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選讀】 金庸《鹿鼎記》

2021-02-19 世界名著每日讀


點擊題目下方世界名著每日讀,每日陪伴你有品位地閱讀

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查良鏞)的最後一部長篇武俠小說作品。該小說於1969年-1972年間創作,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 年)。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連載了2年11個月。本書是金庸的封筆之作,現收錄於《金庸作品集》 中。之後,《鹿鼎記》被多次拍成電影和電視劇,同時評書、廣播劇、漫畫、話劇、遊戲等相關作品也陸續推出。


北風如刀,滿地冰霜。

江南近海濱的一條大路上,一隊清兵手執刀槍,押著七輛囚車,衝風冒寒,向北而行。

前面三輛囚車中分別監禁的是三個男子,都作書生打扮,一個是白髮老者,兩個是中年人。後面四輛囚車中坐的是女子,最後一輛囚車中是個少婦,懷中抱著個女嬰,女嬰啼哭不休。她母親溫言相呵,女嬰只是大哭。囚車旁一清兵惱了,伸腿在車上踢了一腳,喝道:「再哭,再哭,老子踢死你!」那女嬰一驚,哭得更加響了。

離開道路數十丈處有座大屋,屋簷下站著一個中年文士,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那文士見到這等情景,不禁長嘆一聲,眼眶也紅了,說道:「可憐,可憐!」

那小孩問道:「爹爹,他們犯了什麼罪?」那文士道:「又犯了什麼罪?昨日和今朝已逮去了三十幾人,都是我們浙江有名的讀書人,個個都是無辜株連。」他說到「無辜株連」四子,聲音壓得甚低,生怕給押囚車的官兵聽見了。那小孩道:「哪個小女孩還在吃奶,難道也犯了罪麼?真沒道理。」那文士道:「你懂得官兵沒道理,真是好孩子。咳,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鼎鍋,我為麋鹿!」

那小孩道:「爹,你前幾天教過我。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就是給人家斬割屠殺的意思。人家是切菜刀,是鐵板,我們就是魚和肉。「人為鼎鍋,我為麋鹿」這兩句話,意思也差不多麼?」那文士道:「正是!」眼見官兵和囚車已經去遠,拉著小孩的手道:「外面風大,我們回屋裡去。」當下父子二人走進書房。

那文士提筆醮上了墨,在紙上寫了個「鹿」字,說道:「鹿這種野獸,雖是龐然大物,性子卻極為平和,只吃青草和樹葉,從來不傷害別的野獸。兇猛的野獸要傷它吃它,它只有逃跑倘若逃不了,那只有給人家吃力.    

