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一部讓人感動的世界名著,將苦難描寫到極致

2020-12-23 平哥談史論道

年輕的時候我讀過許多部世界名著,其中最喜歡的是雨果的《悲慘世界》,我是流著眼淚將它讀完。還沒有哪部小說能將人間的苦難描寫到如此極致,直接戳中了我心靈深處最柔弱之處,使我淚流滿面。

雨果是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家,他的作品處處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在不到三十歲的時候,他便創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從此一炮走紅。

《巴黎聖母院》之後,他原本打算再寫兩部長篇小說,然而這兩部小說預告了三十年,卻連影子都沒有,一直到他六十歲左右的時候,他才不急不忙地推出了那部更偉大的作品:《悲慘世界》。

但作者花費筆墨最多的城市是巴黎,它幾乎是關於巴黎的一部百科全書。在這裡,可以目睹監獄,街壘,貧民窟,下水道,還能看見粗魯但善良的野孩子,聖潔卻刻板的修道院,詭詐而不擇手段的犯罪團夥,以及如蛆蟲一般活著、似牛一般的苦役犯。

我們隨著雨果的筆觸,徜徉在昏暗的街道,迂迴於曲折的巷道,匍匐於幽深的下水道,呼吸每塊磚瓦的氣息,觸摸每扇百葉窗背後的秘密。

《悲慘世界》精彩的場景比較多,有早年冉阿讓服了19年的苦役生涯;有無知少女芳汀被騙懷孕的悲慘經歷;有珂賽特悲慘的童年以及被冉阿讓解救出火坑的感人故事;還有冉阿讓帶著孤女珂賽特一路逃亡的驚險歷程。……

每一幕場景都是如此的感人,如此的驚心動魄,讓人不忍釋卷,以至於我一口氣讀了好多天,才將這部一百多萬字的鴻篇巨製讀完。掩卷深思,我的心緒久久不能釋懷,眼角還掛著激動的淚水。

整部小說精彩紛呈,高潮不斷,由於篇幅所限,我只能選幾個最讓我感動的場景與大家分享。

《悲慘世界》這部小說中,最打動人心的人物形象顯然是孤女珂賽特,雨果對她的著墨最多,刻畫最感人,珂賽特這一人物形象最容易戳中讀者的淚點。

小珂賽特童年非常不幸,在襁褓中的她便被寄養在狠毒的德納第夫婦家中,德納第夫婦之所以收留她,是想騙芳汀的錢,更想得到一個廉價的女傭,他們讓幼年的珂賽特過著地獄般的生活。

小珂賽特五歲起就開始乾重活,她打掃房間、院子、街道,洗盤洗碗,甚至被強迫搬運重東西。冬天來臨,這個不到六歲的孩子,每天天不亮便拿起一把大雪帚,出現在寒風之中。一滴淚珠掛在她那雙大眼睛的邊角上,令人望之傷心。

大家都稱她為百靈鳥,她確實只有小鳥那麼大,並且總是哆哆嗦嗦。她是整個村子起床最早的人,不過,她是一隻從不唱歌的百靈鳥。

在雨果的筆下,德納第夫婦簡直壞到了極致。小珂賽特僅僅只是玩了一會她女兒的玩具,德納第夫人便一頓咆哮。珂賽特嚇了一跳,以為天塌了,她轉回頭,將玩具放在地上,眼中滿是恐懼。

她操起雙手,由於害怕,手指扭來扭去,這之後她哭了起來。她一整天忍受折磨,在森林裡提水,然後弄丟了錢,接下來的幾乎是皮鞭打在身上,甚至還有德納第夫婦的罵聲,這些都不曾使她哭出來。

冉阿讓像天使一般降臨到小珂賽特面前,他強壓著怒火,很平靜地用五倍的價格買下了小珂賽特正在織的襪子,以換取讓她玩一會的時間。

冉阿讓說:「現在你的工作歸我了,玩吧,我的孩子。」

每當我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每個小女孩是上帝送到人間的天使,她們自降生以來受到父母家人的無比寵愛。然而,伴隨珂賽特的只有悲傷,她幾乎從來沒有得到過母愛,還要面臨殘酷的生存環境和人間最惡毒的虐待。

