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被苦難洗禮過的愛與盼望!

2020-11-19 納迪拉說娛樂

今天,我們要聊聊一部「全方位立體式」的精彩作品《悲慘世界》。

為什麼要冠以這樣的頭銜呢,我簡單說一下這部作品的三種藝術呈現形式:書、電影和舞臺劇。

作為小說的《悲慘世界》是世界文學史的一座豐碑、躋身「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也被稱為一部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

作為音樂劇的《悲慘世界》又是「世界四大音樂劇」之一;而2012年的電影版《悲慘世界》獲得了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8項提名,風靡全球。

這部作品的名為「悲慘」,故事也很悲慘,但奇妙的是,它帶給人們的卻是被苦難洗禮過的安慰和盼望。

只要由法律和習俗造成的社會懲罰依然存在,在文明鼎盛時期人為地製造地獄,在神賦的命運之上人為地妄加噩運;只要本世紀的三大問題——男人因貧困而沉淪,女人因飢餓而墮落,兒童因無知而凋敗——得不到解決;只要在有些地區,社會窒息的現象依然存在,換句話說,從更廣義的角度看,只要地球上還存在著愚昧和貧困,像本書這一類作品就不會是無益的。

——雨果

電影開場,急風驟雨,港口中一行行的縴夫喊著號子拉船,他們是囚犯,也是苦役。

一首《Look down》悲憤交加、震撼人心。透過歌詞與音樂的旋律,大家可以感受到影片開始的基調和主題。(2012電影版《悲慘世界》片頭曲選段)

影片的主人公冉阿讓就在囚犯之中。多年以前,他為了不讓姐姐的孩子被餓死,去偷了一塊兒麵包,因此被判五年。

服刑期間,冉阿讓不堪忍受獄中之苦四次逃跑未遂,刑期被加到了19年。直指雨果在序言中寫的世紀大問題——「男人因貧窮而沉淪」。

但是沉淪還不是最大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罪人還能否悔改。冉阿讓刑滿釋放,等待他的不是夢想中的自由,而是「加了鐐銬的自由」。

無論他找工作、住店或者去到任何地方,他都需要出示他的證件——一張告訴全世界「小心這個危險分子」的證件。

他像只過街老鼠被人厭棄,四處碰壁、無處落腳,離開了監獄,卻進入了更大的「監獄」。苦役犯的罪名將會永遠跟隨著他。

走投無路之際,冉阿讓遇見了米利埃主教。這位主教好心收留了冉阿讓,待他如貴客。可是冉阿讓賊心又起,不知感恩反倒偷了教堂的銀器,他乘夜潛逃又被警察捉到,扭送回教堂。

眼看冉阿讓又要因盜竊被投入監獄,主教卻告訴警察,銀器是他送給冉阿讓的,不僅如此,主教又搭上了一對貴重的燭臺,說是他走的匆忙,忘了拿了。只驚得冉阿讓和警察目瞪口呆、面面相覷。

主教祝福冉阿讓「以主耶穌受難捨命之名,上帝已指引你走出黑暗」

冉阿讓跪在教堂,獨自懺悔。(音樂劇live版片段)

兩個聲音在冉阿讓的心裡交戰,一個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心如鐵石,無動於衷」——他原本決定以此為人生的信條。

另一個聲音卻提醒他,原本一句話就可以把他打回監獄的主教,反而給了他自由,還告訴他,他還有另一條路可走。

冉阿讓撕掉了「身份證」,決定以新的身份——馬德蘭,重新做人。他創辦工廠、幫助窮人又因受到大家愛戴而當上了市長。沒人想到他就是曾經的苦役犯冉阿讓,除了警長沙威。

沙威執法嚴格、盡職盡責,簡直如同法律的化身。當年,他曾是冉阿讓的監工,如今效力於市長馬德蘭,難免心生疑慮,懷疑馬德蘭正是消失多年的冉阿讓。

危險關頭,一個可以叫冉阿讓永遠脫罪的機會送上門來。有一個和他長得像的人,因被人錯當成了冉阿讓,而即將被控訴投入監牢。

冉阿讓再次陷入掙扎。內心中,兩個聲音,一個告訴他,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工人們需要他,市民們需要他,他又何必去糾正這個錯誤;另一個聲音告訴他,他若是沉默,有何顏面再面對工人、面對自己,他的靈魂屬於上帝。

