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盡職守的嘉慶皇帝操勞一生,為何也沒能改變清王朝衰退的趨勢

2020-12-23 騰訊網

清朝的乾隆皇帝,他自稱自己是十全老人,在位60年把大清推上最繁榮的時代,而他本人能力確實不錯,加上父親雍正帝給他打下的好基礎,他不需要怎麼操勞政務,就可讓國家正常運用。以至於有時間和精力下江南和四處遊山玩水,這必然會帶來不小的開銷。其實在乾隆皇帝的後期,雖然看起來繁榮昌盛,但內部已經腐朽不堪,貪官汙吏無數,朝內有和珅這樣一個大貪官,必定引發叛亂和朝廷財政困難。

乾隆最大的敗筆就是把他後期的弊端,一股腦的全留給了嘉慶皇帝。雖然嘉慶皇帝能力比不上康熙、雍正、康熙,但是也還是一位守成之君,他兢兢業業,也做出了很多挽救和改革措施,整頓吏治改革官風。但他依舊堅持閉關鎖國,重農政策,沒能把國家引向工商國家的道路上。

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要說嘉慶皇帝,他一開始本就很不起眼,每天也就安安分分的讀書,做事也很小心謹慎,雖然他不出彩,但一切都在乾隆的眼裡,便是培養他,想讓他接他的班,乾隆還在時,政事還一直在他的手裡,等到他去世了,嘉慶才開始了他的皇帝生活。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頓吏治打擊貪官,改革官風,和珅成為首要打擊對象。

嘉慶皇帝在位二十多年,因為,政務頗多不順,所以,嘉慶在大部分的時間裡,總是感到痛苦、迷茫、憤慨。從外人看來,嘉慶仍勵精圖治,每天早起晚睡,忙於政事,一刻不得閒。然而,此時的嘉靖的思維已經僵化了。到了晚年,嘉慶已將「法祖」和「守城」樹立為執政信條,每天按照祖宗的典章制度辦事,固守自封。這種執政態度使他在位期間也做出了不少功績。軍事上,平定川楚教亂,鎮壓東南匪亂,鎮壓天理教起義。經濟上,蠲免錢糧。文化上,結束文字獄。社會上,治理河工,整頓旗務,解決皇族墮落。外交上,抑制鴉片,維護主權。

這種固化的治國方針,經濟上,重農政策。外交上,仍以「天朝上國」自居並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在康熙與乾隆都曾高舉「法祖」的大旗,可他們「法」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祖先們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敢於拼搏的勇氣。在此期間,政策不拘於形勢,時刻創新,使國家生機勃勃。這種充滿先進意義的進取精神,不斷成長、修正,最終趨於完善,使大清王朝繁盛百年。而到了嘉慶朝,他沒有與時俱進,不敢勇於創新和改變,使得大清從乾隆晚期懶政,導致腐敗的癌細胞侵入國家的機體,嘉慶在治國過程中病急亂投醫,標本兼不治,最終導致大清王朝開始一步步的落後於同時期西方國家。

