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色豐富又精緻的日本鐵路便當,是如何誕生的?

2021-01-18 吃瓜歷史

津川位於日本東北,在福島縣和新潟縣的中間,鐵路便當的菜色是新潟的海產鮭魚和螃蟹,外加當地的野菜,從便當感受當地的山、海特色。不只在東北的鄉下,日本從城市到鄉間,只要有火車的地方,從新幹線、快車、慢車、蒸汽火車都會有鐵路便當,而且口味和菜色隨著當地的特產而變化,因此鐵路便當是最容易用平價吃到各地特色美食的方式。最早的鐵路便當從何而來呢?我們得回得明治維新的時代,看看當時鐵路便當是如何在日本各地出現的。

在日本,便當的文化可以推到所謂的「幕之內便當」,在江戶時代觀賞歌舞伎的時候,中場休息的時候會把布幕拉下,場中會販賣便當,即是所謂的「幕之內便當」,菜色米飯外還有不同的配菜,有雞蛋卷、烤魚和醬菜。一邊等待著表演、一邊享受著便當中的菜色。「幕之內便當」是現在便當的始祖,但當時沒有鐵路,所以無法說是鐵路便當。要了解鐵路便當的話,只能回到日本開始鋪設鐵路之時尋找。日本第一條鐵路的開通是在明治五年,從東京的新橋到橫濱的鐵路,起初商人還沒有把腦筋動到便當上,只有先在新橋站開設食堂,讓乘車的人可以先飽餐一頓。

隨著鐵路網的鋪設,東京往東北的線路也開始興建,線上的大站宇都宮在1885年開始從白木屋旅館在月臺販賣便當,這也被視為是最早的鐵路便當。當時的便當中只有兩個大飯糰,撒上芝麻再配蘿蔔乾,包上竹葉,沒有其他的菜色。由於宇都宮是當時鐵路的中點,搭乘到此地的旅客已經上車一會兒了,恰好到了可以用餐的時間,因此月臺邊開始販賣吃的東西,讓旅客充飢。東京往新潟的上越線中點高崎站,和宇都宮站差不多同時販賣鐵路便當,因而也有一說是高崎站最早開始販賣鐵路便當。

讓鐵路便當逐漸在日本普及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東京到神戶的東海道本線通車,1888年的國府津車站是東海道本線上第一個賣鐵路便當的車站,隔年,姬路車站也開賣,而姬路所賣的就不僅是飯糰那種充飢的食物而已,而是所謂的「幕之內便當」了。便當中有一樣主菜,加上多種配菜。而且不是單層的便當,而是雙層的便當,一層是灑上芝麻的米飯,另一層則是配菜,有著鹽燒的鯛、伊達卷、玉子燒、牛蒡、筍子和醬菜等,已經是相當豐富且豪華的便當。

由於列車停靠車站的時間只有幾分鐘,所以在短時間內可以讓乘客們選購鐵路便當,就要讓他們在車窗戶上看得到,因此銷售便當的商家大多站立著販賣,並且用一個箱子掛在肩上,讓乘客直接從車窗上看到販賣的便當樣式。隨著越來越多車站開始販賣鐵路便當,政府也開始對販賣鐵路便當的商家進行規定,在服裝上要印製相關的標誌,站立的位置也要讓上下車的旅客可以方便乘車。大正後的昭和時期,由於1930年代的經濟蕭條再加上戰爭影響,國內糧食十分缺乏,而這也影響到了鐵路便當的販賣。

米飯和砂糖都受到很大的管制,鐵路便當中的米飯也是如此。從太平洋戰爭開始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鐵道便當的菜色縮水且相當簡樸。日本進入戰爭狀態,鐵路有很大一大部分的功能是用來運兵,此時期提供軍人的鐵路便當稱為「軍弁」,裡面的米飯參雜著一些葷糧,菜色有時也只有一些醬菜,但最大的特色是便當外面的包裝,充滿著軍事的標語,像是盡忠報國等。隨著日本走向戰後的復原,經濟高度的發展,火車再度成為大家的交通和旅遊的工具。

