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慢談丨用音樂滋養留守兒童心靈

2020-12-25 央視網

  新華社報導,在湖南省祁東縣啟航學校有一個留守兒童合唱團,最近這個合唱團登上了國家大劇院舞臺,演唱的歌曲感染了大眾。據介紹,這所學校四面青山連綿,有留守兒童1361人,佔學生總數近9成。學校專門挑選孤僻、叛逆或家庭特別困難的孩子組成合唱團,教會他們唱歌。

  對留守兒童來說,學校能有個合唱團真挺難得。從七八歲開始,父母外出務工,筆者就成為留守兒童,學校開設的主要課程除了語文就是數學,音樂課則可有可無。這是挺無奈的現實。一方面,貧困地區師資缺乏,沒有專業的音樂教師;另一方面,貧困地區很多人覺得學音樂沒有實際用處。可很多年過去,學校老師教會的課本知識大多遺忘,但課間教會我們唱的《我的祖國》卻深深烙在心中。

  學校組織合唱團看似無用,實有大用。這不僅能讓孩子接觸到音樂,多學會一門技能,更重要的是音樂具有強大的溝通力量和撫慰作用。留守兒童大多比較孤單,缺乏關愛,心靈脆弱,不願主動與人溝通交流。可音樂能讓孩子們受到感染,容易叩開他們的心扉,讓他們擁有更多與他人及世界交流的方式。音樂表演也能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隨著經濟發展,貧困地區的教育條件得到巨大改善,校舍翻新,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加入教師隊伍,計算機、投影儀等教學設施也配備齊全。有些學校像啟航學校一樣,在讓孩子們吃得好住得好的同時,也想方設法讓他們多上一些音樂課、美術課,這些學科能夠滋養他們的心靈、豐富他們的人生。

  可從報導來看,啟航學校辦成一個合唱團很不容易。學校聘請了來自大學的專業指導老師,而這位老師到啟航學校單程就要花近5個小時。一天排練結束,回家已是午夜,而老師分文不取。這雖然讓我們看到了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的一片愛心,精神可嘉,但也感受到師資的極度缺乏。可以想像,有不少學校也會面臨類似的困難。

  要想讓更多留守兒童享受音樂,整個社會都有責任,而不單是學校的事。比如,要改善師資,就得有關部門先調整教師的評價體系,讓音樂老師有地位和獲得感;要多安排音樂課程,就得學校發揮考試分數的指揮棒作用,讓學生學音樂也能得高分;要改善音樂教學的硬體條件,需要企業和公益組織積極參與。只有社會各界發揮合力共同努力,才能讓更多留守兒童擁有更加美好的春天。

