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社區團購狂「打折」,價格低過超市!要不要跟?

2020-12-28 新浪財經

來源:中新經緯

一個獲得成功的人,從他的同胞那裡所取得的,總是無可比擬地超過他對他們所作的貢獻。——愛因斯坦

今日熱點

「銀行網點存款保險標識啟用 儲戶『存款保險意識』較淡薄」。參加存款保險的金融機構自今年11月28日起使用存款保險標識。隨機採訪發現,普通儲戶對此仍知之甚少。多數人表示,近期去銀行網點才發現銀行貼上了標識,才知道有存款保險制度。早在2015年,中國就已經正式實行存款保險制度。但是,央行的調查數據顯示,僅有50.32%的消費者能準確回答《存款保險條例》規定的最高償付限額。這說明民眾缺乏對市場經濟基本知識的認識。不懂市場經濟,就沒有駕馭市場的能力。為參與市場交易,必須補上市場經濟知識這門課。

為「無協議脫歐」做準備 英國多家超市忙囤糧

據新華網報導,英國媒體報導,經英國高級官員提醒,英國多家超市開始忙著囤積食品和其他商品,為「無協議脫歐」做準備。超市經營方和官員們都非常擔心民眾恐慌性搶購的程度可能史無前例,遠超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搶購潮。肉類供應不會受影響,水果主要來自南美,而蔬菜可能要面臨3個月供應短缺。衛生部多名官員先前告訴藥品和醫療器械供應商,需要在英國安全地點儲存可供6周的醫用物資。

點評:有報導說,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12月14日對英國脫歐貿易協議談判表示滿意,稱談判取得了進展,進入了「最後一英裡」。至於最終結果如何,似乎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如這條新聞所說,一旦實現「無協議脫歐」,英國民眾的生活將受到負面影響。另據報導,英國企業也沒準備好應對無協議脫歐。無協議脫歐意味著高昂的關稅和嚴苛的進出口配額,並帶來了從許可證標準到文書工作要求等大量工作。在生產和生活都將受到損害的情況下,英國民眾對脫歐的態度發生變化。2016年就脫離歐盟舉行全民公投時,脫歐一方支持率為51.89%,贊成留歐的投票者佔48.11%。最近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6%的調查對象預計將出現「無協議脫歐」,58%認為「無協議脫歐」將對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僅26%認為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看來,相當一部分想脫歐的人後悔了。英國前首相卡梅倫直言:一些人「永遠不會原諒我舉行了公投」。從民眾的切身利益出發,英國與歐盟關於脫歐的談判應該達成協議。如果出現「無協議脫歐」,那只能說明一些政客犯下無視民眾利益的錯誤。

高評級企業屢違約 專家:評級機構需對評級報告和結果負責

據中新經緯報導,12月14日,中紀委官網發布《東方金誠高管被查引出信用評級領域系列腐敗案:量錢評級》文章稱,東方金誠系列腐敗案是典型的小行業、大腐敗。文章援引業界人士建議,加大對國資評級機構扶持力度,通過兼併重組做大做強2至3家國內評級機構,推動國資評級機構提升實力和國際知名度,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戰略。

點評:14日的《點石成金》談到東方金誠高管腐敗案時指出,以金錢開道的信用評級肯定是偽評級,所造成的損失甚至可以導致一場金融危機。2007年,在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爆發後,穆迪、標準普爾、惠譽等主要評級機構成為最直接的批評對象。正是由於信賴這些機構對抵押債券的高質量信用評級,投資者才放心大規模購買次級貸款的資產證券。但事實表明,這些機構所認定的與美國國債同等級別的3A級證券,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燙手山芋。美國評級機構犯下的也是量錢評級的錯誤。數據顯示,與傳統的公司債評級業務相比較,評定同等價值的次級債券,評級公司所得到的費用是前者的兩倍。有專家指出,評級機構的收入主要來源於證券發行商,卻要求它們對投資者負責,量錢評級是一種制度錯位。由於投資者對評級機構的認可度高,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更高。

銀行網點存款保險標識啟用 儲戶「存款保險意識」較淡薄

據證券日報報導,近期,央行發布公告稱,授權參加存款保險的金融機構自今年11月28日起使用存款保險標識,存款保險一時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隨機採訪部分市民發現,普通儲戶仍知之甚少,「以後去銀行存款會更加放心。」多數人表示,近期去銀行網點才發現銀行貼上了標識,才知道有存款保險制度。

