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 2》:你的無聊日常,就是能讓所有人共鳴的好故事

2021-12-18 故事研習社


電視劇《俗女養成記 2 》最近完結了,《俗女養成記》簡中版也於內地正式上市。

作為臺灣女作家江鵝最具代表性的散文故事集,《俗女養成記》以清爽利落的文字描寫了一個臺南普通女孩的成長故事。

書於 2019 年被改編為連續劇,前後兩季劇集都在豆瓣上取得不俗的分數。那麼,這部臺劇究竟有何魅力?

39 歲未婚女青年陳嘉玲自大學開始離家,在大城市讀書打拼十餘年。

面對日漸單調、枯燥、沉悶的生活,她經歷數次糾結與掙扎後決心放棄一切,從大城市回到老家。

這是《俗女養成記 1》的劇情梗概,是不是覺得很尋常。

作為創作者,我們常常被缺乏靈感困擾,殊不知故事的靈感可以來自任何地方。很多作者不是找不到靈感,而是難以將生活轉化為故事的靈感。

一般來說,如果你對故事創作還不熟悉,可以嘗試選擇一些更容易轉化為故事的靈感。比如:能給你帶來情感觸動的體驗、印象深刻的記憶、自己熟悉的工作內容……

原著作者江鵝是那樣寫的,本劇的編劇也是這樣做的。

讓《俗女養成記》劇集的成功標籤恰恰是平淡、寫實和治癒。一如作者乃至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

但相較於許多溫吞、平鋪直徐的電視劇來說,39 歲未婚女青年陳嘉玲的普通生活為什麼就吸引人呢?

如果你的故事能夠展露出特定觀者群體期待的元素,自然就有吸引人的潛力。一個創作項目能否獲得成功,有 60%—70% 的因素取決於核心想法。這個想法用簡短幾句話,至多一頁 A4 紙長的摘要就可傳達清楚。

譬如,在劇中,編劇讓 39 歲未婚女青年陳嘉玲的生活更有看點的處理方法是,讓觀眾在陳嘉玲人生的兩條時間線裡穿插:

一個是還困在原地的陳嘉玲,她仍然是不如意的大城市的漂流一族。另一個則是在老家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小陳嘉玲,她變成了某種養成的象徵。

經由兩條線索裡的陳嘉玲,構成了千千萬萬「俗女」觀眾的基本閱讀觀看盤。

除此之外,創作者拋出了一個「困擾大多數漂泊異鄉人」的命題:都市漂泊生活聚焦於「選擇」,而不在於發洩「焦慮」。

任何故事都會有一個核心問題,整個故事就是圍繞著這個問題去解決。作者要想辦法讓故事中的主角積極參與到這個挑戰中來。這無疑要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全身的精力,調動自身的情感,當然還要充分考慮到作品的受眾,讓受眾在閱讀或觀影中產生同樣的共鳴。通常情況下,一則故事進行到 10%,就開始進入正題了。

而在《俗女養成記》中,編劇的核心問題在於呈現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本身也是迷人的、可貴的,但同時又是痛苦的。當然,這個痛苦是選擇帶來的。

就如魯迅寫的文章《娜拉走後怎樣》一般,我們不知道該出走到哪裡去,才能有一種新生活的可能。這就是選擇所帶來的戲劇衝突。

劇中的三個女人:陳嘉玲、媽媽和阿嬤。在敘事結構上呈現出鏡像的關係,除此之外,這三個人物必然扮演著關於女人的不同角色,《俗女養成記》的內核呼之欲出。

這不是一部所謂完全反映女性權利、女性權益的「大女主」電視劇,而是一部刻畫「俗女養成,學會選擇」的庶民生活劇。

就如電視劇的英文片名《The Making of an Ordinary Woman》一般,故事的靈感在於那普通而又歷經城鄉變遷的一代普通女人。

作為一名作家或編劇,想要寫出反映時代的作品,須得觀察時代的呼聲。在這個內卷橫行、上升通道逐漸被鎖死、人人紛紛躺平的世代。鋼筋混凝土構築的都市,顯然已經成為吞噬人們心靈和肉體的怪獸。

困在城裡的人們開始幻想一個新的人生方向。從鏡頭前延伸出來的,是有許多人在城市之外的地方發現了更大的夢想。

另一方面,當你想選擇退回老家時,又看到太多的人被父母寄予了不切實際的期待,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過上肆意妄為的人生。