1960年代東海道新幹線的通車,讓鐵路便當的販賣走向高峰,當時全日本大概有400種的鐵路便當。雖然鐵路便當的販賣逐漸走向全盛期,但販賣鐵路便當的人卻反而失業了,因為以前的蒸汽火車還有窗戶可以開啟,而且每站的停靠時間超過10分鐘以上,但是後來的火車越來越快,靠站時間也較短,有些車種的窗戶根本無法開啟,外加上下班時間的通勤人潮,在站臺上站了一批賣便當的人也會影響人潮的流通,所以鐵路便當的販賣方式逐漸人工販賣,轉變為目前在車站內的小店。

高度經濟發展時期也讓鐵路便當的販賣銷路大好,有些商家一天能賣上千個便當。但是,當大家都富裕起來後,開自用車的人變多了,搭乘火車的人反而減少,再加上其他的對手進入便當的市場分食這塊大餅,像是速食進入日本,或是便利商店也開始賣起便當,讓一些鐵路便當的商家的生意做不下去。然而,危機就是轉機,此時的鐵路便當業者開始思考如何吸引消費者。他們不走削價競爭的策略,也不做單一化的菜色;相反的,要凸顯鐵路便當的特殊性,強調自己的差異。

對鐵路便當而語言,什麼是自己的優勢呢?他們的答案就是「地方化」。由於火車是來往各地的交通工具,旅客到每一個地方都想感受當地的差異,鐵路便當就是一個很展現當地的特色的媒介,使用本地的食材,去吸引消費者的注意。現在到日本各地旅遊,當地的鐵路便當不只強調當地的食材,就要凸顯當地的文化。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如果是以海產聞名的地方,所推出的就是當地聞名的海鮮,像是瀨戶內海沿岸的明石以章魚知名,他們的章魚便當相當知名,而廣島則是鰻魚、宮城則是紅鮭、靜岡的季節特產金目鯛,北海道當然就是螃蟹了!

有些地方可能沒有那麼昂貴的松阪牛,就用歷史和文化包裝便當,舉例來說,到甲州(山梨)旅行,以往此地是武田信玄的封地,他的形象是風林火山,因而此地的鐵路便當在1970年代就將便當盒當中的樣子裝飾武田家的菱紋,便當中笹壽司、米飯、味噌握壽司、野菜分別用風、林、火、山加以命名。不管是否有昂貴的和牛、螃蟹,或是山中的野菜,只要是各地的名產,屬於某個地方才有的特色,就是別人比不上的,而這也是近來鐵路便當的策略之一,通過當地的文化,展現出飲食的風味。