「玩吧,我的孩子。」簡單的幾個字,直擊人的心靈最脆弱處。久久壓抑的情緒瞬間得到釋放,這是人間最感人的愛。

第二個讓我感動的場景,那是在冉阿讓和珂賽特的逃亡途中,她們被沙威帶領一群衛兵逼入了一個死胡同,眼看將要落入法網。

七八個大兵,端著明晃晃的刺刀,排列得整整齊齊,正在進入街口。在冉阿讓面前,是一堵約18法尺的高牆,他和珂賽特已無路可逃

如果只有冉阿讓一個人,他完全可以憑藉曾經越獄的本領,輕鬆從兩堵牆連接處的直角部位爬上去,翻過那堵高牆,可是,有珂賽特在,他無法脫身。

在緊急關頭,他看到了街角的煤氣燈,他急中生智從燈柱上取下了升降的繩子,他將繩子的一端綁在珂賽特的身上,然後自己悄無聲息地爬上牆頭,將珂賽特拉了上去,逃出了衛兵的圍捕。

珂賽特面對冉阿讓的那種緊張的神色,那些怪異的舉動,感到十分不安。要是別的孩子,早就大喊大叫了。而她呢,只是輕輕牽著冉阿讓的大衣角。

她用極低的聲音問冉阿讓:「爸,誰來了?我怕。

「不要出聲!」冉阿讓說,「是德納第夫人。

珂賽特嚇了一跳。冉阿讓又說道:「不要動,不要叫,不要哭,要不,德納第夫人會找到你把你抓回去的。」

每當我讀到這一場景的時候,心快提到嗓子眼了,生怕珂賽特剛剛脫離德納第夫婦的狼穴,又落入了沙威的虎口。好在,他們父女有驚無險的逃脫了圍捕,進入安全的修道院中躲藏了起來。

在面對大批警察的圍捕,小珂賽特的恐懼是可以想見的。她太弱小了,已經經歷了人世間最大的苦難,哪怕最後一根稻草有可能就會壓垮她稚嫩的雙肩。

好在,有冉阿讓在,這讓珂賽特有了依靠。現在,她不必再害怕了,因為天塌下來有冉阿讓替她頂著,冉阿讓就是小珂賽特的守護神。

小說結尾部分也很動人,冉阿讓最後就要離開人世了,珂賽特伏在他的懷裡,泣不成聲,想和他說話,又說不出來。

伴隨著悽慘的淚水,她深情地呼喚:「爸,我的好爸爸!您要活下去!您會活的!我要您活下去,您聽見了嗎!

無論他怎樣呼喚,冉阿讓終將死去。雨果十分動情地寫道:在兩隻燭光中,他面躺著,蒼白的臉望著上空,任由珂賽特和馬呂斯頻頻吻他的手。他死了,黑夜沉沉,沒有一點星光,靈魂進入了天國