相關焦點

  • 來自高山鄉的報告丨留守兒童想媽媽 向「心靈小屋」傾訴
    和媽媽有聯繫,用微信。」女孩說。記者一聲嘆息,又感到有些放心。在麗水市蓮都區囿山小學峰源校區,來自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不是特例,而是許多。來自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怎麼會天天有笑容?教師們該怎麼應對,才能讓他們減少思念,沒有心理陰影,從而健康地成長?記者通過走訪,來這裡尋找答案。
  • 湖南祁東:用歌聲打開留守兒童的心門
    陳亮偉告訴記者,為溫暖留守兒童稚嫩而孤獨的心靈,打開他們通往更廣闊世界的心門, 2017年4月,啟航學校成立了這支留守兒童合唱團,由小學三至六年級的留守兒童組成,每年補充更新成員。除了合唱團,學校還設有手風琴、吉他、尤克裡裡、書法、油畫、水墨畫、民族舞、拉丁舞、現代舞、英語角等20多個興趣小組,培養和發現孩子們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藝。
  • 花開西陵·益起行丨關愛留守兒童,我們是這樣做的···
    花開西陵·益起行丨關愛留守兒童,我們是這樣做的······ 2020-09-29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在歌唱 夢在飛翔——記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
    啟航學校探索成立合唱團,用音樂為孩子們打造一片心靈港灣,為他們帶去歡樂和夢想。 歌聲來自祁東縣官家嘴鎮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作為湖南省第一支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合唱團,該團現有42人,都是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他們因唱歌而快樂,更為有朝一日能走出大山而憧憬。 祁東縣是2017年脫貧摘帽的省級貧困縣,留守兒童較多,如何讓他們健康成長?啟航學校探索成立合唱團,用音樂為孩子們打造一片心靈港灣,為他們帶去歡樂和夢想。
  • 「我是歌手」王晰、金志文,幫留守兒童實現音樂夢想!
    歌王爭霸的前夕,4月6日,長沙寧鄉縣偕樂橋鎮雙盆小學的同學們迎來兩位神秘的「實習音樂老師」——王晰和金志文。「實習老師」與孩子們一起唱歌、彈吉他、玩遊戲.用身體力行的公益行動,與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共同放飛簡單而美好的音樂夢想。探望留守兒童,和留守兒童一起田間勞作、一起生火做飯,更讓新生代歌手代表王晰、金志文感受良多,在快樂中度過了不平凡的一天。
  • 關愛留守兒童:留守對於孩子的性格有什麼影響?
    年紀小的哭得撕心裂肺,妄圖用哭泣來挽留將要離去的父母;稍微懂事的將不舍放在心裡,默默計算著下一次相聚的時間。 這類小朋友,我們稱之為——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的父母們總喜歡用一句話去平復孩子的內心,「你在家要聽爺爺奶奶的話,爸爸媽媽出去掙錢給你們買好吃的,很快就會回來了。」
  • 「快時代」的慢音樂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黃綺珊在節目現場 四川衛視供圖在這個「快時代」,時間被精確把控,記憶中那些對「慢生活在當代都市人這樣的訴求下,《嚮往的生活》《中餐廳》等「慢節目」逐漸走紅,透過屏幕,讓觀眾感受到悠然愜意、探索回歸本我的美好。四川衛視也在一片勁歌熱舞的音樂節目中不斷摸索創新之路,原創音樂節目《我們有歌》第二季正在熱播,延續第一季「說歌」的新型綜藝形式,以中國流行音樂發展史為時間軸,聚焦影視金曲、孝道親情、國風雅韻等主題,解讀經典曲目背後的故事,追溯不同年代的獨特回憶,利用綜藝節目傳遞精神文化力量。
  • 中國首檔關注留守兒童心靈與成長綜藝暖心上線 《閃亮的爸爸2》播出引熱議
    來源:傳媒內參節目研究組(轉載請標明出處)文/子木2月4日周六晚21:10,由深圳衛視和大業創智聯合出品的《閃亮的爸爸》第二季作為中國首檔關注留守兒童心靈與成長綜藝節目暖心回歸電視螢屏。這次「閃爸」們走進山村小學,化身支教老師,與近300位孩子共同分享成長的喜悅和煩惱。
  • 賀文青:留守兒童的夢想守護者
    賀文青是保險職業學院一名講師,2018年初,從省城長沙來到慈利縣溪口鎮裡仁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在這個深度貧困山村,賀文青用實際行動守護著留守兒童走出大山的夢想。在讀書分享會上,留守兒童朱丹、朱祁英分享了自己走出大山,踏上圓夢之旅的故事。在裡仁村,像朱丹、朱祁英這樣的留守兒童,佔了三分之一。扶貧怎麼扶?現狀如何改變?同是農村出身,又有10多年教學經歷的賀文青深知,扶貧先扶志。
  • 一檔節目的迭代丨《閃亮的爸爸》第二季用溫情磨鍊「慢」綜藝
    《光明日報》也點讚稱:「《閃亮的爸爸》選擇將焦點對準貧困地區的鄉村教育和留守兒童群體,這種現實關照和人文關懷是社會共治的鮮明註腳。」「節目定位於支教老師與留守兒童間愛與陪伴的故事,通過'慢'下來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成長痛點,聚焦孩子與父母良性關係的建立。主題基調是現實關照和人文關懷。」
  • 綿竹:20名留守兒童實現新年願望
    日前,在綿竹青年之家旗艦店裡,共青團綿竹市委、農工黨綿竹支部、綿竹市關工委在開展「愛心暖冬行·點亮微心願」志願服務活動時,以集體過生日的形式讓20名留守兒童實現自己的新年願望(圖)。父母在外為生計忙碌,留守兒童總是更加懂事和體貼。「媽媽生病了,她會很冷,想送她一件溫暖的衣服。」「奶奶省吃儉用,想送她一件衣服,也希望她的腿疼能夠早點治好。」
