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泰劇江湖演化:民間力量崛起、文化距離消除、優愛騰的下步?

2021-02-07 鋒芒智庫

文丨大靜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泰米」(泰劇粉絲)這兩天的心情,大概就是——心火燒。

2月26日晚,《星途叵測》迎來大結局。該劇因是泰國「梨渦男神」推哥Push的婚後首秀,早在開播之初就極受泰米關注。劇情設計也在及格線上,揭示了娛樂圈黑暗一面,尤其刻畫了經紀人間不亞於宮鬥的明爭暗鬥,主角們撕得一塌糊塗,大有將這兩年火遍內地的「爽文邏輯」融匯貫通之勢。

然而,最終集卻突現反轉,正當觀眾們翹首以盼全員Happy Ending時,編劇腦洞清奇地安排了一場爆炸,一把火將正義一方「團滅」,讓反派們逃出生天。觀眾大噴該劇是「史上最爛尾」,但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路數反而留下懸念,喚起了觀眾對第二季的期待。

《星途叵測》可稱為2019年開年首部泰劇,其在內地觀眾中引發的熱度、討論度雖不能與《天生一對》相提並論,但該劇規格之高卻前所未有——同時登陸騰訊視頻、愛奇藝、芒果TV三大視頻平臺,與泰國保持同步更新。資深泰米甚至可以在主演名單上發現另一大「彩蛋」——飾演劇中Elle一角的泰國女星Lukkade,正是國內引進的首部泰劇《俏女傭》中的女主角。

2003年,《俏女傭》在CCTV 8海外劇場首次播出,一個遮擋在廟宇佛像背後的現代泰國由此向觀眾掀開神秘面紗。十六年來,泰劇在內地螢屏上從無到有蓬勃發展,與美劇、韓劇、日劇一同參與到對觀眾的注意力搶奪戰中,不經意間,竟躋身「一線集團」,逐步創造出一個極富潛力的新線內容市場。

姍姍來遲的「泰劇」

含蓄穩重的內地觀眾為何會愛看奔放狗血的泰劇?

國家一級編劇侯露曾試圖給出解釋:泰劇的熱播,實際上也反映了亞洲文化的同根同源,相互滲透和彼此影響,並日漸形成了大的文化圈。泰劇片中展現的正義、道德、善良、和睦、寬容能讓中國觀眾產生共鳴,找到對應。

而就引進劇歷史而言,泰劇是個實打實的「後來者」。

在中美建交的1979年,中央電視臺譯製部引進了美國NBC出品的科幻連續劇《大西洋底來的人》,作為第一部引進片,該劇播出時的效果可謂轟動,男主角麥克佩戴的蛤蟆太陽鏡、緊身衣、喇叭褲以及劇中的電子樂、飛碟遊戲等都隨劇集風靡一時。1981年,日劇《姿三四郎》由上海電視臺譯製引進,劇情圍繞一位柔道英雄的成長故事展開,既有微言大義的民族信條,也有纏綿動人的三角戀情,引進劇「萬人空巷」的收視熱潮再次出現。

在中韓建交的次年1993年,央視引進了韓國MBC電視臺出品的第一部青春偶像劇的《嫉妒》,再到1997年,央視八套播出韓國電視劇《愛情是什麼》、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星夢奇緣》,一段段南韓式的浪漫愛情拉開帷幕,霸屏內地螢屏數年的韓流時代正式開啟。

在美劇、韓劇、日劇攻城掠地的同時,英劇、新加坡劇、義大利劇、巴西劇等等外劇也被引進,市場佳作迭出,如1981年的《排球女將》、1985年的《血疑》、1988年的《神探亨特》、1990年的《俠膽雄獅》《成長的煩惱》、1991年的《電腦娃娃》、1995年的《東京愛情故事》、2000年的《藍色生死戀》《天橋風雲》等均成為了融入大眾記憶的經典。

這些引進劇為曾經單一閉塞的內地電視劇市場帶來了全新的故事和文化體驗,俘獲和培養了大量受眾的同時,將差異化審美、新型價值觀等潛移默化到內地觀眾的認知中。同時,美劇、韓劇、日劇與內地觀眾在觀劇口味上的契合逐漸凸顯,在良好的「群眾基礎」上,形成了外劇在中國內容市場中的「第一集團」。

