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川位於日本東北,在福島縣和新潟縣的中間,鐵路便當的菜色是新潟的海產鮭魚和螃蟹,外加當地的野菜,從便當感受當地的山、海特色。不只在東北的鄉下,日本從城市到鄉間,只要有火車的地方,從新幹線、快車、慢車、蒸汽火車都會有鐵路便當,而且口味和菜色隨著當地的特產而變化,因此鐵路便當是最容易用平價吃到各地特色美食的方式。最早的鐵路便當從何而來呢?我們得回得明治維新的時代,看看當時鐵路便當是如何在日本各地出現的。
在日本,便當的文化可以推到所謂的「幕之內便當」,在江戶時代觀賞歌舞伎的時候,中場休息的時候會把布幕拉下,場中會販賣便當,即是所謂的「幕之內便當」,菜色米飯外還有不同的配菜,有雞蛋卷、烤魚和醬菜。一邊等待著表演、一邊享受著便當中的菜色。「幕之內便當」是現在便當的始祖,但當時沒有鐵路,所以無法說是鐵路便當。要了解鐵路便當的話,只能回到日本開始鋪設鐵路之時尋找。日本第一條鐵路的開通是在明治五年,從東京的新橋到橫濱的鐵路,起初商人還沒有把腦筋動到便當上,只有先在新橋站開設食堂,讓乘車的人可以先飽餐一頓。
隨著鐵路網的鋪設,東京往東北的線路也開始興建,線上的大站宇都宮在1885年開始從白木屋旅館在月臺販賣便當,這也被視為是最早的鐵路便當。當時的便當中只有兩個大飯糰,撒上芝麻再配蘿蔔乾,包上竹葉,沒有其他的菜色。由於宇都宮是當時鐵路的中點,搭乘到此地的旅客已經上車一會兒了,恰好到了可以用餐的時間,因此月臺邊開始販賣吃的東西,讓旅客充飢。東京往新潟的上越線中點高崎站,和宇都宮站差不多同時販賣鐵路便當,因而也有一說是高崎站最早開始販賣鐵路便當。
讓鐵路便當逐漸在日本普及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東京到神戶的東海道本線通車,1888年的國府津車站是東海道本線上第一個賣鐵路便當的車站,隔年,姬路車站也開賣,而姬路所賣的就不僅是飯糰那種充飢的食物而已,而是所謂的「幕之內便當」了。便當中有一樣主菜,加上多種配菜。而且不是單層的便當,而是雙層的便當,一層是灑上芝麻的米飯,另一層則是配菜,有著鹽燒的鯛、伊達卷、玉子燒、牛蒡、筍子和醬菜等,已經是相當豐富且豪華的便當。
由於列車停靠車站的時間只有幾分鐘,所以在短時間內可以讓乘客們選購鐵路便當,就要讓他們在車窗戶上看得到,因此銷售便當的商家大多站立著販賣,並且用一個箱子掛在肩上,讓乘客直接從車窗上看到販賣的便當樣式。隨著越來越多車站開始販賣鐵路便當,政府也開始對販賣鐵路便當的商家進行規定,在服裝上要印製相關的標誌,站立的位置也要讓上下車的旅客可以方便乘車。大正後的昭和時期,由於1930年代的經濟蕭條再加上戰爭影響,國內糧食十分缺乏,而這也影響到了鐵路便當的販賣。
米飯和砂糖都受到很大的管制,鐵路便當中的米飯也是如此。從太平洋戰爭開始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鐵道便當的菜色縮水且相當簡樸。日本進入戰爭狀態,鐵路有很大一大部分的功能是用來運兵,此時期提供軍人的鐵路便當稱為「軍弁」,裡面的米飯參雜著一些葷糧,菜色有時也只有一些醬菜,但最大的特色是便當外面的包裝,充滿著軍事的標語,像是盡忠報國等。隨著日本走向戰後的復原,經濟高度的發展,火車再度成為大家的交通和旅遊的工具。
1960年代東海道新幹線的通車,讓鐵路便當的販賣走向高峰,當時全日本大概有400種的鐵路便當。雖然鐵路便當的販賣逐漸走向全盛期,但販賣鐵路便當的人卻反而失業了,因為以前的蒸汽火車還有窗戶可以開啟,而且每站的停靠時間超過10分鐘以上,但是後來的火車越來越快,靠站時間也較短,有些車種的窗戶根本無法開啟,外加上下班時間的通勤人潮,在站臺上站了一批賣便當的人也會影響人潮的流通,所以鐵路便當的販賣方式逐漸人工販賣,轉變為目前在車站內的小店。
高度經濟發展時期也讓鐵路便當的販賣銷路大好,有些商家一天能賣上千個便當。但是,當大家都富裕起來後,開自用車的人變多了,搭乘火車的人反而減少,再加上其他的對手進入便當的市場分食這塊大餅,像是速食進入日本,或是便利商店也開始賣起便當,讓一些鐵路便當的商家的生意做不下去。然而,危機就是轉機,此時的鐵路便當業者開始思考如何吸引消費者。他們不走削價競爭的策略,也不做單一化的菜色;相反的,要凸顯鐵路便當的特殊性,強調自己的差異。
對鐵路便當而語言,什麼是自己的優勢呢?他們的答案就是「地方化」。由於火車是來往各地的交通工具,旅客到每一個地方都想感受當地的差異,鐵路便當就是一個很展現當地的特色的媒介,使用本地的食材,去吸引消費者的注意。現在到日本各地旅遊,當地的鐵路便當不只強調當地的食材,就要凸顯當地的文化。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如果是以海產聞名的地方,所推出的就是當地聞名的海鮮,像是瀨戶內海沿岸的明石以章魚知名,他們的章魚便當相當知名,而廣島則是鰻魚、宮城則是紅鮭、靜岡的季節特產金目鯛,北海道當然就是螃蟹了!
有些地方可能沒有那麼昂貴的松阪牛,就用歷史和文化包裝便當,舉例來說,到甲州(山梨)旅行,以往此地是武田信玄的封地,他的形象是風林火山,因而此地的鐵路便當在1970年代就將便當盒當中的樣子裝飾武田家的菱紋,便當中笹壽司、米飯、味噌握壽司、野菜分別用風、林、火、山加以命名。不管是否有昂貴的和牛、螃蟹,或是山中的野菜,只要是各地的名產,屬於某個地方才有的特色,就是別人比不上的,而這也是近來鐵路便當的策略之一,通過當地的文化,展現出飲食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