相關焦點

  • 大清王朝十二帝排名,每個皇帝各有千秋,為何他能排名第一?
    排名第二位的是雍正皇帝,他不但從組了大清的機構,同時雍正的勤奮也是有目共睹的,幾乎全年不休息,除了睡覺就是在操勞政務,兩點一線的工作精神,心繫百姓,沒有他的政績,就沒有後來的康乾盛世。排名第三的就是康熙皇帝了,年少擊敗鰲拜成名,平三番,收臺灣,戰葛爾丹,這些諸多功績,都可以看出康熙是一位偉大的皇帝,無能在治國還是才能上排在第三都是實至名歸。
  •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崇尚「祖制舊法」,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終於公元1795年,乾隆六十歲時,將象徵大清帝國最高權柄的青玉大印「皇帝之寶」交個嘉慶,成為封建歷史上皇權交接的一段佳話。四年後,太上皇乾隆終於走完風流倜儻的一生,嘉慶皇帝如願親徵。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誅和倡簡」,所謂誅和,是指與先帝的寵臣和珅進行清算,將和珅家族滿門抄家,所得財物珍寶如數盡收宮中府庫。
  • 想扭轉清朝國運卻「為而不能」,嘉慶皇帝到底面臨一個怎樣的困局
    在清朝的皇帝中,嘉慶皇帝絕對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位了,嘉慶之前,康雍乾三代雄主打造了清王朝最強盛的時期;嘉慶之後,繼位的道光皇帝遭遇了鴉片戰爭,接下來就是動蕩慘痛的近代史。,通常把嘉慶和道光兩位皇帝在位的時期稱為「嘉道中衰」,此時清王朝吏治敗壞,武備廢弛,國庫空虛,處於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
  • 嘉慶也不算,為何王朝衰落了?
    嘉慶算不算昏君我不知道,但是清王朝開始衰敗可並不是因為一個皇帝能夠決定的。曾流傳一種想法清朝兩百多年的時間裡面,沒有一個昏君這種說法,我覺得清朝的皇帝很勤奮。在中國封建歷史上,對於每一任皇帝的教育質量,抓的最緊的就是清朝。
  • 嘉慶皇帝真實死因究竟為何?為何史書對此都模糊處理?
    作為清朝入關以來第一個死在北京之外的皇帝,史書中對於嘉慶皇帝的死因都沒有明確的說明。嘉慶為何突然去世?他的死因究竟是什麼?
  • 嘉慶皇帝並不昏庸,為何成為清朝走向衰亡的開始
    許多人認為康熙是清朝盛世的開始,那麼嘉慶則是清朝走向衰亡的開端。可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嘉慶皇帝並不昏庸。其實箇中原因並不複雜。都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在歷史大潮面前,一個王朝的統治者如果不能順應歷史的大潮,那麼這個王朝終究會被湮滅在其中。而嘉慶在當時正是首當其衝。
  • 清朝的嘉慶皇帝死因太過離奇,據說是被雷硬生生的劈死了?
    清朝嘉慶皇帝,是一個勤勉為政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嘉慶自一登上皇位,便絞盡腦汁的想辦法解決國家政治腐敗的危機,他經過多次失敗之後,發現事情並不是他所想的那麼簡單,即使他把當時最大的貪官和珅處理了,也無法再恢復到清朝鼎盛的狀態了,因為此時的清朝的內部結構已經腐敗到根深蒂固的邊緣了,所以即使嘉靖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能改變現狀
  • 嘉慶的皇后,為何要立別人的兒子為皇帝,她自己兒子結局如何
    好在清王朝自雍正皇帝起,為了不再讓「九子奪嫡」這樣的事情上演,他建立了秘密立儲的機制,也就是把作為儲君的皇子的名字寫在傳位密詔上,然後一份放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則放在皇帝的身邊。所以,立誰為新君,只要找到傳位密詔就一目了然了。可是,讓隨駕的王公大臣們意外的是,遍尋嘉慶皇帝的私人物品,卻始終沒有找到本該放在他身邊的那份傳位密詔。
  • 一意孤行,抄家和珅,若干年後的嘉慶為何黯然神傷?
    在他被嘉慶皇帝抄家後,家中竟然搜出了8億到11億兩的白銀,再加上各種奇珍異寶以及古董字畫,大清第一貪官非他莫屬。其他幾個歷史上的巨貪也遠遠不如他但讓嘉慶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15年後他卻會對這個結果感到十分後悔,這是為何呢?嘉慶在少年時期就十分的厭惡這位朝廷中的蛀蟲,但是乾隆帝在位的時候他扳不倒和珅。
  • 滿清王朝的敗落開始——嘉慶帝悲劇的一生
    在歷史上的嘉慶帝還是比較勤奮的皇帝,只是那時的清王朝內部的矛盾已經顯露,而嘉慶沒有前幾任皇帝的氣魄,對各種矛盾採取避讓分化的方法,從而導致清王朝開始走向衰敗(還有一說法,清朝衰敗起於乾隆)。對於這位皇帝,他也是比較悲劇的一位皇帝。
  • 嘉慶也不算庸君,為什麼他統治時期清朝開始衰敗?
