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的磊磊,架不住高曉松的名號,順便看了你的焦慮文章,先送你打油詩一首。
小學稱王,中學稱王,
是不是以為就可以在大學裡浪,
到社會上狂。
心安理得接著父母的生活費,
滿腦子卻是自由的幻想。
穩定國企不想要,大城市打拼不想要,
是不要,還是不敢,哪一個是真相?
在你們眼裡,誰要敢提詩和遠方,
他們家裡一定姓王。
誰告訴你賺錢就很勢利,
先回家看看父母的模樣。
有本事先去賺個10萬孝敬你娘,
再來談夢想。
什麼父母一代包分配,
上一代有網際網路,
疫情還阻礙了你發光。
你在武漢不睜眼看一看,
那是多少人用生命在為你們護航。
堂堂武漢大學生,
找工作遇點麻煩,
矯情成這副模樣。
都怪社會和國家對你們太善良,
一路綠燈為高考把路讓。
還有高曉松一輩,
苦口婆心跟你把道理講。
以及那個該死的B站《後浪》,
對你們奉承又幻想。
你最好別代表著一代人,
否則,沒希望。
武大磊磊,現在閉嘴,
五年以後,再來較量。
懟完磊磊,現在我們來講講道理。各位如果不知道磊磊發表了什麼,檢索一下高曉松回復就知道怎麼回事兒。武大學生磊磊,發表了一篇找工作的焦慮文章,高曉松回復了很長,雖然文採斐然,但並不在點子上。再看看磊磊的文章,真的是讓人如芒刺背。我節選一下,武大磊磊說了啥,也絕不是斷章取義,只想分節理論。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教育又有什麼問題,才讓孩子們如此委屈,如此矯情,又如此害怕夢想。
1
磊磊說:「其實我一過得挺順利,順利考上重點高中,順利考上武大,滿以為會輕鬆找到工作,畢竟我是武大的嘛!」。
滿以為會輕鬆找到工作?這樣的幻想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會的責任,一方面就是自己的責任。
先看看家長責任:中國所有的父母都唯學習論,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引導:只要考上名牌大學,就擺脫了我輩的窮苦模樣!重視學習沒問題,但大部分父母給出的這個承諾卻極不負責任,它根本不在你的掌控範圍,當你無力兌現承諾時,哪怕他們參加工作後繼續啃老,你也沒話可說,沒房就得幫他們買房,哪怕自己鹹菜伴湯。
再看看學校責任:一方面高考成績代表著老師們的績效,另一方面,對於社會實踐,老師也在象牙塔裡,只能幻想。高中三年,有些學校從入學第一天,就開始名牌大學錄取倒計時,並告訴學生,一入大學,就擺脫了高中學習的苦逼模樣。當考上大學成了為了高中三年的唯一的夢想,進了大學,哪裡還有夢想?看看大學校園裡關於起床,關於老師點到的段子,大家就知道,我們給了大學生們一個多大的社會幻想。
再看看學生責任:一個理性的名牌大學的學生,你是成年人,父母老師再怎麼承諾,難道就沒有一點邏輯上的求證精神嗎?武大畢業就能輕鬆找工作?你調查過嗎?調查過那就找著的工作都符合你的預期嗎?大學五年,什麼時候開始為找工作做準備的?你的目標感也太弱了吧?如果我是企業人事招聘,我會告訴你,不是你想不想要,而是我嚴重懷疑你的求知精神配不上名牌大學的稱號!
2
磊磊說:「學姐學長一般就兩個方向,進國企,抱著鐵飯碗,過著一眼望到頭的日子,或者離開武漢,到北上廣打拼,當一輩子的外地人,可是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你想要什麼你真的不知道?我告訴,你潛意識裡,是兩樣都想要。高曉松說的好:有些年輕人,一邊叫囂著要西方的自由和獨立,一邊又過中國式的依賴與媽寶。國企給你穩定,你嫌不自由,北上廣給你挑戰,你害怕不穩定,這就是名牌大學的真本事啊?
誰又告訴你,這裡是「一眼望到頭」,那裡就是「一輩子」。剛找工作的年輕人,你哪來這麼消極的判斷,你到過多少個國企,你以為在現在的國企就是喝茶看報嗎?你的信息來自80年代嗎?是的,由於歷史原因,國企裡可能還是放著少數濫竽充數的崗位,但今天的國企,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貢獻有多大,遇到的挑戰有多大,創造的奇蹟有多少,你不了解嗎?高鐵高速,橋梁隧道,通訊網絡,中國的基礎建設創造了多少世界第一,你不知道嗎?這些東西都是一群整天喝茶看報的人做出來的?哪裡沒有你的挑戰?
你不知道現在有一句流行語叫,北上廣,你要愛來不來?你以為是北上廣還缺你一個品牌大學生嗎?你不知道現在許多三線城市的中職學校都只招研究生,博士生嗎?如果你展現的是一種危機感,而不優越感,情有可原。把你說的,「這是我想要的嗎?」改成「我敢嗎?」這樣才顯得真誠。這個社會沒有責任給你多選題,也沒有責任給你填空題,社會給你的是一道沒有命題的作文題,自己寫去吧!
3
磊磊說:「高曉松說,年輕人要追求詩和遠方,愛和自由,我現在眼前的苟且都岌岌可危,詩和遠方又在哪裡?如果他也像我一樣,他還敢這樣說嗎」。
孩子,如果你對未來的挑戰感到危機,對自己的工作勝任感到危機,那是敬畏。你對眼前的苟且感到岌岌可危,那叫孬!剛才那種「我是武大的嘛!」優越感去哪裡了呢?你說的苟且是什麼?哦,你一直順利,對未知的東西充滿害怕,你說的苟且就是未知吧?那不叫苟且,這就是眼前的挑戰,兩個月的疫情就讓你苟且了,那以後怎麼面對災難和困難。
還有,真的不要認為只要有人提遠方,就是人家的背景很狂。想不到還真有好事者去查詢高曉松的家庭背景,說高曉松的詩和遠方都是因為有錢的爹娘,並批評高曉松站著說話腰不痛,錯誤引導年輕人的幻想。有多少家庭父母臉朝黃土背朝天,供你們上大學,你們畢業了,找不著好工作怪爹娘,賺不到錢怪爹娘,耽誤了遠方和夢想還怪爹娘。知道感恩怎麼寫嗎?讓你的父母看到,他們會怎麼想?如果眼前都不敢面對,哪有資格談遠方。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詩和遠方,但不是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有能力啟航。沒有準備好的時候,遠方就在詩裡面,準備好了,詩,才在遠方!
最後再送一首已經在發表過的小詩,共勉,如有不同意義,請文明辯論。
行在路上,景留身旁;
感動眼前,心繫遠方;
不明覺厲,細思彷徨;
行且珍惜,挫愈堅強;
不欲勿施,不棄夢想;
痛並快樂,苦裡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