當然,無論是身處何處,更多的人在更多的時候,依舊選擇延續家長們的希望:考公務員,當一個教師,適齡就結婚吧,不生孩子就會沒有人給你養老……

你的年紀從 19 歲上升到 29 歲,眨眼又到了劇中的 39 歲,仍然會被這一套價值體系所牽動。

像《俗女養成記》的序言裡說的:「要聰明伶俐卻聽從爸媽和老師說的話,照顧好自己的功課並且主動幫忙家務,待人溫文可親自己卻堅毅果敢,從事一份穩當的工作並且經營一個齊備的婚姻,最好玲瓏剔透卻又福厚德潤, 懂得追趕新時代的先進也能體貼舊觀念的彷徨。大部分的人,像期待每一棵隨手種下的酪梨樹都能豐收結果似的,期待這些女孩都將理所當然成為優秀又好命的女人,和大家一樣。」

我們困守在同一個巴別塔裡,又有同一個期望:如果生活在別處,人生還有別的可能。

《俗女養成記》告訴你,在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裡,心聲註定是心聲,它成不了現實。

《俗女養成記》的成功恰恰證明了人們對待這一套「無可奈何的人生觀念」有極大的共情和代入。當然,此前的劇集也不是沒有做到過這樣,但更俗女試著告訴我們:可能到了 40 歲,你依舊庸碌且一事無成,這也沒關係,先走到那一刻看看吧。

身處老齡化嚴重的時代,三十、四十歲的我們再也沒有青春的騷動,也沒有事業的拼搏。處在一個開始需要沉澱的年齡,一個初老的年齡層面處,你必將面臨家庭觀念的革新和傳統家庭關係的轉變,你的人生挑戰從未變少,婚姻和養老,也仍舊是你的關注點。

40 歲的大部分人也並沒有成為獨立女性、獨立男性的資本與頭腦,他們仍舊是處處可見的俗女與俗男。

《俗女養成記 2》的編劇告訴你:在一個密不透風的社會壞境裡,不要指望你的智識或財富能絕超越大多數人,自然也不要指望你的所謂先進觀念能夠帶你擺脫這種周遭環境的影響。

作為個案的陳嘉玲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庸俗的女人,作為大多數的你我也都是如此 —— 這個世界沒有救世主,也沒有女權鬥士,沒有波伏娃,也沒有金斯伯格。

俗女並沒有能力把世界變成粉紅色,而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真實。

39 歲的陳嘉玲回鄉前,生活雞飛狗跳;41 歲的陳嘉玲回鄉後,生活依舊雞飛狗跳。

許多時候,陳嘉玲的獨立與自我讓觀眾喜歡。但這背後,何嘗不是她的原生家庭給予了她足夠多的愛與支持,才讓她的選擇顯得從容。

可生活總歸是要超越原生家庭的。

能抵禦更多暴風雨的,只有劇末的新生小家。許多人吐槽的、嫌惡的大團結,又何嘗不是陳嘉玲甘之如飴的小確幸呢?

30 歲我們比誰都痛恨普通,可到 40 歲,我們還是普通人。

作為一個創作者,你該在什麼時候結束一個場景?

這個問題並沒有明確的答案。但當場景結束時,你應該確保自己的劇情能夠同時回答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人物的關係變化;

2. 人物的情感變化;

3. 人物的目標實現程度;

4. 人物的得失情況。

而通過觀察《俗女養成記 2 》的故事,你就能發現它近乎完美給出了《俗女養成記 1 》所拋出的問題的答覆。

一個 40 歲,沒房、沒車、沒事業的單身女性可以怎麼生活?

到了最後,編劇告訴你我 —— 對於大部分普男普女來說,關上電視,去生個小孩好了。

當然,選擇這條路也要付出對應的代價。這些代價也被主創們通過演員生育前後的演繹全盤呈現了出來。

生活就是兩瓶毒藥,在座的各位要如何挑選?

