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這是成都最老的茶館

2020-12-27 騰訊網

民諺所稱:「開門七件事

油、鹽、柴、米、醬、醋、茶

喝茶作為中國日常生活重要部分

有著漫長的歷史

而世界飲茶之習源於四川

最遠可追溯到西周

正如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所講:

「自秦人取蜀,而後始知有茗飲之事。」

茶館是個小成都,成都是個大茶館

俗語說「四川茶館甲天下,成都茶館甲四川」

1938年《新民講座》的主編肖軍

曾驚嘆成都茶館之多:

「江南十步楊柳,成都十步茶館」

而成都一直以來便流傳著

「一市居民半茶客」的說法

有人說,茶館是個小成都,成都是個大茶館

如今成都的生活節奏快了許多

但在公園裡、街頭巷尾

仍然可以看見不少喝著蓋碗茶

擺著「龍門陣」的人們,神情怡然自得

當時代牽著整個社會一路狂奔向前發展時

卻有一些悠閒的生活習慣被這座城市保留了下來

雙流彭鎮老茶館

「坐茶鋪」, 就是成都人若干年來

形成的一種生活方式

在過去成都,熟人街頭相遇

最長聽到的招呼便是「去口子上茶鋪吃茶」

20世紀80年代成都百花潭公園茶館。新華社記者陳捷攝

成都亦有很長的茶館歷史

元代費著的《芳華記麗譜》

便稱成都有「茶房食肆」

人們在那裡喝茶時,有歌伎演唱「茶詞」

據《成都通覽》記載,清末成都街巷計516條

而茶館即有454家,幾乎每條街巷都有茶館

另外,在1935年成都的《新新新聞》也報載過

成都共有茶館599家,每天茶客達12萬人之多

在20世紀半葉的成都,幾乎每條街都有茶館

沒有任何一個公共空間像茶館那樣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連

它似乎成為了這個城市

及居民生活方式的一個真實寫照

圖據@一片被攝影簇擁著的雲

到底是什麼造成川人這麼愛喝茶?