泰劇,則在這種「大局已定」的市場環境下姍姍來遲。

民間力量崛起 文化距離消除

2003年,《俏女傭》登陸CCTV 8海外劇場,講述了一段在西方觀念與泰國傳統碰撞下發生的愛情故事,作為開山鼻祖,該劇並未引發太多討論,至今豆瓣頁面上打分人數僅77人。2006年,第二部泰劇《鳳凰血》上線,這部描摹豪門恩怨的作品成為不少泰米的「啟蒙作」,男女主角Pong和Bee也被泰米們追捧數年。2008年,湖南衛視引進了泰國Exact公司出品的《出逃的公主》,這部泰國公主跨階級尋愛、塞滿了權勢鬥爭的電視劇一經推出就受到觀眾歡迎,據網絡資料,金鷹獨播劇場首日播出便取得了2.89%的收視份額,位居同時段中國大陸第三位,播出僅兩日就以3.33%的收視份額位居中國大陸同時段第二。

由此,泰劇性價比高、審批快、收視率可觀的特質開始彰顯。此後,《嫉妒的深海》《詭計多端》《丘比特的圈套》《落日餘暉》《無憂花開》《破曉之愛》《一諾傾情》《花環夫人》等數十部泰劇在各家電視臺輪番上映,劇中顏值在線演技浮誇的泰國男女演員、充滿著千奇百怪神轉折的狗血故事,配合著「詭異」的國語版配音,雜糅成電視螢屏上的一道另類風景。

在密集「轟炸」下,口味重如泥石流的「泰流」,成為了觀眾在小清新「韓流」之外的「新寵」。

央視和安徽衛視則是這股「泰流」文化的絕對主導者。相較於央視在題材選擇上的嚴謹與審慎,安徽衛視出手更為大膽。據不完全統計,安徽衛視共計播放了包括《天使之爭》《愛在旅途》《鐵石心腸》《愛在日落之前》《麻雀變鳳凰》等超過20部泰劇,僅2015年一年就播出了8部泰劇,成為國內最大的泰劇播出平臺。

同時,「民間力量」也功不可沒,尤以藝鼎傳媒和華策影視表現最為活躍。2010年,華策影視引進了《明天我依然愛你》,2011年,又買下了《超越國界的愛戀》《花環夫人》《情義兩心知》等6部泰劇的內地獨家發行權。藝鼎傳媒則更是該領域的「先驅」,從2003年的《俏女傭》到開年的《星途叵測》,藝鼎傳媒「承包」了泰劇引進市場的大半個江山。

圖為泰國男星Pong及女星Aom

隨著泰劇在中國市場的「浸潤」,包括ken、Anne、Pong、Bee、Aum、Aff、aump、Pae在內的大批泰國演員開始被觀眾熟知,大量與這些明星相關的論壇、貼吧湧現。粉絲對這些泰國「愛豆」的熱愛,側面催生了正規引進產業背後的「灰色地帶」,BTS字幕組、First CS字幕組、天府泰劇、MPS字幕組等泰劇字幕組誕生,一些BL向、大尺度及未被正規引進的作品由字幕組翻譯後在網絡上傳播。

經由官方力量和民間力量,中泰之間的文化距離得以消除。無論是電視機前還是網絡端,2003年才殺入內地的泰劇都已經自成一派,在被美劇、韓劇、日劇霸屏的外劇市場中形成了獨特的受眾格局和收視牆。

網絡平臺成「常態」引進新力量,新線內容市場潛力待挖

近幾年來,隨著視頻平臺成為內容市場新的流量入口,網臺「權力」交接,泰劇也從央視、安徽衛視、湖南衛視等電視頻道,「走入」優愛騰芒、搜狐視頻等視頻網站中,其在電視時代奠定的江湖地位也被延續到了視頻時代。