相關焦點

  • 日本旅行不能錯過的10款人氣鐵路便當
    去到日本旅行,乘坐火車肯定是要耗費很多時間的,但如何給火車旅程增添一些趣味呢?日語「駅弁」(Ekiben)是由車站的「駅」(eki)與便當的「弁當」(bento)所組成的字,顧名思義就是在車站賣的鐵路便當。販售鐵路便當的做法已經流傳幾十年了,因為菜色不錯,價錢又合理,所以乘客都喜歡買到車上享用。而在最近幾年,鐵路便當更成為日本每個地區的美食代表,在當中加入該地區居民引以為傲的家鄉菜,成為特色美食。
  • 日本的便當文化
    便當(Bento)這個詞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了,這個詞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非常多的內容。時至今日,美觀精緻、食材考究的便當已經成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而廣受關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日本的便當,看看它究竟都包含了什麼樣的內容。
  • 日本的便當文化,餐盒中的藝術品
    喜歡看日劇的大家,一定會留意到日本人有製作以及攜帶便當的習慣。午飯時,打工人會拿出家裡精心準備的便當來獨自享用。這種量少種類多,擺放得非常精緻的便當,甚至不用加熱直接吃冷冰冰的飯,在我們眼中還是有些不太能理解。但是,對於日本人來說,這種看似是簡單的便當,裡面卻有著無窮的魅力。
  • 食慾全開 聊聊日本的便當文化
    時至今日,美觀精緻、食材考究的便當已經成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而廣受關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日本的便當,看看它究竟都包含了什麼樣的內容。我們現在一提到便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在影視作品或者動漫作品中看到的那種,傳統一點的會包在布制的包裹皮裡,有一個漂亮的便當盒,盒子裡面就是供人享用的美味,可以隨時隨地吃上一口飯。
  • 日本的便當為何精緻又有美感?從便當文化中看日本人的性格
    從日本的便當文化中,我們毫無疑問可以洞見日本人的性格。一、便當與日本人的性格在日本人的性格標籤中,總有一個是追求精緻。在日本的整個飲食環境裡,他們也同樣注重菜餚的造型,把烹飪出來的菜餚作為自然風物中的一種藝術,用以點綴人們的生活。
  • 獨家美食 只有在日本才能吃到的鐵路便當
    日本的鐵路便當可不會讓你失望,不僅精緻還十分有地方特色,有時不用花高價去精品料理店,就能吃到各地特色美食,簡直…圖/iwa-chan.at.webry.info說到日本鐵路便當,第一個肯定得介紹山形縣米澤站的特色便當——米澤牛肉便當。自1992年推出後,就穩居日本超人氣鐵路便當名單,可謂是無人不曉,無人不愛!
  • 中國飯盒PK日本便當盒,差的不是一點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便當也開始變得豐富起來,同時還出現了各種名目,如「觀劇便當」、「遊船便當」、「賞花便當」等等,「火車便當」也隨著鐵路交通的發展應運而生,並形成了一種特色文化。相傳日本的火車便當大概起源於1885年日本東北本線宇都宮站,最初只是將外面撒上芝麻和精鹽的兩個飯糰和沢庵(醃鹹蘿蔔)是用竹葉包裹著出售的,隨著日本鐵路交通的不斷發展,火車便當也不斷推陳出新,到了今天,僅粗略估計,火車盒飯的種類有兩千到三千種之多,便當的樣式也從最初的飯糰逐漸發展為精緻且搭配豐富的套餐。
  • 世界各地的火車便當什麼樣?日本的最精緻,看看別人家的便當
    相信有不少人也都有過長途乘車的經歷,必不可少的,相信大家都吃過火車上的便當。「飲料瓜子有需要的嗎?腳收一收,收一收」,這似乎成了我國火車上的特色。經過不斷地發展,我國內地的便當也變得越來越好吃(相比於從前而言),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世界各地的便當,一起來看看哪的便當最好吃吧!日本日本火車便當是非常出名的,堪稱是最精緻的便當。
  • 臺灣鐵路一盒便當,何止甩大陸高鐵幾十條街!!
    這樣美味的豐富的便當,每盒僅售80到100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不到二十元,這就是臺鐵便當的獨特魅力,難怪那麼多人排隊搶購。待我們付完錢不多久,所有的便當就被搶購一空,下一次供餐,又將是漫長的等待。」臺灣鐵路便當中的大家族1.阿里山奮起湖便當奮起湖不是一個湖,其實是一個便當店,不對,是鐵路便當很知名的地方。
  • 日本人的便當文化