冉阿讓毅然走上法庭,說出了事實,他接受自己將要從市長、成功的商人變回階下囚的現實。只是,他的心中還有一個牽掛,就是曾經在他工廠工作的女工芳汀。

芳汀因相貌姣好,被一同工作的女工們嫉妒排擠,又因拒絕了惡工頭的騷擾而被趕出了工廠。芳汀為了生計,也為了撫養她的私生女珂賽特,最終淪落成為了妓女。

她的女兒被寄養在一對卑鄙的騙子夫妻經營的旅館裡,年幼的柯賽特每天做苦工,吃不飽也穿不暖。還記得雨果所關注的另外兩個世紀問題嗎?「女人因飢餓而墮落」、「 兒童因無知而凋敗」。

芳汀臨死前將珂賽特託付給了冉阿讓,為了這個遺孤,冉阿讓從沙威手裡逃脫,帶著小柯賽特四處躲藏,將她撫養成人。

九年之後,1832年的法國巴黎,死灰復燃的波旁王朝風雨飄搖,一場由學生們發起的戰鬥正在醞釀。

少女柯賽特與學生運動中的成員馬呂斯一見鍾情。冉阿讓視柯賽特為自己的女兒,如同上帝賜給他的天使,然而他還是要接受柯賽特終於遇見將與她攜手後半生的愛人,而他們一定會離他而去。

冉阿讓在得知馬呂斯即將參加街頭起義後,決定前往現場以防不測。那一次的街頭巷戰,參與其中的青年們幾乎全部死亡。也是那一次巷戰,冉阿讓與沙威兩次交鋒,終於結束了他們之間多年的貓鼠追捕。

第一次,混入學生中間的沙威被拆穿,冉阿讓假意要處決了他,卻放他逃走了;第二次,冉阿讓從下水道救出了受傷昏迷的馬呂斯,正遇見了在出口等他的沙威。

冉阿讓沒有束手就擒,而一向絕對依法辦事的沙威也無法向放了自己生路又正在救人的冉阿讓開槍。

沙威曾視法律為最高的價值,視罪犯為永遠的罪犯,可是他的信仰崩塌了,他認為冉阿讓與沙威不能共存,於是投海自殺。

冉阿讓祝福一對新人喜結連理,自己悄然退去,他不想讓自己的身份給他們帶來汙點。他孤身一人、身體日漸衰弱,他知道自己將近死亡,只幻想著還能見到深愛的女兒柯賽特一面。

電影對此簡單帶過,在原著中,馬呂斯不知道自己是被冉阿讓所救,還誤以為冉阿讓是殺人犯,所以故意遠離冉阿讓。冉阿讓在孤獨和思念中驟然變老。

婚禮現場,慶典之中,馬呂斯意外從兩個騙子口中得知,自己的救命恩人不是別人,正是冉阿讓。馬呂斯顧不上別的,拉著柯賽特飛奔向冉阿讓的住處。

電影在最後的團圓、離別與「天國頌歌」中結束。

《悲慘世界》被稱為「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在原著中作者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背景和社會現實有著巨細靡遺的描寫。

然而,這部作品也是真正帶給人安慰、力量和盼望的作品。故事的主線是主人公冉阿讓所經歷的一個罪人的救贖之路,而故事的主題,則超越了時代和社會的背景而指向了恩典、饒恕與舍己的愛。

當冉阿讓離開監獄時,沙威告訴他「除非你明白法律的意義……」

對於沙威和冉阿讓,法律的意義都是一樣的,就是讓罪人終身背負罪名,永無翻身之日。

法律固然是好的,卻不能帶給人真正的盼望與救贖,也不能叫一個人成為一個「好人」,「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