相對於雨果其他長篇小說,《悲慘世界》中的人物並不算太多,故事情節也比較簡單,然而他的每一場戲,每一個故事都寫得如此的驚心動魄,都會讓人迫不及待地想接著讀下去。

限於篇幅,我沒法講得更細,但我還是要特別推薦這三段場景,真的太精彩了,讓人刻骨銘心。雨果把不幸寫到極致,把好寫到極致,把壞寫到極致,這就是雨果的偉大之處。

每當我一個人沉思的時候,冉阿讓的身影、珂賽特的身影、馬呂斯的身影不時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不時拿出《悲慘世界》,一再重溫那些感人的文字,只為淚水肆意地流淌一遍,這大概是我喜歡它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悲慘世界》——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
    小時候,看的是《悲慘世界》小人書。印象中有,冉阿讓偷了一個麵包;芳汀剪去美麗的秀髮,敲掉兩顆漂亮的牙齒;善良的主教;威風凜凜的沙威等等。少年時讀《悲慘世界》,被波瀾壯闊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哀嘆冉阿讓的苦難,同情芳汀的遭遇。苦難中的人性掙扎,使年少的內心感到壓抑。
  • 悲慘世界,被苦難洗禮過的愛與盼望!
    今天,我們要聊聊一部「全方位立體式」的精彩作品《悲慘世界》。為什麼要冠以這樣的頭銜呢,我簡單說一下這部作品的三種藝術呈現形式:書、電影和舞臺劇。作為小說的《悲慘世界》是世界文學史的一座豐碑、躋身「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也被稱為一部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
  • 《悲慘世界》:悲慘的不是苦難,而是人的內心
    ——《悲慘世界》冉阿讓,《悲慘世界》裡的男主人公,因為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被判入獄,三番四次逃跑,每次都被抓回,冉阿讓因此做了19年的苦役犯,後被假釋。在路過一個大主教家吃飯時,為了生計他又偷了一對銀器,警察抓他時,大主教說不是他偷的,而是自己送的。冉阿讓非常感動,靠著自己的努力終於成為富翁,並且樂善好施,收養了一個美麗可人的女孩珂賽特,前景可謂燦爛。
  • <悲慘世界>是成功的名著成功的電影
    演員的表演展示,也由舞臺上的聲音和形體,不可避免地要擴展到面部特寫……像這樣一部由音樂劇名著改編的電影,在立項之始、尚未確定導演之際,通常便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而舞臺劇改電影肯定是要遭罵的——  首先,重場戲之間的常規過渡肯定壓縮,熟悉的觀眾會不適應,覺得侷促。
  • 重溫雨果佳作:《悲慘世界》的人道主義精神
    根據經典名著改編的影片往往更受青睞。不久前,由英國導演湯姆·霍珀執導的影片《悲慘世界》榮獲第八十五屆奧斯卡三項大獎,不禁令人再次想起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和他的傳世佳作《悲慘世界》。後來冉阿讓利用搶救一個海員的機會假裝墜海死去,在經歷了無數苦難之後,他終於把芳汀的私生女柯塞特撫養成人。在《悲慘世界》中,雨果通過對窮人苦難的真實描繪,對社會的黑暗和司法的不公提出了強烈的抗議,宣揚了仁慈博愛可以杜絕罪惡和拯救人類的人道主義思想。
  • 《悲慘世界》音樂劇
    2015年1月12日,六二班馬紫鑫同學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生動、精彩的講壇——《悲慘世界》。
  • 這是一部音樂劇也是一部悲劇《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描寫外省偏僻小城,也描寫濱海新興工業城鎮,但花費筆墨最多的城市,是巴黎。它幾乎是一部關於巴黎的百科全書。雨果的寫作既恢弘、又細膩,經得起顯微鏡似的審讀:歷史→時代→人物→細節,無論置於哪種倍數之下,《悲慘世界》都是一部臻於完美的作品。1832年,搜集完資料,小說構思已然清晰。但真正開寫,要到二十年之後。在此期間,雨果完成了其他幾部長篇,一些詩歌和戲劇。是什麼使他一再擱置?是否他已意識到,這將是一部偉大作品,必須給予更多時間、深慮乃至磨難,等待它成熟和豐富?
  • 【名著選讀】雨果《悲慘世界》
    點擊箭頭所指的世界名著每日讀,每日陪你有品位地閱讀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      《悲慘世界》是法國十九世紀浪漫派領袖雨果繼《巴黎聖母院》之後創作的又一部氣勢恢宏的鴻篇巨著。全書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國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義期間,法國近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輝煌畫卷,最大限度地體現了雨果在敘事方面的過人才華,是世界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 的典範。小說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飽含了雨果對於人類苦難命運的關心和對末來堅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 平凡世界不平凡,悲慘世界不悲傷
