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丨雪子(微信jidan201212)
來源丨蒙太客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不進行二次轉載
原標題:相對論傳媒破產了,國內電影又能學習到什麼?
導語:
申請破產保護的幾個月前,相對論還大談上市,以及和中國的關係。幾個月時間,公司就從鼎盛到落敗。
在看文章的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它的一些表現和我們的某些現象非常相像。其實在事件爆發之前,BAT三家、萬達和華誼都盯住過這家公司。正如一位久經資本和電影戰場的人說到:「好萊塢到處都是這樣死亡的公司,屍橫遍野。」只不過我們都沒聽說過。而此次相對論傳媒的故事得以被看到,讓我們都從中吸取點兒什麼。
原創作者:雪子(微信jidan201212)
11年前,一個有錢有關係會玩兒會生活的年輕人亮相好萊塢,力圖改變傳統電影工業制度、顛覆體系。才40歲,他就已經是60部影片的幕後推手,包括《社交網絡》。然而現在他的公司Relativity Media相對論傳媒正式宣告申請破產保護,成為好萊塢歷史上最大的破產案件之一。
相對論傳媒的主要債主包括:
公司在2004年成立,從一亮相就大博眼球。由紐約對衝基金Elliott Management做後盾,相對論傳媒將10億美元撒給環球和索尼,聯合投資了N個電影項目,包括《速度與激情6》和《社交網絡》,可謂名副其實的壕。
後續發展中,公司持續擴張,在2009年用一億五千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環球影業子公司Focus Features的分部Rogue,一個專攻小成本影片的製作和發行公司。
另外,瑞安卡瓦諾夫還特別注重和中國的關係及在中國的發展,比如和華夏達成戰略合作,「籌拍數部大型中國現代題材影片,所有影片將同時面向國內外市場」。早在2008年,公司就製作了成龍和李連杰主演的影片《功夫之王》。
2.1 創始人以及盡職調查
投資看重人。
卡瓦諾夫確實有魅力。他的真實生活就如同好萊塢電影裡那樣紙醉金迷。
然而,做過盡職調查的投資者會懷疑這個小子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他和記者號稱的UCLA學位是假的。早年他開辦的投資公司官司纏身,被稱作詐騙。到了相對論傳媒時期,他的承諾也數次沒有兌現。其遍布全球的發行合作夥伴對破產新聞並不驚訝,並且他們指出,凡是和相對論打過交道的,應該說早就有預感。相對論答應他們的合約片單,20部當中可能只有2部兌現。
2.2 數據概念的泡沫
相對論傳媒近幾年來主要集中業務在中等成本影片和長尾的財務回報。公司聲稱利用調研和數據找到細分領域的受眾,為他們製作影片。所使用的數學公式如同對衝基金選股票一樣;整個模式可類比那個著名的被用來解釋大數據的電影《點球成金》。「過去10年每一部片子的數據都被我們計算過了」,卡瓦諾夫在採訪中說。
然而公司最近的片單——我就不一一列舉那些我們沒怎麼聽過的片名了——幾乎都是將將回本。唯一的幾個亮點就是布萊德利·庫伯的《永無止境》、《驚天戰神》和《白雪公主:魔鏡魔鏡》,然而那是2011和2012年的片子了。
電影行業的一些人士稱,相對論說的那些做法,和大公司使用多年的方法論並無什麼不同。並且過分保守的策略,讓其錯失了很多投資大製作的機會。
3.1 生態的負贅
相對論傳媒不是第一個破產的好萊塢電影公司,但是第一個破產會影響NBA球星、大學生甚至一款蘇打飲料的公司。前面提到過,相對論已經從電影擴張至體育經濟、真人秀電視、時尚甚至教育領域。
其如此發展的戰略規劃,與我國市場極火的「生態」概念如出一轍,那就是不只是要做電影公司,而是要做「內容生產和發動機」,一切皆內容,一切皆IP. 而此次破產保護讓如此策略陷入疑問:當一系列票房滑鐵盧和法律官司發生時,公司無力為如此龐大的布局支付債款償還費用。其生命時長只有兩年的時尚分部已經隨著裁員而關閉。
