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走鋼索的人

2021-03-02 城南郵局

母親節,我忽然意識到,這個節日也與我有關。

其實是否節日並不重要,它只是給了忙碌的人們一天時間,讓大家思考「母親」的意義。

在我的理解裡,「母親」一直是走鋼索的人。

我們總是讚嘆電視裡走鋼索的人,怎麼那麼大膽,怎麼走得那麼漂亮。可在沒有成為母親的時候,一切的讚嘆與擔心,都不過是旁觀。

並不是作為女兒的我,想要拿著平衡杆走上去就可以。
——那時我沒有通往鋼索的路。

也並不是我父親,能和她一起走上鋼索就可以。
——父親即使走在上面,也改變不了她走在前面的事實。


我們即使在一個完整的家庭裡,也難以分擔她最重的責任。
因為她是這個家庭的初始生成者。她負責建立了「我」這個連結,她就會負責到底。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坐在我媽的自行車後座。
我問她,媽媽這是什麼啊。
她騎著車說,這是房子,這是雲。
我問她,為什麼這叫「房子」,這叫「雲」。
她沒有回答。
我看著她的背影,忽然感到害怕: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了,誰來告訴我這些問題的答案?


大人們總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問一些無知的問題:
你想不想要有個弟弟或妹妹?
我說,如果你們想生,就生;而不是問我想不想。我的答案就是,不要。
於是他們會說,獨生子女啊,就是自私。

動機恰恰相反。
正因我知道自己的出生,為父母帶來了「不公」,讓我充滿自責。
——如果不是因為我,他們也許可以獲得更好的人生。

於是我才這樣回答:「你們有我就夠了」,不要再多一個(增加你們的負累)。


投入資本與畢生心血的父母,其實是在做一道很難的考題——教育。
這件事很難,難到要花盡他們一生的時間去練習。
作為父母身份的榮光,也來自於練習與考驗的結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子女的一生,實際是父母練習的「作品」。

他們是凡人,也是藝術家。一邊對抗流俗,一邊回溯自己的人生,輸出自己認同的價值。
在追求與捨棄中平衡,帶來的結果是矛盾與掙扎。

而作為孩子的我,知道自己不能改變這種掙扎,只能不負期望的努力做出一些成績,幫助他們獲得世人的認可,獲得「教育」這道題的高分。
因為人們常常通過一個孩子,來評判他的父母。
「教育」這道題的分值如此之高,令家庭不堪重負,母親尤為難辭其責。


但令人沮喪的是,不管我們如何優秀,也難以改變母親為「母親」的掙扎。
刨除了世俗的評價,她除了對我負責,還需要對她的「自我」負責。

她對我負責,無非是——
我生病的時候,她要請假來照顧我。
我失禮的時候,她要彎腰去賠罪。
我嚮往自由的時候,她要更加努力的工作去賺錢。

她要化解我青春期的狂躁與抑鬱,她要糾正我的自卑與狂妄,她要安撫我失去朋友的孤獨……她不是一個照顧我起居的人這麼簡單。——我的一生她都要負責。
恰恰,讓她沒有時間更好的實現自我。



前些天我回家,翻出以前高中寫的作文。
那時我也思考人生,活著的意義。我知道我媽是個優秀的人,她理性、包容、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她有化解一切矛盾的超能力。
可我還是在作文中表露出對她的失望,我覺得她正變得平庸。


四十歲的她與十四歲的我一起吃午飯聊人生,她提「當年勇」,一個原本優異的學生,為家庭的經濟負擔放棄大學。——她說她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護士。這並不是她喜歡的工作,照顧病人、料理人類最殘破不堪的身體,並不是她想要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可她卻堅持做了下來。

我深深記得那場談話。那讓我困惑,為什麼。
既然不喜歡,為什麼要做下去?

她如果去從政,會是一個長袖善舞的好領導;如果去做律師,會是一個不失立場的好辯手;如果去做老師,會是一個又有威信又諄諄善誘的嚮導者。
——她的人生,原本有無數更好的可能。

可她卻去做了一名平凡的護士。
一個面對醫患糾紛能談出好結果的護士。
一個被全院人一張張投票投出最認可的人的護士。

(她難道不應該去做她更擅長的事嗎?)