    平凡世界不平凡,悲慘世界不悲傷《平凡的世界》和《悲慘世界》這兩本書都是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要說哪一本書更好,這個不好說。因為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平凡的世界》是反映七八十年代,中國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遷。以孫少安、孫少平等人物為中心,塑造了他們這些平凡的人,為了追求理想,幸福,而默默地拼搏奮鬥,雖經歷苦難,但仍然不懈努力。從這些平凡的生活經歷中,創造著那個時代不平凡的業績。世界正是由這些平凡的積累,才推動著社會文明不斷發展進步!
  • 妙無言|世界名著改編的電影《悲慘世界》上、下集
    阿蘭·布伯裡勒/克洛德-米歇爾·勳伯格/赫伯特·克萊茨莫/維克多·雨果主演: 休·傑克曼/羅素·克勞/安妮·海瑟薇/阿曼達·塞弗裡德/薩莎·拜倫·科恩/類型: 劇情/愛情/歌舞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美國/法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3-02-28(中國大陸)/2012-12-24(美國)片長: 157分鐘又名: 孤星淚(港)/音樂劇《悲慘世界
  • 人醜就要多讀書!一生必讀的經典小說 世界十大名著推薦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醜就要多讀書!一生必讀的經典小說 世界十大名著推薦 《世界十大名著》指2000年,根據《紐約時報》和美國《讀者文摘》組織的橫跨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萬讀者的投票調查,精選出的十部經典長篇名著。
  • 兒童劇 | 一個救贖與被救贖、誠實與坦蕩的故事——《悲慘世界》
    這個月選的就是名著三部曲的最後一步悲慘世界。前二部鐵達尼號和巴黎聖母院雖然都曾買票,但最後都因為有事而錯過了。所以對這部劇尤其的期待。怕故事太過深刻難懂,來的路上特地給孩子簡單講述了一下故事情節。沒想到馬蘭花會用如此方式來進行改編。實在是非常的意外和精彩。戴著面具的每個人,披著羊皮的狼,只能被剪羊毛救女的羊,狡猾的狐狸。每一個角色都富含了深意。孩子恐怕現在還不能夠理解。
  • 自《戰爭與和平》到《悲慘世界》!BBC七大經典名著改編影集推薦
    提到BBC 的經典名著改編影集,不少粉絲腦中可能閃過較早期的作品。然而隨著時代變遷,不少經典再度翻拍,由全新演員演繹永垂不朽的佳作。以下推薦七部BBC 近年推出的經典名著改編影集,若熱愛聽濃濃英式口音的你千萬不要錯過!
  • 好書推薦丨一生必讀的經典 世界十大名著
    《世界十大名著》指2000年,根據《紐約時報》和美國《讀者文摘》組織的橫跨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萬讀者的投票調查,精選出的十部經典長篇名著。這十部名著代表了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最具世界性代表的世界文學大師和其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作。那麼他們分別是哪幾本著作呢?
  • 《悲慘世界》至少我們的情感是共通的
    首先,我不知道現如今的歷史文學教育,是否還繼續提及雨果或者託爾斯泰的這一類世界名著;其次,作為經典名著改編而成的舞臺音樂劇,縱然在全世界公演多年,也無法完全吸引那些喜歡消費爆米花電影的人;最後,有一種藝術形式的創新在於大膽,時到如今,仍舊有很多的導演將這些經典名著不定期的以電影藝術的形式翻拍出來,不管它是否能夠達到前作或者說名著的高度,至少這種改編延續了名著的名聲,拓寬了名著的讀者群。
  • 經典的魅力—電影《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自誕生以來,被搬上銀幕或螢屏數十次,每隔幾年就會產生一部《悲慘世界》的影視版本,而倫敦西區的《悲慘世界》音樂劇,從1985年開始,已上演了34年,一周8場,這是其他任何一部名著無法比擬的。雨果當年寫這部小說的主旨很明確,要為當時社會底層受苦受難,受凌辱受欺負,受迫害受壓迫的窮人鳴不平。
  • 雨果《悲慘世界》與列夫託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前段時間無意中看到有文章推薦《悲慘世界》,說是世界前十大經典名著之一。印象深刻的就是推薦了《戰爭與和平》和《悲慘世界》。《戰爭與和平》我在看過的書中也經常有其他名家給予極高的評價。列夫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寧那》也在十大名著之中,作者格局大,思想深,精通語言和寫作技巧。看雨果的《悲慘世界》猶如看經典的推理小說,結構緊湊,語言精煉。書中任何一個被描寫的人、物、事,絕對是伏筆,作者惜字如金但該交代的該描寫的,作者會非常細緻、耐心、精準的敘述。
  • 去閱讀世界十大名著
    莫言曾經說過,閱讀了世界十大名著,猶如擁有了財富。相對現在的時代,我們除了要讓孩子讀國內的名著外,那還應當把眼光放長眼一點,了解一下世界名著。我們都亂箭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但是隨著時光遷徙,一些作品消逝了,而一些著作變得不朽。
  • 《悲慘世界》背後的世界
    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為世人留下了《巴黎聖母院》、《九三年》和《悲慘世界》等多部傳世佳作。《悲慘世界》這部長篇小說篇幅浩大,卷帙繁多,作者從1828年起構思,到1845年動筆創作,直至1861年才完稿出書,歷時三十餘年。
  • 從《悲慘世界》,到完美世界
    法國大文豪雨果1862年名著《悲慘世界》,被譽為19世紀最好的小說之一。各種人物、各種感情,線索紛繁,在法國大革命的大時代背景下故事展開,角色血肉豐滿,即便配角也栩栩如生,大有展現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