騰訊視頻在「海外劇」中開設了專門的泰劇頻道,內容包括《星途叵測》《命中不註定》《宮》(泰國版)等;優酷「電視劇」中則上線了泰劇《降服魔女的手段》《美夢成真》《幕後》等;愛奇藝將「泰國」列在「地區選擇」中,作品列表包括了《為了你》《神秘的7》《花戒指》等;搜狐視頻同樣設立了泰劇頻道,上線了《一吻定情》等3部作品;芒果TV的泰劇有《愛在旅途》《魔幻天使》《託帆小姐和馬文少爺》《丘比特的圈套》。

不難看出,儘管內容豐富程度不能與美劇、韓劇、日劇相比,但在平臺的版塊設置上,泰劇仍躋身「一線集團」,成為外劇市場的重要元素。

視頻平臺在泰劇上的布局也從「小試牛刀」到「初具野心」。2015年7月,愛奇藝宣布從版權方藝鼎國際、華策影視購得《漫步雲端》《嫉妒的密碼》《旋轉的愛》等6部泰劇的網絡獨播權,到了2018年2月,這種交易則「沒有了中間商賺差價」,騰訊視頻與泰國三臺直接達成版權合作,同年,《公主羅曼史》《一喵定情》《美麗男孩》三部泰劇登陸騰訊視頻。

然而,與這種「一線集團」地位不相匹配的,是泰劇近年來愈見低迷的聲量——美劇如日沖天、韓劇佳作迭出、日劇捲土重來,儘管在視頻平臺備受器重,但在話題度和熱度上,泰劇卻比電視時代更趨邊緣化,除了層出不窮的表情包,能引起收視熱潮的作品已經消失許久。

是劇集品質出了問題?筆者查詢了2017-2018年開播的主要泰劇的豆瓣評分,《不期而愛》8.6、《熾愛遊戲》8.3、《人生波動》8.3、《天生一對》8.2、《玻璃面具》8.0、《火之迷戀》7.8、《一年生》8.9……僅就評分而言,泰劇質量不僅沒有退步,反而遠遠高於國產劇集。

在筆者看來,「受眾不對稱」極有可能是泰劇「低迷」的主要原因。據百度指數,搜索「泰劇」一詞的人群畫像為:女性佔88%,男性12%,其中30-39歲用戶為主力,佔人群56%,40-49歲用戶為其次,佔人群比例為22%。也就是說,78%的泰劇受眾集中在30歲以上的年齡段內,這或許與泰劇在電視時代的用戶培養有關,但卻與優愛騰芒的用戶畫像有著極大偏差——眾所周知,視頻市場早就是年輕人和Z世代的天下了。

換句話說,坐擁精品,卻沒有合適的受眾買單,當然,這也從側面說明,對現階段的視頻平臺來說,泰劇市場反而更具吸引力——誰能打造出一個爆款泰劇,就等於拿下了一個極富拉新、留存潛力的新線內容市場。