如果你不想錯過我們的每一篇推送,歡迎⭐「星標」我們、為你喜歡的文章點亮「在看」、多與我們留言互動。

📢 在世界中心呼喚在看 ↓↓

相關焦點

  • 推劇 ‖ 俗女養成記
    今天想來介紹一部臺劇,《俗女養成記》。最初知道這部劇也是緣於大火的《想見你》,因為聽說《俗女養成記》的導演嚴藝文,就是《想見你》裡面飾演陳韻如媽媽的演員,演而優則導,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但在內地確實不火,即使在它前後都有《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等等臺劇引起熱議。所以找資源也找了一段時間。
  • 《俗女養成記》:人們體面的生活下隱藏的苦澀
    《俗女養成記》講的故事就像它的劇名一樣「俗」。然而它雖然講「俗」,卻不落入俗套。劇名的俗有兩層含義,一是通俗,大眾化的意思。二是諧音「淑」,俗女寓意淑女。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普羅大眾都能看得懂得俗(淑)女的故事。這就註定了它必是大多數人能感同身受的,深深共鳴的。女主角陳嘉玲,39歲,北漂一族。名字熟悉到聽起來就像是住在隔壁的鄰居一樣。
  • [百度雲盤] 俗女養成記 第二季 (2021)
    俗女養成記2 俗女養成記2 (2021)「女人很辛苦,40歲的女人更辛苦,陳嘉玲從天龍國回到故鄉臺南,展開人生下半場
  • 俗女養成記:39歲未婚失業女性,也有好故事能講
    所以我非常熱忱地跟所有人推薦這個臺劇,《俗女養成記》,它的知名度遠沒有《想見你》和《我們與惡的距離》那麼高,也沒什麼太大的情節,但整個劇都太好了,我覺得一點也沒有輸給《請回答1988》。女主角陳嘉玲,一個臺南長大,在臺北讀書工作的女生,混得遠不如《三十而已》裡任何一位女主角:39歲,跟男友同居,當一個小公司的董事長助理,並沒有驚人的美貌、才華和毅力。
  • 小眾臺劇:俗女養成記
    陳嘉玲,俗女養成記中的女主角,妥妥的一枚俗女,40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孩子,從臺北上完學之後一直在臺北做助理,做了十幾年,幫助領導處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還要幫領導給小三看房子,還要在中間處理領導家庭的事情
  • 關於《俗女養成記》
    作為臺灣自製劇,且創下13年來自製收視最佳的一部劇集,《俗女養成記》真的算得上是低調又優質。自播出後,收視率屢飆新高,首播收視更是超越了被吹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女性」題材屢見不鮮的當今市場,《俗女養成記》算不上新穎。
  • 《俗女養成記》俗女
    我在淡江大學當過半年交換生,喜歡臺灣,喜歡「俗」的人情味兒。看完《三十而已》,不自覺想分析她們的人生,然後非得得出個結論來:學習「顧學」,或是避免曼妮的認知局限等等;像是陷入了成功學的學習。而《俗女養成記》不同,time is the currency of life,我不知道未來要去哪裡,但我忠實於現實每一刻的感受,這將引領我去我該去的地方。
  • 俗女養成記電視劇分享
    近期有很多空降播出的電視劇,像《陽光之下》就是一部剛播不久的懸疑劇,剛上線就深受觀眾喜愛。蔡文靜和彭冠英在劇中的炸裂演技實在是太吸睛了,再加上相當高能的劇情簡直讓人慾罷不能。近日又一新劇成「最大黑馬」,上線1天口碑炸裂,評分高達9.1難以超越!
  • 告別——俗女養成記2
    前幾天台劇《俗女養成記2》劇終了,陪伴了我這個夏天,承包了我的歡笑和眼淚的陳嘉玲一家人在這個秋天收穫頗滿。先來講講為什麼這部片子會吸引到我。          (誰能拒絕珍珠奶茶?!)我們的視角不斷在現在與過去中切換,第一部的結局告訴我們陳嘉玲最後用自己所有積蓄買下了小時候以為的『鬼屋』,並且和小學時喜歡的男生蔡永森在一起。但是現實從來不是故事,陳嘉玲的故事同樣很現實。
  • 《俗女養成記》一經播出口碑極佳,收視率更是高達3.57
    戲劇「俗女養成記」日前播出最後兩集完結篇,衝出收視冠軍,完結篇每分鐘平均收視率突破2.22,奪下同時段冠軍;在網路平臺的觀看次數也成長超過50%。「俗女養成記」自播出以來,在網絡上掀起了熱烈的討論,該劇是由謝盈萱領銜主演,劇情節奏明快、詼諧幽默卻又把現實面刻畫得非常深刻,笑中帶淚的劇情,一播出後便大受好評。該劇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原著,「俗女養成記」講述一個臺南女人,北漂之後返鄉的故事。
  • 《俗女養成記》:這才是治癒心靈的電視劇啊