點評:正如這條新聞所說,早在2015年,中國就已經正式實行存款保險制度。近年來,中國不斷完善高風險金融機構處置機制,探索建立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完善存款保險制度,是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消費者對這個制度卻知之甚少。央行此前公布的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簡報顯示,僅有50.32%的消費者能準確回答《存款保險條例》規定的最高償付限額。《點石成金》談過,實行存款保險制度,建立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是完善市場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已經發生的金融風險事件表明,投資者的失誤在於缺乏對市場經濟基本知識的認識。不懂市場經濟,就沒有駕馭市場的能力。為參與市場交易,必須補上市場經濟這門課。民眾對存款保險制度缺乏認識,不但凸顯了普及金融知識的意義,更說明普及關於市場經濟制度的知識的迫切性。如同普及法律知識一樣,應該把對民眾進行市場知識教育作為市場化改革不可或缺的任務。

社區團購狂「打折」,價格低過超市!要不要跟?

據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報導,在疫情背景下,社區團購發展迅速,短短數月成了網際網路行業的「光明頂」,但圍攻的卻遠不止「六大門派」。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的評論,相關話題再上熱搜。部分社區團購平臺上線短短幾個月,日單量就衝到了數百萬、千萬級別,較低的商品價格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於價差問題,除了商超渠道自身的原因,社區團購平臺大幅補貼商品價格也是重要原因。

點評:社區團購在與傳統的生鮮銷售模式爭市場,使用的手段是市場競爭常見的「價格戰」。它是指企業之間通過競相降低商品的市場價格展開的一種商業競爭行為,其主要內部動力有市場拉動、成本推動和技術推動,目的是打壓競爭對手、佔領更大市場份額。商家在市場競爭中拼價格,正統的辦法是降低成本。不正當的辦法是壟斷市場。價格補貼是以壟斷地位打「價格戰」的主要手段。對社區團購的認識,首先在於其對商業經營模式的改變是否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是否順應了技術進步的規律。《點石成金》談到,大型商場和超市適應了工業革命時代的消費需求;電商適應了數位化技術時代的消費需求;社區團購是利用網際網路社交網絡的新嘗試。就商業經營模式而言,有些情況是新模式打敗舊模式;有些情況則是新舊模式「和平共處」。賣菜小商販,自從有市場經濟就存在,他們經營靈活,更貼近消費者,難以被其他零售模式完全代替。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避免資本的壟斷行為傷害民眾,理應鼓勵和推動多元化商業經營模式的發展。

(編寫 點評 侯若石)(中新經緯APP)