在把人圈在罪中的律法,和上帝的應許中間,是主耶穌捨命付上的贖價。

影片的結尾,冉阿讓終於見到了柯賽特,可他不得不說再見了,他歇了這世上的工,脫離了這世上的苦難,充滿期待地走向了「天父的花園」。

這才是這個苦難的世界真正的盼望所在。

相關焦點

  • 《悲慘世界》——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
    小時候,看的是《悲慘世界》小人書。印象中有,冉阿讓偷了一個麵包;芳汀剪去美麗的秀髮,敲掉兩顆漂亮的牙齒;善良的主教;威風凜凜的沙威等等。少年時讀《悲慘世界》,被波瀾壯闊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哀嘆冉阿讓的苦難,同情芳汀的遭遇。苦難中的人性掙扎,使年少的內心感到壓抑。
  • 《悲慘世界》:悲慘的不是苦難,而是人的內心
    ——《悲慘世界》冉阿讓,《悲慘世界》裡的男主人公,因為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被判入獄,三番四次逃跑,每次都被抓回,冉阿讓因此做了19年的苦役犯,後被假釋。在路過一個大主教家吃飯時,為了生計他又偷了一對銀器,警察抓他時,大主教說不是他偷的,而是自己送的。冉阿讓非常感動,靠著自己的努力終於成為富翁,並且樂善好施,收養了一個美麗可人的女孩珂賽特,前景可謂燦爛。
  • 愛能遮掩許多的罪——湯姆·霍珀電影《悲慘世界》
    安妮·海瑟薇在片場一鏡直落,完美地演繹的一首天籟般的《I Dreamed A Dream》,更是令觀眾難以抑制奔湧的淚水,也為她自己贏得了一座奧斯卡小金人。 電影是文化的結晶體,從2012末世僥倖逃脫的人們,都不由自主的開始思考人生和生命的問題。從《1942》開始直到《悲慘世界》中間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霍比特人》都在思考並且表達著生命的意義和追尋。
  • 《悲慘世界》:愛和善良可以救贖黑暗中苦苦掙扎的靈魂
    世間的一切不幸,雨果統稱為「苦難」。黑暗的時代裡,雨果讓我們看到:男人因窮困而道德敗壞,女人因飢餓而生活墮落,兒童因黑暗而身體羸弱。這是一個黑暗的社會。但是他們有一顆顆在苦難的洗禮中透明、純潔的心靈,在黑暗中,愛和善良熠熠閃光,拯救苦難!
  • 《悲慘世界》背後的世界
    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為世人留下了《巴黎聖母院》、《九三年》和《悲慘世界》等多部傳世佳作。《悲慘世界》這部長篇小說篇幅浩大,卷帙繁多,作者從1828年起構思,到1845年動筆創作,直至1861年才完稿出書,歷時三十餘年。
  • 《悲慘世界》,一部讓人感動的世界名著,將苦難描寫到極致
    年輕的時候我讀過許多部世界名著,其中最喜歡的是雨果的《悲慘世界》,我是流著眼淚將它讀完。還沒有哪部小說能將人間的苦難描寫到如此極致,直接戳中了我心靈深處最柔弱之處,使我淚流滿面。雨果是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家,他的作品處處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在不到三十歲的時候,他便創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從此一炮走紅。
  • 《悲慘世界》無論如何苦難 記住愛人如己 [組圖]
    《悲慘世界》劇照    作為經典,《悲慘世界》的故事並不陌生,已數不清多少次登上舞臺、螢屏和銀幕。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於2月28日在國內上映。這部電影在今年奧斯卡拿下最佳女配角、最佳混音、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三項大獎。
  • 我們要帶著復活的盼望生活,才能坦然面對破碎的世界
    如果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就是枉然,你們的信也是枉然,我們也會被人認為是替神作假見證的了,因為我們為神作過見證說,他使基督復活了。如果死人沒有復活,神也就沒有使基督復活了。因為如果死人沒有復活,基督也就沒有復活。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就是徒然,你們仍在你們的罪裡。那麼,在基督裡睡了的人也就滅亡了。如果我們在基督裡只在今生有盼望,就比所有人更可憐了。
  • 悲慘的2020終於迎來聖誕節
    生活總是艱難的,只不過今年比以往更加艱難罷了,但是在艱難之中若無盼望,那才叫人絕望。而聖誕節的意義正在於它給黑暗、無助、困苦的世界帶來了真光、憐憫和盼望。有了聖誕節的冬天就變得可愛,人們可以在寒冷中收穫歡笑,可以在黑暗中得到溫暖。 聖經裡就記載了這樣一群人,他們聽到了聖誕的喜信而在寒冷的冬天裡感受到了永恆的溫暖。
  • 《悲慘世界》:由法國看今日世界現實
    影片《悲慘世界》講述了剛來到「反犯罪特種部隊」的菜鳥警察史蒂芬與兩個本土老警克裡斯和格瓦達,在一次出警中打傷了非裔孩子伊薩,且湊巧被布茲的無人機拍攝了視頻,進而引發了更為激烈的衝突的故事。影片《悲慘世界》所講述的是今日世界的另一種悲慘,所直接呈現的是法國巴黎街區的暴行和蠻荒化。