其實這和四川的地理環境也有很大的關聯

四川大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這也就造成四川終年溫暖且潮溼

所以四川人為了能夠除溼

就養成了吃辣椒的習慣,但是辣椒吃多了會上火

而喝茶剛好可以清熱去火

再者,老成都的井水含鹼量高,味道比較苦

這樣的水不適合飲用

而城外比較好的水質又受運送成本的影響

一般人不方便購買,所以人們想喝水

就會到茶館去

那個時候的茶館基本為成都的居民

提供了飲水和熱水,甚至有人搬家

都要考慮到是否在茶館附近

可見川人對喝茶以及茶館特別依賴

成都最古老的茶館始於唐朝

茶館之於成都

是城市符號

也是城市性格特點之一

在成都,鬧市有茶樓,江邊有茶攤

公園有茶座,大學有茶園,處處有茶館

尤其是老街老巷,走不到三五步

便會閃出一間茶館來,幾乎都是茶客滿棚

成都就是一杯「安逸」的蓋碗茶

而成都最古老的茶館

就藏在熱鬧、時尚的太古裡背後

它就是大慈寺茶社,名為禪茶堂

據說早在一千二百年前的唐代就已經有了

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

大慈寺禪茶堂的創始人並非中國人

而是一位來自新羅國的王子

新羅國在哪裡呢?它其實是在唐朝時期

朝鮮半島上存在的一個國家

公園前的728年

新羅國聖德王的第三個兒子來到長安

受到了唐玄宗的親切接待,他們倆還成了好朋友

這位王子在中國四處遊歷

一路就到了四川資州德純寺

王子就在這裡,得到了法號無相

無相法師,也就從這裡開始的修行

無相禪師

他向四川人學習喝茶,還根據自己的修行心得

獨創了禪茶之法,安史之亂之後

唐玄宗逃到成都來找無相法師修建了大慈寺

無相法師在大慈寺還專門修了一個禪茶堂

禪茶院也就成了成都最早也是第一間茶館

無相法師一生都將茶葉視為靈芝般的仙草

還經常寫關於茶的詩

而這些文化也傳到韓國、日本

且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最地道的泡法要用老虎灶上

銅壺燒開的茶水

大慈寺處於成都最繁華的商貿街春熙路旁

與塵囂近在咫尺,卻獨得一片寧靜

頗有一種大隱隱於市的超然

但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

時不時還有「火把劇團」來大慈寺演出

小小的規模,鼓一敲起來

再那麼稍微一唱,什麼氛圍就都有了

一杯「三花」從清早喝到下午

期間還不換茶葉

水都泡沒味道,人們管這叫「喝加班茶」

沒有人會嘲笑,茶博士依然非常勤快地

遊走在茶座之間提起銅壺隨時為茶客添水

看似隨意的喝茶方式,其實也有講究

要用老虎灶上銅壺燒開的茶水

才是老成都最地道的泡法

就像隔壁太古裡的咖啡,要用現磨的

才是最為精緻的選擇

在這裡,一盞清茶,一把竹椅

茶興盎然,茶話無盡;來這裡,聽寥寥禪音

話家常二三,從早上喝茶到午間齋飯

可以在這裡耗上大半天時間

直至茶水泛白,還依依不肯離去

在這裡,一泡茶的價格在30~80元不等

除了各類茶,還有一些小吃

茶喝寡了,可以吃點東西繼續聊

拌三絲、豆花兒飯

開胃且清淡

不過聽老成都們說,以前便宜的時候

這裡的茶只要5元一碗

20多年前,茶葉品種還不豐富

很多都是喝的成都茶廠生產的花茶

裡面有茉莉花的陣陣馨香

茶葉用牛皮紙包裝

上面簡單地寫著名稱和等級

很多老成都都喝三級花茶,幾角錢一杯

很少有人喝過二級、一級花茶

老成都人喜歡說啖三花,啖就是喝

裡面還包含有享用的意思

三花,是三級花茶的簡稱

熙熙攘攘的商業街環繞著寺廟

寺廟又懷抱著熱鬧的茶館

這樣鬧中取靜,靜中又取鬧的地方

讓人有一種身在俗世卻又遠離俗世的感覺

牆裡是一方清淨,牆外是繁華街景

兩者碰撞出一種特別的藝術張力

寺裡設的茶社也因此

比其它茶館顯得更與眾不同

隨著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一些具有老成都味道的地方正在一點點消失

但在成都的老茶館中

依然可以看到歲月留在成都的剪影

竹靠椅、小方桌、蓋碗茶、茉莉香,或放言高論

或閉目養神,悠閒地坐上大半天,無比愜意

走,去大慈寺吃茶去

綜合:聽堂FM、成都方志、大眾點評等

相關焦點

  • 成都到處是網紅老茶館,倒茶成為絕活,喝茶拍照只要10元錢