  • 微矩陣丨莆田:關愛留守兒童 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春天」
    他希望社會上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關愛留守兒童的隊伍中來。九三學社荔城區支社走進岱峰中心小學關愛留守兒童據了解,這已經是該支社連續九年開展慰問活動關愛留守兒童成長。活動中,慰問組和學校領導、教師詳細交流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為他們送去慰問金,提供學習成長上的幫助。此外,岱峰中心小學對九三學社荔城區支社長期以來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近年來,北高鎮岱峰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村裡的留守兒童也逐漸增多,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許多留守兒童大多比較孤單、心靈脆弱。
  • 何馭斐:用新媒體架起關愛留守兒童橋梁
    2019年盛夏,杭州檢察暑期留守兒童系列活動,架設起「檢察機關專業化防範」與「全社會共同關注參與」的橋梁。 在2019年度政法新媒體峰會的年度記憶環節,杭州市檢察院作為全國5個代表院之一,分享了此次活動。今天的《見字如面》特刊,請跟杭檢君回到現場,聆聽宣教處何馭斐帶來的《用新媒體架起關愛留守兒童橋梁》。
  • 貴州威寧回應本報留守兒童報導
    調查結果表明,該校留守兒童工作基本落實,學校有營養午餐,學生上學最遠距離不超過3公裡。威寧縣教育局局長肖良憲說,近年來,該縣一直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力度,確保在「衣、食、住、行、學、樂、病」七個方面都有保障,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 銀幕上的「留守兒童」丨公益電影《指尖的距離》開機,紀錄片《親情家書》熒幕首放
    6月15日,由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提供支持,寧波益恆巽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出品的留守兒童公益電影《指尖的距離》,在浙江寧波書城4號樓光瀾星光影城舉行開機儀式。活動當天「親情家書」項目留守兒童紀錄片《親情家書》吳彥傑篇和胡詩妍篇也參與了放映。儀式上,寧波益恆巽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代表王斌斌上臺致辭,介紹了小影彤文化藝術中心和小影彤的作品集。
  • 溝通從心開始—崇凝鎮中心小學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近幾年,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為崇凝鎮中心小學校高度重視的話題。學校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現狀,採取針對性措施努力彌補他們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帶來的負面影響,為留守兒童的心靈留住一片陽光。崇凝鎮中心小學全體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諮詢。教師和學生交談,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如在學習中存在的煩惱,考試焦慮,與同伴交往是否有矛盾等,親子關係是否和睦等問題。
  • 【十周年感恩行動】將愛給予被世界遺忘的天使——留守兒童!
    我是台州音樂廣播節目主持——方良。       在中國廣泛的農村裡,有一個群孩子名叫「留守兒童」。    當別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樣年華的時候,他們卻孤零的一個人。他們過早的承擔起不該這個年齡承擔的責任,早上,很早就起來做飯,然後去上學;放學,回家勞作。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使他們臉上也少了笑容。
  • 【頭條】這組留守兒童的「時尚大片」,刷爆了朋友圈!!
    這是攝影師小野傑西深入貴州山區,為留守兒童洗漱打扮,幫他們換上精緻得體的時裝,拍攝的一組「時尚大片」。各類媒體中,多次出現留守兒童們幼小而單薄的身影。社會已經習慣給孩子們貼上弱勢群體的標籤。而在人們的悲憫之心被激發後,攝影師小野傑西 卻用另一種方法告訴大家,在快樂面前,大概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弱勢群體。
  • 關注留守兒童:他們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
    在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留守兒童們每天都盼著過年,因為爸爸媽媽只有過年才能回家。大人們過完年外出打工來年新年才回來,成了這個村子習以為常的事情。即將成為「童伴媽媽」的俄木克羅是村子裡幼兒園的一名老師,談到留守兒童,她說因為爸爸媽媽不在身邊,孩子們很抗拒跟外界交流,但他們很堅強。
  • 長篇人物通訊《留守兒童的媽媽朱秀霞》引強烈反響
    青島農業大學等高校學生暑期實踐活動也選擇淮陽縣留守兒童學校進行,把知識、溫暖、關愛送給了偏僻鄉村的留守兒童。7月24日至31日,青島農業大學的18名學生在兩名帶隊老師的帶領下,在中原腹地淮陽縣馮塘鄉安營紮寨,用青春躍動的身影深化著中國夢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