    尤其是9月初完結的、臺灣華視的自製劇《俗女養成記》,收視口碑雙豐收,大結局更是創下了華視13年來自製劇最佳收視成績。《俗女養成記》海報《俗女養成記》改編自臺灣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臺灣知名演員嚴藝文首次跨行編劇和執導。
  • 俗女養成記2丨手握選擇權的她,才是自由的
    .」→ 「設為星標 ★ 」《俗女養成記2》終於迎來了最終帖,陳嘉玲的故事告一段落,豆瓣評分9.3碾壓同時段多部熱劇,好評如潮一詞用在這部劇上一點也不為過。最大的爭議點,是陳嘉玲生孩子是不是對觀眾的背叛,和為陳父「出軌」的「洗白」——也就是這部劇標準的世俗「大團圓」結局。但在次元君看來,《俗女養成記2》的妙處,就在於陳嘉玲不那麼圓滿的選擇和世俗意義上的happy ending。
  • 《俗女養成記》給出了答案
    今天,我就推薦一部,關於「中年女性」的好劇——《俗女養成記》還記得前幾個月很火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嗎?沒過幾個月,它的收視記錄就被《俗女養成記》超越了。大結局更是飆到2.22,創下了華視13年來自製劇最佳收視成績。
  • 《俗女養成記》:我的生活,我說了算
    它首播收視1.04,超越《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結局更飆到2.22,創華視13年來自製劇最佳收視成績。九月初播完後,目前豆瓣評分9.1。它就是——俗 女 養 成 記《俗女養成記》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同名暢銷散文集,全劇幾乎90%的臺詞都用臺語講述。
  • 豆瓣9分電視劇《俗女養成記》:鄉土題材也能成為爆款
    下半年,又一部《俗女養成記》豆瓣逾過罕見的9分,口碑大爆,正在社交網絡上發酵。 但跟《我們與惡的距離》相比較,這一次《俗女養成記》的出圈,卻不太容易讓人理解。它講述的是一個將近四十歲大齡剩女的故事,既不是什麼新的類型劇,也沒有探討什麼新的議題。而且,《俗女養成記》幾乎是一部純臺語發音的劇,大量臺南場景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讓很多看慣了都市偶像劇的內地觀眾頗感不適。
  • 《俗女養成記》,一部「非典型女性主義者」的群芳譜
    《俗女養成記2》劇照。睽違兩年迎來《俗女養成記2》,邁過四十大關的陳嘉玲,終於跌跌撞撞地再度闖入我們的視線。而《俗女養成記》中,非典型的不只是陳嘉玲容貌平平、事業平平的設定,還包括諸多並不「爽」的妥協與掙扎。這些設定,有些看起來甚至並不符合女性主義的呼喊,比如陳嘉玲母親努力生下二胎弟弟,為了家庭操勞的阿嬤.在這些傳統的規訓中,我們卻也能看到女性的反抗與能量。我們常感嘆,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常青。
  • 《俗女養成記》:假如39歲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人
    2019年 第42篇by小鹽今年的臺劇真是驚喜,前有《我們與惡的距離》,後有《俗女養成記》。豆瓣評分9.0改編自臺灣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俗女養成記》超級好笑又超級好哭,是那種能把人看哭的喜劇。也可以說有點像一部臺灣版的《請回答1988》。
  • 《俗女養成記》告訴你,40歲也能發光!
    這部劇叫《俗女養成記》,平平無奇的片名起初並沒有吸引到我,但沒想到就是這樣一部看似平平無奇恩電視劇在豆瓣卻有著但《俗女養成記》並沒有,它圍繞著女主角陳嘉玲童年、職場兩條線同時進行展開,它的核心並不是為了告訴觀眾40沒有結婚成家的女人有多麼的焦慮,而是處處透露著溫馨。
  • 《俗女養成記》第三《惡作劇》經典
    你心目中的第一名臺劇是哪部呢?PTT近日票選、公布2020 PTT經典臺劇排行榜,《俗女養成記》第三、《惡作劇》《麻辣鮮師》經典不敗,《想見你》不是第一名好可惜呀!面對劇荒時,就讓我們一起回味這些經典臺劇吧!
  • 《俗女養成記2》▏40歲未婚失業的她 主動放棄了「優秀又好命」的人生
    時隔兩年,《俗女養成記2》開播,評分飆升9.6,陳嘉玲亦提前鎖定2021年最火女性。那麼,一個40歲未婚、失業、沒存款的「俗女」故事,為何能引起這麼多人的共鳴?當陳嘉玲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灰溜溜地回到家鄉臺南後,她一度方寸大亂,甚至不斷懷疑當初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