    食用者打開便當盒,首目觀其形,然心會其意,賞心悅目後,方可品其味。日本人對便當的熱衷,促使便當發展得相當多元化,鐵路便當(車站便當)、愛妻便當、角色便當(卡通便當)、幕間便當等各種各樣種類、稱呼層出不求。
  • 日本鐵路天價便當1萬元RMB,你捨得吃嗎?
    於是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不同站點的便當還會結合當地特色進行包裝和菜單設計,竭力體現出當地的特色。而且在當地車站購買一份特色便當,也已經列入日本旅行的必打卡清單,甚至還有人專門跑去日本的各個車站去品嘗這些鐵路便當。
  • 這不是盒飯便當,簡直是滿漢全席!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見識一下島國豐富美味的便當。1.鐵路便當(這是一張有聲音的圖片)但要說日本最好吃的便當,非「駅弁」莫屬,就是鐵路便當。在各個車站停車時,月臺有個老人扛著幾十個便當出售。每一個車站賣的都是當地盛產的山珍海味當材料,買一個便當還奉送一個陶器製成的茶壺,蓋子當茶缸,傾著喝,一路看美不勝收的楓葉或櫻花,是很高的意境。後來吃鐵路便當逐漸成為旅途中的樂趣,甚至有一位旅行家小林忍,沿著日本鐵路一路吃過去,寫下了《日本豪華鐵路便當》這本書。所以,鐵路便當非常典型,有時間去日本一定要大快朵頤。
  • 疫情間日本人都「苦兮兮」吃便當?那是你不知道日本便當多好吃!
    那就只能說你too young too naive,不知道日本的便當有多少花樣,又有多好吃!日本人有多愛吃便當?便當在日本被稱為「弁當」,日本人愛吃便當的習慣由來已久,最早在平安時代的《延喜式》中有記載,當時的體力勞動者們會吃飯糰作為午餐,算是最早的便當雛形。
  • 臺灣鐵路便當節 乖乖限量版「排骨」味 , 吃了嗎 ?
    鐵路便當節將於11月13日至16日10點至18點,在臺北車站大廳舉辦,參展業者共計30家,呈現最具特色的在地美味,包含臺鐵的9款鐵路便當,其中,魚肉香米便當、金沙油飯等5款都是首度亮相。追根溯源,「便當」一詞最早源自於南宋的俗語,起初是指「便利的東西、方便、順利」。傳入日本後,曾以「便道」、「辯當」等字表示。後來日語中的「弁當」反傳入臺灣,成為了我們今天熟悉的「便當」一詞。
  • 【日本鐵路便當VS中國火車盒飯】第10期、12月5日【偉偉道來、天天精彩】
    女孩玩麻將、誰看誰笑抽》【偉偉道來】:《日本鐵路便當來源:日本愛好者社區火車上為旅客提供餐飲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但相比起祖國高鐵單調的飯菜,日本的火車盒飯因為十分的精緻又極具地方特色,已經發展成了一種特色文化。
  • 這些顏值高又好ci的便當,刷新你對火車盒飯的記憶
    想想看,當沿途充滿了精緻又極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旅途將會變得多麼誘人和溫暖。說到列車上的美食,或許很多小夥伴都對臺灣的便當念念不忘,就像看電影一定要吃爆米花一樣,在臺灣坐火車就一定得吃便當;日本的盒飯也因品種繁多且極富地方特色虜獲了不少夥伴的心;還有呢,還有我們國內高鐵列車的盒飯又收穫了多少夥伴的目光呢?!
  • 臺鐵便當與購買攻略
    早期鐵路列車還是蒸汽火車頭的時代,行車時間久,對長途旅客而言,如何在火車上解決民生問題是一件重要的事,隨之產生了鐵路便當。60多年來,鐵路便當又記錄下怎樣的故事呢? 早期的鐵盒裝便當食用完畢後要回收清洗,但因回收率不佳(乘客會將鐵盒帶走紀念)成本過高。隨著鐵路電氣化發展,鐵路旅程時間縮短,臺鐵上販賣便當也逐漸減少,改為月臺叫賣或車站窗口售賣。而包裝也由從前的鐵盒變成了竹片或紙盒包裝。
  • 臺鐵便當爆紅 對比大陸高鐵便當眾網友炸鍋
    網友在網上貼出的自拍便當照片,以及對臺鐵便當品質和味道的介紹,令大陸網友豔羨不已。對比大陸高鐵的盒飯,眾網友簡直炸了鍋。大陸網絡上一篇題為《臺灣鐵路一盒便當甩大陸高鐵幾十條街》的文章被網友們熱傳。文章稱,在臺灣坐火車,快餐便當價格便宜味道好,一拿出來便被一搶而空。
  • 這些便當好吃到不要不要, 但你得坐個小火車!
    高雄站的火車便當,菜色豐富。新浪博客  花東「特蔬」便當裡的肉菜是「雙拼」,一是原住民風味的鹹豬肉,二是花東海產鬼頭刀魚排,肉類主菜之外,蔬菜是秀林及新城鄉特產紫色地瓜、壽豐鄉黃金蜆丸、花東出產的洛神花、龍鬚菜、過貓野菜,及車勤服務部花蓮分部的招牌滷豆幹,菜色豐富,每天限量100份。  七堵便當 冠軍排骨飯
  • 臺灣連鐵路上的盒飯也精彩,難怪美食全球第一
    :舌尖上的美食:臺灣便當,連盒飯都這麼精緻1.阿里山奮起湖便當奮起湖不是一個湖,其實是一個便當店,不對,是鐵路便當很知名的地方。日本——正宗的鐵路便當日本可謂是鐵路便當的正主,便當一詞就出自日本。點擊下圖進入臺灣美食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