相關焦點

  • 武俠世界中的「四大名著」!金庸獨佔三部,最後一部無人敢反駁!
    眾所周知,我國有四大名著,它們都有著極為絕妙的藝術價值,而在武俠世界之中,有沒有能被稱之為名著的作品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選出武俠世界之中的「四大名著」。  《天龍八部》  這部武俠經典能排進來大家應該都不意外,金庸一生之中寫過很多經典的武俠小說,但是這一部可以稱得上是經典中的經典,也是被外界公認為金庸小說之中的巔峰之作,裡面的喬峰更是成為了俠義的代表,幾乎快要比肩金庸筆下的「郭靖」
  • 金庸的這四部作品,從某些方面分別很像我們熟悉的中國四大名著
    金庸以15部武俠小說聞名於世,雖然他的作品未必深刻到極點,但博,大,精這三個方面他的確都做得很好,所以金庸的作品在華人世界有著非常廣泛的影響力。金庸的作品數量雖然比較多,但人氣比較高的是幾部長篇作品。不知讀者有沒有發現,金庸這幾部長篇作品,能依稀找到中國四大名著的影子。
  • 金庸電視劇《鹿鼎記》
    《鹿鼎記》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至1972年間,故事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徵雲南、俄羅斯的故事。
  • 金庸作品排行:《鹿鼎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入選三甲
    隨著金庸先生的仙去,他的文學作品近日被世人熱議,很多人都在給金庸先生的15部武俠小說進行一個排名,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喜歡的作品,小編也把自己心目中的排名說出來。第一名,《鹿鼎記》《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也代表了他武俠作品的最巔峰。
  • 六神磊磊等談《鹿鼎記》翻拍:沒有金庸,他們連挨罵的資格都沒有
    新版《鹿鼎記》無疑是一部「現象級」作品,它憑藉一己之力,讓金庸小說、金庸劇、金庸學再次受到大眾熱議。例如陳小春版《鹿鼎記》豆瓣評分上升至8.9,時隔二十年再次衝上視頻網站熱搜榜;例如過往多部《鹿鼎記》的「夫人團」被扒出,「最美雙兒」、「最美阿珂」的投票比比皆是;還有不少自媒體再次惡補金庸原著,在網絡上連載《鹿鼎記》的文學分析……
  • 漫談金庸和他的《鹿鼎記》
    今年春節在家閒得無聊,重讀了一遍中學上課時偷讀的小說《鹿鼎記》。
  • 倪匡談金庸作品:《鹿鼎記》排名第一
    《鹿鼎記》是金庸最後一部小說。在《鹿鼎記》之後,飲宴閒談之間,常有熟捻或陌生的人問金庸:「你為什麼不寫了?」在金庸未及回答之前,總不厭冒昧,搶著回答:「因為他寫不出來了!」如是數十次之後,金庸也感嘆:「真的寫不出來了!」任何事物,皆有一個盡頭,理論上來說,甚至宇宙也有盡頭。小說創作也不能例外到了盡頭,再想前進,實在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 《鹿鼎記》翻車,金庸江湖已遠
    作為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的地位不言而喻。倪匡大師就曾經在《我看金庸小說》一書中將《鹿鼎記》排在首位,認為它是「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此外,這也是金庸最「特別」的作品,和前面的作品相比,《鹿鼎記》的故事背景更加宏大,從「武林」擴展到了包括朝堂、市井、寺廟、異域等不同的場景。
  • 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鹿」和「鼎」,是什麼意思?有何深意
    近期,由張一山主演的新版《鹿鼎記》正式開播,原本很多人抱著「即將到來一部好劇」的期待心情,卻徹徹底底的被澆滅了。這部被翻拍了很多次的名著,承載了很多人的記憶。沒想到新版《鹿鼎記》播出後,竟然是差評支撐起了熱度——開播一周,新版《鹿鼎記》的吐槽也刷屏了一周。一片罵聲中,張一山承受了最大火力,第一集開篇接近扭曲的表情,被網友吐槽像「猴子演人」,其表情包也開始在網絡上廣為流傳。與此次差評一起被關注的還有,很多人帶著文化範的意味問及到了《鹿鼎記》這部小說,為啥會起這個名字?
  • 我覺得,《鹿鼎記》是金庸最好的小說
    我心目中,《鹿鼎記》和《天龍八部》是金庸小說前二。《笑傲江湖》和《射鵰》爭前三。
  • 讀金庸小說的順序
    點擊笑書神俠讀博學關注我們 金庸先生一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除了眾所周知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以外,還有一部《越女劍》。對於金迷來講,應該將這些小說都讀過了。但還有很多朋友尤其是年輕一些的朋友們,並沒有讀過或者沒有全部讀過金庸的武俠小說。