    這句話相信很多朋友都不認可,因為大家都覺得,明君就是明君,即使時候不對,也能通過自己的力量來改變這種局面。誠然,有這種皇帝,如秦始皇與唐太宗等,但這種皇帝幾乎是千萬裡挑一,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皇帝都跟他們一樣(不算昏君與庸君的話,那也只能算明君了)。而且如果真的將秦始皇與唐太宗放到嘉慶所處的那個位置,他們或許也並不會做得特別好,畢竟時代變了。
  • 清緬戰爭,大清明明吃了火器的虧,為何還堅持「弓馬騎射」?
    那麼為什麼,明明吃了虧,大清朝卻不思改變呢?二、騎射立國思想不思改變的直接原因,就是清緬戰爭爆發的乾隆年間,清王朝一個重要的軍事思想:騎射立國!在那個全球戰爭都走向熱兵器化的年代裡,大清朝為何要「騎射立國」?在當時乾隆皇帝看來,這其實很有必要。首先是環境問題,平定準噶爾後,放眼東亞大陸,清王朝已然無強敵。
  • 嘉慶皇帝猝死之謎!專家:史書上都不敢記載,太慘了!
    嘉慶皇帝一輩子過的非常憋屈,錯過了大清王朝最好的盛世,接手的卻是一個千瘡百孔、內憂外患的爛攤子,顒琰生於1760年,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個兒子,乾隆三十八年的時候,他被秘密立儲,公元1796年,乾隆禪位,嘉慶皇帝登基,然而在此後三四年中,嘉慶皇帝仍然受乾隆的控制,乾隆雖然禪位,但是對權力的欲望沒有絲毫的削減。
  • 乾隆朝既沒宦官幹政,也無外戚幹政,為何清朝卻開始衰退
    古代很多王朝的衰敗,都是從宦官幹政,或是外戚幹政開始的。比如西漢時呂后幹政,她的兒子劉盈死後,她就找了個小孩子,號稱是劉盈的兒子繼承皇位。好在她去世後,眾人扳倒了呂氏一族,才迎立劉恆為帝。後來的東漢,也是隨著皇帝越來越弱,年紀越來越小,致使政權逐漸被外戚、宦官掌控。到了東漢末年,王朝已經岌岌可危,出現了不少割據勢力,十分混亂。說起宦官幹政,就不得不提唐朝和明朝。明朝的王振、劉瑾、魏忠賢等都是鼎鼎有名,其中王振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徵,結果導致土木堡之變。
  • 嘉慶皇帝:37歲登基,無實權4年,61歲去世,是清朝最平庸的皇帝
    登基初名登基,父為乾隆皇帝,母為鼎鼎有名的令妃,即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寧夏有一位受人愛戴的母親,子憑母貴,6歲起便隨兵部侍郎、工部侍郎學習,13歲時能通讀五經,受到皇帝寵愛。然而在乾隆皇帝的心目中,顒琰並非太子人選。雍正的人品更是讓人心滿意足,可惜他先後立了三位皇太子,前兩位都相繼去世,最後只有顒琰倖存。首先是富察皇后的兒子永璉。
  • 自大清以來,皇帝首次遇刺,嘉慶皇帝這次坐不住了
    嘉慶皇帝的小命才得以保住。但是也被嚇得面無血色,慌忙逃進順貞門。 刺客看著護駕的人多追不上嘉慶,發瘋一樣揮刀亂砍,場面一度混亂。御林軍經過持久圍攻,才把這一個暴徒給生擒。 仔細想想,此乃宮城要地,刺客居然明目張胆刺殺,這算是有清以來皇帝第一次遭到謀刺。
  • 如此勤勉的嘉慶皇帝,為何挽救不了當時清朝的局面?
    在經歷了十二個皇帝後的清朝,有過繁華的康乾盛世和在衰敗中的同治中興。嘉慶皇帝作為清朝的第七位皇帝,承接著繁華的康乾盛世。當時的情況看,按理來說,在嘉慶皇帝統治下的清朝,或許比不上之前的康熙和乾隆,但也可以使清朝保持現狀。但是在嘉慶皇帝接手清朝後,清朝卻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沒落的道路。如果嘉慶皇帝是一個貪圖享樂,不顧百姓的昏君,那麼清朝的衰落也情有可原,但是。
  • 為什麼臺灣人對嘉慶皇帝「情有獨鍾」?
    為什麼臺灣人對嘉慶皇帝「情有獨鍾」?高丹 實習生 滕藝菲 2016-09-08 14:58 來源:澎湃新聞 清仁宗嘉慶皇帝一生未曾到過臺灣
  • 嘉慶皇帝的苦與樂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永琰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個兒子,出生於大清鼎盛時期乾隆二十五年,即公元1760年。生母是令貴妃魏佳氏,後為皇貴妃。所以永基在心情鬱悶中沒多久就死掉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不需要永琰去刻意的競爭,只要表現出正常皇子的狀態,皇位就非他莫屬了。
  • 清代嘉慶皇帝登基後為什麼會棄用傳統吉祥物如意?與和珅有關?
    (二)除掉和珅的原因大清王朝有一傳統,每次易帝,新主都會發動一場對前朝重臣的殘酷清洗運動,例如順治皇帝對付多爾袞,康熙皇帝殺掉鰲拜,雍正皇帝賜死年羹堯,乾隆皇帝密除訥親。人怕出名豬怕壯哦,嘉慶皇帝上位,他不遭殃誰遭殃?傳統歸傳統,嘉慶皇帝除掉和珅的直接原因估摸有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