3.2 金融的雙刃劍
相對論的整個模式就是依賴外部資金注入,現金流嚴重不足,負債嚴重。
電影業務的回收周期及帳務計算有著周期長的特性,也就是電影拍攝完畢後期製作完畢時,大部分的花費已經產生需要記帳,而收益往往要等到上映後甚至後續窗口的收益,整個收益過程可能持續幾年。這也是為何其實大製片方的熱門影片在財務上可能是虧損(這有時也是為了避稅)。
相對論在電影製作上採取的是數量策略,這也是11年60部影片的由來。另外我們也看到其在電影業務外的瘋狂擴張。這些資金缺口和欠債,都是通過新一輪又一輪的借款來彌補。關於投資人的錢投進去就回不來的故事也多有流傳。然而之前卡瓦諾夫都用更多更新一輪的投資來掩蓋過去,直到今天。這個故事讓我想起雷曼兄弟和次債危機。
其實就在去年,瑞安卡瓦諾夫還四處宣稱要把相對論在美國和香港都弄上市,其助力機構就包括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Jefferies Group和中國工商銀行。對於不斷需要資金的相對論來說,上市的確是一次性解決用錢及還錢危機的好方式。
據披露的法律文件顯示,相對論傳媒共有1000到5000位債權人;1億到5億美元的資產;5億到10億美元的負債。截止去年財年結束的時候,相對論傳媒共有11.8億美元的負債,而書面資產才有5.6億美元,一年的收入則是3.4億美元。
正是因為還不起其中的3.2億到期債務,又找不到新的投資人,相對論傳媒選擇主動申請破產保護。
即便相對論此次可以過關,但是公司已經失去了投資界最重視的信譽。
其實卡瓦諾夫到今天有點玩火自焚的意思。由於主要投資者都是私募資金,並且都是債權投資,所以一場拍賣比重組更符合那些機構的心水,然而重組才是真正解決公司問題、重振公司威風的唯一辦法。
3.3 做好本職業務才是最根本問題
對相對論來講,只有兩條出路。一個是像當年米高梅那樣,通過自身IP資產的高估值,把公司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另一個就像奧斯卡特效贏家Rhythm & Hues那樣,被以極低的價格拍賣。
然而,相對論的資產估值如何?
最影響相對論拍賣估值的,就是其缺少一個高質量的電影版權庫。上面我們也提到,其真正屬於自己的被記住的影片,屈指可數。對比之下,米高梅的業務資產包括007和霍比特人,以及一堆經典影片的重製和我們口中的IP價值。
更慘的是,相對論已經把影片庫在2012年賣給了其投資方之一,紐約對衝基金Elliott Management.
這麼些年,卡瓦諾夫似乎在資本及生活層面玩的太high, 忘記了自己是個電影公司,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要做出好電影。
而比失去金融機構的信任更重要更可怕的,是失去主創的信任。沒有了人才的支持,重振雄風是真正不可能的任務。
最後,公平來講,此次破產如果如CEO卡瓦諾夫所說,可能未必完全是一竿子打倒的要歸咎於我們總結的問題,也許Colbeck和Anchorage兩家機構真的聯手準備黑幕地利用債權控制相對論。但是,正確的邏輯不是有人搗鬼、才有的以上問題、公司才倒閉,而是問題本身就客觀存在,對債權的買賣加速並突顯了問題、迫使相對論更快速地抵達臨界點。
附:米高梅的破產
米高梅也破產過。其在2010年欠下40億美元債務無法償還。
其實2005年的時候索尼就以48億美元將其收購,然而單純的投資而不是從跟不上改變模式及財務結構,使得公司終於繞不過垮臺的命運。這與相對論一直不斷融資如出一轍。
但是其一等的業務資產,包括007和霍比特人,以及一堆經典影片的重製和我們口中的IP價值,再加上新的投資者和適當的重組,都令其得以起死回生。
1/ 更多合作,請後臺回復「合作」,或郵件聯繫285295690@qq.com;
2/ 加入一起拍電影,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