當我十幾歲開始有意識觀察一個人的時候,就為她的品行與才華驕傲;可是看著她戴著腳鐐跳舞,又十分心痛。
如果她不是我的母親,該有多好。
她可以去選擇更好的人生。而不是囿於家庭瑣碎的事務。
她的同齡人,獲得了更好的職位與薪水;而我看到更優秀的她,卻沒有轟轟烈烈出人頭地。
我為她不甘,對她失望。日復一日的庸常,是我們年輕人無法理解的絕望。
而我又何嘗不知,作為女兒,我本身就是牽絆她無法走出去的枷鎖。

於是考大學的時候,我只想使出渾身解數,改變這一切。
不是為了什麼理想;只要頭也不回的衝出去,衝得越遠越好。



在我離開母親以後,她終於有了一點「自我」。

不用那麼在意「母親」這個身份,
不用每周陪我去老師家練琴——整個下午只是在聽音符「3」和「4」、節奏十六分和八分有什麼不同;
不用絞盡腦汁想我早上要吃粥還是糰子,中午要吃排骨還是蝦,其實我根本不在意;
不用把電視完全關掉,不能看自己想看的節目……

她,離開了我,也確實變得更加豐富立體了。

她去讀書,從中專文憑讀到大專讀到大學本科畢業;從中級職稱,考到高級職稱。
她學習遊泳,每天中午遊好,精神滿滿的回到辦公室,告訴我她遊了5米、10米,慢慢到50米、100米。
她嘗試創業,組織整個家庭,在一個全新未知的領域建立企業。
……

那些我們看起來都不難的事,讀書、學計算機、背單詞、遊泳,她原本陪著我做她卻無法去做的事,她都一一做完了。

她曾是督促陪伴我學會各種技能的人,她卻沒有時間去學習這些她也渴望獲得的技能。

如果不是她在泳池邊狠狠的推我一把,我可能永遠都無法學會遊泳。
我怕水,就在水裡走來走去。
她對我發火,在岸上叫我拉著她的手,她會忽然放手,把我丟到池子裡,——這樣反覆很多次,我都在痛苦的嗆水。

可就在她帶我去了泳池兩次後,我竟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會在水裡屏氣——然後第二天,我端出一個水盆,裝滿水,自己把頭悶進去。
抬起頭的時候,我無比驕傲的說,媽媽走吧,帶我去遊泳!我知道怎麼下水了!


她用整個夏天督促我學會遊泳,而她還是岸上那個不會遊泳的人。
這就是,「母親」。



十七歲我離開她以後,我們倆就像兩個遙遠的朋友。
每逢有一些好的、進步的消息,都會告訴彼此。
我拿到獎學金了、競選學生會主席了、小說發表了、獲得出國機會了、……都會立馬告訴她。
甚至每遇到一個讓自己心動的男生,我都會興奮的打電話給她。

也許在成人眼中,這些成長、每一點小小的成績不過幼稚的無知。知道那個分數和榮譽其實並不重要,知道那個人其實與你並無可能。但作為母親,她還是給出了鼓舞的聲音。
大一的時候,她和我說,我們倆要比一比哦,等你研究生畢業了,我就大學畢業了噢。

最終我沒有去讀研,她卻真的讀完大學了。

這就是離開「母親」這個身份的她。
(你永遠不知道她能爆發多大的能量。)



就在前兩天,我們在深夜聊天。
聊到一些高中的事,我有些吃驚。

她總是這樣,不告訴我,過去對我的擔憂。
小學的時候,老師就讓她教我用撲克算24,其實是擔心我反應太慢。
初中的時候,老師和她說我資質平庸,以後也就考個中專。

高中的時候,好不容易跳出一個語文老師說,這孩子是天才啊!作文怎麼寫得那麼好!
她不相信,去問老師,真有那麼好麼?
老師說,她寫法老道、觀點獨特,根本不像一個孩子寫的東西。——你讓她寫下去,以後她能寫得出好東西。

她就把我每篇作文都讀三遍以上,努力理解老師的話,還有我的想法。

她看到我不怎麼合群,就去問老師,這孩子是不是性格孤僻。
還好這個老師永遠站在我這邊,他說:不啊,因為她本身就鶴立雞群,感到孤獨是正常的啊。
作為母親的她,就獲得了莫大的寬慰。甚至這一生都會感激這個老師,站在了對孩子有信心的這一邊。


十多年以後,我聽作為母親的她來披露這些曾經的擔憂與對話。
我感到十分,奇妙。
因為我也是母親了。
因為,我從未像她那樣擔心過自己,從未擔心自己算術的時間太慢、寫字的時間太慢、甚至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對象……她都有過擔心。
我始終有信心建構自己的世界,只是覺得她還需要一點耐心。