  • 倪匡談《鹿鼎記》: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一
    熟讀金庸作品的,仔細一看便可以知道每一個字,代表了他的什麼小說。而作此對聯者,正是才情浩淼的金庸先生本人。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離開了我們,但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這當中,《鹿鼎記》是一個頂點。金庸先生的好友倪匡也曾寫過一篇文章談《鹿鼎記》,談韋小寶、談康熙、談金庸。
  • 新鹿鼎記遭吐槽,不妨看看鹿鼎記續集小說,感受與金庸不同的味道
    大量網友認為,這版《鹿鼎記》表演浮誇,設定奇葩,把金庸原著《鹿鼎記》演成了鬧劇,把原著韋小寶演成了「猴小寶」。甚至有網友吐槽說:「差點以為看的是《西遊記》而不是《鹿鼎記》。」對於金庸迷來說,這樣的新《鹿鼎記》顯然是讓人無法接受的。但是對一般的武俠迷來說,近期很少看到武俠劇,新版《鹿鼎記》雖然有些尷尬,但是看個熱鬧還行,打發無聊時間還不錯。
  • 新《鹿鼎記》引爭議:文學名著不是電視劇的護身符
    新《鹿鼎記》引爭議:文學名著不是電視劇的護身符 時間:2020.12.02 來源:光明網 作者:閆偉 邵將
  • 《鹿鼎記》口碑低迷,金庸劇不再吃香?
    經典IP+演技演員,效果卻不如預期《鹿鼎記》是金庸的封筆之作,深受讀者喜愛,曾改編成眾多版本影視作品,其中不乏口碑收視雙豐收的經典之作。如1998年由TVB出品、陳小春及馬浚偉等人主演的電視劇《鹿鼎記》豆瓣評分高達8.8分,陳小春也因此被觀眾譽為「簡直就是韋小寶本人」。
  • 丁雁老師名著導讀之《金庸全集》線上視頻課程招生
    丁雁老師名著導讀之《金庸全集》丁老師寄語: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國文學史上,只有兩位作家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家喻戶曉,真正做到了寫盡中國的人生:一是曹雪芹的《紅樓夢》,另一便是金庸的武俠小說。他的小說不僅將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三山五嶽、醫卜星相等等寫入其中,而且將儒、佛、道、兵的傳統哲學精神化為小說中的人格模式及藝術境界。    可貴的是,金大俠沒有將他的作品停留在傳統文化的普及上,而是充滿現代人的理性。
  • 《鹿鼎記》——金庸江湖夢被支離破碎
    張一山版的《鹿鼎記》翻車了,翻得血肉模糊。本來這部劇倍受期待,但實在讓人大跌眼鏡。其實,最近幾年,翻拍金庸武俠劇翻車,並不是什麼新鮮事。1998年陳小春版的《鹿鼎記新版《鹿鼎記》是用了心的,只是心用錯了地方。主創人員把心用在了如何迎合時代上。既然迎合了觀眾,為何觀眾不買帳?答案是,觀眾不需要舔狗,需要的是優秀作品。
  • 金庸的成名作是哪一部,他最喜歡的為什麼是《鹿鼎記》?
    金庸的成名作應該算是《射鵰英雄傳》,但是,他卻最喜歡《鹿鼎記》。金庸喜歡鹿鼎記,是因為他喜歡這種輕鬆對待生活的方式曾有人問金庸,人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金庸回答:「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這樣的金庸,當然喜歡在《鹿鼎記》裡嬉笑怒罵,遊戲人生卻又變成人生贏家的韋小寶。
  • 丁雁老師名著導讀之《金庸全集》(下)線上視頻課
    丁雁老師名著導讀之《金庸全集》(下)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國文學史上,只有兩位作家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家喻戶曉,真正做到了寫盡中國的人生:一是曹雪芹的《紅樓夢》,另一便是金庸的武俠小說。他的小說不僅將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三山五嶽、醫卜星相等等寫入其中,而且將儒、佛、道、兵的傳統哲學精神化為小說中的人格模式及藝術境界。       可貴的是,金大俠沒有將他的作品停留在傳統文化的普及上,而是充滿現代人的理性。
  • 張一山版的《鹿鼎記》看了,是真的非常「爛」
    作為金庸先生最具寫實意義的一部小說,《鹿鼎記》的影視改編,對於觀眾而言一直都是期待值非常高的作品。作為金庸先生筆下最具文學意義的一部小說,《鹿鼎記》也和金庸先生的其他作品一樣,在影視劇領域被多次的改編、翻拍,從1977年至今《鹿鼎記》翻拍話劇、電影和電視劇,已經超過10個不同版本的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