    當看到包裹裡還夾著一件父親的上衣時,他立刻失聲痛哭。這個剛過18歲生日的年輕人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作為中學數學教師的父親一向小心謹慎,這次準備衣服時,肯定是瞞著母親,不想讓她傷心,才把自己的衣服湊了進來。劉佳樂是最近網絡上刷屏的新聞「高中生竊取1億條公民信息獲利2萬」中的當事人。日前,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在無錫第二看守所與他進行了獨家對話。
  • 黑產利益鏈:5000多萬條個人信息在「暗網」倒賣
    5月7日,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公布,經過4個多月的縝密偵查,江蘇南通、如東兩級公安機關破獲了一起特大「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查獲被售賣的公民個人信息數據5000多萬條。
  • 威海:利用「暗網」非法獲取、販賣公民個人信息 嫌疑人被批捕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9日訊 近日,威海首起涉嫌利用「暗網」非法獲取、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周某某被威海市文登區檢察院依法批准逮捕!網際網路是一個多層結構,我們平時所瀏覽訪問的內容僅僅是處於網際網路表層的「表層網」。
  • 暗網倒賣公民個人信息 四川警方抓獲9名犯罪嫌疑人
    封面新聞記者 鍾曉璐登陸訪問「暗網中文交易論壇」,向他人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再通過多款聊天軟體聯繫下家進行販賣,非法獲利。1月5日,四川省公安廳公布了包括「瀘州王某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在內的「淨網2020」專項行動十大典型案例。
  • 5000多萬條個人信息在「暗網」倒賣,包括銀行開戶、手機註冊數據...
    △資料圖來源網絡5月7日,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公布,經過4個多月的縝密偵查,江蘇南通、如東兩級公安機關破獲了一起特大「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查獲被售賣的公民個人信息數據5000多萬條。這起案件也被公安部列為2019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偵破的10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典型案件之一。
  • 5000多萬條個人信息在「暗網」倒賣,涉及銀行開戶、手機註冊等數據
    ,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查獲被售賣的公民個人信息數據5000多萬條。由此,專案組也找到了這一利用「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鏈條的關鍵一環。經查,該買家為王某陽,長期經營期貨交易平臺。王某陽到案後交代,購買公民個人信息是為了業務推廣需要。此外,王某陽不僅通過王某城購買公民個人信息,還另有渠道,購買了數百萬條涉及期貨和POS機的公民個人信息。「作為中間人,他還幫忙介紹,從中拿點『好處費』。」
  • 特大「暗網」侵犯個人信息案宣判!被倒賣的個人信息大部分竟用於……
    在此案中,代號「akula98」的團夥成員就販賣公民個人信息超100萬條,獲利10餘萬元,為逃避警方打擊,他一直用比特幣進行交易;團夥成員林大偉,從「暗網」等非法渠道購得350餘萬條銀行開戶、手機註冊等數據,非法牟利70餘萬元……這是一起組織嚴密、作案手段隱蔽的犯罪團夥,該案最大的特點是犯罪分子利用「暗網」進行交易,「暗網
  • 2億條!暗網售賣公民信息,個人信息保護需警惕!
    據了解,威脅者公布了公安縣999名中國公民的戶口登記樣本數據,以作為黑客攻擊的證據。並表示共有730萬中國公民的數據可供出售,包括身份證,性別,姓名,出生日期,手機號,地址和郵編等記錄。專家們還注意到與微博平臺用戶有關的數據等待出售。730萬中國公民信息、4180萬微博信息和1.92億條QQ數據,數據洩露問題再一次敲響警鐘,讓人不寒而慄。
  • 18萬股民數據、12萬學生學籍……揭秘「暗網」買賣公民個人信息
    一名網友在「暗網」上找到了自己的個人信息,「感覺自己像個透明人」。今年以來,上海、江蘇、廣東等地檢察機關連續辦理了多起利用「暗網」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暗網」這一神秘網絡,再次進入公眾視野。所謂「暗網」,就是利用加密傳輸、P2P對等網絡等,為用戶提供匿名的網際網路信息訪問的一類技術手段。
  • 寧波公安破獲首起利用「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央廣網寧波6月3日消息(記者杜金明 通訊員嚴世君 奕超超)6月2日,寧波奉化公安分局召開淨網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通報了警方破獲的寧波市首起利用「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所謂「暗網」,就是普通用戶無法通過百度等公共搜尋引擎訪問,需要特定的軟體或授權才能登錄。
  • 開房信息洩露引出「暗網」黑色交易生態
    「暗網」論壇中存在大量出售個人信息內容。翻拍手機屏幕「暗網」論壇一則帖子包含出售槍枝彈藥的信息。翻拍手機屏幕常用網際網路無法直接訪問,登錄論壇需多重特殊手段,內容含有槍枝彈藥、毒品等大量非法信息8月28日,華住集團旗下連鎖酒店用戶信息被曝疑似洩露,賣家在「暗網」打包售賣5億條住客數據。
  • 小區物業人員倒賣業主信息獲刑: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北京市三中院刑一庭庭長王海虹說,於2015年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對刑法修正案(七)增設的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作出修改完善:一是擴大犯罪主體的範圍,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都構成犯罪;二是明確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從重處罰;三是加重法定刑,增加規定「情節特別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