也正是這些憂心忡忡,讓她像一個鬥士,衝到了前面。

維護女兒的信心與尊嚴,也是母親天生的責任。
她因此不顧一切。
(只是我不知道罷了。)




曾經焦慮自己也會墮入為母親的瑣碎與庸常的我,如今也是「母親」了。
但同時,我和我的女兒,也都還是「女兒」。

我們三個人一起出門,我和愛玩的女兒會站在一邊,陪她爬到商場的桌子底下躲迷藏,讓我媽惱火。
可是我也要服從社會倫理道德,控制好孩子玩的分寸與時間。
我想給女兒充分的自由與創造,也要兼顧母親的體面與禮儀。

我讓我媽不要急,小孩就是這樣——給她點耐心,讓她知道,嘗過了不過如此,她就會自然想要出來。
你越是不給她咖啡喝,她越要吵著喝。你給她吸一口,她就知道苦,就不再強求。

因為我知道了真正的苦,就知道了真正的甜。
(我知道了真正的甜,就知道真正的苦也值得。)




人們常說,為母則強。
未必是「好」的評價,卻是事實。

為什麼會強?

因為女兒是可以叛逆的、嚮往自由的。
但母親也是渴望自由的,卻恰恰要去控制這種自由。


成為母親所放棄與所爭取的一切,都因這個再平凡不過的身份產生巨大的衝突。
在家庭與自我之間,母親們努力尋找平衡。
她們掙扎不已,也因掙扎而偉大。

從女兒成長過來的母親們,也曾是在鋼索底下仰望高空背影的旁觀者。
她們也曾害怕,假設自己有走上去的那一天,也許會走得更差:拿不好平衡杆,無法走完,甚至高空一墜,粉身碎骨。

回望踏上鋼索的那一刻,不免心有餘悸。
於是我們總是勸最好的朋友,別呀,千萬不要生孩子。
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已經不回頭的走上了鋼索,還要在孤獨的危險中保持體面的美麗與平衡。

放棄生育權的女人們固然有衝破枷鎖的意志與膽魄。
但沒有放棄而是迎頭趕上的人,更無知無畏得令人膽戰心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成為母親,或者不成為母親,都是勇敢的。



而現在,既然我已經走上了「鋼索」,我害怕的是什麼呢?