  • 平凡世界不平凡,悲慘世界不悲傷
    平凡世界不平凡,悲慘世界不悲傷《平凡的世界》和《悲慘世界》這兩本書都是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要說哪一本書更好,這個不好說。因為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平凡的世界》是反映七八十年代,中國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遷。以孫少安、孫少平等人物為中心,塑造了他們這些平凡的人,為了追求理想,幸福,而默默地拼搏奮鬥,雖經歷苦難,但仍然不懈努力。從這些平凡的生活經歷中,創造著那個時代不平凡的業績。世界正是由這些平凡的積累,才推動著社會文明不斷發展進步!
  • 《悲慘世界》世界太悲慘,到底要如何度過這漫長的人生呢
    可惜啊,芳婷就這麼死了,直到男主帶著芳婷的女兒何塞特長大她開始自己的愛情,男主才告白他愛她的媽媽,就是愛她,我才知道那是愛情!只怪電影的時間跨度太大了!動不動就是十年的跨度,剛剛他才從那位富有的老人那裡用銀器換回了他的靈魂,多年後他已經是市長了!剛剛他才帶著何塞特從屋頂上跳下來求助於拉菲,轉眼就是何塞特長大成人第二年就輪到她做修女了!
  • 生命的苦難使你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而你的故事會是帶給別人盼望的開始
    黃述忱說:「生命的苦難使你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而你的故事會是帶給別人盼望的開始。」
  • 悲慘世界的救贖之路
    這是悲慘世界的序曲。《Look Down(天可憐見)》正是身處這悲慘世界中的悲慘世人向上帝所發之呼求。這群囚徒如此的呼求正是隱喻了全人類的生存困境。 戴著無力掙脫的鎖鏈,做著暗無天日的苦力的囚徒們,雖然在呼求上帝,卻絲毫沒有盼望,反而陷入更深的絕望。
  • 《悲慘世界》悲慘的世界真的悲慘嗎?
    除了初中時淺顯粗略地讀過原版《悲慘世界》,2012版的《悲慘世界》是我第一次接觸影視劇版的。當時認為這是一個逃亡者就算洗心革面也抵不過被繩之以法的故事,反應當時社會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抨擊資本主義的故事。但這次的電影又給了我不一樣的感覺。列夫·託爾斯泰曾說「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卻各有各有的不幸。」
  • 世界名曲《悲慘世界》插曲:《你可聽到人民的呼聲》
    以史為鑑,真實的歷史告訴你未來的走向法國MV原版《Les Misérables(悲慘世界)》影片視頻,17個國家歌唱家、歌星聯袂激情演唱——《悲慘世界》插曲《Do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你可聽到人民的呼聲)》視頻世界名曲《悲慘世界》插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你可聽到人民的呼聲)2012電影版《悲慘世界》讓更多的人接觸到了這首緊湊貫穿於整部音樂劇電影的經典曲目《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 《悲慘世界》音樂劇
    2015年1月12日,六二班馬紫鑫同學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生動、精彩的講壇——《悲慘世界》。
  • 《悲慘世界》:小說與電影的人物差異
    《悲慘世界》中幾乎每個人物都曾經歷過地獄般的苦難,最後或多或少得到了救贖。1,苦難的芳汀芳汀被青年學生玩弄,還生了一個女兒柯賽特。孤苦的芳汀不得不把女兒寄養在德納第夫婦家,每個月都被這對貪財卑劣的夫婦敲詐錢財。她先是失業,已經成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並沒有關注到這個姑娘的不幸。
  • 《悲慘世界》最喜歡的一個版本
    最近重讀悲慘世界,對這部名著的興趣便一發不可收拾。接連看了好幾個版本的影視劇及音樂劇。這部以音樂劇為基礎的電影版本是我最喜歡的。不得不說,音樂劇出色的音樂是這部劇成功的最主要因素,電影也基本保留了音樂劇最經典的主要唱段。電影語言與交響史詩般的音樂的交相輝映,使這部電影最好地呈現了原著的精神:悲慘世界的苦難與不公、悲慘世界的愛與救贖、悲慘世界的覺醒與抗爭。
  • 電影解析《悲慘世界》:以悲憫拯救悲慘,是最精緻的藝術
    金剛狼在這裡演繹得很出色,一個墮落、掙扎到新生,從愛的付出到救贖,一個讓人流淚讓人感動的人物。角鬥士的悲情英雄角色也令人嘆息,只是對於前半段代國家機關執法的冷硬、固執與無情感稍顯不足,可能是慣性表演的關係吧,好人演多了,想變壞也難,這也間接影響到了後面的悲情效果。飾演阿曼達的珂賽特年輕漂亮,她是這個悲慘世界的唯一亮色,也可以算是這個悲慘故事的一些光明的希望與慰藉,她代表了幸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