相關焦點

  • 泰劇江湖演化:民間力量崛起、文化距離消除、優愛騰下一步?
    民間力量崛起 文化距離消除2003年,《俏女傭》登陸CCTV 8海外劇場,講述了一段在西方觀念與泰國傳統碰撞下發生的愛情故事,作為開山鼻祖,該劇並未引發太多討論,至今豆瓣頁面上打分人數僅77人。2006年,第二部泰劇《鳳凰血》上線,這部描摹豪門恩怨的作品成為不少泰米的「啟蒙作」,男女主角Pong和Bee也被泰米們追捧數年。
  • 泰劇的腦洞:為什麼明明很狗血,卻可以再追10集
    但大概是從2016年開始,泰劇就在大陸主流電視臺漸漸消失了,一方面,政策管控下配額減少,另一方面國內流量崛起、IP崛起,傳統的泰劇已經不具備太大的收視競爭力。 《天使之爭》海報,這劇國內收視率不錯與中國電視臺收視群體變化的背景相似,這三四年來,年輕人崛起,傳統泰劇的影響力減弱,為迎合年輕人的口味和需求,泰國電視臺和視頻網站推出了一系列新型泰劇。
  • 《浪姐》決賽將近,芒果TV乘風破浪,逆襲優愛騰?
    不知不覺間,《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下簡稱《浪姐》)距離總決賽只剩下一周時間。作為這個夏天最火爆的國民綜藝,《浪姐》自從開播以來一直廣受關注,每周都能收割5個以上的微博熱搜。不過,隨著《浪姐》走紅,成功「破圈」的不止是那些在舞臺上乘風破浪的姐姐們,還有一手炮製出這檔節目的芒果TV。
  • 【作文】中國崛起,中國力量+【傳統文化介紹】京劇的的價值追求
    京劇以唱念做打的程式化綜合表演手段、簡樸多變的舞臺呈現形式、虛實相生的寫意技巧、崇高正義的道德追求,成為一種富有文化內涵的表演藝術。京劇吸收和融合了詩歌、音樂、舞蹈、美術、服飾、武術等文化藝術精華,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魅力。京劇表演的基本特徵是程式化。將生活中的自然形態加工提煉,變成舞臺上的規範形式,這就是京劇的程式。
  • 靖遠的民間文化——黃河戰鼓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黃河戰鼓的主要器具有鑼、鼓等,配合道具有門旗、彩旗、令旗、鼓車、四龍黃河戰鼓表演等。黃河戰鼓以叨喳子的形勢口傳。北灣鎮高崖村李臺社李乃興,早年在他外爺家裡讀私塾,李乃興的外爺是現在天字劉家先祖,曾經任蘭州永登縣縣令,後移居到天字村,並建有劉家大花園,當時各地名流途徑北灣居住他家。李乃興小時耍社火,也學了黃河戰鼓。
  • 袍哥,重慶江湖文化的前世今生
    袍哥、洪幫、青幫,是中國近三百年來的三大江湖勢力。文人筆下的江湖豪情與現實市井的江湖世界有何不同,袍哥的故事,是真正的江湖嗎? 袍哥的起源袍哥源於明末清初,是哥老會在巴蜀地區的專稱,以「反清復明」為宗旨。清王朝倒臺後,袍哥組織逐漸演化為社會團體,正式公開開山立堂,設立公(堂)口。新中國成立後,袍哥歷史就此結束。
  • 從虐戀情深的八點檔到翻拍偶像劇——崛起的泰劇(1922期)
    韓劇的偶像劇光環正在失靈,距離上一次引發全民尖叫的《太陽的後裔》已經過去了三年。受限於自身小眾市場的觀看門檻,海外劇的受眾已逐漸穩定與圈層化。海外劇的內容市場正在由之前的美劇、日劇、韓劇進行迭代更新,而崛起的一派正是此前處在觀劇鄙視鏈底端的泰劇。
  • 180天後電影院終回歸,優愛騰們的好日子過去了嗎?
    在線下觀影場景「停擺」的這180天裡,科技君注意到,以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為首的線上流媒體平臺(以下簡稱「優愛騰」)對電影院發起了一場「偷襲」。如今影院回歸,優愛騰們的好日子會結束嗎?優愛騰偷襲電影業說是優愛騰偷襲了電影院,其實這種說法不見得完全正確。電影院的停業,更多是出於疫情因素,為了保持社交距離,像電影院這種密集、封閉空間不得不暫時歇業。
  • 180天後電影院終回歸,優愛騰們的好日子過去了嗎?
    在線下觀影場景「停擺」的這180天裡,科技君注意到,以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為首的線上流媒體平臺(以下簡稱「優愛騰」)對電影院發起了一場「偷襲」。各大視頻網站紛紛籤約院線電影版權,甚至不惜重金拿下不少院線大電影的全渠道首映權,還上線了不少優質劇集、綜藝。
  • 深圳民間電影放映史:一座新型城市的文化崛起(二)
    講到新世紀深圳的民間電影放映,不得不提的是深圳獨立電影社的成立。深圳獨立電影社的創始人主要是阿飛(舊天堂書店的老闆)和艾米。根據豆瓣小站的記錄:「2002年4月7日,在無心快語酒吧舉行第一場放映活動,到場人數約三十人,放映影片為賈樟柯《小武》和日本導演薩布《盜信情緣》。」早期,深圳獨立電影社的活動宣傳主要依靠舊天堂的BBS和在華強北嘉華舊貨市場阿飛的小店門口貼的海報。