我怕女兒有一天問我「為什麼」,像青春期的我一樣來問我:「媽媽你為什麼活著?」

我怕我給不出答案。

如果說,為了你,就太懦弱。
如果說,為了我自己(想要去做的事),又太自私。

無論成全哪一個身份,都不是最公正的答案。


但,我們再也不會責怪孩子,甚至自責成為負累了。

理解「母親」這個身份的庸常與不甘,並清醒的迎頭趕上,其實是一件好事。
最終,不管是為了誰,不管有沒有結果和好的答案,都不再重要。



因為,成為「走鋼索的人」並選擇走下去的我,已變得足夠勇敢了。

我想前面已走了很久的我的母親,你也是。
——欣慰這鋼索上終於有了陪你一起走的人。


相關焦點

  • 李泉 走鋼索的人
    李泉鋼琴彈奏版《很苦》1995年,推出第一張國語專輯《上海夢》,並錄製鋼琴交響樂版《羅大佑作品》精選集,同時為周冰倩、黃格選、杜德偉等歌手創作歌曲。 李泉加盟New Melody在BMG旗下發表的新專輯《走鋼索的人》正是我們需要的一種聲音。
  • 《走鋼索的人》——周旋於家庭與事業的女性
    然而Julie的演講完全沒有涉及到「犧牲」的主題,她也很明確的說在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問題上,她從來沒有過愧疚的情緒,她覺得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意義的,老公和家人都很支持她,就連她的女兒也在跟小朋友介紹自己的母親時,很驕傲的說:「我媽媽的工作是幫助其他女性!」如今她的女兒成年,成長為和她一樣有獨立精神的女性,Julie覺得正是自己的工作態度和精神,成為了女兒的最好榜樣。
  • 走鋼索的人——致敬疫情前線的白衣天使
    駕駛的體驗,如同走鋼索的人;平靜而心細,不要在風中顫抖;方向盤的前方,承載著多少美好。遵循尺度的規章,遊戲今天的美好;走鋼索的人,只要穩穩的幸福。#原創圖片及詩歌#舉報/反饋
  • 【盤後小評】——走鋼索的人
    齊漲齊跌的中小板、創業板也分別下跌近-2%。 當然了,近期振幅的日子多的是,我們只想表達在齊漲齊跌的環境中,若不能好的站穩在這風中鶴立的鋼索上,你只會墜落。走鋼索的人 不害怕犧牲近來之所以會出現限制帳戶交易這個話題想必整個市場都開始習慣於國家出手救市之後的盤中「自我救贖」,能對倒的對倒、能T+0的也絕不含糊,而膽大心細的老股民也開始發揮多年的絕學「搶反彈」。
  • 《雲中行走》走鋼索的人
    男主是德國人,愛好走鋼索。兒時就已經很喜歡了,屢次失敗都重新挑戰。最後,完成的很出色。男主收穫了很多粉絲。一天他想去美國挑戰。女朋友和兄弟們都很支持他。很開心的為他打包行李。嶽父對他講:不用害怕,我會交給你一些小技巧。你會輕而易舉的完成這次挑戰。男主很生氣。
  • 李泉與施坦威合作 現場演繹《走鋼索的人》
    李泉現場與施坦威Spirio合作演繹《走鋼索的人》  本月25日,李泉以一席深色著裝登臺,剛一站上舞臺便引發全場熱烈的掌聲;隨後,李泉在現場分別演奏了《寶貝的憂傷》、《我要我們在一起》等自己所創作的經典曲目,令現場所有觀眾沉浸在跳動的旋律之中;最後,應施坦威及現場觀眾的要求李泉還通過施坦威Spirio自動鋼琴的還原演奏,為大家獻唱了《走鋼索的人》,再次引發了全場熱烈的掌聲
  • 夢想的聲音曹雅鑫於選龍《走鋼索的人》完整視頻在線觀看地址
    曹雅鑫於選龍《走鋼索的人》完整視頻在線試聽曹雅鑫於選龍《走鋼索的人》
  • 電影《走鋼索的人》:是成是敗,三步之遙,沒結束就不要輕易鬆懈
    《走鋼索的人》取材自法國著名鋼索人Philippe Petit在1974年橫越在雙子星大樓的偉大事跡,說到Philippe Petit你必能想到他在2008年所被拍攝的紀錄片《偷天鋼索人》,一條鋼索的緊張,一條性命的賭注,是成是敗,在真實的紀錄片底下都赤裸裸呈現出來,不僅是此壯舉的膽識,在《走鋼索的人
  • 有了小孩後,高空走鋼索
    這是一幅最典型的中產家庭畫像,我用一個詞概括:走鋼索。02所謂走鋼索,就是對風險敞口毫無保護,每一步都得戰戰兢兢。首先,丈夫年入20萬,更多是月入1萬+年終獎8萬。月流水一萬,和考核掛鈎,日常焦慮,擔心脫髮。
  • 徐駿:走鋼索的人
    《問道-營銷界》徐駿:走鋼索的人這是一個充滿壓力的命題。「絕大部分豪華汽車的潛在車主不知道DS是一個豪華品牌,甚至從未聽說過它。自從買了這輛車,陳悅的生活陷入怪圈,他需要不斷向身邊人闡述DS到底是什麼。徐駿的壓力與挑戰盡在其中。對於尚未在中國培養起用戶族群的DS來說,品牌力的不足是極大瓶頸。更何況,在DS前行的道路上,需要面對的問題還不止一個。 成立之初,DS曾為自己畫了個大餅:到2015年末,DS品牌預計在華年銷量達到20萬輛。而後來的路卻並未按預想前進。