    說到成都,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那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成都》?還是數不盡的美食?亦或者是休閒的生活的呢?這些都是成都這座城市留給人們的印象,它們都是成都的一面,但卻不是全部。作為一位在成都生活了五年的人,對成都的印象是這樣的,憨厚蠢萌的滾滾、白雪皚皚的西嶺雪山、千年水利工程都江堰、避暑勝地青城山,以及街頭掏耳朵的師傅和遊人、嬉笑怒罵的麻將館、一坐就不想起的老茶館,其中最令人難忘的就是那一座座老茶館了。
  • 成都市資訊|打卡成都百年老茶館,感受川西茶文化,體驗悠閒舒適的...
    成都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打卡成都百年老茶館,感受川西茶文化,體驗悠閒舒適的市井生活天府之國成都,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悠閒、舒適、慵懶。坊間曾傳過一句話「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說來過成都的人一定不捨得離開這座慢節奏的城市。確實,單是這座城市自由的市井風情和清新的茶香味,便讓遊客魂牽夢縈,流連忘返。接下來,大家就跟著窮鬼去百年老茶館鶴鳴茶社去尋找老成都的味道吧。而茶社裡面的茶大多都是川茶,名氣大一點的有「蒙頂黃芽」、「竹葉青」、「碧潭飄雪」、「毛峰」等等,展現川西茶文化的百態。
  • 昔日的「錦城一絕」,「甲天下」的成都茶館,現在依然很常見
    在中國自古有句老話:「北京衙門多,上海洋行多,廣州店鋪多,成都茶館多」。這句話可是一點都沒錯。儘管現在已經是日新月異的新時代,那些昔日的「舊稱謂」大都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在某些地方卻依舊盛行。比如說成都的茶館,這個昔日的「錦城一絕」,現在還是很常見。
  • 從成都往返一百多個公交站到彭鎮百年老茶館,瘋狂的人不只我一個
    這張豎屏放大後比我還高,掛在學校大廣場來著,嘿嘿老法師們又在竊笑看我小屁孩了~\(≧▽≦)/~後來和漂亮阿姨一路回成都路上,真切地見識了一番四川人開車吐槽技術,不因美醜而分強弱,感覺四川美女跟斯文二字搭不上邊
  • 【讀城】民國成都腕級茶館
    成都作為茶館之都,由來已久,據1935年的成都《新新新聞》報統計,當時的成都有516條街巷,有茶館599家。喝茶向來是成都人日常生活中雷打不動的逸事,那麼,民國時期成都著名的茶館有哪些呢?
  • 方言說唱歌曲《茶館》告訴你:成都的生活巴適得板!
    這首成都方言的說唱把我們帶回到了記憶中的老成都:「轉手糖餅兒,再去逮根丁丁貓兒,院壩頭的娃兒晚上一起耍藏藏貓兒;街邊邊兒,有撥小娃兒,都在等到吃那個,『嘭』的一聲爆米花兒……」這首作品的創作者@拓山流_Jason,真名李曉輝,在成都長大。日前,本報「Go Chengdu」網站記者採訪了李曉輝。
  • 昔日的「錦城一絕」,「甲天下」的成都茶館,看看你去過幾個
    我們知道,在茶風盛行的中國,茶館文化可謂是由來已久,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當然是茶館林立的天府之國,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茶館就起源於四川。常言道「四川茶館甲天下,成都茶館甲四川」,自然,成都茶館作為巴蜀文化長期影響下的一個地域特點十分鮮明的產物,時至今日,依舊是老成都人最特有的一種生活方式。在茶香瀰漫的茶館,到處充滿了成都悠閒愜意的市井風韻,不管是當地人還是外地遊客,在成都茶館都能真真切切體會成都「慢」生活的含義。接著推薦幾個韻味十足的成都茶館,看看你有沒有去過。
  • 成都價值最「高」的茶館,藏在太古裡的正中心,一杯茶只要10元
    我來成都這些年裡曾路過無數次大慈寺,但也沒走進去過,直到去年深秋的一天,我因為和朋友約在這裡談事,提前到的我因為無聊,走進了大慈寺,沒想到這一步後,從此我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 《說唱新世代》廠牌綜藝《造浪》在成都老茶館裡歡樂錄製
    《說唱新世代》選手成都茶館錄綜藝11月18日,該節目廠牌綜藝《造浪》來到成都進行錄製,W8VES廠牌成員懶惰、斯威特、沙一汀,與《說唱新世代》參賽選手小精靈驚喜現身老茶館,在古樸的環境裡體驗成都茶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再次聚首的幾人不僅嗨聊不斷,懶惰和斯威特更是在現場為喝早茶的大爺大媽表演了一段freestyle(即興說唱),引來眾人圍觀,現場氣氛十分歡樂。