《點石成金》第499期。本欄目嘉賓觀點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價格太便宜!要不要跟?超市高管:等他們燒完錢
    (原標題:社區團購狂「打折」,價格低過超市!要不要跟?部分社區團購平臺上線短短幾個月,日單量就衝到了數百萬、千萬級別,較低的商品價格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團購的價格到底有多低?與市場價差距有多大?12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成都高新區一家永輝超市一探究竟。記者不斷在幾家主流社區團購平臺間切換並在超市內尋找同款商品,對比了幾十款商品後發現,絕大多數商品在社區團購平臺上的售價都要低於在超市的售價。
  • 「點石成金」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
    ——《管子·心術下》今日熱點「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規範社區團購秩序,不得濫用自主定價權。在九條規定中,頭三條都是關於價格的規定。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市場結構越來越複雜。近年來,網際網路平臺進入商業經營領域,慣用的手段是以巨額補貼大幅度降低價格,以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他們的背後靠山是大資本。通過「燒錢」大搞補貼,嚴重浪費了社會資源。約束社區團購的無序擴張,首先要嚴把價格關。
  • 聊聊六大門派圍攻的「社區團購」究竟怎麼樣?
    編輯導讀:社區團購在經過幾年的發展後,以啟動資金少、模式輕、門檻低的業務模式得到了行業普遍認可,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入局參加。但是近期的網絡輿論,直指社區團購侵害了菜販、小超市的生意,令社區團購的發展打上一個問號。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五個方面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 社區團購,僅僅是價格的較量嗎?
    蘭心的粉條主要供貨到中小型超市,在社區團購打入當地前,每個月能保證 5 萬斤左右的銷量。社區團購打入消費市場後,最先被收編的正是她的客戶群體。「平臺賣的價格比超市拿貨價還低,遇到補貼旺季,甚至低於超市拿貨價的一半。」蘭心說,「現在每個月減少的量有一成,不知道還能做多久。」
  • 一樁「風口謀殺案」:社區團購1000天生死始末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20億元,同比增幅112%,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020億元。杜海依稀記得,在行業最火爆的時候(2018年),一些知名投資機構蜂擁長沙調研,其中源碼、險峰等明星資本機構就曾與他接觸。杜海是個草根創業者,曾參與過「千團大戰」,在長沙從業八年。
  • 超市團購套餐價格如何制訂?記者算了一下商品平均價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23日訊(記者張維納)根據武漢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要求,全市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各大商超門店不對個人開放,轉而鼓勵社區開展團購業務。「團購的蔬菜套餐價格和在超市單買是否偏高?」該負責人表示,整體套餐價格的核算,是根據單品價格匯總核算,去零取整。同時也要考慮到運輸中的損耗成本,運輸中不同品種會有碰撞摩擦、解凍化冰等數量損失。 關於套餐的品種搭配問題,超市針對每一類別,會配置不同的品種,核算兩個以上的套餐,總價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 滴滴的社區團購,繁榮主要靠燒錢
    社區團購業務上線的第105天,橙心優選宣布單日訂單量突破280萬單。 作為業務跨界的最大的一步棋,國內最大網際網路出行平臺滴滴,在團購業務的燒錢方面毫不手軟。不僅花費20億補貼C端,其為地推團隊也提供了巨額補貼,招募地推團隊的帖子中稱「狂燒50億補貼獎勵合伙人」。
  • 別說菜販 社區店也扛不住了!社區團購低價搶市風越刮越猛
    大門緊閉的永輝超市旁邊,一家小店的店員直言,以前她會常常從這家永輝超市店買打折菜,但自從朋友推了線上平臺買菜,那裡的菜和米油都比永輝便宜很多,還不用自己扛回去,從那以後她幾乎沒再逛過永輝超市。導報記者調查發現,不論上述永輝超市門店是否因與平臺競爭失利而關門,傳統門店正遭受來自線上平臺的猛烈擠壓,已是不爭的現實。
  • 為什麼社區團購的果蔬比較便宜?社區團購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不管是美團買菜,還是快團團,或者是盒馬優選,都可以稱之為社區團購品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聽起來很玄乎的「社區團購」是什麼,對我們普通人有什麼影響。社區團購怎麼玩?社群團購與傳統菜市場相相別,後者主要是線下流程,前者側重線上流程。以蔬菜為例,從原產地到大批發市場,再到二級批發商,最後才是我們消費者常見的超市、攤販和蔬果店。這就是傳統菜市場模式。
  • 社區團購:大佬們的新蛋糕,窮人們的奶酪?
    最近「社區團購」火了,被大家稱為「新零售的最後一公裡」。當我們路過門口便利店時,總能見到超市門口呈列著許多生鮮水果、肉禽蛋品等等。明明並非是便利店的主營,卻依舊成了小區門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但是,社區團購真的能夠興起,並非這麼簡單,更有諸多網際網路大佬加持布局。新興社區電商興盛優選,一出手便搶奪了三四線城市市場,甚至完成了縣鎮農村的覆蓋布局,背後有今日資本領投。橙心優選,是滴滴旗下的社區電商平臺。