  • 《雲中行走》全長預告:囧瑟夫演繹「走鋼索的人」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在預告中完成了走鋼索的驚險表演,再現「雲中行走」的真實場面。  《雲中行走》翻拍自曾在2009年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走鋼絲的人》,此番澤米吉斯不僅要把它改編成劇情片,還將以3D的形式拍攝。影片參照藝術家菲利普·帕特寫下的個人自傳《To Reach the Clouds》進行改編。
  • 乘風破浪的佘詩曼,半夜拉弟弟走鋼索,這個女人太猛了
    在優酷第六期《看我的生活》裡,佘詩曼就展現了她不同的一面,讓人驚訝,原來,她是這樣的女人! 大家玩的第一個項目是高空鐵道滑索,黃明昊挺身而出要做「第一人」。因為已經經歷過一次高空滑索道和走鋼索,所以,佘詩曼熟悉了技巧和規則,再玩的時候整個身心都得到了釋放。
  • 系安全繩撿垃圾 長江邊上有群「走鋼索的人」
    △繫著安全繩下堡坎撿垃圾 受訪者供圖慢新聞消息,腰上系一根安全繩,40來歲的錢光洪就像一個走鋼索的人一樣,小心翼翼地在坡度70度的九濱路上行走著。在坡頂的同伴一刻也不敢鬆懈,緊緊地拉著安全繩,隨著坡下的人慢慢移動。「這還不算最危險的,有的地方接近90度的坡度,膽子小的人光站在筆直的巖壁上,往下看一眼就雙腳發抖。」錢光洪濱江堤坡清理過很多次,已經頗為嫻熟。但每次下坡時還是非常小心謹慎。因為坡面高低不平,不僅清理工人要特別小心,同時因坡下是步道,還要時刻注意步道上的行人,以免垃圾、危石掉下砸傷行人。
  • 瘋狂的夢想家:一個走鋼索的人
    雖然知道是特效做出來的,但人與生俱來的對踏空的害怕,卻讓你感覺很真實。  夢想啟航人—魯迪爹爹白色魔鬼走鋼索家族的大家長—魯迪爹爹,生氣起來嚇死人,開心時給狗狗加餐的魯迪爹爹是菲利普夢想啟航人,把自己畢生的所學全部親授給執著的菲利普。
  • 走鋼索的《花樣男團》不走尋常路
    【導語】在眾多真人秀中,《花樣男團》很像一個走鋼索的人,在喜劇和真人秀之間
  • 而立之年網際網路創業的胡彥斌:一位走鋼索的人
    原標題:胡彥斌,走鋼索的人「創業最前線」旗下「子彈財經」原創出品作者 | © 尹太白著名歌手胡彥斌先生正在努力適應自己的各種新身份,最近幾年,他的行程表上多了很多不需要「唱」的安排,這一年,也是胡彥斌出道的第20年,他愈發感覺自己像一個走鋼索的人,無時無刻不在尋求一種平衡,比如商人與歌手的平衡,還有,夢想與現實的平衡。源於熱愛在胡彥斌的眼裡,除了與音樂有關的東西,其他全都「視而不見」。
  • 《雲中行走》中文全長預告首發 囧瑟夫秀走鋼索絕技 再現雲中行走真實過程
    「囧瑟夫」在預告中大秀走鋼索絕技,再現了法國藝術家菲利普·帕特在世貿雙塔上實現「雲中行走」的真實過程。由《阿甘正傳》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囧瑟夫」約瑟夫·高登-萊維特領銜主演的IMAX 3D影片《雲中行走》今日曝光劇場版預告片,時光網全球同步首發中文預告。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在預告中完成了走鋼索的驚險表演,再現「雲中行走」的真實場面。
  • 張天個人資料 聲音獨特曾翻唱走鋼索的人
    很多人都認為張天是黑馬,她曾翻唱過《走鋼索的人》。聲音很有特色,但是有的人表示不喜歡。據悉,張天是黑松文化的籤約藝人,而黑松文化旗下的藝人有袁婭維和張藍心,我們都知道袁婭維是參加了《中國好聲音》為人所知,而張藍心主要是出演電影《十二生肖》才讓人知道她的。
  • 羅海瓊:《風箏》中的韓冰是一個帶著面具走鋼索的人
    在這段戲裡,無論是看似閒聊漫不經心的眼珠輕轉,還是確定目標後的篤定犀利,以及扭轉局勢後的步步緊逼,羅海瓊用眼神的細微變化,將這段戲體現的淋漓盡致,讓人看得十分過癮!韓冰在劇中無時不刻的體現出一個偵查員細緻的觀察力。一通乾淨利落的電話部署,就把韓冰作為一名八路軍偵查科女科長的幹練展現無遺。
  • 歌手3孫楠韓紅黃麗玲三首發走鋼索
    首先要說明我認為《你是我的眼》是近20年流行樂壇能排得進前10位的金曲,可蕭煌奇實在是唱過太多遍無數遍,就像一個每天吃米飯的人會喪失自己對於飯香的體察。你以為三位首發歌手走鋼索,其實他們是吊威亞孫楠勉強的保住了自己「五四青年」的位置,韓紅又一次來到她熟悉的倒數第二,黃麗玲已經站在淘汰的邊緣,這一場的排名涇渭分明,補位歌手前四,首發歌手後三,觀眾們的心隨著他們這場的排名而懸著,這可是讓三個首發歌手上了鋼索,他們不但自己掌握不了平衡,每個人的搖晃都會使鋼索晃,從而讓鋼索上的人掉下懸崖。