  • 成都人的休閒時光,都去哪裡度過?成都的「慢生活」就展現在這裡
    說起成都這座城市,因為生活節奏緩慢、市民悠閒自得,自古以來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如今更是不論男女老少,都對成都有著莫名的嚮往,而茶館文化,無疑是成都最有代表性的民間文化之一,在成都體會慢生活最好的地方那就是茶館了。
  • 巷子裡的新茶館 泡出成都「潮」滋味
    本報記者 吳夢琳 攝 本報記者 吳夢琳 成都人愛喝茶,早在百年前的清代,成都茶館就十分興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大小小的茶館遍布成都街頭,人們一邊泡茶館、一邊擺龍門陣,好不愜意,這也成為蓉城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有民諺曰:「茶館是個小成都,成都是個大茶館。」
  • 成都老民俗:錦江早行拉水人
    去年底,受許永強先生之邀請,為《晚霞》雜誌開一個新專欄,用畫與文的形式,與讀者朋友們一起回憶一些曾經流行但又消失的成都老民俗場景。這對於我來說,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學習機會,於是硬著頭皮開始寫畫。今年第一期專欄出來了,歡迎朋友們指正並交流。
  • 茶館中的翹楚:一生中必須要去一次的18家茶館
    最市井的露天茶園:人民公園露天茶館如果說散漫是成都的特點,那麼隨意和市井,就是成都茶館的特點。人民公園的露天茶館是體驗成都茶文化「市井」所在的一個好去處,茶客在這裡喝蓋碗茶、擺龍門陣、看報紙、打瞌睡、發呆,眾生百態均在小小的茶館中呈現。
  • 2020·年味|成都,街頭巷尾都是年
    但千裡不同俗,一方水土保留著一方的年味。西南鎖鑰成都,又被稱作蓉城、錦官城、天府之國。坊間歷來有「少不入蜀,老不出川」一說,意指這裡是宜養生活、讓人沉溺的「溫柔鄉」;又有「蜀犬吠日」一說,形容四川盆地天空多雲,少見太陽。不過,張燈結彩的春節,讓這座城市愈發鮮豔靚麗。2019年,這裡常住人口數量超過1630萬,在《2019年度人才資本趨勢報告》中人才吸引力領跑新一線城市,浩蕩的「蓉漂」力量正在崛起。
  • 成都8家格調爆表的茶館 讓你不負春光....
    成都人喝杯茶的時間,可以擺上下5000年龍門陣。成都茶館文化雖傳承已久,可在現今年輕人中卻不復盛行,歸其緣由,或是覺得其太老套,是故年輕人聚會小憩更願選擇格調咖啡館,殊不知現在有很多茶樓已不是想像中吆五喝六打麻將鬥地主的地方了,茶館照樣可以喝出「格調」。好吧,8家足以各領風騷的成都茶館,絕對可以讓你舒舒服服的坐一下午。
  • 成都的茶館、網吧、健身房開了!需要戴口罩嗎?
    本文為四川交通廣播FM101.7綜合發布 來源:成都商報 編輯:浩然 轉載請註明出處 受疫情影響,成都市的茶館、網咖、健身房已停業2個多月。
  • 街頭、茶館、袍哥、麻將……學者王笛為你講述「顯微鏡下的成都」
    2020年7月,世紀文景推出新書《顯微鏡下的成都》,以普通民眾的視角寫史,將成都作為主要的描述和觀察對象,考察了這座城市百年來的變與不變,還原了成都地區的日常生活記憶,細緻入微地繪製了一幅中國腹地大眾公共生活的生動畫卷,通過這種有情的敘事史,人們得以深入不同於其他地區的「另一個中國」。
  • 成都人愛喝茶,重慶人去茶館是為了打麻將,也有人苦練茶藝十多年
    人們也經常去茶館喝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茶館」也不那麼單純了。比如重慶的茶館,在重慶現在大街小巷都會看到有許多的茶館,這些可能絕大多數都不是什么正兒八經喝茶的茶館,來到這裡的人更多的是搓麻將,喝茶反倒沒那麼重要。四川人尤其是成都人也愛喝茶,他們喝茶的形式有專門的一種叫法:「壩壩茶」。
  • 這就是成都!
    ,而是最美的人間 悠然自得的成都人在這人間繁衍生息 創造著講不完的故事 這片土地上故事輪番上演 主角一變再變
  • 1930年,成都有滋有味的市井生活
    1936年之時著名學者黃炎培到成都他對本土風俗頗為關注將所見所聞撰為《蜀道》一書出版讓我們跟著他的描述結合一波赫白老照片來看看當年的成都……(以下文字描述節選自黃炎培《蜀道》)1930年代中期,成都春熙路上的行人和黃包車。福爾曼·約/攝「街上第一多是茶館——坐上客常滿,杯中茶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