  • 社區團購最終能不能幹掉大型超市——唯有拭目以待
    隨著電商發展,超市受到不小的衝擊,靠著生鮮市場盈利和帶來的流量,還可以勉強維持。社區團購興起,成為壓倒超市的最後一根稻草,失去了生鮮市場的超市,未來將會是什麼前景。超市不同於小商販,為了生存,必然反擊,整個市場將會血雨腥風,擊殺過後一地雞毛,最終誰會成為贏家,我們不可而知。江湖,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想當年,超市的興起,衝擊了很多攤販的飯碗,搶走了市場流量。如今社區團購興起,同樣衝擊超市,它的衝擊力度,是百倍甚至千倍的衝擊,估計大概是生死存亡的衝擊。
  • 你擔憂社區團購壟斷市場割韭菜?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
    社區團購搶了賣菜大爺大媽的生意?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被罵慘了,罵歸罵,社區團購已經到來,不管你喜不喜歡。 罵的理由無非就是說壟斷市場之後割韭菜、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好意思跟賣菜的大爺大媽搶生意。 之前就發文分析過,這些理由其實都站不住腳。
  • 社區團購到底能走多遠,巨頭們抬頭看路,不要以卵擊石!
    近日,在網際網路各媒介聚焦一個話題,就是「社區團購」。本來社區團購要涼菜了,但疫情讓這個賽道突然爆發,日訂單量從100萬單向1000萬單逼近。滴滴橙心優選打響了第一槍,美團優選先投入20個億,一上來先砸10個億再說,外賣大戰、單車大戰都己經成為過去,為什麼還是要涉及社區團購呢?因為純電商發展到天花板上了,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沒有增長就意味著死亡,社區團購正是一片藍海,增長迅速、潛力巨大,市場規模11000億的市場份額,比外賣市場6500億還多。
  • 【客利得】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搶灘社區團購,社區超市如何脫困?
    而社區團購模式,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的爭奪點。艾媒的報告預計,2020年社區團購的市場規模將會實現翻番,超過700億,而到2022年,社區團購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千億級別,而整個生鮮消費市場是高達10萬億級別的生活剛需消費市場。社區團購的崛起,讓社區超市後背發涼。因為從定位的人群上將,社區超市幾乎和社區團購一模一樣。從社區團購的優勢上看,價格和便捷性是社區超市不能比擬的。
  • 社區團購平臺運營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考慮過,影響我們社區團購平臺運營並使之長期發展的主要因素到底是什麼?實際上,團購平臺賣的產品是核心之一。為了選擇高質量的產品,大家有自己的定位嗎?
  • 「點石成金」心臟支架降價93% 巨量「水分」是如何擠出去的?
    《點石成金》談過,自今年3月以來,美國億萬富翁們的財富從3萬億美元激增至4萬億美元。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經濟刺激政策為美國富人造富提供了機遇。近日,有報導說,今年美股IPO市場的狂熱態勢創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以來之最。 除了創紀錄的發行規模,美股IPO的首日平均收益也創出網際網路泡沫以來的最高水平。
  • 社區團購:舊故事和新戰事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品牌農業企業主曾指責,「這種低價策略對於優選的農產品是一種傷害,使行業無限輪迴到低價的惡性競爭循環中,品牌企業要賺錢,就只能降低供貨品質。」他曾呼籲品牌企業不要參與平臺的這類活動,堅守優質優價。顯然,他的聲音在如火如荼的社區團購戰場,並不會被聽到。
  • 社區團購要去三通一達到不了的地方?
    社區團購正好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社區團購很方便啊,前一天下單第二天就送到了。然後自己去村裡面的自提點取回來就可以了。」高遠如此告訴字母榜。相比於使用三通一達的傳統電商,社區團購平臺上購買的商品質量、價格相近,但是物流卻要快上好幾天。據高遠介紹,在他工作的鄉鎮三通一達也沒有實現最後一公裡的配送,同樣需要去自提點取貨。因此在配送體驗上來說,社區團購與傳統快遞是完全相同的。
  • 巨頭瘋狂湧入社區團購:送福利還是奪菜販生計
    字節跳動已經明確回應,沒有進入社區團購的打算,阿里、美團、滴滴、京東、拼多多都殺進來搶奪地盤,滴滴4月入局,程維放話投入不設上限;6 月,賣家電的國美也開出其首家社區生鮮電商門店;7月,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後提出千城計劃,表示一定要贏;8月,多多買菜給出10億補貼,在全國攻城掠地;9月,阿里巴巴組建盒馬優選事業部。
  • 社區團購,會消滅菜市場嗎?
    但自從裁判揪著搞社區團購的那些網際網路大佬們的領子囑咐:「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全網就開始發揮想像力,把社區團購當作資本大佬們用來搞壟斷的工具,覺得會造成菜市場倒閉、菜販子失業、夫妻店倒閉,超市體量變小賣菜翁被裁。人類社會凜冬將至。好,讓咱來一場成年人之間的溝通。社區團購會是一種新型生鮮供應鏈,在市場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