  • 哪吒神形象演化考論
    哪吒神形象的第一次巨大演化,當在南宋時期。作為毗沙門天王太子的哪吒,其演化是隨李靖演化為毗沙門天王而演化的。李靖演化為毗沙門天王,哪吒自然也就成了李靖之子。哪吒也由印度血統演化為中國血統,實現中國化。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對中國的精神與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
  • 優愛騰2020懸疑鬥法升級,芒果TV恐成「新變量」|掌中之物|優愛騰|...
    但今年Q1季度前半段,優愛騰都延緩了懸疑內容的釋出,並齊齊調轉方向緊鑼密鼓的布局各類「小甜劇」,直到3月初《重生》《獵心者》《危險的她》接連上線,2020劇集市場的懸疑之火才正式被點燃。從市場大環境看,優愛騰布局方向的調轉顯然與肺炎疫情密切相關。Q1季度前半段恰處疫情爆發時期,「宅」家抗疫成為一股全民風尚。
  • 唐「獅文化」達到巔峰,演化為「舞獅」文化,又是如何流傳海外?
    唐「獅文化」達到巔峰,演化為「舞獅」文化,又是如何流傳海外?如今,舞獅表演已成為中國的一大特色表演項目,在中國的每個重要節日和重大場合都會有盛大的舞獅表演,一方面可以增加節日的氣氛,另一方面也能驅邪鎮妖,消除災禍。
  • 【恩施文旅號】喜訊丨《盤歌舞出幸福來》榮獲「文化力量·民間...
    【恩施文旅號】喜訊丨《盤歌舞出幸福來》榮獲「文化力量·民間精彩」湖北省第五屆群眾廣場舞展演活動二等獎 2020-09-23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正版與文化力量 《三國 全面戰爭》預示了什麼?
    1熱度高漲的全面戰爭      進入2018年,在中國年輕人群體關心的文娛媒介中,有兩樣作品話題性特別強——其一是《星球大戰8》這個全球頂級IP在大陸地區的票房折戟,讓中外文化情懷對比的分析炙手可熱;其二則是網絡播出的電視劇《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播出進入尾聲,這部劇圍繞三國魏晉家族爭鬥的演繹,對民間大量英雄人物的歷史形象、文學形象造成了很大的顛覆
  • 泰劇中流落民間的公主王子,復國就是過家家
    最近《公主羅馬史》熱播,美人美景確實很好看,可是宮廷內鬥公主出逃這個都被泰劇玩爛了,哪這麼多國家整天內鬥,國內還石油、黃金、鑽石各種稀缺資源多的不得了。泰劇公主王子的劇很多,各個都是經歷了宮廷內亂。復國跟過家家一樣。下面一起來看一下主角光環嚴重的公主王子們。
  • 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喜歡傳統文化?五千年文化造就大國力量的崛起
    國家力量,話語權的保證何為文化自信? 說的直白一點,文化自信是指作為整體的中華民族和其中包含的每一個個體,認同自己的文化,且視之為精神力量,並對其進行繼承和發展。 文化自信有一個前提條件,得有自己的文化。
  • 我的2020年度復盤—時間都去哪兒了?
    儘管過去這一年經歷了暗淡的人生低谷,但是年終復盤,我希望能盤點自己的收穫和反思。不管目標達成了多少,flag倒下了多少。只有復盤,才能翻盤。這一年,雖然無法重新來過,但盤點至少讓我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2021年我該聚焦些什麼?復盤,讓我再次慢慢地堅信不確定的前路上,或許暗藏著既定要抵達的遠方。
  • 中國文化:支撐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崛起的背後力量!
    縱觀世界歷史,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力量永遠是文化!在某種意義上說文化=經濟!東亞和東南亞一共有十六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科技發達的國家一共有四個,即中國、日本、韓國和新加坡,而這四個國家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以中國文化為內核。
  • 素人文化力量的新鮮崛起
    五條人的成功,其實代表著某種素人文化力量的新鮮崛起從7月夏日伊始的周深「晚安,明天見」,到10月夏秋交替時的「釋放搖滾派對」,當我們試圖復盤過往這五場精彩紛呈的「夏日限定live季」,我們這才驚訝地發現:TME live除了在音樂方面做到了極致,同時也取得了商業上不可複製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